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

80酷酷网    80kuku.com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雷锋精神”影响了一代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不少人对雷锋已经淡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刘江龙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申报“雷锋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即使用今天的职场眼光看,雷锋也是超级棒的敬业士兵:无论职业规划、人际关系、团队协作,他都表现得很出色。你怎么看“雷锋精神”申遗?你乐意在职场上“学雷锋”吗?你的职业成长中,哪些方面受到了雷锋的影响?

  爱上了“活雷锋”男友

  Claudia(秘书)

  在一次应酬中认识他,印象不算太好。觉得他很善于拉帮结派、呼朋唤友,是一个适合当官走仕途的人。接触多了才发现,其实不应该用这两个贬义词,因为他是一个真心实意、毫不做作的君子。他会在任何朋友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献出“两肋”——即使有时后来会因此忽略成了他女友的我。而我,也渐渐从最初的抱怨转变为欣赏。

  第一次和他约会,是一个中午。本在赖床的我,接到他请吃午饭的电话后,像触电一般从床上跃起,赶紧梳洗打扮。可正要出门时却传来“噩耗”——他突然接到领导电话,要开车接送领导去一家牙医诊所看病。我暗骂一声“马屁精”,恨恨地挂断电话。

  两天后,他再次约我吃饭,晚饭前两小时,又变卦了——这次是因为朋友的老婆查出患了癌症,他要赶过去看望并出谋划策、联系医生。我虽然郁闷,还是努力做到淡定,毕竟治病救人更要紧。

  周末,他又一次约我,又放了我一次鸽子——朋友婚礼预定的摄影师临时缺席,他要去救场。我心里那个恨呀,眼前好像出现了吴宇森电影的经典桥段:无数只白鸽划破天际,“哗啦啦”留下一地鸽毛。

  正所谓事不过三,三次尝试未遂,我暗下决心再也不给他放鸽子的机会,却最终没敌过他的深刻道歉。幸好,第四次碰上我的黄道吉日,没人再需要他帮忙了。

  后来我们恋爱了,我才逐渐知道,他真正是个视兄弟如手足的性情中人,为了朋友牺牲时间和金钱完全不在话下。所以,他的手机会在凌晨2时,成为失恋朋友的倾诉热线;他会把私家车借给别人,然后再想办法找其他人借车用;他会在每天下班后,洗干净办公室同事的茶杯和烟灰缸才离开;他会从被窝里爬起来赶去酒吧,帮身在外地的朋友照顾因为闹别扭而独自买醉的女友。

  当然,除了这些让我惊奇的事情,生活中平淡的小细节就更多了,比如,帮酒量差的同事代酒;旅行时帮女同伴背包撑伞;午休时赶回家取一件同事要借用的物品;帮朋友找关系买打折商品,而且还在损坏后亲自开车送往店里维修……

  坦白说,小女子如我,一开始也很不能习惯他忙碌得没空陪我。不过,后来我渐渐明白,掏心掏肺的助人为乐,是他的生活态度。而他的付出确实也有所回报。

  他发起的事情,总能让兄弟们一呼百应;每周会有三四个晚上,接到朋友和同事请吃饭请夜宵请喝茶的电话;领导都很欣赏他的性格脾气,外出办事喜欢带着他,遇到什么好事首先想到他,即使偶尔犯错,也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总之,他这两年在职场上进步飞速,绝对与他的古道热肠息息相关。

  我渐渐开始理解并欣赏他,暗暗也在反思,我是不是也得改变自己的内向性格,更加主动地去发现别人的需要,对周围的每个人更加热心肠才对。这也算是我们恋爱的一大成果吧。谁说雷锋精神过时了?我就爱上了一个“活雷锋”,并且打算向他学习!呵呵。

  别把“雷锋精神”当老照片

  金桂(人力资源主管)

  “雷锋精神”真的要到申遗的份儿上了吗?我看未必。它不该被当作文化遗产保护,而是应赋予新的时代内容,继续生根开花。

  “雷锋精神”的精髓是什么?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当好人,做好事;体现在职场上,就是要爱岗敬业。

  现在不少80后、90后也许不知雷锋是何人,但并不等于他们不接受和理解“雷锋精神”。

  去年,因母亲生病,家里雇过一个保姆,19岁。刚来时我就告诉她,老人的外衣、内衣归她洗,内裤、袜子由我们来洗,因为那些物件实在不好意思麻烦她。可是,我每次想洗袜子时总是找不着,明明老太太刚脱下,一转眼就没了。问保姆,她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这些就应该由我来洗,我拿着这份钱呢。”以后,老太太一换衣服,她就先藏好内裤和袜子。

  还有一个邻居家的保姆,照看的是老年痴呆患者。这个老太太,听说要出去遛弯,反穿着衣服就往外跑。保姆一把拉住她说:“不穿好衣服,我就不陪你出去。你老穿成这样出门,人家不笑话你,笑话我这个保姆不咋的。”所以,每次出门,她都把老太太收拾得整整齐齐。这个保姆今年才25岁,她的职业道德没话说。虽然未必知道雷锋的事迹,但做法和“雷锋精神”一脉相承。

  我的女上司30多岁,是一个时尚人士。有一次,她接电话,示意我递张纸。我赶快撕了一张公文纸给她,没想到,她不要,指了指旁边的废纸。接过废纸之后,她记下一个电话号码。而后对我说:“记一个电话,就用一整张纸,太浪费了,你这里有的是废纸,留起来,当便条用。”说完扭着小腰走了。从此以后,我在单位处处留心,改变了大手大脚的习惯,我的下属受我影响,也很注意节约办公用品——雷锋不是说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吗?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传统精神不能丢。

  我以为,我们看雷锋精神,应该和怀旧情绪严格地分开。怀旧,是单纯地对着老照片发呆,它不允许老照片有一点点走样。而“雷锋精神”的传承,需要与时俱进。

  洋老总是雷锋的“粉丝”

  慈溪人(IT高级经理)

  对我们这些“60后”的老员工来说,“雷锋精神”是自己的青春记忆,伴随着我们整个青少年时期——那时,年年争做学雷锋的标兵是我们的崇高愿望,其荣耀和自豪感,一点也不比如今的“奥数尖子”和“哈佛学子”差。

  经历摸爬滚打,如今的我已经是外企高级主管。令我意外的是,我那做事十分刻板和顶真的德国老总Alex,居然也是雷锋的“粉丝”。记得初次到老板办公室面试,洋老总Alex的办公桌上,除了中德两面小国旗外,还醒目地端放着一尊雷锋的石雕像,让我纳闷了半天。

  后来,Alex的秘书告诉我,老板早年曾在柏林和北京主攻汉学,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主动要求到中国工作。而他对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彻底“入乡随俗”——在Alex提议下,学雷锋的内容编进了人人必须会唱的“厂歌”;每年的3月5日成了年度表彰先进员工“法定”的日子,荣誉员工被尊称为“学雷锋标兵”;那天,新员工要面对着雷锋的坐像,举行入职宣誓。

  春夏秋冬,Alex在我们公司一呆近十年,“雷锋精神”也在我们这个外资企业扎了根。在企业遭遇困境时,管理层用雷锋的精神鼓舞广大员工的斗志;班组协作出现不应有的状况时,Alex的口头禅便是:“为什么不好好学习雷锋”;在抗击SARS的战役中,我们曾组织过“雷锋爱心小分队”;在汶川大地震的志愿者行列中,一些寄往重灾区的捐款者的抬头,被匿名写成了“学雷锋的普通人”。

  我喜欢我们的公司,喜欢可爱的洋老总,喜欢信奉“爱厂如家”的同事!

  “雷锋精神”申遗不合适

  锡众(办公室主任)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刘江龙提交提案,建议申报“雷锋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表面上看,这一提案似乎是在“保护”雷锋精神,实际上却未必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它只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担忧——作为人名和名人的“雷锋”,似乎渐渐被遗忘了。

  尽管提议出发点不错,但现在将“雷锋精神”定性为“遗产”,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是不合时宜和站不住脚的。

  首先,雷锋精神的本质是什么?答案只有两个字:奉献!就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我们不禁要问:这种奉献精神,难道在现实中已经销声匿迹了吗?如果是,为何我们在2008年的冰雪灾害中,看到了全国人民自发地送出的温暖;在汶川地震中,看到了各界人士伸出的援助之手;在北京奥运会中,看到了不计其数的志愿者身影……虽然,他们每个人都没说自己是在学雷锋,但他们的行为,不正是“雷锋精神”的体现?

  其次,提案在时间上、定义上和种类上,都不符合申报非遗的规定。众所周知,“雷锋精神”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产物,而按照联合国目前的申报要求,一般申报项目至少要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而“雷锋精神”的历史只有几十年,说是遗产,显然为时过早。

  “雷锋精神”是爱心和责任心的代名词,是中华五千年传统美德的体现。如果这可以拿去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二十四孝”、“延安精神”是不是也应该去申遗?

  此外,“雷锋精神”申遗所暴露出的消极性也不容忽视——除了意味着这种高尚品质离我们渐行渐远,还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在传承民族传统美德方面的不作为或者无能为力。而一旦申遗成功,则有可能成为一个“节日”。那样的话,岂不是要将与时俱进的“雷锋精神”,退化成只讲形式的纪念行为——相信这是绝大多数国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事实上,即使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雷锋是谁,也不妨碍“雷锋精神”照样传承下去。偶像易变,精神永存!只要从我做起,立足岗位、忠于职守、勤勉敬业、乐善好施……你、我、他,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活雷锋”。

  “雷锋”式员工谁不喜欢

  叶花果(广州编辑)

  朋友小乙是某公司销售代表,她在聊天时向我抱怨,老板总是把一些琐事,比如说复印会议资料、粘信封、领办公用品交给她做。那些都是额外的工作,应该是文员的事。

  我劝她:只要有时间,不如发扬一下“雷锋”精神,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学会做点分外事。

  “雷锋精神”,不仅仅是好人好事的代名词,他的专业精神、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都很受推崇。

  据了解,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中国的“雷锋精神”也不再受意识形态局限,被人家吸收和运用到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中。松下电器的企业文化就包括:“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而日本原田工业株式会社连续十年来号召员工发扬雷锋精神,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雷锋制度,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美国的书店里,还专门有雷锋的传记。

  现代企业尤其是欧美企业,在选拔核心员工和高潜力员工时,很看重员工的“德”——因为能力是可以培训和提高的。在跨国企业中,对员工品德的基本要求,包括正直、尊重他人和勇于承担责任。拥有这样素质的人才,发展空间会更大。当然前提是——这个企业有公正、有效的评价体系和员工发展体系。

  ——“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善待他人、善于合作,这种人天生就是职场人际关系的粘合剂;——“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火热”。这种主人翁责任感的工作态度和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哪个老板会不喜欢?

  ——“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在工作中一心为公,不贪不占,对破坏公司利益的行为决不手软……这样的人才,才是公司愿意花精力培养的。

  “雷锋”式员工,到哪里都会受欢迎。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