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深圳人才高地

80酷酷网    80kuku.com

      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对一个城市而言,判断有没有竞争力,有没有发展后劲,对人才有没有吸引力是最简单明了的方法。

    2002年最后两天,深圳高交会馆人头涌涌。两天里,这里接待了10万人次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些学士、硕士、博士们从全国各地坐汽车、火车、飞机赶来,他们都有着一个深圳梦:要在深圳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一步选择深圳,那是因为深圳是一个年轻城市。因为年轻,深圳才会充满激情;因为年轻,深圳才会鼓励创新;因为年轻,深圳才会创造奇迹。

    去年年底在广州举行的留学生交易会上,一位来自美国波士顿的留学生问深圳市副市长刘应力:“面对众多城市的吸引,请告诉我选择深圳的理由。”

    刘应力侃侃而谈:“深圳目前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从各个国家的发展经验看,这是吸引国际性人才的最佳经济条件,深圳具备了吸引‘海归’实实在在的经济动力;深圳是国际花园城市,环境优雅,适合居住,深圳具备了吸引‘海归’的家庭动力;深圳成立刚刚20年,是个年轻的移民城市,没有旧文化的束缚,城市的灵魂是创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仅可以扶持留学生创业,也创造了宽容失败的机制,是适合‘海归’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充满激情的城市!”

    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深圳由此成为留学生回国创业的首选城市之一。

    深圳经济腾飞离不开人才支撑,深圳未来发展更需要更为雄厚的人才积累。新年伊始,深圳市委全会明确强调:“要研究制定新的人才战略和人才政策,创造良好的机制和环境,大批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使深圳继续成为全国重要的人才集聚高地。”海纳百川,广聚人才。深圳构筑人才高地步履坚定。

    关键词解读

    人才高地

    ●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摘自十六大报告

    ●解决人才不足问题,根本要靠教育。要在全市上下强化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观念,实现学习意识普遍化、学习行为终身化、学习体系社会化、学习方式科学化,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要研究制定新的人才战略和人才政策,创造良好的机制和环境,大批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使深圳继续成为全国重要的人才集聚高地。--摘自中共深圳市委三届六次全会报告

    数字深圳

    人才“家底”

    截至2001年,深圳市人口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者达到72万人,是深圳建市时的120倍。平均每10万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人口达11000人。

    深圳已经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其中高级2万(高精尖人才中有院士6名、博士2000多名、硕士20000多名)、中级16万、初级34万。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1岁。全国130多所大学、100多家科研院所、300多家军工企业都在深圳设点。科研成果转化率达90%。深圳已经成为区域性人才集聚中心,每年从全国高校中吸纳毕业生1万多人。

    “海归”回巢

    深圳去年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出现“井喷”现象,第1001名“海归”于12月上岸。至此,全市经引智办引进的“海归”总量累计达到3500多名。在这当中,硕士以上学历的留学人员占总人数的87.8%,其中博士104名、博士后16名。他们中绝大多数毕业于欧美发达国家的著名学府,如有的留学人员曾在美国华尔街从事投资管理十多年,还有不少留学人员是拥有多个学位、涉足多种专业、精通多种语言的复合型人才。

    参照坐标

    北京:“直通车”提速

    北京市人事局近日作出新规定,登报招聘不用再明示户籍要求;北京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时,“北京市城镇居民户口”的要求被取消;新通过的《北京市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条例》允许进京开私企者申办北京户口;《北京市“十五”期间引进国外智力发展规划》对外公布,未来5年中,北京将从国外聘请5000名外国专家来京工作。

    上海:建立“绿卡”制度

    上海今年将推出引进创新人才的5项配套政策。它们分别是:建立上海的“绿卡”制度,即《海外人才上海居留证》制度;对以柔性流动方式来沪的国内高层次人才,配套实施《上海市人才居住证》制度;放开兼职;推行自由职业制度;为柔性流动人才提供保障服务等。

    今后5年,上海将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中心,以人才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创新机制为抓手,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基本建成上海人才资源高地,使人才综合竞争力在国内领先。

    “九五”期间,上海共引进国内各类优秀人才2.6万余人;引进海外留学人员1.5万余人,创办留学人员企业900多家,总投资额已达2.5亿美元;引进外国专家智力500多项、900多人次;接收安置军转干部5366人。截至目前,上海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才总量已达113万。

    观点

    人才引进步入关键期

    深圳的人才引进工作步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将围绕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城市的定位要求,积极推进各项制度创新。

    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务员制度,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深化公务员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市直机关临时岗位津贴制度,研究制定适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分配制度、退休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二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为重点,以搞活内部分配为关键,通过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三是研究制订新的人才战略和人才政策,按照我市产业机构调整和升级的战略部署,抓紧培养和引进电子通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人才。

  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配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引进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现代管理等专业人才。通过创造良好的机制,使深圳继续成为全国重要的人才集聚高地。

    重视“高级蓝领”稀缺问题

    □罗兴光(深圳市劳动局培训处处长)

    深圳的技师和高级技师稀缺现象比较严重,与深圳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目前深圳技师和高级技师总量仅有1407人。全市仅有6家培训机构具有培训技师的能力,每年可培养技师3000人,而深圳每年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是3万人。上海近年来每年投入3个亿用于职业培训,香港每年更是投入20亿港币用于职业培训,深圳在这方面差距明显。

    深圳首先要强化政府在高级技能人才发展中的统筹和主导作用。政府应制定高技能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设立高技能人才管理协调机构,对全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行统一指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和统一管理。制定培训补贴政策,对市场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培训费予以部分补贴;实施技能津贴制度,政府给予高技能人才每个月一定数额的技能津贴;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金。

    声音

    我实现了创业梦

    □华厦磁电子公司总经理库万军

    2000年6月,我从葡萄牙里斯本计算机工程及应用研究院进修两年多后回国。在那里,我成功研制出系列GMR(巨磁电阻)传感器,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磁电子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是我国亟需重点发展的项目。回国后,我先后到过郑州、大连、上海、无锡,最后选择了深圳。在深圳创业两年多来,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深圳,我前进的每一步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支持。首先是入驻“留学生创业园”,搭起华厦磁电子公司的初步框架。第二届高交会上,我在开幕的前一天才去报到,组委会想方设法为我挤出一个展位,而我的项目也吸引了众多目光。

  高交会后,深圳市科技局成果处及时对我的研究作出成果鉴定,高交会组委会也颁发了项目成交证书。2000年11月28日,凭借着成交证书、成果鉴定书,我在深圳市商业银行获得了深圳首例个人信誉贷款90万元人民币。

    随着事业的不断壮大,我从政府部门获得的支持越来越多。在资金方面,科技局给了我50万元无偿科技资助,人事局也给了我“留学生创业前期补贴”12万元,并向国家人事部推荐获得“留学生创业补贴”8万元。

  2002年3月,经计划局推荐,我的成果被列入国家计委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发展计划,并获发展经费500万元(其中200万为无偿划拨,300万由国家作为出资人委托国投高科技公司管理)。项目落户到盐田后,盐田区按市价的1/4划拨了8000多平方米的土地给我们建厂房,还提供300万元的低息信贷。资金的投入、厂房设施的完善,我的项目很快上马。目前我们已经通过了中试,估计到2004年即可达到产值上亿的规模。

    给“海归”更大空间

    □平安保险人力资源部副经理 李文明

    平安这几年从海外引进了大批留学人员。我们认为一个城市吸引人才的最重要条件是给留学人员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通俗地讲,就是首先给他们一块可以耕耘的土壤,然后让他们精心劳动,最后让他们尽情地享受收获的喜悦。同广大企业一样,我们对深圳的人才环境有更强的信心,也有更高的希望:

    一是政策好还要更好地落实,具有前瞻性并为留学人员考虑周到的各项政策要确保落实;二是法制方面更加健全,希望深圳对国内包括公司法在内的一些经济法规的健全建立,能在全国率先进行探索,力争早日与国际接轨;三是通过招聘的方式吸引海外人才来深圳创业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海归”在国外的独特优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界面或载体,帮助他们体现、实现自身的价值。

    “金色蓝领”前途无限

    □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工李利民

    1997年,我从湖南株洲来到深圳,是个有十多年电工经验的工人。我到了深圳以后,发现在这里只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当工人也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去年,我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在深圳考取了技工中级职称。5月份拿到证书,7月份公司就给我分配了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很快公司还把我和老婆孩子的户口调到了深圳,现在我的月收入达到5000多元。这一切的变化都是从我考取了技工开始的,这说明深圳真的很重视各方面的人才。我体会到了什么叫“金色蓝领”。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