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电影(说说子女视角里的焦裕禄)

80酷酷网    80kuku.com

焦裕禄电影(说说子女视角里的焦裕禄)

“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这是对于优秀楷模焦裕禄的至高评价。即将上映的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从子女的视角,为我们回顾了焦裕禄同志光辉的一生——他是子女的好父亲,妻子的好丈夫,人民的好公仆,国家的好干部。

说说子女视角里的焦裕禄

影片从焦裕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细节出发,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不同于书本上的焦裕禄,而亲情的视角是点亮该片的核心点,建立起一座情感共通的精神桥梁,让观影者深深被焦裕禄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电影中许多真实的事迹画面令人动容:焦裕禄刚到任兰考,为了体验当地的贫苦生活,他带头吃大雁屎;身体抱恙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在洪涝中解救被困百姓;因为肝病发作,疼痛难耐用力抵住而顶破的藤椅......

说说子女视角里的焦裕禄

故事情节打动人心,感情真挚浓烈,虽然我们再无法与焦裕禄对话,但是通过演员用心的演绎,一个鲜活的人民公仆,彷佛就站在我们面前。影片传递的不仅是一个恪守己任的焦裕禄,更是对焦裕禄精神的传承,这种精神是时代英雄的符号,也是一盏盏灯塔,时刻照耀着人们的内心和社会发展的道路。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做人要做个好人,做天上最亮的星。”这是焦裕禄回乡探亲时,母亲给他的忠告,自此,他时刻牢记教诲,也正是这份笃定坚守成就了他的一生,并影响着世世代代。

说说子女视角里的焦裕禄

焦裕禄于1992年出生在山东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勤奋好学的他本可以成为一名知识分子,无奈家乡遭遇灾荒,家境极度贫困使得11岁的焦裕禄不得不退学。生活的清苦让焦裕禄比同龄人要更加懂事,小小年纪便承担起家庭经济来源的重担。

1941年命运再次向焦裕禄泼来冷水,他的父亲因无力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泪还未擦干的焦裕禄,很快又被日本官兵押送到抚顺煤矿当特殊劳工。

少年焦裕禄每天面对着超负荷的重工,以及不断死去的工友,内心极度无法忍受,最终抱着抗争的信念,和工友冒着危险逃出了虎口。

逃出虎口的焦裕禄并没有就此摆脱折磨,再次遭遇旱灾逃荒的他,不得不给地主做长工,继续忍受着非人的残酷折磨。

说说子女视角里的焦裕禄

终于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焦裕禄的内心似乎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解放,而像焦裕禄一样千千万万的底层人民也都将迎来解放。

1946年焦裕禄抱着回报祖国的坚定决心,光荣入党,期间受到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委派任命。

1956年焦裕禄被调往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一金工车间主任、调度科长等职。任职期间,他任劳任怨,忘我工作,凭借优良的科学发展敏感度,他不辞辛苦拜访并感化人才陈继光,最终研发出我国第一台卷扬机,为我国煤矿做出了重大贡献。不幸的是,由于长时间的积劳成疾,他患上了肝病。

得到国家认可及重视的焦裕禄,在1962年被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那一年,他的肝病已经到了晚期。

从1962年任职到1964年离世,焦裕禄在他踏过的每一片土地上洒下他的汗水,这是辛勤劳累的汗水,也是病痛折磨的汗水,他用血肉精神为兰考的脱贫发展打下了地基。

兰考从过去的寸草不生,到如今的富庶丰饶,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焦裕禄的牺牲奉献。现在走进兰考,一树一木,一屋一瓦,彷佛还能看到焦裕禄在基层的背影:为了解“三害”,起风沙时,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下大雨时,他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他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的试验,最后摸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树的办法。

最终,兰考县的干部群众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三害“内涝、风沙、盐碱”得到有效治理,为防风固沙栽种的泡桐树,也已然成为了河南的一个特色产业。

焦裕禄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一直延续到他离世,到临终都没有放下这片热爱的土地,他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说说子女视角里的焦裕禄

这是多么可歌可泣,焦裕禄是党和人民实实在在的好公仆!他贫困出生却始终严于律己,他坚持和人民站在一起,经常和群众一起翻地、封沙丘、种泡桐、挖河渠……他时常忍着剧烈的肝痛,走访群众,却不曾拿群众一针一线。有一次他来到梁孙庄梁俊才的家里,老大爷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老大爷问:“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焦裕禄同志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还是党好,社会主义好。”

焦裕禄虽然早年被迫辍学,但工作之余时刻不忘研究学习,凡是同管理业务有关的问题,他都刨根问底。有时为弄清某个零件的加工过程,他一连跑几个车间。学习实践的积累精进了他的管理思想,他为车间基层干部总结了十条工作经验,最终厂党委采纳了这十条经验,改进了管理方法,调整了生产。

同时他以身作则,教育子女做脏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穿衣要朴素,生活要节俭。有一次,他的儿子利用自己“特殊身份”免费看戏,焦裕禄知道后非常生气,当即教导“不能搞特殊化,不能看白戏白看戏”。为此,他还专门起草了一个《干部十不准》的文件,规定任何干部不准特殊化。

焦裕禄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长期生病,却从不接受外界的救济。他说:“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我们应该首先想到他们。要把这些钱用到改变兰考面貌的伟大事业上去,用到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上去”。他的衣、帽、鞋、袜更是拆洗很多次,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虽然破旧得很厉害,但是焦裕禄同志总是舍不得换,一直到他离世,他的办公室始终只有一张简陋的办公桌以及文件柜。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焦裕禄用他短暂的一生铸造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成为了我国为官参政者最基本的道德坚守,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这是全国人民最真切的呼唤,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及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说说子女视角里的焦裕禄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将于8月6日正式上映,这部电影一定是作为家庭观影的首选。我辈对于焦裕禄事迹需要更多地了解学习,尤其对于青年党员而言,应将国家的伟大复兴视为己任,焦裕禄精神就是一面自我监督的镜子,人民需要这样的领导,国家需要这样的精神标杆。对于少辈而言,这种正面精神的灌输和传导应从娃娃抓起,老一辈自然不用说,相信电影的真实故事画面会重新唤起他们关于焦书记的感人回忆。

山河虽无恙,吾辈当自强,这是电影带给我的深深触动,愿这种精神力量能传递给更多人,同时也向伟大的焦裕禄同志致敬!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