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9月11日中国近代数学先驱,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出生

80酷酷网    80kuku.com

  熊庆来(1893.9.11~1969)中国数学家,云南省弥勒人,字迪之。1911年进入云南省高等学堂学习,1913年赴比利时学习采矿。1915~1920年先后就读于法国格伦诺布尔大学和蒙彼利埃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任长沙长海医院及解剖室,农学院有实验农场,数学系在东郊凤凰山建立了天文台,工学院有实习工厂,航空系有飞机3架,这在全国高校中是罕有的;他亲自作了《云南大学校歌》,制定了“诚、正、敏、毅”的校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诚实、正直、聪敏又有坚毅的学习精神。在熊庆来任校长的12年里,云大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日新月异,被认为是云南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l949年熊庆来在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会议期间,不幸患脑溢血而致右半身瘫痪,但他并未向病魔屈服,以顽强的毅力用左手学会写字,艰难地投人数学研究工作。1957年熊庆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不顾台湾当局的引诱与威胁,毅然回到祖国,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以及全国政协委员。耄耄之年的熊庆来以残而不废之身“尽瘁于祖国的学术事业”,并培养了杨乐、张广厚两位国际知名的数学家。
  令人万分痛心的是,这样一位贡献巨大的学者,在"十年浩劫"中竞被打成" 学术权威"和"熊华(罗庚)黑线"人物,受着无休无止的批斗和摧残。
  1969年2月3日的深夜,熊老在凛冽的寒风中与世长辞了,桌上还摊着上床前没有写完的"交代",一代数学泰斗就如此凄凉地离开了人间……
  然而,历史却不会忘记这位为中国数学作出巨大贡献的人。1978年,他的冤案得到了平反。
  "太华巍巍,拔海千寻;滇池森森,万山为襟;卓哉吾校,与其同高深。努力求新,以作我民;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熊庆来热爱教育事业,为培养中国的科学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30年,他在清华大学当数学系主任时,从学术杂志上发现了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以后,毅然打破常规,请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在熊庆来的培养下,华罗庚后来成为著名的数学家。我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他的学生。在70多岁高龄时,他虽已半身不遂,还抱病指导两个研究生,这就是青年数学家杨乐和张广厚。
  熊庆来爱惜和培养人才的高尚品格,深受人们的赞扬和敬佩。早在1921年,他在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当教授时,发现一个叫刘光的学生很有才华,经常指点他读书、研究。后来又和一位教过刘光的教授,共同资助家境贫寒的刘光出国深造,并且按时给他寄生活费。有一次,熊庆来甚至卖掉自己身上穿的皮袍子,给刘光寄钱。刘光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后,经常满怀深情地提起这段往事,他说:“教授为我卖皮袍子的事,十年之后才听到,当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件事对我是刻骨铭心的,永生不能忘怀。他对我们这一代多么关心,付了多么巨大的热情和挚爱呀!”
  今天,一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庆来中学"已在他的家乡弥勒县建立起来,许多后来者正沿着熊庆来开辟的研究道路,奋力前进。
  熊庆来-教育经验
  1931年,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的熊庆来在《科学》杂志看到一篇发表于1930年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仔细读完论文,熊庆来把目光转向论文的作者“华罗庚”。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熊庆来多方打听,终于了解到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后在金坛中学当一名庶务员。求贤若渴的熊庆来马上设法把华罗庚请到清华,让他边工作,边旁听数学课程。结果仅仅几年后,华罗庚即成为驰名中外的大数学家。这就是广为流传的熊庆来慧眼识华罗庚的佳话。
  其实,这只是熊庆来以发现、爱护、培养人才为已任的大教育家一生的一个缩影。自早年从事教育工作起直到晚年,熊庆来把几乎毕生的心血与时间都花在中国教育事业上,亲手创建了近代中国三所大学(国立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云南大学)的数学系,并成为桃李满天下的著名教育家。
  作为教授,在教学中,熊庆来诲人不倦,对待讲课非常认真。熊庆来注重必修课,对必修课程,“务使学生于学理能透彻了解,于工具能熟练掌握”。他注重演题,用认真演题的精神要求学生。熊庆来喜欢出有启发性的难题目,一个题目要经过很多的思考才能做出来,以此启发学生开拓思路。他常对大家说:“数学研究工作,可贵者在于牵涉之广。”素质较高的学生经过这种扎实的严格训练基础打得很牢靠,思路也开阔、灵活。作为系主任、大学校长熊庆来工作中总结出一些成功的教育经验。熊庆来相信“学校成绩之良窳,过半由教授负责”,因此他极为重视优秀教师的聘请。熊庆来认为严格要求是使学生成为有用人才的必经之路,因此他注重学风的整顿,严格考试制度,纠正考试中的作弊行为。
  熊庆来还极力倡导浓厚的学术研究之风,重视开展学术活动,活跃学术气氛。他认为“大学的重要,不在其存在,而在其学术之生命与精神”。为此,熊庆来做出多方面努力以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条件。他一方面大量购置图书、期刊及名家著作,增加资料。另一方面,他热心倡导学术交流。在清华任职期间,他聘请哈达玛与维纳这两位国际著名的数学家来华开设课程。他还特别注重学术报告的形式。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从1961年至1964年每年都举行了全国或北京市的函数论会议。那段时间,他还把讨论班搬到自己家里。教授、研究生,济济一堂,切磋学术,对学术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效果。
  为了培养研究风气,熊庆来还很重视学术刊物和丛书的出版工作。1936年,熊庆来与另外几位数学界同仁倡议创办了中国数学会会刊。这个会刊即是现今的《数学学报》的前身,是中国的第一个数学学报。1938年,他到云大的第二年就创办了《云南大学学报》。熊庆来教育思想在1937-1949,任云南大学校长的十二年期间,得以更好地展现。在对云南大学的革新中,他明确提出改进的五条办法:慎选师资,提高学校地位;严格考试,提高学生素质;整饬校纪;充实设备;培养研究风气。结果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十二年,他使云南大学一跃成为门类齐全,具有相当水平和规模的大学,脐身于全国有名大学的行列。
  熊庆来的呕心沥血,不辞劳苦,结出了累累硕果。他所培养的享有盛誉的优秀人才名单中包括严济慈、赵忠尧、华罗庚、钱三强、赵九章、陈省身、许宝禄、庄圻泰等驰名中外的科学家。不知老之将至的熊庆来,在七十岁之后,还培养出了杨乐、张广厚两个日后斐声数学界的数学家。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