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学(走近新时期文学)

80酷酷网    80kuku.com

新时期文学(走近新时期文学)

谈到当代文学,你会想到什么?

你会想到韩寒或者郭敬明?会想到网络文学和青春文学?

这也许是当代文学,但当代文学远远不止于此,远远……

走近新时期文学,看流派纷呈、人性回归、小说技法下的文学探索

青春文学

谈到当代文学,我们应该想到的是“十七年文学”、“地下文学”、“新时期文学”诸如此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新时期的文学概况吧!

中国的新时期文学,迎着巨大的历史浪潮而生,致力于将社会的零散文化和记忆个体勾连成一个整体。它是离我们这一代人最近的一段文学史,近的似乎触手可及,但是又好像也隔着时间的鸿沟。让我们一起解开新时期文学的面纱吧!

一、流派纷呈——文学探索试验的繁荣现象

新时期涌起的文学流派,一浪接着一浪翻涌,各有特色,各自代表一群人的文学探索。

伤痕文学书写民族与个人的伤痛记忆,以一种愤懑的笔调去宣泄和控诉浩劫带来的苦难。当时的文学急于表达个人的内心话语,审美意识存在欠缺。

刘心武《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经典代表,抛开英雄叙事的刻板模式,刻画封建蒙昧主义对于青年一代的荼毒。

它占据着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但是其文学价值似乎不高,颇像郭沫若的《女神》,属于力开风气之作。

走近新时期文学,看流派纷呈、人性回归、小说技法下的文学探索

网络图片·刘心武

动乱之时,个体心灵覆上了时代之殇,伤痕文学致力于揭露民族与个人的精神创伤,直面伤痕,直面扭曲的灵魂,从而充当了思想解放的舵手。由于伤痕文学注重探微人的内心情感,因此也为文学回归人学奠定了基础。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的“浪头文学”,除此之外,朦胧诗从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出发,用艺术的手法去道破现实的谬论与悖逆。

朦胧诗不寻求情感的轰鸣,它追求艺术的陌生化,用隐喻象征的语态来表露个人内心幽微的情思与心绪,从而构建文学与现实的审美桥梁,流露出在精神失落中寻找精神支柱的期盼。

走近新时期文学,看流派纷呈、人性回归、小说技法下的文学探索

网络图片·舒婷

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人们渐渐从情感宣泄的洪流中抽身而出,苦难经验的书写转变成成熟的历史审视,一部分作家开始用理智的目光去进行社会剖析,农民的出路问题、知识分子的悲剧性格与命运、“人民公仆”的苦痛与矛盾成为描绘重点,这就是历史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具体叙述农民或者乡镇普通人民的命运遭际和生存困境,从普通人的命运来审视历史的原生形态,表现人的生存愿望。

由于受到重构民族记忆的集体心理影响,文学开始主动剥离政治层面的束缚,走向文化层面的思考,追溯中国当代历史的曲折发展历程并展露出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走近新时期文学,看流派纷呈、人性回归、小说技法下的文学探索

网络图片·蒋子龙

与反思民族历史道路的反思文学同时出现的,是反映改革开放社会现实的改革文学。改革文学将镜头对准改革时代步伐下行色匆匆的人物,记录现实变革与矛盾带给个体的精神情感与命运态度的变迁。

包容开放与抱残守缺的对比、权力结构带来的矛盾冲突成为改革文学的叙事基本点,深刻描绘改革的阻力重重以及放手拼搏的改革开拓者形象,寄托了民族变革的希望和社会理想。

知青文学描写了热忱而真诚、富有牺牲和开创精神的一代青年,他们在呼唤集体英雄主义的荒唐时代抛洒青春的热血,怀揣着独特的理想追求。

知青的经历是充满了悲剧的色彩的,知青身上既有摆脱落后农村的急切渴望,又面临着回城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他们陷入了情感的无端困境。

在“心理堵塞”之下,知青内心涌起了对于淳朴的乡村以及纯真的人民深深的眷恋感,劳动人民向知青传达了生命的厚重与韧劲,充实了知青们的精神情感。

走近新时期文学,看流派纷呈、人性回归、小说技法下的文学探索

网络图片·贾平凹

当部分作家以西方的手法来表达宣泄都市情感体验的时候,“文化寻根”出现了。“寻根文学”致力于寻找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找寻民族精神的内核,让文学的“根”深深扎进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上。

寻根“不是出于一种廉价的恋旧情绪和地方观念,不是歇后语之类浅薄的爱好,而是一种对民族的重新认识,一种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苏醒,一种追求和把握人世无限永恒感的对象化的表现”。

“寻根”逐渐落潮之后,又出现了以独特又具有魅力的叙事方式来构建叙事圈套、展现叙事艺术魅力的先锋派,先锋小说类似于一种文学实验,它们力图将人生与现实剥离,营造“疏离感”,在虚构和想象的技法中实现超越。还有追求描述原生态的生活,让主体隐退,描述生活不经涂饰的原本面貌的新写实主义,新写实小说只是展示了生存本相,不带任何个人识别与理解。

走近新时期文学,看流派纷呈、人性回归、小说技法下的文学探索

网络图片·余华

九十年代还出现了有别于男权话语建构的女性主义写作,当然也存在其他的流派写作,文学走向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更加自主化。

二、人性的回归——文学走向自觉

人是历史的主体,人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的创建,得源于历史的文化冲突。人类的一切文明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成功创造属于人类的历史。

“文学是人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提出来的文学命题,到了新时期特别是八十年代,追求人性的解放以及宣扬文学的主体性成为了焦点,文学界就人情、人性、人道主义等问题开展了大讨论,这既承接了五四新文学关于人的启蒙论,又开启了新的文化探索。

走近新时期文学,看流派纷呈、人性回归、小说技法下的文学探索

网络图片·池莉

新时期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其实无论是寻根派还是先锋派,他们的小说从本质上对“人”进行了一种新的阐释与理解,而新写实小说更是从普通底层人民的生活出发,揭露“原生态”的生存本相。

新时期文学摒弃六十年代提出的类似于“三突出”这样的僵化写作模式,从个人真实情感和生活出发,尊重个人的尊严与权利,肯定正常合理的情感欲求,描绘真实而不是概念化的人物,使文学文本充满活力与真情实感。

走近新时期文学,看流派纷呈、人性回归、小说技法下的文学探索

网络图片·王安忆

当文学慢慢地开始表现自我内心的情感,凸显个人主体的精神世界,这就说明文学摆脱了政治和观念的束缚,走上了自觉探索的道路。

到了1985年,新时期文学开始转型,“20世纪中国文学”和“重写文学史”概念的提出,提供了新的文学史研究范式,规范了后来新文学的呈现方式和反思路径。

“纯文学”和“文学自主性”等概念的出现,更是成为文学自身的发展的推进机制。1985年同样是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高潮年,文学研究由当代文学的认同开始走向批判与自省,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批评密切互动,共同构筑80年代文学的“黄金时代”。

三、小说叙事技法的成熟

新时期发生着众多历史巨变,随之而来的是丰富多元的文化融合与冲突,这对于新时期小说家的视野和艺术创作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新时期小说向更加广阔的审美境界和叙事秩序迈进。

走近新时期文学,看流派纷呈、人性回归、小说技法下的文学探索

首先,新时期小说致力于打破单一的叙事结构,构建小说的多重时空,从而增强小说的厚度与广度,赋予作品宏大的格局和深远的意蕴。

小说可以通过现实与虚构构筑两个不同的世界,在两重世界之间刻画人物,虚构世界成为现实世界的象征与映照,在对比与复合中扩充文本视野和高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时间和空间的不同来营造多重世界,划分时空界限的办法有:利用人物的心理意识,延伸出时间和空间的颠倒和切割,或者是利用某一特定事物为线索串联起多个场合,又或者是电影镜头蒙太奇的组合方式,将不同的叙事时空组合在一起。

走近新时期文学,看流派纷呈、人性回归、小说技法下的文学探索

电影中蒙太奇的技法运用到文学当中

其次,新时期的小说的叙事观点经历了从全知叙事到自知式叙事的转变。新时期小说一开始的时候较为崇尚叙述者大于人物的全知全能叙事视角,叙述者超越故事里的任何人物,拥有上帝一般的洞察力。

但是当反思文学出现的时候,出于对文学本质和功能的思考,小说的叙事视角逐渐转变为叙述者小于人物的自知式视角,叙述者充当见证人的身份,所知甚至比故事人物知道的还要少,所以叙事极为客观。

叙事视角的转变,让我们从第三者的角度感知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使人物的心理世界成为文学的审美对象。

走近新时期文学,看流派纷呈、人性回归、小说技法下的文学探索

交响乐原是音乐领域的名词

此外,新时期的小说开始走向多元的叙事观点,多元的叙事观点一般被称为“复调小说”,它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单音独白,而是将不同的人物和情节所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建立在对位法上,从而使其呈现共同存在、相互作用的复调结构。

复调小说一般有多个叙述者,代表不同的思想与立场,使文本内涵复杂而多元。1985年后很多小说家都自觉追求多层叙事观点,特别是先锋派的作家,通过设置多层叙事观点从而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走近新时期文学,看流派纷呈、人性回归、小说技法下的文学探索

一路向阳

回观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它和我们民族的发展一样,总是一面向阳,一面负重,一路上充满了矛盾与冲突,甚至是出现文学价值的迷失,作家也总是在历史叙述与自我拯救之间来回徘徊。但是万事万物都有调适的过程,我们始终相信,立足民族之根,不断向阳生长,文学的明天依然灿烂晴好。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