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咨询是个高尚的市场

80酷酷网    80kuku.com

    这个市场有多大?

  有资料显示,从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大专以上毕业的学生有5000万。2003年的毕业生有200万,这个数字每年在递增,据说到2005年,我国会有500万应届毕业生,最近,大学生求职市场尤其受到关注。有人算了一下,每一个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至少平均要花费500元钱,包括了制作简历、参加人才交流会、通讯工具、服装购置……这样算下来,今年的大学生毕业求职一项,就有10个亿的市场。除了大学生的市场之外,职业咨询针对的还有一些在职的人。

  职业咨询市场雏形已成

  孙虹刚(前程无忧内容总监):涉及到有可能满足职业咨询需求的相应商业模式有以下几个:人才测评、咨询指导、培训教育、认证、出版、个人求职CLUB、职业中介或经纪、还有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媒体、投资等等的支持,这几个方面已经构成了目前职业咨询市场的雏形。求职的大学生、一些在职人士都在我们所关注的这块市场内,他们的种种困惑和苦恼都是市场的需求,都是职业咨询的责任。

  五种市场尚待培育

  黎和生(《21世纪人才报》总编辑):这个市场毕竟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刚刚开始活跃起来。我本人把HR市场分为五种市场。

  第一个市场是人才市场。80年代初,国企改革后出现一批下岗工人,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出现了早期的人才市场,它是人事局或劳动保障局官方的人才市场。现在的人才市场分两个层次,一种是针对下岗人员的中低层次的就业市场,第二种就是针对对现有的工作不满意的白领等中高档人才的择业市场,以及高端的就业市场比如猎头;

  第二种是咨询市场,也分两种:个人的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另外一种是针对企业的,企业管理战略咨询、市场营销的咨询、公司的竞争力、领导力、金融咨询等,我们把它叫做企业的咨询市场;

  第三个市场是培训市场,它分作面向个体的培训和面向企业管理的培训;第四个是针对HR的媒体广告市场,做策划和推广;

  最后一个就是管理软件系统的公司——HR辅助工具的市场,如EHR。

  外界的人认为这个市场很有商机,但是现在这个市场远没有培养起来,人资市场还没有能够提供信息化套餐,一些企业花很多钱却未必能找到合适的人才。这是业界人士共同摸索、培育的一个市场。

  如何定位客户及自身

  范围不限于大学生

  王辉耀(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今年的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中国缺乏一个与之相配套的中介体系,这么大个市场,像一个巨大的金矿,但是,猎头也好、职业咨询也好、评估体系也好、认证等等都非常地缺乏。中国到了大量培养中产阶级的时代了,到了寻找“奶酪”的时代了。

  但是,职业咨询的范围不应该只限于大学生,从无领到白领、从白领到金领,人生咨询是一辈子的事,以前那种一个工作干到底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么,如何培养人们的职业意识?一是媒体的作用。媒体能够推动着把个人的能量释放出来,能够让人意识到自己人生的价值;第二位是市场中介,包括职业顾问、猎头、出版、职业评估、在校大学生职业指导中心、各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讲,我认为这几种商业模式都是很有前途的。

  现在我们看到中国的咨询市场开始变得成熟了。21世纪是中国中产阶级大量兴起的时代。从很多个人的成长经历中不难看出,中国目前处在重要的价值观念的转变时期,我们现在从这种几十年的“集体人”、“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再也不是那种集体主义了,而要突出个人价值,中国开始重视职业咨询、个人能力的咨询。现在打开报纸,每种报纸上几乎都有厚厚的人才版,现在每个人都在想,我怎么把自己卖给市场,怎么样在市场上实现我自身的价值,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我发现,目前的年轻人包括大学生缺少这个模式,他们从专业教育中没有涉及这个模式,所以,中国的职业咨询还具有很大的市场,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自己的人生需要突围,不断地从一个台阶上到另一个台阶。

  找到职业咨询在商业链中的价值点

  卞秉彬(上海可锐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及首席职业顾问):在商业发达的国家,职业顾问机构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我国的经济处在发展过程当中,今后势必也会产生这样的机构,关键要看我们怎么来做,怎么使其规模化。

  让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的客户究竟是谁?我们的客户到底需要什么?真的是需要明确岗位职责、发展定位、职业定位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吗?我们又在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我们以什么产品奉献给客户?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规模化经营根本无从谈起。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职业咨询机构这种商业模式在中国究竟行得通吗?它在这个商业链上的价值点究竟在哪里?这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若不解决这个问题,职业咨询这个行业是做不下去的,也是可以被其他行业取代的。比如,一些中介服务、猎头公司的业务可以延伸,抽调出几个人来搞咨询;大学里的就业指导中心也可以实现它的功能。如果是这样,那还要职业顾问做什么呢?

  其实,这么多模式里只有三个是赚钱的,那就是测评、咨询和培训。其他模式虽然存在,但都不赚钱,可是若没有所有这些模式,这三个模式就不能赚到钱,这就是结果。只有丰富多彩的模式并存,才能够使大家意识到,职业咨询是有价值的。“可锐”目前有12名员工,30位顾问,其中有一位是经过国际授权的,其他均为来自个行业的精英。从收入来看,仅咨询一项,每个月的收入是十几万到几十万元,而且最近几个月都保持着15%-20%的增长速度。

  举例来说,很多来我们公司咨询的人会说:“别给我谈规划,我们就谈跳槽,我们就谈国营企业进入市场化,我们员工该怎么办?企业重组时,有危机感了,我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宣传如何对职业进行规划,我们会先解决现有的工作问题,慢慢牵引他回到职业的话题。在解决方案上,先帮他解决从业的心态问题或进行劳动争议的一些辅导。然后告诉他,如果你只认为这是一份工作,那你很可能就是未来失去工作的人。这些人就是我们的第一批客户——利用职业顾问解决职业问题的人。

  那么我们如何解决career(职业生涯)的问题呢?这就牵扯到第二个问题,我们究竟在扮演谁?首先,我要旗帜鲜明地告诉大家,我们不是猎头,不做猎头生意。如果我们以后要靠职业顾问的模式来生存,与猎头混为一谈的话,出路何在?举一个现实的例子:如果IBM给了猎头一个20万的单子找一名HR经理,猎头很快就找到了IBM需要的人,但猎头同时发现,此人去IBM未必是他最好的选择。这种情况下,大家可想而知,猎头会为个人的发展着想还是为IBM(或者是为其利益)着想!我们做职业顾问的就是从客户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完全为个人考虑,是为个人寻找职业,尽量为个人发现下一个能为个人提供空间和发展机会的企业平台。

  其二,职业咨询顾问也不能单单只做测评,我们一直强调,测评是免费的。测评就像是一个人得病后必须要去验血、拍片子一样,其化验的报告单并不能够缓解病人的病情,但却能够帮助医生判断开方,同时提供给病人一个证据,然后帮助病人客观地解决问题。职业顾问通过一个客观的测评锁定相应的解决方式,开始“治疗”,“病人”也参加小组讨论,然后顾问开始配“药方”,“病人”服“药”,当然,这需要我们和各个“药房”去谈合作。

  其三,职业顾问不能只是一个职业顾问,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没有广泛的行业和职业经历作为行业背景,没有职业经理人背景,没有职业生涯管理和心理学的知识储备,只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把客户侃晕,那么职业顾问就变成“陪聊”了,也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树立起行业认可的标准

  “素质因素”影响市场

  张逶(北京逶式学校校长):我们从1992年开始经营为个人找工作的业务,我们按照单位要求的学历把人才推荐给企业,却经常被企业退回来,被推荐的人就会找我来投诉。我在6万个案例中总结发现了一个人找不到工作的“非学历因素”。我认为这种非学历因素是“素质因素”,即只有具备了学历、素质才能够被企业接受。于是我们策划了一个“素历(素质训练经历)证书”,国家已经审批通过,现在,我正在向企业的老板们介绍“素历”的概念和要素,争取得到大多数企业的认同。

  这个职业咨询市场谁能够做大,关键是要树立起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标准。这个标准必须取得企业的认可,企业认同后,会强加给求职者。说是“强加”,咨询的目的不就是强加给咨询者的一种行为模式吗?大家想想,如果一些英语培训机构没有GRE,TOFEL、不结合国外的权威培训,树立起一个标准,他们也赚不到钱。

  所有介入这个市场的人必须是高尚的

  汪大正(中国企业家联合会雇主工作委员会委员):我个人认为,目前,就业指导市场是一个非常混乱的市场。指导别人的人要是自己都不明白,那还给别人支什么招儿?比如说都在谈面试技巧,如果职业咨询只是教别人怎么去面试,面试要穿什么衣服,那么招到的人都和演员一样!他们可能在毕业时,把他的教室、宿舍砸得乱七八糟,面试时却彬彬有礼。如果你想在面试的时候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就得在不面试的时候给不面试你的人留下好印象。如果你想把自己作为产品在人才市场上推销出去的话,你就必须在产品的内在质量上下功夫。如果你的制造成本低于你的推销成本的话,即便被推销出去也可能会被“退货”。

  职业咨询是一个高尚的市场,一定要净化灵魂,从业者必须有指导别人职业生涯的资格和资质。

  人才市场的宣传媒体应该起“导向作用”,但绝不能误导。人才市场有利可图,但这个市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因为它的服务对象是人,因而,所有介入这个市场的人必须是高尚的人,如果太功利就和人贩子没区别了。我们的市场面临的问题,不是光靠指导能解决的。如果大家现在一味地都靠职业指导,而没有从价值观念、责任心、责任感、个人品德方面去塑造自己的话,那也只是找到一份工作而已,谈不到职业规划。

  现在的职业指导,支招的多,解惑的少;信息提供的多,观念教育的少;讲择业的多,讲敬业的少。所以我建议,把政府、教育部门、咨询公司三者结合起来,逐步导入一些与时俱进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掌握各种技能,同时,保有诚信原则。

  职业咨询是讲如何找到满意的工作,那如果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怎么办?我认为首先期望值不要过高,个人条件不同,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微软、去IBM;还有,不要把人生的职业规划看得过于神秘,走好每一步才是最重要的。

  四个角度为咨询者造福

  白玲(北森盛世高级顾问):现在,职业咨询的风气不太好。前两天,一个人给了我十份他的评估报告,每个报告最后的结果都不同,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评估结果,他开玩笑说已经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了。

  风气虽然不太好,但我觉得评估还是要做的。

  做职业咨询也好,做职业生涯也好,我认为用四个视角来解决咨询者的问题会比较好。

  第一个视角是心理学视角。在心理学这个视角会反映两个问题:他是谁?他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障碍是什么?“他是谁”这个问题,最早我们是用心理测评辅导做的,后来在写出报告以后,基本上就离开了这个问题。我们与咨询者有了一个共识分析后,就跟他谈,他是什么样的人,他的重心在哪里,他的方向在哪里,他的个性在哪里,他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其实是我们在帮他找障碍。

  第二个视角是一定要运用管理。很多人在一面对职场问题时,就想要换单位、换职业。其实,我们发现很多时候这种问题是企业特定阶段的问题,是老板特定的问题,或行业共通的问题。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因为他没有这么多的系统资料。所以,他们根本不是换工作的问题,可能坚持一段时间,问题就自行消失了。在这种过程中,我们要以从业管理者的视角去帮他意识到这种情况。

  第三个视角是经济学视角。大家谈到了价值观的问题。经济学讲,应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我们要告诉咨询者,有可能在不同阶段你的得失不相等、不平衡,你要怎么去比较,怎样去衡量。

  第四个是社会学视角。我在咨询当中发现一个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因为高考失败,咨询者永远找不到成就感。还有,今年的就业压力,明年、后年的下岗失业问题也会非常严重,这些社会现象不是我们自己能解决的,但是我们是可以预测的。

  第一个标准就是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去选择他们的职业,应该要求咨询师助人自立。我们不能告诉别人应该做什么,而是在他的职业生涯里怎么做会更好一点。第二个标准是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目的一定是他的职业、家庭和休闲生活三者的平衡。第三个标准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