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能享受到什么样的奢侈

80酷酷网    80kuku.com

    什么是奢侈?按照沃尔冈拉茨勒的说法,“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根据这一定义,《环球》杂志对中国富裕阶层的奢侈方式进行了系列采访调查。

  从上海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上的火爆交易,到欧美银行对大陆理财市场的乐观预期,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富裕阶层正在壮大。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估计,他们大约拥有1.44万亿美元的可投资资产。

 

 西方有本畅销书叫《奢侈带来富足》,事实当然相反,富足才是奢侈的前提。于是我们毫不惊讶地发现,对于奢侈生活的追求,已经在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中间流行开来,许多时候,他们的一掷千金,甚至能让欧美的老牌豪门为之咋舌。

  但问题是,有了钱,中国富人们真就能够享受到“与世界同步”的奢侈吗?在奢侈生活的方方面面,奢侈品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标志。按照国际通用的解释,它是指“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显然,这样的东西中国人已经不再陌生。

  2005年年底,美林证券在一项报告中预测:未来8年,中国将以14.8%的最高成长速度领军全球奢侈品市场。更好的数据来自那些已经进军中国的名牌。 “自1992年进入中国以来,我们没有一年的营收成长率在50%以下。”路易威登公司的主席yves carcelle说。

  没有人能否认,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上最令人眼热的一块蛋糕;但同样不能否认的一点是:中国人恐怕正在“享受”着全世界最糟糕的奢侈品服务。

  2006年年初,专业奢侈品服务调查公司international service check在历经一年的调查后发现: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对dior、fendi等11个国际顶尖奢侈品牌的服务满意率普遍只有30~50%,其中最低的一个品牌满意率仅为14.1%。

  该公司中国区总裁ron cune告诉《环球》杂志:这个结果令他们“非常震惊”,因为公司在全球进行专业调查10年来,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情况。作为一个大学时代就在名牌店打工的资深专业人士,ron cune分析说,中国奢侈品业的服务人员恐怕还没有理解什么是“服务”,只是在卖东西。

  ron cune记得,十几年前在欧洲打工的时候,他受到的最基本的培训就是当客人进来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说“hello”,然后让顾客自由挑选,但随时注意对方是否需要服务。但在中国,能达到这种基本要求的销售人员并不多,“他们总是立刻问你,有什么可以试一下吗?”

  当然,这还算好的,在international service check一年来整理出的5000多份调查表上,更多的顾客抱怨的是:售货员对我完全视而不见!在其中的一些调查表上,顾客们表示,她们看到合适的商品后希望能得到销售人员的帮助,但“她们只是远远站在一边,看着我们”,要不就是“专心致志地擦玻璃抹地,好像什么事情都不能让她们分心”。

  其实不用研究这些调查表,我们也不难了解中国奢侈品服务的现状。各大网站的相关论坛上,抱怨大牌们服务水平的帖子比比皆是。在《时尚》的美容论坛里,对国际名牌专柜ba(美容品销售员)的“控诉帖”总是能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其中一条关于欧泊莱的投诉帖,回复竟有200多条。

  为什么在全世界奢侈品厂商纷纷抢滩中国的今天,我们却只能得到这样的服务?ron cune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服务业就业状况不稳定,人员流动快,因此奢侈品公司来到中国后,“愿意花钱租房子,却不愿意花钱培训服务员……老板害怕自己花大钱培训的员工很快就跑到别的公司去。”

  另外一个更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购买奢侈品,并不是冲着服务去的”。在刚刚富起来的大多数中国人看来,名牌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顾客如此,销售人员也如此。这直接导致了名牌导购的“傲慢”。中国人在购买奢侈品方面的“不平等”待遇,还不仅仅体现在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上。

  仍以名牌服饰为例,在上海置地广场、北京王府饭店地下一层,那些专卖店品牌的档次、装潢的华贵、价格的高昂,已经不输于巴黎、纽约的高级购物区;但是,如果你想买到和老外一样的东西,却并不容易。在这些国际品牌专卖店里,很难见到最流行的款式,有的大牌甚至只进一批当季热门服饰还要天南海北先借给模特、明星们穿一圈。最热辣的款式在店里是看不到,更不要说试了。

  那么凑合着买下不是那么新式的名牌衣服呢?首先,如果衣服不合身的话(欧洲时装本来就不会考虑亚洲人的身材特点),店里通常不能提供最基本的改制业务;其次,如果你不小心弄坏了拉链或是掉了一粒扣子,那么对不起,店里也不会有现成配件的,你要等店长从香港或者欧洲调货──如果他心情好的话。

  在新浪某论坛上,一个网名叫珠珠的上海女孩诉说了自己购买某名牌皮包后发现锁扣坏掉、店员拒绝修理的经历,最后得出结论是:“花了2000大元所能买到的就是一个不能使用的新包包、几番投诉和奔波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店员蛮横无理的态度和根本不是结果的结果。”

  跟帖的auauel则表示:“这些国外牌子的东西坏了,修起来是很麻烦。我一个手表的表带坏了,竟然上海门店没法修,说要退回香港而且要等三个月另加250元表带钱。”

  麻烦的当然不止是皮包和手表。年前,钟先生预定了一辆名牌新款跑车,兴冲冲地去提车时却被告知车上有个部件不合格,要换好才能给他。鉴于这款跑车在中国都是定单进口,无法给他换车,他只能等。这一等就是两个月,那是部件从欧洲海运过来的时间。

  两个月后再开上新车,钟先生已经不大敢开了,这要是再磕到碰到换个啥都要两三个月,谁受得了?他又开起了旧车上下班,跑车只在假日里显摆一下。“花钱都花得不痛快。”钟先生向记者感慨。

  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国内外调查公司对中国大陆奢侈品市场有多么乐观,这个市场实际上才刚刚起步。一方面,是我们自己还没有足够的平常心;另一方面,国际奢侈品商也还没有把中国市场当成自己的主要市场,更没有把中国顾客当成自己的主流顾客。

  当然,奢侈不仅仅是购买和使用奢侈品那么简单。事实上,中国人看重的这些国际品牌在发达国家早已不是富人的专利。被他们认为是“奢侈”标志的,是另外一些东西,例如休闲方式。在纽约,每到周末,城市上空经常有热气球经过,那是最时髦的运动休闲之一,还有跳伞、滑翔、滑雪、潜水、冲浪等,都是国际上流行的高级运动,但是这些对于中国的有钱人来说,还非常遥远。

  至少有三家游艇公司在10年前就开始在中国推广他们的私人游艇,但这一全球富豪都热中的奢侈嗜好,在中国却始终不成气候。深圳金色海岸实业公司的曹一培总经理告诉《环球》杂志记者,他们公司很早就买进过私人游艇,但发现大陆还根本没有这个市场。深圳市在私人游艇业务上做得最好的是实行会员制的浪骑俱乐部,但发展也不甚理想。

  为什么会这样?部分原因是“一艘游艇开起来一个小时要花7.2万元”的“烧钱”方式,让中国有钱人有些不适应。但金钱之外的因素更是人们所不能忽视的。首先,买游艇需要有驾驶执照。在中国,由于玩的人太少,热气球、滑翔、游艇等项目现在还属于体育部门管的健身运动项目,没有全国性的管理办法,到底哪个部门发执照都还没有准儿。

  其次,游艇买回来容易,维护要有专业人员来做,停靠还得有码头的位置,但目前在中国,没有几个码头开办这样的租售业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的有钱人没有邀请几家人一起出海的习惯。大多数人最多能想到,游艇是炫耀给生意伙伴看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的有钱人,没觉得游艇这玩意儿有啥乐子。

  可以想见,中国沿海城市的码头出现大批私人游艇的情形,短期内还很难出现。相对于私人游艇的绝对高端,休闲潜水则是相对平民化的奢侈运动,它同样在10年前开始在内地发展,目前已经拥有90家俱乐部。中国潜水协会秘书长苏科承认,这一运动目前正遭遇瓶颈。这一方面是由于缺少优秀的教练──他们正在通过与国际潜水组织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更无奈一些:中国没有合适的潜水场地。“目前就只有海南,比较好的还有西沙,但是国家还没有把西沙开放给老百姓,而东海水域的水质又不好……”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享受在清澈海水里和鱼群嬉戏的潜水乐趣,在国内看来希望不大。

  从私人游艇和休闲潜水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限于环境,限于社会的消费水平,限于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中国的富人虽然财富的绝对数字已经很高,但是在奢侈方式上,却还是非常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模式。商务信用卡巨头美国运通集团3个月前公布的一组数据从另一方面证实了这个结论:通过对中国8个城市 1200名富有人士的调查,他们发现中国有钱人最常光顾的休闲场所还是餐馆──这和工薪阶级并没有太大区别。

  如果说休闲方式的单调落后和消费服务方面的不足,对大多数中国富裕阶层来说还不是大缺憾的话,有些问题则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考验。有远见的人都知道,只有培养好后代,才有可能让中国富裕阶层由暴发的“new-money”变成有贵族气质的“old-money”。但恰恰是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富有阶层很无奈。

  深圳有位高尔夫迷曾经花钱请泰格伍兹陪不到十岁的女儿打了一场球。但当这位儿童选手成年以后,她的父亲会发现在中国没有一所重点大学有高尔夫奖学金,更不要谈联赛,要想把女儿培养下去,唯一出路只能是出国。事实上,不惜花费大量金钱送孩子到国外接受高等教育,正是中国富裕阶层的普遍选择。在某杂志2005 年针对商业精英的一项调查中,76.7%的人选择了未来把孩子送出国学习。

  不过出国学习至少是孩子中学之后的事情,此前怎么办呢?以幼儿教育为例,据调查,在国内的双语幼儿园里,外教的水平良莠不齐,曾有幼儿园发现自己的外教原来是出租车司机;而打着蒙台梭利等先进教育方式的幼儿园,也多数停留在贩卖概念的层面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有钱人能够让子女享受到的最多是“昂贵的教育”,而绝不是“奢侈的教育”。

  在教育之外,环境也是令中国富裕阶层头疼的问题。高质量生活环境的许多要素如科学的城市规划、良好的治安,乃至清新的空气,都不是花钱能够办到的事情。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还在于:他们必须面对大众的排斥。宝马车撞人会立刻引起人们最大的关注和愤慨,在百度搜索页面输入“宝马撞人”四个字,你可以立刻找到15万个相关网页……欧美的宝马车主们恐怕很难想像这样的情形。

  那么,在享受奢侈生活方面,中国的有钱人有什么令老外无法比拟的强项吗?有。一些非常浪费社会资源的项目,正是目前中国富人们最热中的享受,比如极其浪费的餐桌。一顿商务餐,可以让野生动物、热带鱼、猫蛇乌龟都上餐桌,这绝对是比尔盖茨们难以想像的。另外,农村的富人圈地盖房子,占山头砌豪华墓地;城里的高档娱乐城人声鼎沸,缺水的北方一样有整夜循环的spa……但显然,这样的奢侈与生活品质无关,更不能得到大众的尊敬。

  一方面是大众对富有阶层高出一般人太多的生活水平心怀芥蒂,另一方面富人却很难通过这样的生活方式获得尊重或实现某种人生价值,这大概就是中国式奢侈的结果。

  而对中国富人来说,他们是否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也许将决定他们未来的社会地位以及是否能享受到真正的奢侈。因为奢侈的生活方式并不完全是个人财富所能决定的,它需要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富裕──在这个方面,拥有更多财富的中国富裕阶层也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