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保存至今的茶具排名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辽黄釉瓜棱执壶


no.2 辽黄釉瓜棱执壶


本世纪70年代以来,河北宣化郊外,相继出土数座墓葬,内有不少茶具,黄釉瓜棱执壶便是其中之一。

 

这件执壶,出土于张世古墓。张世古葬于辽大安四年( 公元1088年),他曾以“进粟得官”,随葬的黄釉瓜棱执壶,是辽代地方官吏使用的茶具之一,加之与众不同的造型,更显示了该器件的特殊价值。按照墓葬年份推算,这把执壶已有900年以上的历史了。

 

此件器件通体一色黄釉,高16.3厘米,口径3.6厘米,底径7.8厘米。为瓜棱鼓腹,敛口直沿,塔形盖,嘴置于肩部,相对应的一侧有柄置于肩、腹间,可惜已失落,其底部有圈足。这把壶的造型,与在同地出土的辽韩世训墓道壁画“妇人品茶听曲图”中的执壶基本相似。该墓的主人韩世训,葬于辽天庆元年(公元1111年),比张世古墓晚23年。此图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一个贵妇人坐于圆墩之上,双手捧盏,正在听琴观舞;二是四个男子或弹琵琶,或起舞,或鼓掌,或送茶;三是在两张桌上,分别放有盘、盏、罐、执壶等饮茶用具,整个画面,反映的是贵妇人品茶、听曲、观舞的情景。桌上茶盏、茶托旁放着的一把白色执壶,与这把黄釉瓜棱执壶造型上十分相似。但与葬于公元1117年的张恭诱墓中的壁画点茶图上的壶相比,虽然都处于同一时期,但造型不同。后者显然与宋代中期的执壶比较接近。陶瓷学家认为,辽代器具的造型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中原型,与北宋中原器具比较接近;二是契丹型,为辽代本民族所固有。这件瓜棱执壶显然属于后一种类型。

 

no.3 竹编茶具


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制作而成。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28种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这种茶具,来源广,制作方便,对茶无污染,对人体又无害,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欢迎。但缺点是不能长时间使用,无法长久保存,失却文物价值。只是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它既是一种工艺品,又富有实用价值,主要品种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多为成套制作。  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这种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摆设和收藏。

no.4 木鱼石茶具


木鱼石是寒武纪中期地质时代,浅海中经化学沉积形成的一种珍贵的矿产资源,距今约5.5亿年。因它特有的粉晶细晶结构和纹理清晰流畅酷似木纹,也称之为木纹玉。仅产于济南市长清县境内。 木鱼石的保健功效 经國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等单位鉴定表明,木鱼石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如锶、硒、锌、偏硅酸、铜、钴、锗等。经大量的木鱼石浸水实验证明,水在木鱼石器具中浸泡两小时,水中溶解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即能达到國家矿泉水限量指标。 因木鱼石中铀及稀土元素含量适中,故此茶具的防腐和通透性好,用其泡茶即便是在酷暑季节,五天内茶水仍可饮用不会变质。 木鱼石对酒的奇效 经山东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表明,用木鱼石器具盛酒(指白酒)24小时,甲醇含量可降50%、杂醇油含量可降65%以上,酒精含量不变。任何白酒只要在木鱼石酒具中放置20分钟,即可变得绵软甘甜可口,辣味苦味明显减轻,与盛入其他酒具中的酒形成明显的差别。

no.5 六朝青瓷耳杯


这件越窑青瓷耳杯、托,由杯和托组成,是六朝时期代表性的茶具之一。杯整体呈耳形,两端微翘,最长口径为15.7厘米。直口斜腹,腹浅,两侧有近长条扶手,以便于端持。底平,无足。托呈浅盘状,较大,亦无足。杯和托均为一色胎釉,胎色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灰色,质地坚硬细致;釉色为青灰色,釉汁纯净,且有釉上褐色点彩装饰工艺,整体显得古朴敦厚。陶瓷学家一般认为:六朝耳杯,多承汉代陶、铜耳杯,三国、两晋时的耳杯,腹浅、底小,而东晋时的耳杯,两端稍向上翘,南朝时上翘部分逐渐减少,隋唐时消失。结合越窑釉上褐色点彩装饰工艺等特点来看,这套杯、托很可能是东晋时的作品。

 

我国的瓷器生产,曾经历了一个历史演进过程。随着胎料的改进,淘洗技术的完善,烧成温度的提高,釉料配方的改善,高质量的瓷器,在东汉的中晚期,首先在今天浙江的上虞、余姚、慈溪一带烧制成功。历史上,这一带曾属越州辖地,其窑也就称之为越州窑或越窑了。因为越窑烧制瓷器的釉以铁为呈色剂,故釉色呈现青绿或青褐色,遂将这种青釉瓷器简称为青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青瓷除浙东外,浙北、浙中、浙南也相继生产。此外,随着瓷器生产区域的不断扩大,湖南的湘阴,江西的丰城、四川的成都、山东的淄博、江苏的宜兴等地也有生产。但仍以浙江瓷业最为发达,技术也较为先进,堪称当时制瓷业的中心。当时以越窑青瓷为代表的器型和纹饰的典型之作,引导和影响着全国瓷器的器型和风格。这件青瓷耳杯、托,是具有六朝时代特征的越窑早期茶具的稀世珍品,对研究我国茶具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