政策吸引 四川成高校毕业生集聚洼地

80酷酷网    80kuku.com

  

  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达85.5%,其中在四川省内就业11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3.6%;到基层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占28.27%。四川,正成为高校毕业生集聚的“洼地”;基层,向毕业生敞开胸怀,广纳英才。

  政策吸引:以“有形之手”强力驱动

  2003年8.4万人,2004年11.1万人,2005年14.9万人,地处西部的教育大省四川,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沉重,而基层又急缺人才。面对“悖论”,如何求解?四川挥动“有形之手”实施宏观调控,通过一系列政策创新撬动了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杠杆。

  “我们就是要通过政策,使政府的力量直接作用于毕业生和基层用人单位”,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魏宏道出了政策设计者的初衷。借中央18号文件的东风,四川出新招、谋实效、解急难,制定《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21条政策措施强势出台。

  政策的吸引力在于调节和优惠力度大。《实施意见》提出了户籍和人事代理、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科技活动优惠、人事政策、助学贷款偿还和考研优惠、自主创业优惠等六大优惠政策。规定: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可将户口留在原籍,“进退自如”;政府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纳入科技特派员选拔范围,并优先给予科技项目和经费支持;县以上党政机关招考公务员向他们倾斜,每工作1年笔试成绩加1分;在乡镇工作的,评职称免试外语、计算机;探索实行助学贷款代偿与定向就业挂钩;考研初试成绩加分,并优先分配计划内录取名额;到农村创业优先获取农贷资金,等等。“有了这些政策,到基层肯定能干成一番事业”,西南财大的周保充和同学们喜出望外。

  项目引导:搭起毕业生通往基层的桥梁

  四川采取组织化输入、规模化推进,由政府出面为供需双方搭建“快车道”,在基层打造集团智力优势。

  从2006年起,将在构建校内与校外两个市场、发挥市场配置毕业生人才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实施7大引导项目,5年内基本实现“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大学生”的目标。其中“大学生服务村居计划”主要在村(居)委会选设岗位,引进毕业生志愿服务;基层学校“烛光计划”主要吸引毕业生到基层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服务;基层医院“天使计划”拟在5年内选拔3000名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所);“5000人计划”将在3年内选拔5000人到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并给予周转编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将每年增加100名人选;选调生规模也将逐年扩大;而“基层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将有效解决毕业生的“不适应”问题。此外,5年内还将在企事业单位建立500个就业见习基地。一系列“套餐”,让毕业生自由选择。

  而中央18号文件也得到全面落实,已实施的项目结出了累累硕果:在省级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5000人计划”已选派1713人到乡镇锻炼;西部志愿者计划报名人数居全国之冠,1116人已奔赴各地;选调生也扩大到了1000人。成都、资阳等市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已提前启动……

  利益激励:让毕业生既奉献又实惠

  “基层吸引力弱,主要是待遇差”,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云夏抓住了主要症结:“要让同学们有干头、有奔头。”

  四川规定:到基层就业的,可提高工资档次;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偿;到基层自主创业的,可获得“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支持;参加“一村一居一名大学生计划”并在民族地区从事志愿服务的,每月发给1000元补助;在其他地区志愿服务,每月给予600元补助;高校对到基层特别是三州地区就业的毕业生给予一次性补助。各市(州)在人才争夺中也不甘示弱,纷纷出台政策“利好”。宜宾、遂宁、攀枝花等地规定给予博士、硕士每月500—800元补贴,对到基层就业的本科生高定2—3档工资;财政十分困难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为引进人才兑现补贴300多万元。

  “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最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去。”四川的大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