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典故)

80酷酷网    80kuku.com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典故)

赵春凤智慧教育

在经过了多年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之后,我们在深深地思考,教育成功的源泉到底在哪里?在反复思索之后,终于找到了教育的本质——“唤醒”心灵自觉,“唤醒”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唤醒”对成功的渴望,“唤醒”行动的自觉,使学生执着的、兴奋的、充满希望的向着阳光奔跑。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之根。”“唤醒“帮我们步入了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带,让我们从让学生吞下“智慧之果”的“记忆教育”,走向了“悟性”教育,唤醒心灵的教育。

当明确了教育的本质任务之后,我们就要提出这样的命题,在怎样的情景下才能实现“唤醒”,使心灵之门悠然开启?

首先,“唤醒”需要触动心灵。在一次次的成功教育案例中,共有的特质是“触动心灵”。当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的学生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时,我曾用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一次真诚的对话,使他感动、认可、鼓起了前进的动力,步入了前进者的队伍;当心灵受到伤害的学生,对世界关闭了心灵之门时,我曾用持久地关注,真诚的对话使持久关闭的心门悠然打开。

其次,“唤醒”需要真诚感动。在每一次成功的“唤醒”中,一个共同的特征是投入真情。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的眼中有几多“爱”,几多“真”学生会一目了然。所有敷衍塞责的教育得到的只能是敷衍塞责的结果,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每一次“触动”都伴随真诚、伴随爱,伴随一切真感情。

第三,“唤醒”需要滋养生命。生命是需要滋养的,如果只是以教育者的“情”唤醒被教育者的“情”,以教育者的“爱”去唤醒被教育者的“爱”,那是很单薄的,也是不能持久的,所以真正的“唤醒”还要帮学生找到滋养心灵的秘方,获得自我调试的本领。那就是要让学生去自主获得,自己感悟,让学生通过阅读精典,唤醒对真善美的的渴望;通过关注生活,获得人生的感悟;通过关爱自然,获得敬畏生命的灵感……当我们让孩子学会了自我“唤醒”,我们的教育才会走向“成熟”。因为,只有这样“唤醒”后的自我才不致反复、动摇。

第四,“唤醒”需要真实的教育行动。著名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具体的教育行动中,我们需要恰当的把握教育时机,用真实的教育措施,“唤醒”孩子行动的自觉。这就要求我们,关注个性特征,关注引发时机,关注从细节入手,在行动中感悟。

第五,“唤醒”需要真诚的尊重。在十几年的教育实验中,我始终遵循的一条原则是正向引导和真诚的尊重。在现实社会中,人一方面日趋社会化,另一方面人的心灵却高度的“个性化”,而且这种矛盾还有日益扩大的趋势。我们必须看到,人的心灵是比天空更高远的,而人的一切行动却踏实地落在大地上。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对这种现实,必须适应这种心灵的背景,否则我们的教育将寸步难行。所以在这种背景下的教育必须充满对生命的“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谈“唤醒”。

静静地思考:

教育不是理想家的杜撰,而是实践者的真实。当我们明确了教育的方向之后,就要靠行动来证实。我们只有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注与教育相关联的一切细节,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唤醒”。

“唤醒”,步入教育的核心地带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