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人:在圈子中升华?还是死亡?(3)

80酷酷网    80kuku.com

  

  马思宇在索尼做人力资源主管的时候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公司一员工在出差时摔折了胳膊。这样的事情以前从来没发生过,公司怎么处理这件事,是否该赔付,赔付多少合适,没有先例。由于这件事涉及员工利益,老板要求马思宇尽快处理,拖沓足以说明公司对此事的不重视。

  马思宇知道,这件事是对他的一个考验。做成了,给老板留下的印象会是你的能力强,处理紧急事情有办法;做不成,只能说明你的能力不够。

  此事妥善处理必须兼顾公司和员工利益,要有理有据,对内对外都决不能留下日后任何纠纷的隐患。马思宇一时无从下手,他想到了外援。于是,半天的时间,他给做人力资源的朋友们打了电话,其它事都没干。这些朋友给他提供了至少10条有用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马思宇拿出了该事件的处理意见,还写了部门处理类似事情的流程上报。

  老板评价积极:不仅在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而且眼光长远,做出了新流程。

  成功处理这件事,马思宇得益于在大型跨国公司任职的同行朋友。"那时我经常参加人力资源方面的活动,认识了不少同行,大家虽然没有固定在哪个时间见面,但却经常通过电话沟通信息,一个无形的圈子就这样形成了。谁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只要一个电话大家都会积极地帮助。而且,在专业方面,通过圈子里的人帮助不会出大错。"得到老板赏识,避免工作出错,这就是人力资源圈子带给马思宇的好处。其实,每个身在职场的经理人要的不就是这样的结果吗?

  第二部分  开展"圈地运动"

  既然,拥有"圈子"已经成为经理人必备的职业竞争力之一。那么,开展"圈地运动"也就必然成为经理人的必修课。原因很简单,"圈子"不会自动把你圈进去,"圈子"要不停地构筑,才能让你的路越走越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圈子的功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你获得利益的同时,也能给他人带来收获。

  圈子的类型

  圈子存在的形式并不固定。可正式,可非正式;可有形,可无形;可大,可小。

  正式圈子通常指在民政部、工商部门注册的民间组织、社团法人,如,欧美同学会、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等等。在这种圈子中,有专职人士服务,定期举行活动,会员还要交一定的会费。非正式圈子通常指,几个朋友组成,有时间一起交流,没有任何形式上的规定,也不需要注册,像上文提到的马思宇的人力资源圈子就是。有形圈子指的是,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见面沟通;无形圈子是指,人们在网上构建的圈子。比如,以全方位的人际关系网络为口号的"圈网中国"就是一个大的圈子社区。"这种方式简单、快捷,更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工作,"圈网中国创办者James如是说。圈子大者,如传媒人俱乐部有2000多会员;小者,可能就是十几个朋友。

  大多数正式的圈子都规定了进入圈子的条件。比如,上海的IT经理人俱乐部就规定,进入ITMAN Club的人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身在大型企业,最好是外企、合资企业或有较完善的IT部门的国有企业;二是这家企业要有完善的IT部门;三必须是IT部门的负责人。以"一个沙龙一个圈子一个时代"为口号的传媒人俱乐部对会员的要求是,在媒体工作三年以上的总监级别的人士。"会员的资质很重要,不是交会费俱乐部就接受你。俱乐部要做的是最专业、最有影响力的传媒沙龙机构,"传媒人俱乐部首席执行官郭峰如是说。

  圈子是形形色色的,但无论什么样的圈子,它都会把特定的人网聚在一起,完成其特有使命。如,ITMAN Club以"孕育中国本土的CIO"为使命;传媒人俱乐部则聚焦"探讨传媒运营、管理、市场运作,培养业界精英".即使是最简单的圈子,也能完成交流、学习的使命。

  圈地秘笈

  规定了进入条件的圈子,加入就简单了,只要符合条件就差不多了。比如,要想加入传媒人俱乐部,你可以从他们的网站上下载登记表,添上他们要求的一些项目,经他们审核通过后,你就可以成为传媒人俱乐部的一员。当然,成为其成员后,你不仅享有相应的权力,还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和职责,否则也会被"开除"的。

  对于那些非正式的"圈子",进入的方法就比较多。比如,通过熟人介绍是最简单的方法。下面是几个比较典型的方法。

  ● 到网上找圈子

  张磊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做物流。这是公司新设的部门,只有一年时间,他就做到了物流主管。但张磊进物流的门越深,就越发现不懂的很多,而且很多问题内部也没人能给出答案,外面认识的同行也有限,想问都不知道找谁。一次,张磊在网上偶然进入了中国物流论坛。他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原来这里有众多物流精英,张磊很快注册成了会员,有时间就泡在上面,结识了天南海北的同行,很多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或者是得到好的建议。

  他感觉自己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

  提示:初为经理人,在时间紧、还不具备一定人脉资源的时候,去网上找圈子是个捷径。现在,随着网络发展,各种专业论坛非常多,而且加入也比较容易。这些地方就是一个个虚拟的圈子,是同行发表见解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这里潜藏着不少业界精英,如果利用好了,必定受益匪浅。

  ● 自己创建圈子

  陈云青从2001年开始在北京汇众益智科技有限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2002年参加了一个关于绩效管理方面的培训。陈云青发觉,课堂上学的理论、方法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用处并不大,有问题还不如请教已经实施过绩效管理的同学呢。于是陈云青把组织者做的参训人员通讯录要了来,准备随时和大家交流问题。

  回到单位,陈云青把一个在课堂上没听明白的问题写成邮件群发给了大家,没想到反馈很好,易阳通讯的HR在回信中这样写道:"我组织HR部门的同事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我们的回答是……"陈云青顿时觉得一定要坚持这种交流,而且参与的人越多越好。于是,他一旦有机会参加培训或其他活动就把通讯录要来,输入自己的通讯簿里,有问题就发给大家讨论。当别人有问题时,也会通过他发给大家。就这样一个圈子慢慢形成。很多HR都说找到了组织。为了提升圈子的凝聚力,大家还取了名字:HR BAR.现在HR BAR的核心成员有100多名,加上普通成员有1000多。陈云青说,HR BAR会定期举办培训,交流、分享是他们的目的。而陈云青自己通过圈子解决的问题数都数不过来。

  提示:创建圈子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难,关键看你是否有强烈的通过圈子结识朋友、共享信息、分享经验的愿望,愿不愿意多付出一些。虽然创建圈子相对要付出多一些,但正像HR BAR的口号所说的"付出越多得到越多".陈云青在创建HR BAR时是人力资源经理,现在已经成长为人力资源总监。虽然,陈云青的职业发展并不是因为办了HR BAR,但谁又能说,圈子没有起作用呢!

  ●让圈子生圈子

  甲乙是某财经媒体主编,工作多年,自然拥有财经记者圈,而且在圈里知名度比较高,在所有人印象中,甲乙就是一个主意多的热心人。于是,甲乙经常被电视台相关节目请去做节目策划。时间长了,在节目策划圈也有了名气,成了电视策划圈的成员。

  但甲乙认为,仅有这两个圈子还不够,作为主编,还有一个领域会对工作有帮助,那就是出版。甲乙和出版界并不熟悉,他分析了自己的优势:熟悉财经领域,能出相关选题;拥有媒体资源,能为图书做市场推广。于是,甲乙通过朋友介绍、采访,主动结识了出版界知名人士,并利用自己的优势与他们合作:参与策划图书选题,通过各种途径为图书做推广,还时常写个书评、推荐短文等等。口碑不错,渐渐地,找他合作的出版社越来越多,甲乙认识的出版圈朋友也越来越多。现在,书商有经管类的书要出版,少不了会找甲乙出出主意。

  提示:圈子生圈子实际上是利用原有的圈子做资源发展新圈子。所以要分析自己的优势,看看自己的哪些优势能为新圈子带来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新圈子接纳你。

  圈子的维修保养对于经理人来说,地圈得越多当然越好,但就像君王占领了都市,需要派人治理一样,经理人对圈来的地也要精心护理,否则圈来的地会渐渐失去。传媒人俱乐部首席执行官郭峰说得很明白,"那些不履行会员职责的人,早晚会失去会员资格。"

  ●积极参加活动

  圈子存在的价值就在便于大家沟通和交流,所以圈子或多或少都会组织一些活动,作为交流的平台。如果你总是不参加圈子的活动,显示出的是你对圈子的不重视,那么圈子也会渐渐不能容纳你。而积极参加圈子活动,不但能让大家认识你,还能让大家了解你。当你发表的见解和分享的知识得到大家认可时,你的名字会被更多人牢记。

  ●为圈子服务

  每个圈子都需要一些人组织,和尽一些义务。否则圈子就名存实亡,那些不是很正式的圈子也同样。多为圈子服务,比如,承担组织活动的任务等等,你的名字会被人们以好的印象记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