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案例)

80酷酷网    80kuku.com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案例)

部编语文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一等奖教案,每个环节都好用心

雪地里的小画家

文本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是一首富有儿歌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全诗语言浅显易懂,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首句“下雪啦”重复出现,旨在营造冬日雪景氛围。可以想象,当小动物们看到雪后大地就像一张洁白的画布时,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第二、三、四句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精确而又饶有趣味地描绘了4种小动物的足迹印在雪地里的不同形状。紧接着,以设问结尾,既巧妙融入了青蛙冬眠这一科学知识,又使得全诗拥有了别样的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等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难点:

1.会写“牙、马、几”等字。

2.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的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等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点把握

看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借助拼音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角色扮演,谈话导入。

(出示小雪花模型,用小雪花的语气说话)我是小雪花,小朋友们好!秋去冬来,我又回到你们身边了,你们高兴吗?那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到雪地里去玩吗?(课件出示雪景图)谁能说说你眼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下雪动画)小雪花飘呀飘,飘在房子上,房子白了;飘在树枝上,树枝白了;飘在大地上,大地像铺上了白色的地毯。在这白茫茫的世界里,走来了一群小动物,大家看看都有谁。(教师在情境图上贴出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上各是什么动物,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提出质疑:“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他们画了什么?

4.了解冬眠。

冬眠 动物的一种休眠现象,是对外界温度、湿度或食物等条件恶化时的一种适应。动物通过降低新陈代谢水平,进入麻痹状态,待环境条件改善后恢复活动。蛙类由于产热和散热的调节机制不完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通常适宜在10℃~20℃的温度下生活,当温度降到7℃~8℃时,它们便进入休眠状态,称为冬眠。蛙类通常隐藏在树根、石块、洞穴或土层中冬眠,也有的沉入河、湖的淤泥中冬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学生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同桌相互指导纠正字音。

(2)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识记生字。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自主拼读下列生字,汇报识记生字的情况。

一 叶 月 作 步 因 小 睡

(1)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加一加。如,“力”加两点就成了“为”,“力”加上“口”就成了“加”,“同”加上三点水就成了“洞”。

②图示识字法。如,识记“牙”,采用形象直观法,可以提供大象牙齿的图片,建立文字与图片的联系,突出“牙”字的一撇。“竹”字由两个形似字组成,要引导学生分辨两个字之间的异同。

③图片对照。如,呈现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一群小朋友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群”表示数量多。

④对比识记。出示分别写有“月”和“用”的字卡,引导学生观察,在对比中识记“用”字。

⑤语境识字。如创设一个具体的语境:

竹林桥洞下,游来一群鸭。刚游几步远,青蛙要参加。用心学游泳,互助为大家。

⑥引导学生用熟字加生字组成新词来识字。如“几天、参加、竹子、一群、白牙、跑步、为了”。

小结: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关注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2)读准多音字。

①引导学生回忆:你在哪课见过“着”?它在这课中读什么?

②“着”在本课中读什么?(zháo)它所在的句子是哪一句?(他在洞里睡着啦。)

③(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提问:下列词语中的“着”分别读哪个音?学生抢读。

着火 看着 着急 走着 着迷 着调

3.出示生字,学生以开火车读、同桌赛读、小组赛读、抢读等多种方式认读生字。三、学习笔画,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竹、牙、马、用、几”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同桌交流书写方法。

(2)教师出示动漫笔顺并范写,讲解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部编语文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一等奖教案,每个环节都好用心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教师提醒学生在写字时要正确握笔,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

2.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学生练写,教师点评。

教师示范横折弯钩的写法:先写短横,再向斜下写竖,有点向左斜,最后向右侧写一个有弧度的钩。钩要小,弯要有弧度。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回顾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学习了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和它们成了好朋友,还认识了一个新的笔画——横折弯钩。通过学习,大家有没有发现识字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呢?只要我们掌握了识字的诀窍,识字就变得容易多了。所以,再遇到不认识的字,老师希望大家也能像今天在课堂上一样,开动你们的小脑瓜,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它们。

2.练习书写生字“竹、牙、马、用、几”和笔画横折弯钩。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要点把握

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认脚印”游戏,复习生字。

教师出示一幅雪地图,图上有行人留下的几个脚印,每个脚印里分别写有一个生字,它们分别是本课的10个会认字和“马”这个会写字。教师指名认脚印,读对一个字音,其余学生拍手三下;若全读对,师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1. 谈话导入。

二、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过渡:生字词我们读熟了,读起课文来就更轻松了,不信你们试着读读课文。(学生自由读)

1.提问:同学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小画家都有谁?(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把小动物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2.个性化朗读课文。

师:你们想不想当雪地里的小画家呢?(教师随机问学生是哪位小画家)下雪啦,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生自由发言)

师:谁能用兴奋、快乐的语气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句话?(找4名学生分别扮演4名小画家,一边做动作,一边有个性地朗读课文。最后一句“睡着啦”要读得轻柔,突出青蛙在冬眠)

师:哪位同学能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生有感情地朗读)老师觉得你是我们班读书最好的同学。你们服气吗?

生:不服。

师:谁敢向他挑战?(抽几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其他学生评价)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读第1句。说说天气如何。(下雪了。)小动物们要在雪地画画,看到下雪心情会怎样,(非常高兴。)请带着非常高兴的语气读第一句话。

2.读第2句。说说雪地里有谁来了;(一群小画家。)看图说说“一群”是多少。(好几个。)

3.读第3句。

(1)提问:这群小画家都有谁?它们各画的是什么?(这群小画家有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小鸡画的是竹叶,小狗画的是梅花,小鸭画的是枫叶,小马画的是月牙。)

(2)出示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实物或图画,逐一对照,认识它们的形状。

(3)看插图并与实物做比较,出示相关文字,说出名称,再说说这些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的画与实物像不像。

4.读第4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我们画画用什么。(我们要用铅笔画画,再用蜡笔或水彩笔给画上色。)这群小画家是怎么画出这么美的画的呢?(读第4句后回答:小画家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这些小动物走过雪地,爪子踩在雪地上,留下自己的爪印,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再读第4句。

5.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鸡、鸭、狗、马的爪子或蹄子,了解它们脚趾的不同形状,质疑:

(1)这些小画家都是用自己的脚在雪地上画画,为什么画出的画不一样呢?(小鸡的爪子形状像竹叶,小狗的爪子形状像梅花,小鸭的脚趾之间有蹼连着,印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呈U字形,在雪地走过印出的蹄印像月牙。)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脚印的形状?(生自由回答)

6.读最后两句话。前一句是个问句,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青蛙为什么没参加?)青蛙为什么不到雪地上画画呢?(他在洞里睡着啦。)青蛙为什么躲在洞里睡觉呢?(因为青蛙是一种冬眠的动物。教师简介青蛙冬眠知识,然后要求学生用问答的语气读最后两句)

7.提问: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你增加了哪些知识?

(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脚趾不一样;青蛙会冬眠。)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1.说一说:引导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唱一唱:教师事先将儿歌编成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一起唱一唱。

3.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预设: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

4.启发学生思考:

(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小猫画梅花、小白鹅画枫叶、毛驴画月牙。)

(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蛇、狗熊、刺猬要冬眠。)

5.读一读。

小鸡小鸡怎样叫?小鸡小鸡叽叽叽。小鸭小鸭怎样叫?小鸭小鸭嘎嘎嘎。

小狗小狗怎样叫?小狗小狗汪汪汪。小马小马怎样跑?小马小马得得跑。

小鸡小鸡画什么?小鸡小鸡画竹叶。小鸭小鸭画什么?小鸭小鸭画枫叶。

小狗小狗画什么?小狗小狗画梅花。小马小马画什么?小马小马画月牙。

五、背诵课文,作业设计

1.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填空法)

下雪啦,( )!()来了一群( )。小鸡画( ),小狗画( ),小鸭画( ),小马画( )。不用()不用( ),几步就成一幅( )。( )为什么没参加?它在( )睡着啦。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点拨引导,加强朗读训练(教学重点)

师: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再读读课文,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喜欢“下雪啦,下雪啦”这句话,因为我觉得下雪不仅很美,在雪天,还可以和伙伴们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非常开心。

师:你说得真好,而且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听到了你们在雪地里的欢笑声。那你能不能用兴奋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呢?

(配乐,生朗读)

生2:我喜欢描写小动物们在雪地里画画的句子。你看,“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他们画得多美呀!在这雪地里,有竹叶、梅花、枫叶,还有天上的月牙,真是一幅丰富多彩的图画!

(配乐,生朗读,师根据生的朗读出示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图)

生3:我喜欢“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句话。我们画画的时候,颜料和笔是不可缺少的材料。而这些小画家真伟大,几步就成一幅画,我为他们感到自豪!

师:你的发言让老师佩服,“伟大”一词用得真棒!因为你用心读书了,才会说得这样好,大家为他的精彩表现鼓鼓掌。老师相信你会读得很精彩。

(配乐,生朗读)

生4:我喜欢“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这两句话。青蛙在冬眠,它是为来年春天积蓄能量,准备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

师:让我们别惊动它,轻轻地读读这句话。

(配乐,生朗读)

师:同学们,雪地里的小画家们太聪明了,他们的出现给这美丽的雪地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吧!

(配乐,生齐读课文)

师:你们说得十分精彩,读得也很优美,这么美的句子如果记在心中,该有多好啊!你们愿不愿意背下来?大家试一试,好吗?

赏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体验和阅读感受,强化感受性和体验性。在这个片段中,绚丽多彩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学生构建了表达的氛围。从学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训练。教师适时赞美学生,这种激励性评价会给学生一个努力的目标,让学生在成功后再创成功,从失败中走向成功。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巧妙地运用评价手段,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部编语文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一等奖教案,每个环节都好用心

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极具童趣、情趣的儿歌。儿歌把4种小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特征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读文想景,读文想物,并产生萌动。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多种,我多想学生快快长大,一股脑地传授给他们,但他们还太小,不能拔苗助长,因此在比喻句的教学中,我这样设计:先把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画的“画”逐一对照,再把画换成课文中的文字,让学生感受竹叶与小鸡的爪子画的画的特点,为今后学习比喻句打下基础,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这种图文结合、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很切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