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文化的“功利内核”

80酷酷网    80kuku.com

  

拒绝商业排行大学应有骨气!

天津大学校长披露:大学排行有“潜规则”

  只能帮你排到这个高度了。

  3月19日,天津大学校长龚克在一次访谈中透露,曾有一家排名的制作机构上门索要“赞助”,遭到学校拒绝。无独有偶,南开大学也曾拒绝与排名机构“合作”,该校新闻发言人吴志成教授说,学校接到过不少类似的来电及传真,明示或暗示校方提供 “赞助”,可以换取排位的上升,但都被拒绝。

  此前早就有人质疑不断推出的大学排名的真实性问题,现在当事人出来说话,算是有了铁证,原来榜单远不像其标榜的那样“科学客观”,榜单下面藏着很多见不得人的潜台词。

  这潜台词是什么?说白了,一是钱,一是名。

  我们并不否定有个别非功利性质的、能坚持科学客观的制榜单位,但在整个社会功利性的大氛围当中,相当一部分制榜单位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借制榜之名,行敛财之实。

  制榜单位想生财,那一定得有参榜单位肯“出血”才行,大学为什么肯出钱买这个虚名?

  作为教育和科研机构,大学本该是最能体现科学精神的地方,科学精神的要义之一就是真实客观,大学何以轻易就出卖了灵魂?

  从学校的角度讲,一种心理就是攀比,不用多费言语,制榜单位就会让你明白,如果你不拿钱,你就会比你可能的真实排名低一些;如果你拿钱了,你就不仅有可能被“客观”排名,甚至还会“超前”排名。咱也“不差钱”,凭啥排到别人的后边?这是可以揣度的一种自然心理,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下,有什么样的行为就可想而知了。

  大学产业化,招生即是生产力,要想让学生肯掏钱进校,学校得有卖点啊,如果花钱能买个好排名,这排名就可以作为广告中的卖点,招徕生源,细算一下“投入”与“产出”,看起来还是划算的。花了钱,买了排名,学校有面子,校长有面子,作为行政官员的大学校长,排名自然还可以算作自己任职期间的业绩之一,花公家的钱,得自己的利,何乐而不为?

  最近几年,某单位搞的“n大xx感城市”评选很是火爆,笔者曾有机会近距离旁观某个城市的参评过程:某位领导难挡诱惑,要求必须当选“xx感”城市,参评就此变成了政府行为,自觉自愿地钻进了主办者设计的圈套:移动、联通等诸多机构被要求配合投票,有关部门专门拨出资金由专业投票公司参与投票,一场由政府主导的投票大跃进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最终的结果是该城市入选 “n大xx感城市”,城市有“xx感”,说明父母官管理有方,政府不遗余力的秘密就在于此。

  主办方和参评方心照不宣密切配合,上演了一出各得其利的评选闹剧。主办方挣了钱,参评方得了名,纳锐人花了冤枉钱不说,还要被强迫盖上“最具幸福感”的标签,管你认同不认同,管你愿意不愿意。

  大学进“榜”,城市入“城”,异曲同工。公家的钱最好赚,制榜者算是摸透了心思、算准了财路。

  既然不花自己的钱,还可以得到名声,那么像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这样能拒绝诱惑的大学到底有多少呢?那些排名到底有多大的真实性?

  “排榜文化”功利化庸俗化的背后是整个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功利化和庸俗化,本应作为良好社会风气和良好价值观源头的政府和大学都卷入其中,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