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80酷酷网    80kuku.com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我们中应该有许多人在自己还是个孩童的时候就立志要好好读书,以后找个好工作,然后带父母到处游山玩水,让省吃俭用的他们可以吃好喝好吧。但是等我们真的长大了,真的有工作的时候,却忙得不得了。明明是为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而辛苦工作,反而因为工作繁忙让陪伴父母都成了奢侈,以至于等到父母过世以后,才追悔莫及,后悔自己在父母在世的时候,没有好好孝敬他们。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要知道,人死无法复生,过了就是过了,父母逝去了,就再也无法“不耐烦地挂掉父亲电话”、“急冲冲地吃几口母亲做的饭”了。因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能很好地提醒我们,趁着父母还健在,自己还有机会,要好好孝顺他们,要珍惜身边人。

相传,在一个古老的小镇上,居住着一百多户人家,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枝繁叶茂的梧桐树,远远望去把小镇包裹的严严实实,只有时而传来的鸡鸣狗叫,才能提醒人们这里边还隐藏着百姓人家,人间烟火。镇东头几棵足足两人合抱的大柳树,每逢阵风吹来树叶发出的簌簌声,仿佛在向来人诉说着镇子的岁月沧桑。走进镇子的来客,映入眼帘一处处有序排列的宅院,青砖绿瓦的房屋,和两道高高矗立的牌坊,不由给见多识广阅历丰富的人士以许多丰富想象:此地人文风貌的非同一般,和人们的勤劳富庶,而富庶之地往往就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之地。

而事实的确是这样。一个仅一百多户人家小镇,历史上就曾出过两位历史名人,眼下就有一位当朝翰林学士,两个举人,四个秀才。现有私塾就达三家,不出人才才怪呢!

然而,任何地方都是良莠不齐,出人才也会出竖子。

且说在该镇镇西头住着一户张姓人家,有个已近弱冠之年的独生子,因其从小以惹事闯祸打架动殴出名,凑巧名字叫张山,又在堂兄之间排行老三,因而得了个混号“鬼不惹张三”,可见恶名之深。

张山的父母靠着祖传分得的四五亩田地,苦心耕种经营,家境尚可。本来中年得子,喜不自禁,由于镇上书香门第甚多氛围的影响,张山父母自幼看着儿子长得虎头虎脑,也有几分机灵,心想叫他多喝点墨水,学有所成,希望着能参加童试、进而乡试……,有个功成名就,也算光耀祖宗。不曾想进入私塾刚过半年,就因为打伤了人家小孩,教书先生不收他了。几经托人又给他换了一家私塾,结果几个月之后又出事了,因为恶名在外,镇上另一家私塾的说什么也不收他了。

父母亲盼着他读书学有所成希望破灭之后,只好让他在家一边放牛,一边跟着父亲学干农活,待到十七八岁,早日给他成个家,接续烟火算了。

谁知常言泰山好移本性难改,又应在了张山身上,越大越横,在外面惹了事父亲管他,竟然逆天还敢给父亲动手动脚的对着干,毫不逊让。活活把父亲气得整天唉声叹气,苦恼张家不幸咋出了这么个孽子。

有这么个一天,张山父亲正有病在床多日,忽然听到外面叫喊嚷嚷声,说着说着一个跟张山年龄略小,大概十六七岁的孩子走进屋来,撸起胳膊让张山父母看被张山打出血的伤口,一会儿孩子的父母也来了,张山的父亲听罢气得上气不接下气的给对方赔礼道歉,说了一通好话之后,就吩咐老伴拿出自己就没舍得看病动用的家用积蓄,赶快给孩子去治伤。

待老伴和伤者对方走了之后,他越想越生气,就挣扎着下床,心想拄着拐杖也要把那个孽子找回来,以死相挟也要叫他老实稳重下来,浪子回头,待不好的名声过去,给他求求媒人成个家,也算了却一桩心事。谁知刚刚起身坐在床边上,忽然觉得头一晕,不由身子一晃失去平衡,实落落的摔倒在床面前,动弹了几下,再也没反应了。

待老伴回来一进屋看到这般情况,就知大事不好,慌忙叫来邻居帮忙扶起老伴,邻居们一看脸已经变了颜色,身子也凉了,断定已经不行了,就商量着开始安排后事。

这时张山在别人家玩的正高兴,等着几个小兄弟到齐推杯换盏,忽听有人告诉他,说他父亲出事了,不知事情大小,还嘟囔着真扫兴,漫不经心走回来,当走到门前听说父亲死了,才有点惊慌之色,跪在父亲遗体边也流下几滴鲨鱼的眼泪。之后,在邻居们的协助下,忙活了两天,把父亲送上山入土为安。

父亲死后,家庭几亩田地的整个农活和两头耕牛的放养,就都落在张山身上,母亲只有一如往常给他做做饭,料理料理家务。也算还有一点良知,知道没有了之前在外面放荡不羁的条件,不得不承担起了家庭重任,相应的在外面野蛮耍横斗狠闯祸的机会没有了。但父亲的死好像还没有触及到他的灵魂深处,犹如刚刚上性的牛犊总要有狂躁发泄的地方,按捺不住自己的恶劣本性,除了两头牛在他脾气上来时会成为无辜被施暴者之外,还有一个“出气筒”就是他的母亲,过去有父亲管着他一点儿,虽然父子也不少交手,但还是有所压力,也是一块母亲的挡箭牌。如今没有了父亲就更加肆无忌惮,母亲一点不顺眼,常常只要牛鞭子在手就是两鞭子,没有鞭子就是拳打脚踢。活活把一个勤劳善良的母亲连打带吓折磨成了神经质。相应的也越来越显得老年糊涂过早到来,七差八错的事也会越来越多,遭到张三拳打脚踢鞭子抽的时候也越多。

一个亲伯父曾经劝说过他也无济于事,甚至惹得堂兄弟们差点干起仗。张姓在镇上说起来还是个大家族,出了这么个孽障子孙,族家长老们也都愤愤不平,酝酿着要动用家法教训教训这小子,只是族长在外地儿子家居住未归,正在等着族长回来再商量行事。

伯父的劝诫虽然张山当时有所抵触,说伯父管的宽,但也不免对他还是有所刺激和触动,又听说家族长老们正在商量着要对他动用族法,多少也有点儿害怕。再者自己已到弱冠之年,早已是成家的年龄,无奈自己本来就恶名在外,如今又加个不孝之子,哪个媒人敢给自己保媒提亲,自己若再不改过自新,收回不孝之子名声,和满镇子都知道的“鬼不惹”的混号,自己的婚事就要受到很大影响。张山终于进入逐渐悔过醒悟之中。

这一天,吃罢中午饭,张山把两头牛照例牵到自己田地附近的河堤上,分别拴到两棵大树下之后,自己也把特地带来的一张旧芦席,铺在另一棵大树的阴凉下,躺下正要休息一会儿,忽然看到听到树上的叽叽喳喳雀叫声,抬头一看树上有一个乌鸦窝,有两只小乌鸦的头伸到窝的外边,正迎接着一只老乌鸦从外边飞回来,待老乌鸦把自己嘴对着它们早已张开的嘴,分别吐出点食物咽下之后,两个小乌鸦才老实下来。一会儿老乌鸦又飞出去了,又飞回来,依然小乌鸦高兴的迎接,循环往复。

前面已经说过,张山也曾经读过一年私塾,后来时而兴趣上来也会摸摸书本,也知道不少的古籍杂闻,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也是他早已在书本上看到和听说过的劝世文,以前往往总是觉得羊羔跪乳是姿势需要,乌鸦反哺谁何曾见过,反正一个没有当回事。

也许是天意,正当张山迫于各方面压力,迷途知返犹疑不定之时,眼前出现这一幕给予他极大内心触动的同时,也给予他莫大的兴趣非要看个究竟到底如何。于是坚持天天如此到这棵大树下来午休,特意观察乌鸦窝里乌鸦们的动静变化。

只见五日、十日、半月之后、小乌鸦能够在树叉蹦来蹦去,等着老乌鸦回来,又过了几天,两只小乌鸦已经能够跟着老乌鸦一起外出,大约一月之后,有这么一天,天天只见小乌鸦出去,老乌鸦在家守窝,小乌鸦一趟又一趟的飞进飞出,打食回来反哺老乌鸦。忽然有一天两只小乌鸦飞出去再也没有回来,又只见老乌鸦独自飞进飞出。张山就想到这一定是小乌鸦反哺老乌鸦报恩之后,自己独立生活去了。

想到这里,张山心里万分愧疚自己连畜禽不如,放荡不羁忤逆不孝气死了父亲,如今又把一个多么勤劳善良的母亲,折磨到如今痴痴呆呆的状态,心里正在暗自痛下决心,从今以后要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对母亲恭敬孝顺起来,尽心尽意赎回以前犯下的罪孽,让母亲安享天年。正沉浸在懊悔反省之中时,忽然听到有人喊他家失火了,这一惊非同小可,他拿起放牛的鞭子就往家跑去。与来喊他的人碰面时第一句就问道:“母亲怎么样”,对方答道:“幸亏人多扑灭及时,只是厨房烧了一个小洞,母亲没事,有点吓得浑身发抖,坐在院子里,一直说不出话来”。张山也顾不上多问,更加快速度往家奔去。

刚走进院子大门,只见母亲坐在院子里一把椅子上,身子还在抖擞个不停,面如土色。张山慌忙之中也没丢下放牛鞭子,就向母亲走去,本想着去安慰母亲。谁知母亲对于自己今天糊里糊涂的把厨房的柴禾燃着了,出了这么大的事,本来就恐惧着儿子回来,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因而浑身发抖正害怕着呢!一见儿子拿着鞭子又冲冲过来,不由惯性的要起来躲一躲,不料刚一起身,还没有挪动脚步,只见身子一歪硬挺挺倒在了地上。张山急忙两步并作一步上前扶起母亲,但还是晚了,救火还没走的邻居懂得一点的慌忙掐人中,大声的喊叫,还是无济于事,只见母亲勉强睁开眼睛看了一眼自己含辛茹苦抚养大的儿子,又爱又恨又舍不得的永远闭上了眼睛。

张山这一次是真的痛心疾首大哭了一场,面对着母亲余温尚存的身体,承认了以往对母亲的不孝和伤害,本已决心痛改前非,从今以后善待母亲,报答母亲养育之恩,可天不给我机会,出了这种状况,欲孝而不得,也是自己自作自受的因果报应。希望母亲还能听到自己的忏悔,在天之灵能得到些许的慰藉,也告诉父亲,儿子知错了,今后一定发奋努力尽早挽回自己的恶名,娶妻生子,振兴张家门庭,让父母在天之灵安息。

邻居、亲戚、张家近门帮忙的人,一会儿越来越多,看着张山起誓般的哭诉,无不有所感动之余,也给众人留下了一丝期许的悬念。

三天之后,母亲入土为安。张山感到自己分外孤单有所伤感之余,不由又想到母亲身前不但没有得到自己的孝敬,反而受尽自己的虐待,直至死在对自己的恐惧之下。有什么特别办法能够在她如今去世后做以补偿,寄托哀思,以抵消自己的一些愧疚之情。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镇上一个王木匠,雕塑技艺特别好,何不让他模拟母亲的体型容貌做一个母亲的雕像,放在家里中堂,让我能一日三敬,如果母亲在天有灵,岂不可以得到些许安慰,宽恕自己的儿子身前的不孝,使自己赎罪的心理压抑得以稍稍减轻。想到这儿,说办就办,起身就向王木匠家走去。

不一会儿就到了王木匠家,向王木匠说明来意后。王木匠听罢,因为都是一个镇子上的人,平时与张山的母亲也经常见面,印像颇深。也不少听说过有关张山的恶名和不孝的风言风语,不由用诧异的目光看了张山一眼,就欣然答应尽快动手。

不几天之后,刚刚吃罢早饭,王木匠就叫人捎话过来,说母亲雕像已经做好,张山当时就放下手里的活计,急忙向王木匠家奔去,一眼看到音容笑貌活灵活现的母亲雕像,触景生情心里不免愧疚难受一番之后,立即跪下向母亲塑像磕了三个头,就与王木匠商量起要用大礼迎接母亲回家的事宜。

不一会儿,王木匠门前就热闹起来,八抬大轿停在门口,锣鼓乐器班子陆续到来,消息一会儿传开,看热闹的人们也越聚越多。仪式开始首先是由四个人把张山母亲塑像从作坊室里小心翼翼的抬到院子里放好,先由张山亲自戴帽着装,又下跪行了三个孝子礼,说了一句”请老母亲回家“,起身之后,又有四个轿夫一起行了一个跪拜礼,说了声“请张老太太起步”,而后轻手轻脚的抬起张山母亲的塑像,向大门外走去,在鼓乐齐鸣中把张山母亲塑像稳放到轿子中,并安排两个中年女子陪护着,锣鼓乐器排头,张山随后,八抬大轿在轿夫们的一声吆喝中起驾。

不一会就到了张山家,按照一定的礼节把张山母亲塑像安放在中堂之上后,少不了安排包括王木匠在内轿夫鼓乐班人们一顿应酬。张山总算了却一桩心事,从此一日三餐先燃上三炷香安顿好母亲的供品之后,再自己开始吃饭。

日月如梭,冬去春来,春尽夏至,一年不觉过去。这一日张山刚刚打出的一场麦子想趁着天气好晒干便于保存,因自己活忙没人照看,忽然想到母亲的塑像在家里因长期不见阳光已经有些受潮,早就想搬出来晒一晒;想着如果把她背来放在这里,说不定也能吓住那些鸡鸭雀鸟之类,少糟蹋一点粮食,也是一共两得。于是就回到家里,把母亲塑像背来,放到摊开的一片麦子边上,如此这般像真的一样叮嘱母亲几句后,就去干其它的活去了。

夏日的天气如孙猴的脸说变就变,刚到午后突然从西南角的天空涌起一片乌云,随着一阵狂风密布满天,紧接着就看到远处的茫茫雨势愈来愈近,已经开始落起稀疏雨点。张山由于干活回来的晚,还正在做午饭,一看猛雨要来,想着母亲的塑像和晒着的麦子,就立即停下做饭,往麦场飞快奔去。

到了麦场看到雨点越下越稠,是先把母亲背回家,还是先收麦子,张山犹豫片刻后,毅然背起母亲塑像就往家跑。

说来也是凑巧,在张山背着母亲的塑像往家奔跑时,刚刚走过一棵大树十几步远,只听一声霹雳,把张山吓了一个趔趄,稳住身子往后一看,后面的大树被击的七零八落还着起了火。张山不由庆幸好险呢!就继续迈开大步往家跑。

回到家里把母亲塑像放回原位,外面已经是倾盆大雨咆哮而至了,深知自己的一场麦子要全部泡汤了,但看着自己的母亲安然无恙,心里还是有几份欣慰。

消息不胫而走,第二天满镇子人都知道了张山经历的惊险一幕。而越传越玄乎其玄的是,有人竟说道,这是雷公在考验张山的对母亲是否真孝心,如果他先顾粮食不先背他母亲回家,遭雷劈的就不会是树了;也有的人说,雷公考验他,他做对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用;还有人说这是雷公拿张山做个例子,警示那些不孝之子们。传言版本各种说法越来越多。

本来张山“塑像孝母”就已经传得令人们刮目相看了,张家宗族长老们也改变对他的看法,放弃了对他的议论。又经过这次“化险为夷”的雷击事件,坊间议论的越传越开,“天怒人怨”都过了关,随着污名诟病与他的渐行渐远,媒婆们也开始光顾他家。

人的命运总是会出现扑朔不定的变化,正当张山思考着娶妻生子,传宗接代,过个安居乐业小日子的时候,一封皇帝诏谕改变了他的命运。边境发生重大战争,需要大量招募兵士增援边境,十户一丁,身强力壮者也可自愿报名为国效忠。张山一听到消息,顿时想到一句祖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大丈夫沙场立功

,不惧马革裹尸还,本人平时就常常冒出这种想法,而且自己眼下无牵无挂,不是正好成全于我吗?

主意已定,张山就和伯父商量交代了家里事宜,又对两个兄长说,自己忠孝不能两全,拜托他们抽出时间祀奉一下母亲,此去如能建功立业必当厚报。一切安排妥当,就直奔县城招兵地点而去,也终于如愿以偿。又因为张山身材魁梧也识文断字,言谈之中流露胸怀大志,入伍就当上了小兵头。

三年之后边乱平息,由于张山在战场上临危不惧、奋勇杀敌、有勇有谋,不久成为一名战将,带领数万雄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卓越战功,被皇上钦赐武状元,取了兵部尚书的掌上明珠,官封兵部侍郎,衣锦还乡,重修父母陵墓,在墓碑上深深铭刻上表述自己“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愧疚之情。

一番轰动,不但使张山浪子回头,功成名就,光祖耀宗的脱变经历成为传说故事传遍四面八方,也使人才辈出的小镇又锦上添花。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