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考验中国经济(一)

80酷酷网    80kuku.com

  作者:公是问   

    非典型肺炎(SARS)自从去年11月被首次发现后,便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蔓延到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瘟疫。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截至4月25日,全球共累计报告病例4649例,其中有2 74名死亡,死亡率5.9%.而中国的疫情尤为严重。据我国国家卫生部新闻办公室4月2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当天10时,全国内地共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病例2753例,死亡122例。同时,还有“非典”疑似病例累计1730例,全国先后有26个省出现了疫情,形势显得非常严峻。面对“非典”对中国整体社会日益明显的影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坦诚:“非典型肺炎对我国旅游、交通、商贸和对外交往等活动造成的暂时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将“非典”的影响与亚洲金融危机相提并论,事实上,基于对目前事态的现实判断,世界银行4月24日发布的最新东亚经济报告已经作出预测,伊拉克战争和非典型肺炎的爆发等外部因素,将使东亚经济2003年的增长率比去年6%的强劲增长率下降近一个百分点。那么,作为疫情重灾区的中国,情况又到底如何呢?

一、宏观经济发展面临新变数

    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9%,比去年同期加快了2.3个百分点。这一增长速度出乎不少人的预料。但如果有人由此进一步追问,“非典”对中国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是否也能精确到GDP的增长率的话,那么,或许结果将会正如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姚景源日前所表示的那样,非典型性肺炎对中国经济肯定有影响,但对全年GDP影响如何,现在作判断为时过早。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非典作为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疫情的持续时间与有效控制程度至今仍很不明朗,换言之,就是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也给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同时,也给我们对“非典”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的判断,也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如果我们避开数据的精确预测,仅分别从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拉动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马车来分析,“非典”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总体走势,那么,还是能作出一个大致判断的。

    首先,“非典”对国内消费影响是即期而巨大的。“非典”对消费的影响事实上也已经显露出来。往年的黄金周一般也是全国消费黄金周,但今年随着防止“非典”的大规模扩散作为第一目标的确定,“五一”黄金周的取消,这一集中消费的高峰也随之化为泡影。中国商业联合会向全国的“非典”发生区内零售流通、餐饮服务企业发出呼吁,建议今年“五一”期间,不要进行打折、店庆、有奖销售等商业促销活动,以免引起众多人员的聚集,增加非典传播的可能性。从股市反映情况来看,国务院公布了取消今年五一长假的消息后的次日,“假日经济股”便上演了“黑色星期一”。上证指数报收于1571.71点,下跌31.36点,跌幅达1.96%,盘中一度创下了今年以来单日最大的跌幅。前期涨幅巨大的汽车等都出现了全面回落。

    事实上,在严防死守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能取消的消费活动人们都在尽可能取消,能推迟的消费都尽可能选择了推迟。即便那些原先准备在“五一”长假期间举办婚礼的新人们,也都纷纷推迟婚礼、取消婚宴。一些地区各大酒楼预订的婚宴宴席几乎被退光。据报载,广西民生路上的一家宾馆,“五一”前后预订的4对新人的婚宴、4个大型会议和几摊满月酒席也先后取消或延期,宾馆损失70余万元的营业额。

    由于“非典”通过飞沫和紧密型接触而大规模传染,因而,不少人对公共饮食业望而生畏。在英国伯明翰,饮食业因非典型肺炎事件闹得风声鹤唳,在加拿大、奥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华人餐饮店,都在不同程度上饱受谣言包围而生意清淡。在美国,颇为喜爱中餐的纽约市长布隆博格,不得不在4月16日亲自在纽约华埠举行记者会后步行至附近的中餐馆“糖潮食坊”宴请华裔人士,以行动回击了华埠有非典型肺炎的谣言。从我国情况来看,“非典”对餐饮服务业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据中国烹饪协会近日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十大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疫情主发地区影响较大的餐饮企业就餐人数减少,影响较大的人数减少了20%。国外旅游团队取消订餐的现象也比较突出。为进一步加强公共餐饮服务场所的“非典”防范,中国商业联合会向全国的“非典”发生区内零售流通、餐饮服务企业发出呼吁,建议今年“五一”期间,不要进行打折、店庆、有奖销售等商业促销活动,以免引起众多人员的聚集,增加非典传播的可能性。在上海,市商委24日发出紧急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各餐饮服务企业,凡在员工中发现或接待过“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必须立即停业,并采取通知规定的各项措施。同时,明确规定:如消费者提出取消宴席、聚餐等人群聚集消费的预订,餐饮服务企业应当准许,在未发生相关直接费用的情况下,全额退还预付金。

    对零售业而言,影响更为直接。据分析,由于"非典"传播的主要媒质是空气,这迫使人们减少外出次数,尤其减少进入防范措施不严格的公共场所,大型的购物场所就是其中主要的回避对象。这种现象在大城市中的超大型商场表现将会比较明显。因为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不大,因此满足人们生活必需的小型超市所受到的影响较小。零售行业的上市公司因此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当然,也有一个情况例外,那就是在一些地区,“消毒家电”成了抢手货。在北京,商家紧抓“非典”商机,电器店中微波炉、空气净化器、消毒柜销量大增。针对市民卫生保健意识普遍提高的情况,一些厂家也开始在促销宣传中强调起杀菌消毒的概念。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由于近年来,中国一直推行的是以扩内需为主导的政策,因此,可以说,“非典”对我国消费的影响有多大,对我国GDP的影响也将会有多深。但具体影响程度,近期主要看对“非典”扩散的有效控制程度,从远期看,主要由彻底战胜非典型肺炎的时间表决定。

    其次,从出口情况来看,非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即期影响有限。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钟伟先生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中,投资和消费是万亿人民币的规模,而净出口充其量不过是千亿人民币的规模。如果考虑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话,需要考察外资在中国投资中的比重以及中国净出口的变化。而外资在中国投资构成中从来都在1/3以下,净出口则始终维持在占GDP约2%-3%的水平。从粗略定量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是明显的内需主导形态,自1997年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和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未超过1个百分点,这也是为什么自1997年以来,中国利用外资和外贸情势大起大落,但GDP波动却始终在1个百分点以内的原因。另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分析,如果疫情能在六七月前平息,我国今年进出口总额将减少约100亿美元,外商投资将减少约10亿美元。但疫情若延续到9月,进出口总额将减少300亿-400亿美元。由此可见,“非典”对中国的出口不管影响有多大,但有一点则是肯定的,那就是对今年我国GDP的影响毕竟有限。

    最后,从投资角度来看,非典的最大影响是投资环境的可能恶化。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安全性无疑都是非常看重的。这里的安全性首先就是生命的安全。毋庸讳言,作为重灾区的中国形象,在世界上的负面影响是一时难免的。有专家预测,疫情若延续到9月,外商投资将减少约30亿美元。但由于外资在中国固定资产和存货投资中的重要性都不高。因而,FDI的流入和商品出口对中国的意义,最重要地体现在创造就业和技术外溢方面,而不是GDP的增长率方面。其实,对外商投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中国的国际形象是否会因非典的负面效应而影响投资信心问题。事实上,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在新近出现了一些歧视华人、“妖魔化”中国的现象。如最近日本的《读卖新闻》,便Bie有用心地炒作中国非典问题的严重性,危言耸听地说什么,“和中国人见面要冒生命危险”,云云,而美国有媒体则打出了“隔离中国”的口号。而国际形象是否恶化主要取决于我国积极主动的正面宣传,更关键的则是对非典的及时、有效的遏制。

    应该承认,由于非典事态的发展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准确地测算“非典”对我国今年GDP所可能影响的具体数据几乎是不不现实的,但有一点则是肯定的,那就是即使疫情最早可在5月底前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经济增长率肯定会低于一季度的9.9%。据国际投资银行JP摩根大通日前的一份研究报预测,受非典影响,预料将比第一季萎缩2%。这就提示我们,如果我们要顺利实现今年的GDP,最大限度地消除“非典”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要只争朝夕尽可能早地控制住疫情,另一方面要狠抓扩大内需不放松,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会在困境中继续以强劲的速度增长。


二、旅游交通在春天里遭遇寒冬

    旅游业是受“非典”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以泰国为例,据报载,经营出境旅游的泰国旅行社95%的业务因为非典型肺炎爆发被取消。泰国旅行社协会主席马努估计,泰国旅行社协会的500多名成员中,大约有十分之一的旅行社会因此倒闭。他称,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泰国旅行社来说,“现在的情况最糟糕,比(1991年)海湾战争、1997年金融危机和2001年‘9·11’恐怖袭击时还要严重。”泰国财长素察·曹威西4月21日承认,如果疫情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继续下去,将对泰国2003年的经济增长造成重大打击,可能会使预计5.1%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降低一个百分点。

中国作为一个旅游大国,近年来随着入境游客人数的不断上升,旅游年外汇收入大约在140亿-160亿美元,同时,中国出境游人数也在大幅度上升。但自从中国成为“非典”疫情重灾区后,旅游业所受到的冲击之大也是可以想象的。目前入境游客人数锐减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同时,由于周边国家为了控制传染病而限制中国人入境旅游,也使出境游客人数相应减少。比如,据越方通报,要求前往越南的外国公民,尤其是来自疫区者,应持有健康证明书以便该国医疗机构掌握其身体状况,同时要求在入境口岸按照该部规定填写卫生检疫报告书。这样,一进一出的双双下降使得旅游净出口仍然能保持一个常量。

    其实,“非典”对我国旅游业的最大影响主要还是国内旅游领域。这主要是因为,国家为了防止“非典”通过大规模人员流动而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扩散,有关部门在在权衡了利害得失后,将“安全、健康”确定为今年旅游的首要目标而主动采取了遏制政策。由此,国务院决定今年暂不实行“五、一”放长假的制度,“五、一”黄金周成了“五、一”防病周。与此同时,一些省市已经发文,严格控制出国、外出参观、考察、会议和学习等活动人数,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动,各单位、学校、团体近期不要组织旅游参观活动。教育部也发出通知,要求动员学生“五、一”在当地休假,不外出旅游,外地学生不离校回家。这一切,相当于对我国的即期旅游、长途旅游下达了封杀令,旅游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而相比之下,2002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便实现了331亿元旅游收入!

    但旅游业也存在着新的机遇。比如,一些新的旅游品种将会被催生,旅游业将会出现一些新的增长点,对旅游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契机。据了解,国家旅游局要求各地旅游主管部门提倡就地、就近旅游,绿色旅游。内蒙古将着重组织开发一些有益于人群健康的草原旅游、生态旅游等。北京市将重点推出有利于人流分散、身心健康的体育健身旅游、郊区休闲度假旅游等产品。

    交通工具作为“非典”大规模扩散的潜在载体,“非典”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乘客(旅客)的大量减少而导致交通收入的大量减少。以航空业为例,世界航空业在9.11事件之后,普遍面临做着生存危机,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又经受了油价起伏的折腾。而今加上“非典”的“空袭”,无疑是雪上加霜,我国航空业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据香港航空管理局上周公布的数据称,最近半个月,由于受“非典”的冲击,乘飞机进出香港的旅客人数减少了60%以上!损失非常严重。一位航空业高层人士忧心忡忡地说,“非典”横祸飞来,如果再加上油价一路走高,航空业的命运恐怕只有自由落体!

    “非典”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还表现在手续的繁琐(尽管是必要的)以及非营运成本的相应提高上。据了解,民航总局近日转发北京市政府有关通知,要求从4月17日起,乘坐飞机的旅客需填写“健康申报表”。而交通部则成立了以部长张春贤为组长、副部长胡希捷为副组长的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强道路、水路客运行业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车船交通工具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的紧急通知》,对全国交通系统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采取硬性措施,规定从事道路运输、水陆运输的企业、客运站和车船,必须坚持每天彻底打扫卫生和消毒。全封闭空调客车在运行过程中,空调系统要处于强制通风状态。非全封闭的车船在运行途中,要采取简易措施通风换气。同时,要及时发现和调查车船上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现后要立即采取临时的隔离措施。其对防范和控制“非典”,所投入的精力、人力、财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同样受波及的还有汽车出租业。尽管广大出租车司机仍然坚守工作岗位,为市民出行提供服务。但出租车的运营情况显得非常艰难。在北京,原来每天在机场排队的出租车超过4000辆,现在由于航班和旅客减少,排队的出租车降到还不足2000辆。据了解,在北京市出租汽车协会的指导下,北京市各出租车企业开始给出租汽车司机核减运营任务定额。

    中新社不久前还引述交通部官员对旅客流量的“摸底调查和科学预测”说,预计今年“五一”黄金周道路运输客流量将达2.85亿人次左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随着“五一”黄金周的取消,去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实现的民航客运收入13.5亿元和铁路客运收入10亿元收入的进帐都将在事实上化为泡影。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