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出色的主管

80酷酷网    80kuku.com

  案例一:
    某公司总经理为了把公司的供电设施规划尽快得以落实,并且能够把自已的一些设想变成现实,遂把负责这一项目的设备工程师李工叫到总经办。

    在办公室里,总经理将自已的想法和公司的供电设施规划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工。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李工对总经理的要求自然心领神会,目标和思路也更加明确,接下来便按照总经理的要求付诸行动。

    忽一日,总经理问李工所在的部门负责人王经理:“前一段时间安排给李工去做的工程进展如何?一些项目为什么未按照要求去做?”王经理一头雾水,不清楚总经理询问的内容。于是,王经理委屈地说:“我不知道有这回事。况且,李工作为我的下属,也未曾向我汇报过这个情况”。

    以后发生的情况可想而知,工程进展未达到公司要求,延误了整个工程的进度。

    上述案例提示我们:做为主管,能否去直接指示和安排“下属的下属”的工作?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何谓主管?泛指企业的管理层。其主要职能是如何将企业的经营目标转换成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要看主管层的综合素质。总经理作为一个公司的负责人,他有权指挥和安排公司的任何一个人。

    总经理跨级直接安排某项工作给下属,好处在于:

    (1).能够令具体的工作人员直接获得明确信息,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率,减少了中间的请示、汇报环节,使沟通管道大大缩短,甚至为零,上传下达准确高效。这在处理一些紧急的、重大事件的过程中,以及在扁平化管理模式的企业中,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2).避免逐级传达指令,造成信息失真。对总经理的同一个要求或指令,如果你并非是专业人士,你的理解往往会出现偏差,很难以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思维去理解总经理的要求。这就必然导致执行过程中的再次汇报、请示、审批,浪费了大量的精力,甚至酿成人力、物力,延误工程进度等大错。

    (3).有利于总经理直接了解和掌握最基层、最原始的信息,能够准确把握好下属的脉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总经理和各个层面的员工有广泛的接触,了解和掌握部门的发展现况及动向,并及时做出判断。员工也可以借此机会,把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提出,请总经理明示。这样做一是使工作顺畅,二是激励了下属。

    相应地,“跨级指挥下属”的工作方式要求各部门经理要不断进行反思,为什么总经理找我的下属而不是我?这需要有一个正面的思考。

    思考一:总经理永远是对的。表面上看,这种说法不妥当,但却是正确的。作为一个部门经理,无论是你的思想高度,还是对整个公司现状、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上,你都是很局限于某一个点、线或面上的,一时难以理解总经理的做法或思路,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也是可理解的。但是,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是明确的,应不折不扣地把总经理的意图完整准确地执行下去。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建议,把总经理的指令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落实好。

    思考二:部门经理要与下属保持紧密的工作关系,尤其要保持紧密的沟通关系。上述案例中,从表面上看,王经理不知道总经理已明确安排了有关工作内容给李工。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王经理对李工的工作关注不够,双方沟通不足。如果王经理经常与李工探讨一些公司供电设施规划方面的内容,并及时跟踪,相信李工也不会守口如瓶,毕竟工作还需要部门经理的支持和协助。

    思考三:部门经理要明确要求下属对总经理直接安排的工作内容,应及时告知,互相通气。同时,部门经理也要进一步反思:总经理还会问李工或我什么内容?总经理为什么会问这个内容?我做的还有哪些不够?把总经理要想的内容,我提前想到,并及时呈报;总经理想说的,我提前说出来,以供领导决策。这会使工作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思考四:部门经理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要有“服务员”和“指导员”的精神。对上司,部门经理要做好“服务员”,认真落实领导的意图;对下属,部门经理既要做好服务员,又要做好指导员,克服“官”观念。在一些专业领域里,提倡部门经理多做服务员,少做指导员,因为你不可能是各个专业的行家里手。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跨级指挥下属虽然具有一些优点,但也应适当控制。最好在一些紧急、重大事项中应用。在一般工作中,应谨慎使用。否则,会导致工作计划安排、进度等出现混乱,影响大局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部门经理不知所措,领导效能降低,进而增大了总经理的工作量,耗费更多的精力。
  
案例二:
    生产线线长小李向主管王厂长反映:正在生产线的一批机器急需进行质量确认,以便及时出货。王厂长说:“你去找质量管理部赵经理。”小李遂电话联络赵经理。赵经理听完小李的电话后,说:“你找王厂长处理就行了。工厂QA有权处理”于是,小李又找工厂厂长请示,得到答复说还应该请示赵经理。

    如此反复,小李不知所措。生产线上的整机也只好等待处理结果。

    上述案例中,生产线长的请求没有得到直接主管王厂长的支持,导致生产受阻。发生上述结果的原因是部门主管没有尽到自身责任;部门间沟通不足。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部门长对本部门要负全责。
    对下属的请示,部门长应在第一时间给予明确答复,而不是推诿。王厂长的做法虽然明确告诉了小李如何做,但一直无结果。这时,王厂长应亲自出面协调,而不是令生产线线长再三请示此事。这样会极大地伤害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官僚”思想泛滥。部门长成了发号施令者,下属的工作难度和压力会越来越大。

二、部门长是组织、协调工作的主角。
    在许多管理工作中,部门长除了整体策划、实施、跟进之外,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协调工作,指导下属去如何做好。在指令无效的情况下,应主动承担相应的沟通、协调职能,否则,延误时机,损失更大。

    这种情况在组织细分、层级较多、架构复杂的大型企业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司空见惯。

    克服这种管理弊病的方法有:

    1、执行部门长负责制,划清职责权限和工作范围,尽量避免职务交叉。

    部门长负责制,即部门长对部门内的所有工作承担全部责任,拥有决策权,对影响公司运作的重大事项拥有建议权。

    由于职务交叉,互相干预较多,部门长的建议权扩大,决策权缩小。常见的现象有:对大事,级级主管不敢决策,只好不断层层上报;对小事,或层层审批,或多部门间“会签”。本来一句话(或者一个电话)就可以搞掂的事,却要几天时间签批后完成。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增加,管理效率大大降低。事实上,各级领导在签批文件时,难以把所有上报的文件内容逐一仔细分析,许多人的做法是,看到已有直接下属签字,就毫不犹豫地签上了字。其结果是,文件内容若有问题,责任也很难说清。对下属而言,领导都签批同意了,我何错之有?对“批准”的领导来说,则是有苦难言,颇有受骗的感觉。但木已成舟,只好下次对下属的上报文件小心对待了事。

    从上述的整个过程来看,似乎层层把关,程序齐全,按说应该万无一失。实际上,在工作中,问题还是层出不穷,且搞得各级主管疲于奔命,整天有签不完的文件。反之,若把这些工作授权给部门长,严肃部门长职责,不仅会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各级主管也会轻松许多,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决策,去进行系统思考。

    2、做管理工作,应以“合情合理”为原则。

    “合理”,即“原则性”,包括政府的法律法规、公司的规章制度、标准文件、作业规范等文件。这是做好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合情”,即“灵活性”。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客观现实和事物的不断变化,适当对问题进行灵活处理,以求达到双赢。正确处理“合理”与“合情”间的关系,往往是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偏重于任何一方,都可能导致工作的失误。

    在本文案例中,如果王厂长能够重视赵经理的话——工厂QA有权处理,并加以核实,确认是否可行,相信问题会很快解决的。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