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蒂固(为什么种族偏见根深蒂固?)

80酷酷网    80kuku.com

根深蒂固(为什么种族偏见根深蒂固?)

2021年3月21日,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议会批准了一项价值1.75亿人民币的民事和解协议,与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家人就2020年警方执法手段不当导致弗洛伊德死亡的案件达成和解。

至此,这起“美国警察跪杀黑人案”终于告一段落,但弗洛伊德惨死的情节依然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不难看出,种族歧视的偏见依然在这片土地上蔓延,甚至还在不断发酵。

作为一个中国人,也许会觉得种族歧视是一件相当遥远的事,无法感同身受地去理解黑人在美国所经历的无孔不入的歧视和偏见。但是当新冠疫情来袭,华人和新冠病毒被联系在一起,造成了美国各地针对亚裔面孔的仇恨暴力袭击时,我们还会觉得自己离种族歧视很远吗?

在美国,黑人被认为与犯罪有着直接的联系,当人们在公众场所遇到黑人时,会条件反射式地与黑人保持距离、保持警惕。黑人在警察眼中甚至就是犯罪嫌疑人、社会秩序的扰乱者、危害社会公德的破坏者,即使这个黑人只是一个平民,警察可以凭借自己的权力轻而易举地将黑人“就地正法”。

如此恐怖的社会环境,给广大黑人群体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这一点从他们对警察战战兢兢的心态里可见一斑。在黑人的眼中,警察不再是除暴安良、维护一方治安的保护者,而是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强暴的施暴者,黑人们害怕与警察交锋。因为在种族歧视的社会氛围中,伴随着不断上演的黑人被警察击毙的事件,每一次与警察的接触,对黑人来说都是一次命悬一线的考验。这也意味着,黑人在美国社会中一旦遇到危险可能很难去依赖警察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反而警察成为威胁黑人安全的最大因素。

在21世纪的今天,在这个“人人平等”成为众人认同的基本底线的时代,很难想象种族歧视依然势头强劲,并在每个黑人的心里埋下身份的危机。“他们感到自己被遗弃、被贬低、被妖魔化。”

种族歧视由来已久,回溯历史,黑人被认为具有天然的“低劣感”,他们在欧美奴隶贸易中,被奴役和妖魔化,甚至有科学家著书立说来佐证黑人是“人类最低等级”,他们夸大黑人头骨的结构,将黑人与黑猩猩画上等号。总而言之,所有的话语都在论证黑人种群在生物起源上就比其他种族更为低劣。

文化解读塑造了黑人的刻板印象,将他们彻底限制在了正常人类的圈子之外。而这样的文化环境也在不断塑造一代又一代人有关于黑人的认知。即使人们根本没有真实地长久地去接触过一个具体的黑人个体,但依然会对黑人报以警惕及厌恶之心,认为他们是可怕的不稳定因素。

在反种族歧视运动看起来热火朝天的今天,就算是再怎么声称自己没有种族歧视,人们依然会下意识地做出一些连自己都不知道的伤害黑人的行为,这就是《偏见》一书所讨论的心理机制。作者在书中写到,她的儿子因为剪了一个在黑人社区盛行的发型而被辅导员批评违反校规,辅导员压根没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在无意识中触动了黑人学生敏感的神经,让他们觉得自己遭受到了歧视。

种族歧视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与人脑认知局限带来的隐性偏见结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地侵蚀着不同种族间的信任和友爱。仅仅因为是黑色皮肤,就被迫与破败联系在一起。正如《偏见》一书中所说“尽管我们有意识层面的动机和渴望,但偏见仍然制约着我们看待世界和在世界中生活的方式,即使这种制约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就像驾驶员会受到自己国家道路建设习惯的制约一样,我们也受到种族叙事的制约,种族叙事缩小了我们的事业并让我们在看待周围人的时候带有偏见。”

与刻板印象相反,《偏见》一书为读者列出了数个对比实验,当黑人进入白人的学校就读时,因为获得了比原先更丰富的资源,他们反而取得比以前更好的成绩,甚至在工作之后能拿到比单一种族学校毕业的学生更高的工资。

没错,黑人并非天生低人一等,他们与其他肤色的人种一样,有着正常的智商、心理、道德水平,只是在历史长河中日益坚固的种族歧视将黑人污名化了。这不仅给无辜的黑人生活造成了重重困扰,以至于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犹如蚂蚁一般,随处迁徙以换得片刻的安宁,而这样的种族歧视也撕裂了社会。当仇恨成为一种文化和制度,它始终将成为隐形炸弹,成为平静湖面下面暗藏的波澜。就像在席卷全球、给人类造成巨大损伤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华人变成了美国社会的替罪羊,变成了偏见的靶子,被侮辱和损害着。

在有色人种依然被歧视以及白人至上依然被高举的今天,我们不禁要发出感慨,人类的文明,真的比过去更进步了吗?历史的记忆仿佛成为装在脑海中的插件,被一代一代的人传承,绵延不绝,丝毫未变。黑人的处境并没有比过去更好过一些,隐性的偏见依然在人们的认知结构中运作着。

作者珍妮弗·埃伯哈特教授本身是位黑人教授,从个人经历和多年在认知偏见领域的研究出发,在《偏见》这本书中抽丝剥茧般地呈现了当下关乎黑人事件中所暗含的偏见的心理运作机制及其由来。带着对全人类的深切关怀,珍妮弗仍然殷切地希望有朝一日,种族歧视可以从地球上消失,有色人种可以进入“人类圈子”,成为真正意义上拥有人权的人类个体。

正如她在书中最后提到的:“解决偏见不仅仅是个人选择,也是一种社会进程、一种道德立场。每个社会都有作为偏见目标的弱势群体,当我们因为对某些群体错误想象而将他们置于不利的地位时,我们最初的偏见便形成了。在我们完全理解并去质疑、挑战造成这种偏见的差异之前,这些偏见会不断地自我加固。消除差异的第一就是,不要再相信这些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重构人们脑中根深蒂固的思维认知结构——隐性偏见,清除历史残留下来的荼毒,是消解种族歧视的关键所在。而整体社会认知的升级,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必将依然是条漫漫长路,但这条路必然是存在的。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