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行测(行测的意义)

80酷酷网    80kuku.com

公务员考试为什么要考行测?行测怎么才能上80分?

文/体制老司机

考公务员的人,往往会忽视一个极其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公务员考试大纲。

公务员考试大纲,就是告诉大家,公务员考试要考什么,要考你们的什么能力。每一门考试,每一种题型,考察的能力,都是不同的。

大纲是方向性的东西,值得好好研究。

老司机大家来研究一下行测的考试大纲。

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例题:某城市空气质量较差,检测结果显示,在主要污染物中,PM10颗粒浓度严重超标,PM2.5颗粒浓度及有害气体浓度尚在正常范围。如果你是城市决策者,采取以下哪些措施能在影响最小的情况下,最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

①整改郊区水泥厂②整改郊区造纸厂③市区车辆限号行驶④改善郊区植被环境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

解读: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常识,是我们公务员履职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举个栗子,你在县人社局的工作人员,现在县里有一些事业单位,存在一些人员的社保没有接续好的问题,领导让你研究一个工作方案。

研究工作方案,肯定就要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那这项工作,可能和哪些部门相关?各个部门的职责大致是什么?你必须得掌握才行。

常识依赖于我们平时对各个门类学科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人文社科类的学生,往往学习涉猎面比较广。但理工科的学生,对其他人文学科,往往了解较少。

所以,平时多看书,更广泛地了解其他学科知识,真的很有必要

常识积累主要依靠的是二十来年的学习,集中火力背个两三个月的常识,其实增分并不多。

因为常识考察的范围太广了。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例题1: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信念,是一种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强烈愿望。要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树立一种自然共同体的意识,即将人类在共同体中的征服者角色,变为这一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一种道德意识,人们才有可能在运用其在这一共同体中的权利时,感到所负有的对这个共同体的义务。这不仅依赖对自然本质的科学理解,也依赖在了解基础上建立起的对自然的感情。文段最后一句话中的“这”指的是:

A.自然共同体意识的树立B.对自然共同体的义务C.热爱自然的感情D.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愿望

解读:

言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机关公务员最为重要的能力,没有之一。

因为大部分机关人员干的活,尤其是综合工作,就是写材料。

体制内上层如何管理下层?下层如何向上层汇报工作?最基本的手段,就是文字材料。

这种能力的第一个方面,是要会看。也就是阅读理解能力。如果阅读能力比较差,下级给你报的材料,或者网络上相关的新闻报道,一些学者的研究文章,你都看不懂,那你基本上很难开展机关的工作了。

而表达,就是你能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信息、观点的。对于那些平时写东西写得比较多的人,这一点就有先发优势。

行测中的填词,比如上面的例题,在几个成语中选择一个,其实就是看我们能不能运用准确的语言的能力。

其实这个能力,和申论的要求是一样的。

申论给你好几篇材料,千奇百怪,有新闻报道,有学者文章,还有文学作品,官方调研报告,政策文件等等,你首先得看得懂。这叫阅读理解能力。

申论大作文,要我们写作文,就是要让我们用直接、简洁、准确的语言,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表达出来,这是文字表达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用题型有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

主要有几种题型,数字推理,图形推理,

(数字推理)例题:1 2 4 8 16()A.16 B.24 C.32 D.36

逻辑推理,主要分为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

类比推理是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逻辑判断是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逻辑判断)例题: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以上观点的前提是:

A.贫困的代际传递导致教育的落后B.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财富C.扶贫工作难,扶智工作更难D.富有阶层大都受过良好教育

解读:

很多人对于公务员考数学很不理解,觉得很扯淡,毕竟在公务员的工作中,很少运用到数学知识。

同样,很多人认为把数学作为中小学,甚至大学的必修课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数学训练的,其实是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数学能力强,说明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强。

而这种能力,不只是公务员需要,做任何事情,做好任何工作,甚至是处理好婚姻关系,都需要这种基本能力。

比如说,机关里写材料,最核心的是什么?其实是逻辑。

一篇文章,你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这个顺序,就是逻辑。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如何承接和衔接,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也是逻辑。

一篇逻辑顺畅的文章,能够让人读起来非常顺畅自然,说服性很强。反之,一会儿说张三,一会儿说李四,稀里糊涂,乱七八糟,就是烂文章。

在机关里,写材料写得好的人,其实大多是理工科和法学的人,那些学汉语言文学的,往往并不是笔杆子。

用一个更加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性吧。

你是一个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现在你管辖的区域内,一家企业出现了安全事故,领导让你去调查。

那么,出现安全事故,是结果。我们需要找的是原因。

根据因果推理逻辑,我们就可以设想一下具体事实,从中猜想出可能的原因,比如说相关的安全设备偷工减料、防范措施没到位、人员操作不规范、突发性事件等等。

那这些原因是如何导致安全事故这个结果呢?想象或者说重塑整个过程,就需要我们的推理能力。

所以,逻辑推理能力,是我们的基本能力。

而图形推理、类比推理、逻辑判断题,都是考察与之类似的能力。

资料分析能力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文字、数字、图表等统计性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例题:某市2015年全年粮食总产量4.16万吨,同比下降2.3%;甘蔗产量0.57万吨,下降23.6%;油料产量0.12万吨,增长32.4%;蔬菜产量15.79万吨,下降3.4%;水果产量7.84万吨,增长7.4%。

全年水产品产量29.16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海洋捕捞1.09万吨,与上年持平;海水养殖6.07万吨,增长89.5%;淡水捕捞0.18万吨,增长1.1%;淡水养殖21.81万吨,下降7.9%。

公务员考试为什么要考行测?行测怎么才能上80分?

2010—2015年某市粮食产量及其增速2014年该市蔬菜产量比水果产量约高多少万吨?A.6 B.7C.8 D.9”

解读:

资料分析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能力,在公务员工作中,体现得非常透彻。

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给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和参考,把情况告诉领导。

比如说,你是交通局的工作人员,领导想治理拥堵,让你写一个工作方案。你第一步得先收集信息,你收集到的信息,很多就是类似于资料分析中的各种数据,图标等,比如近10年来我市汽车保有量等。

你要把这些乱七八糟,纷繁复杂的图表、数据、资料整理,分门别类,呈现给领导。

不只是说把图表数据呈现给领导,还要把这些图表数据背后反映的问题,也提出来,供领导参考。

在申论中,也有类似的材料分析。

抽象与具体的能力

定义判断:每道题先对相关概念进行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其中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应添加“批复”的是:

A.《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____》B.《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黑龙江双鸭山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____》C.《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的____》D.《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____》

定义判断实际上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能力。

何为定义?就是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一个事情最本质的东西准确地呈现出来的能力。这是很难的事情。

大家如果平时看一些国家政策文件,或者一些政策理论文章,就会发现,这些文章文件里,充满着各种概念和高大上的定义。

这些文章的表述,都是高度概括的,往往用一句话,就概括和总结了很多的事实。

比如说,“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这句话。

这句话看似正确的废话,但实际上,包含了很多内容。比如说,增加农业机械补贴,扶持农业机械厂,搞农业机械化生产等等很多内容。

对于在省厅和部委工作的公务员来说,因为要经常制定指引全国或全省工作的政策,所以需要具有这种下定义,概括论述的能力。

因为全国各地和全省各地的实际情况差别很大,如果你不写得概括一点,就无法覆盖到所有情况。

很多人喜欢仿照那些高大上的政策文件和文章,写申论范文。其实,这是错误的方向。

政策文件,是从很多事实中提炼出来的。

比如说,一些地方扶贫喜欢上农业产业项目,一个县,搞了几十种农产品的产业化项目;还有一些地方,看到别人搞乡村旅游,自己村子里什么都没有,也没有特色,也搞乡村旅游,最后歇菜了;还有的地方,村子里只剩下留守老人,很多年轻人都搬到了镇里或者县城居住,偏偏要搞什么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在村子里建工厂。

这是具体事实。

针对这些事实,我们提出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当前,很多地方扶贫工作存在脱离地方实际,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的问题。

这是抽象的概念和表述。

政策文件或者文章中,一般不会把这句话背后的事实讲出来,所以我们看起来,觉得有点空洞和乏味。

对于公务员来说,要做的,是能够发现一句概括性的政策文件句子背后的事实。比如说,看到“当前,很多地方扶贫工作存在脱离地方实际,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的问题”这句话,我们能讲清楚,这句话背后的事实有哪些。

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就是我们在很多事实的基础上,找到这些事实的共同本质,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上面我们说到了很多地方扶贫工作的具体事实,那么,他们共同的本质,是脱离地方实际、急功近利和形象工程。

定义(概念)和事实,永远是不能分开的。

但很多人,盲目地学习所谓的范文,只会机械地仿写各种高大上的语句,还喜欢玩高大上的概念和词语,但对于这些语句和概念,具体是什么意思?对应什么样的事实?一无所知。

这就是典型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意思,还想写出来让别人弄明白?

后记:

公务员考试是一种能力考试,每一种题型,考察的能力,就是我们复习和备考的方向。

但是,有几个人,真正理解和明白,行测考什么能力?申论需要我们呈现什么能力?面试怎么答才能符合考官的预期方向?

大部分人,都抓不住公务员考试的本质,而只是浑浑噩噩地跟着培训机构机械地学习。

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和面试,都需要从能力出发,才能拿到高分。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