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和元曲的区别(宋词元曲大全600首)

80酷酷网    80kuku.com

宋词和元曲的区别(宋词元曲大全600首)2021-07-21 12:46·朱艾婧

唐诗、宋词和元曲,分别代表了唐宋元三朝中各自成就最高的文学样式,除去三种文体体制上的不同,它们在内容、形式和审美取向等方面也有差异,其中元曲与其他两种文体的差别尤其大。

元代散曲作为在元代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并能在元代文坛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然有其与诗、词不同的独特艺术魅力。

从宴饮中看元曲与诗词差异

自古以来,酒便是抒发性情的一大利器,然而同样是吃酒,在元曲《塞鸿秋·村夫饮》与李白的《将进酒》和苏轼的《浣溪沙》五首这三个作品中,却鲜明的体现出了元曲与唐诗和宋词之间的不同风貌。

就内容而言。

李白作《将进酒·君不见》是与人畅饮之时,醉意激发出了诗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情壮志,借酒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虽有愁绪但整首诗仍然是洋溢着一种昂扬向上的激情的

在苏轼的《浣溪沙》其二中,诗人也醉的意识朦胧,却仍悠哉的关注到院子里的菜圃、身边的梅树,甚至酒杯上沾染的几滴酒凝成了珠也引得诗人注意,体现出宋词中描写对象向日常琐碎生活倾斜的审美取向。

如果说唐诗《将进酒》是一幅一气呵成的泼墨图,宋词《浣溪沙》是一副士人的精细工笔,那元曲《村夫饮》则是一张玩笑笔墨。同样是饮酒正酣之时,《村夫饮》中却摹绘出了众人喝的酩酊大醉的洋相,打破尊卑秩序,不知今夕何夕,甚至仪态全无,呈现出一种荒唐的游戏之感,甚至文本本身有些脱离文学的路子,更像是民间的歌谣。

从宴饮中看元曲与诗词差异

就表现手法而言。

《将进酒》将夸张与幻想结合,天上水倾泻而出、朝为青丝暮成雪、畅快痛饮三百杯等夸张的表达,将诗人醉酒之后的胸中澎湃表现的淋漓尽致,与此同时又在这些意象中蕴含了无穷韵味,余响不绝。并且在七言中夹杂三言五言,在句式的长短变化中,使整首诗显得回旋振荡,灵动飘逸。

《浣溪沙》中运用比喻、用典的手法,给人以乡村生活的清新脱俗之感的同时又借典故婉转表达自己入世的愿望。整组词不但工整、押韵,且用韵处全部用同一字做结,前后呼应,看得出作者的惨淡经营。

《村夫饮》中则直接采用白描、并列等手法,丝毫不加掩饰和任何隐晦含义,直接将眼前之景铺陈开来。整首曲子,七句中有五句是并列句,体现出一种形式上的有序,加强了整首曲的音乐性和流动性,同时又与内容中的荒诞无序形成鲜明对比。

从宴饮中看元曲与诗词差异

从语言上,《将进酒》有着李白一贯的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浣溪沙》的语言风格则更具婉约柔美之风,但二者使用语言仍还是文人雅士常用的雅化的书面语,而《村夫饮》中,则抛去所有束缚,呈现出口语化、俚俗化的特点,语言浅白通俗,增加衬字,使得整首曲子更像是兴之所至随口而出的作品。


无论是内容、手法或是语言表达上的不同,都与三个不同时代的的社会背景和风尚的不同息息相关。

诗人李白身处的大唐盛世,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期,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顶峰的时代,诗人哪怕是心中有怀愤懑和不甘,但到底是能看到理想和希望的。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不仅是李白,包括整个唐代的诗人都是怀着一种积极入世的愿望的,这也就产生了盛唐诗中的昂扬精神和声律风骨兼备的境界,盛唐诗人尤其爱使用壮阔的景象并以豪爽狂傲的气象,做到以气势夺人,如同《将进酒》中的李白,哪怕借酒消愁,也要大张旗鼓、呼朋唤友的消,而不是独自黯然销魂。

从宴饮中看元曲与诗词差异

而在宋朝,由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潮使得宋朝的文人性格发生变化,他们不再在入世与隐逸之间做两难的选择,反而将入世作为修养的一部分,积极参政,向内寻找存在的意义。如此一来,宋人倾向于追求理性和淡泊、以平淡美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并产生了以俗为雅的审美情趣的转变就说得了。

在宋代,词更多是用以娱情,抒发作者的个人情愫,以上种种导致了宋代文人将目光转向现实生活和日常细微,日常生活琐事被纳入到宋词的表达范围,由此在气质上显现出与之对应的婉约柔美之风,是明显有异于盛唐气象的。

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语言口语化,但这种口语化是实验式的,并不普及,除个别外,大部分词人的眼光还囿于文人本身的生活范围内,使用书面语作词。

从宴饮中看元曲与诗词差异

到了元代,随着文人士子地位下降,与市民阶层互动密切,以俗为尚的风气则更加明显,新文体散曲的表达范围较之宋词又有所扩大,将市井风俗纳入到散曲的创作中。加之散曲本来就是脱胎于元杂剧——这个依靠于市民阶层兴起的文学样式,就免不了带有一些天生的与元杂剧相通的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和口语化、俚俗化的特征。

但是由于元朝的政治黑暗,知识分子出仕无望,使得散曲的创作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如《村夫饮》中那般放荡不羁、游戏人生的消极态度,这与唐诗宋词中所体现出来的入世态度是大不相同的。

总的来说,元散曲与唐诗宋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与“俗”的互动、审美取向和语言的使用上,这不仅仅有社会背景和接受者发生变化的影响,也是文学的雅俗之间的交流互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上一篇档案管理员工作总结(档案管理的认识及感悟)

下一篇眼部细纹怎么去(眼睛周围的细纹怎么去除)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