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齐桓公伐楚注音版原文)

80酷酷网    80kuku.com

齐桓公伐楚(齐桓公伐楚注音版原文)

前672年,楚国王子熊恽发动政变,杀死自己的哥哥楚王堵敖,夺取了王位,即楚成王。

迂回战略,楚成王智斗齐桓公

楚成王熊恽

对于这个楚国新君而言,幸运的是,楚国经过数代先辈的苦心经营,特别是武王、文王两代的政治革新与军事扩张,至楚成王继位时,已发展为称雄南方的泱泱大国。然而不幸的是,就当他准备一展宏图,北上争霸之时,大名鼎鼎的齐桓公早已登上了齐国君位,他重用名相管仲,对内改革,对外争霸,将齐国迅速打造成为北方头号强国,成为楚国北上的巨大障碍。

楚成王十六年(前656年)春,为遏制楚国北上,齐桓公亲率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联军南下攻打楚国的附属国蔡国,结果蔡国国如其名,一战即溃。随后,齐桓公率领联军继续南下,开入楚国境内(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左传》)。

楚成王与令尹子文深知齐国联军的优劣所在。联军的优势在于兵势强大、士气旺盛,楚国若与之正面交战,就算侥幸获胜,也是得不偿失;而联军的劣势在于远离本土,难以做到长期消耗,何况参与会盟的诸侯们各怀鬼胎,很难做到精诚团结,一致对敌。就比如说联军中为首的齐国与实力较强的鲁国,他们表面上是盟友,实际上却是水火不容的宿敌。在鲁国眼中,近在咫尺的齐国远比楚国更可怕,只不过迫于齐桓公的压力,鲁国才暂时向齐国低头。可是,一旦齐国在对楚作战中不利的态势,那么鲁国很可能会向齐国倒打一耙。

迂回战略,楚成王智斗齐桓公

齐桓公南下伐楚

很可能是出于这种分析,楚成王与子文断定齐桓公不敢与楚国全面开战,而楚国为了保存自身实力,也要避免与齐国发生直接冲突。于是,楚成王派出大夫屈完赴召陵与齐桓公谈判,经过短暂的唇枪舌剑之后,双方很快达成共识,实现了双赢(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左传》)。

之所以叫双赢,自然是齐桓公与楚成王都得到了自己的利益。对于齐桓公来说,楚国停止北上,恢复对周天子的朝贡,这即是对自己称霸中原的默认,也是“尊王攘夷”政策成功的标志。自此,齐国争霸再无阻碍,称霸中原也只剩下了时间问题。而对于楚成王来说,召陵会盟避免了北方头号强国齐国发生正面冲突,有利于自己保存实力,伺机扩张。而且,召陵会盟只规定楚国尊王和禁止北上,并没有规定楚国不能向其他地方扩张。何况,在与楚国达成盟约之后,齐桓公再度将重心放在中原,这为楚国夺取信阳,东进江淮获得了重大的战略机遇。

东进江淮:迂回战略的重大胜利

果不出楚成王所料,就在召陵会盟的第二年,齐桓公便陷入复杂的中原纷争当中,周惠王不满意齐桓公的强势,死活不承认齐国的霸权,引起了齐桓公的不满。

迂回战略,楚成王智斗齐桓公

齐桓公

周齐纷争给楚成王东进江淮以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在子文的建议下,楚成王于同年灭掉了弦国,基本控制了信阳地区。前649年,楚国再次东进,消灭黄国,制服了江国,完成了对淮河中上游大部分地区的控制。

前645年,楚成王出兵讨伐江淮地区实力最强的徐国,已经正式当上中原霸主的齐桓公再也无法忍受楚国的东扩。于是,他率领诸侯联军再次南下,攻打楚国的盟友厉国,借此震慑楚国,逼迫其放弃徐国。

迂回战略,楚成王智斗齐桓公

春秋列国图

然而,楚成王选择了舍卒保车,将厉国当成牵制诸侯联军的挡箭牌,而自己的军队则继续攻打徐国,在娄林取得大胜,迫使徐国归附。这时候,齐桓公也打败了厉国,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继续南下之时,联军内部后院起火,宋国乘着曹国军队外出,国内空虚之际,偷袭曹国,齐桓公无可奈何,只好退兵。至此,楚国在侧翼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