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看一个团队的失败

80酷酷网    80kuku.com

  

  吴承恩的《西游记》可谓家喻户晓,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韵味深远,作者渊博的学识与精湛的文笔着实令人佩服。如果我们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观察,会发现《西游记》原来还是一部古典团队建设理论的教科书,其中尤以《三打白骨精》最为精彩,从团队建设的反面案例角度为我们剖析一个失败团队的种种败相,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完全可以从中“吃出北京烤鸭的味道”,对我们今后的团队建设将有诸多裨益。

  众所周知,三打白骨精时的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团队刚刚组建,尚处于团队磨合期,师徒四人的价值观、性格、经历、心理状态截然不同,师徒之间的沟通不足,默契程度不高,悟空火眼金睛,但性急,遇事不请示领导;八戒贪色、偷懒、馋嘴,喜好溜须奉承,邀功诿过。悟空与八戒相互较劲内耗,沙僧的协调工作效果不明显。同时作为领导的唐僧领导水平不高,战术上轻敌、对取经的危险认识不充分,固执己见,不善于分析问题,不善于反思,不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辨别真伪的能力有待提高,激励手段不足,方法论也有问题,有家长作派(动辄念紧箍咒),更加致命的问题是唐僧对主要目标信念不明确(见悟空杀“无辜”,居然认为取得真经也没用),信心动摇,长期忍耐性不足,逆境商不高,遇到挫折撂挑子,团队的管理控制系统调节失效。此时吴承恩笔下的取经团队简直具备了所有失败团队的特征,唐僧落入白骨精的魔爪也就顺理成章了。经历这场灾难后的取经团队能够吸取教训,亡羊补牢,尽管风风雨雨,但是团队的磨合逐渐演变成一种默契,最终取得真经。

  吴承恩实际上试图通过《西游记》的故事发展历程告诉后人:什么才是团队建设的“真经”,如何才能促使团队建设达到一种默契的程度,进而实现目标。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值得我们反思的事情,究其原由不是并不精、将不能,而是弊在团队建设。如何把握团队的前进方向,使之按照我们的预定计划发展,将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