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准父母如何培养富小孩

80酷酷网    80kuku.com

  国内相对封闭保守的教育体制使得父母少有对子女进行理财教育的机会和时间,然而越是这样,孩子的理财教育就越显得迫切而且必需。

  在孩子眼中,钱肯定是个神奇的东西。

  张晴没有料到,在一次普通的坐“摇摇车”的游戏中,1岁半的女儿灵灵竟然认识到了钱的作用。当她把1元硬币投到“摇摇车”的投币孔里的时候,“摇摇车”马上动了起来,灵灵非常惊讶,从此,灵灵看到硬币就想抢过来,不给就哇哇大哭。而她抢硬币的目的也非常简单??去坐“摇摇车”。

  张晴有点不知所措,是告诉孩子钱是个又脏又危险的东西?还是通过某种方式,让孩子认识到钱的魅力?思量之后,张晴选择了后者。关于钱的教育竟然要从1岁半的孩子做起,不能不让许多父母感到惊讶。

  让孩子了解金钱

  理财的第一步是认识金钱本身。其实,孩子每天都看着父母用金钱消费,如支付各种费用和购物等,这帮助了他们逐渐建立对金钱的观念。但中国的亲子理财教育一向简单,因此在教孩子如何赚钱的问题上,也少见有比较成功的经验。

  “怎么赚钱呢?幼儿园时期就教他赚钱显然早了点,而等到进了小学,学业负担加重,每周能有一天让他轻轻松松地玩就不错了,实在想不出还有教他赚钱的好方式。”父母们通常这样抱怨。

  的确,国内相对封闭保守的教育体制使得父母少有对子女进行理财教育的机会和时间,然而越是这样,孩子的理财教育就越显得迫切而且必需。入学前,孩子们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而入学以后,又以每天向父母讨要零花钱为收入来源,如此持续下去,孩子很难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而等到他大学毕业后终于拿到自己的第一笔收入,他也很难有恰当理智的分配,容易在未来理财生活中陷入财务窘境。

  那么,怎样从小培养孩子的赚钱技能呢?有几种方式可供参考。

  其一,通过家务来获得报酬是父母教育子女的传统方式。

  摩根财团的创始人老摩根当年靠卖鸡蛋和开杂货店起家,发家后对子女要求严格,规定孩子每月的零花钱都必须通过干家务活来获得,于是几个孩子都抢着干家务。最小的托马斯老抢不到活干,每天买零食的钱都没有,非常节省。老摩根知道后对托马斯说:“你用不着在用钱方面节省,而应该想着怎么才能多干活多挣钱。”这句话提醒了托马斯,于是,他想了很多能干活的点子,零花钱渐渐多了起来,他最后明白了,理财中赚比省更重要。

  然而有些理财学者并不十分提倡通过做家务来获得零用钱的方式,他们认为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他享受这个家庭带给他的种种幸福,就要承担对这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而家务就是他必须要承担的义务之一。当然,家长可以通过教育孩子,多做一份家务来取得一份应得的报酬。

  其二,教会孩子管理一本账的习惯,这比你当下所拥有金钱总额更为重要!

  《福布斯》2008年全球第二富豪??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家族,财富达600多亿美元,他从小就懂得管理自己的“一本账”。从小父亲就给斯利姆四兄弟一人一本账簿,要求他们记录每笔开销,每周检查,并跟孩子们分析每笔款项的支出和用意。这让斯利姆从小就对“一本账”有了基础概念。

  小儿子派崔克回忆到,10岁那年,墨西哥经济大萧条,他跟兄弟们每晚都坐在客厅,斯利姆则拿出一张纸,一边写着某家墨西哥保险公司被便宜卖出,价格低于美国保险公司;另外一边,则写着同样是生产糖果和雪茄,为什么欧洲产品比墨西哥产品值钱?

  斯利姆家族家训教导孩子必须从小了解价值与价格、资产与负债,未来才能创造更多财富,至今,斯利姆的办公室仍留有当年的账本。

  同样,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也有着“一本账”的传统,从小,父亲就要求小洛克菲勒将他每一笔打工赚来的零花钱记账,月底结算。洛克菲勒上班后,花一毛钱买本红色小册子,在上面详细记下自己每一笔收入和开支,这本账簿被安放在保险箱中,成为他最珍视之物。

  洛克菲勒的孙子大卫?洛克菲勒是美国杰出的银行家,他提到七岁那年,父亲把他叫到房间说:“我打算每周给你三角的零用钱,不过我有一个小小要求,请你准备一个本子,在上面记下每笔钱的用途”。

  每周六早餐后,孩子们拿着自己的小账本,走进父亲的办公室,核对账目和发放下周零用钱,如同当年老洛克菲勒对待子女一样,凡是账目清楚,开支正确或有节余者,零花钱下次递增五分;反之,则递减五分。

  其三,在生活中教会孩子主动发现一些“商机”,也显得尤其重要。

  (链接一:张伟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年轻时候曾经赴海外留学,国外从小就开始培养子女挣钱的能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对女儿的教育中,他也有意识地进行“财商”教育。“我觉得女儿学校里有一次举办的二手书交易市场就很不错。”在二手书交易市场上,孩子们把自己已读过的书籍、报刊带到学校里,几个人开设一个小型的书摊,孩子们自己定价、互相砍价,一天下来,女儿卖书挣了60多元,同时,她也买到了不少其他小朋友的旧书。)

  在美国,家长们会用许多方式来鼓励孩子的赚钱行为。当然,这种鼓励不是让孩子尽情消费他们赚到的金钱,而是通过一些方式把金钱积累下来,最好能借机教会他储蓄或者稳健投资等一些最基本的理财技巧。毕竟,能把自己赚的钱积累下来,还能感受到金钱在储蓄账户里成长,这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神奇的体验。

  “我儿子16岁时,找到了一份在当地电影院卖爆米花和糖果的零工。我和妻子答应,他在电影院打工每赚1美元,我们也拿出1美元来,存入他个人账户。1999年,儿子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时,我们在他的账户里存入了最后一笔钱。7年来,我和我的妻子用这种方式向儿子投资了1.0682万美元,现在他的账户里共有1.4684万美元,对于一个22岁的年轻人来说,已相当不错了。”美国犹他州的迈克尔?艾耶斯介绍他的经验说。

  用零花钱巧练财商

  日本前桥国际大学的山本教授不久前发表了他和同事关于中、日、韩以及越南四国少年零花钱方面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四国当中,中国城市青少年的零花钱绝对金额最多。让人感到担忧的是,中国同龄孩子间零花钱的差额过大,父母给孩子零花钱方式较为随意,孩子对零花钱的支配权也偏小。

  据调查,四国的父母对孩子零花钱的控制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定期给孩子一定数额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安排开销。第二种是根据孩子的要求或愿望来给孩子零花钱,每一次和孩子协调或者控制孩子的要求。日本家长多选择前者,韩国和越南的家长则乐于采取后一种方式,而在中国,两种方式的选择兼而有之。但中国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还是明显有几个特点:一是给子女零花钱的数目比较大;二是零花钱完全由家长控制,多数用来买书;三是家长在给零花钱的时候比较随意,金额常随心情而定。

  这种做法的弊端显而易见,因为孩子拿到的零花钱比较多,容易养成花钱随意、大手大脚的习惯;而零花钱由父母控制,则没有达到教会孩子如何用钱的目的,不利于孩子在实践中学习理财技能;给零花钱时太随意,又不适时对如何用钱加以指导,则使得孩子在消费时没有丝毫计划,有时候压抑,有时候盲目。

  理财专家指出,零用钱不是权利或者工钱,而是教导孩子如何管理金钱的重要工具。那么,父母如何利用这个重要工具对子女进行理财教育呢?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借鉴。

  第一,当好孩子的金钱导师??教导孩子如何分配零花钱。

  例如,你可以准备三个小盒子,上面分别贴上孩子的名字,并指明三个盒子的用途:嘟嘟的储蓄、嘟嘟可以花的钱、嘟嘟的公益捐款。你和孩子一起算钱,并决定每个盒子里要放多少钱,孩子的财务价值观就反映在了这种分配过程上。当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各1/3。

  需要提醒的是,这种分配规则适用于孩子所收到的所有的钱??不只是你给的零花钱,还有长辈给的红包或是其它意外之财,为此,家庭成员必须一致行动。

  链接二:(冯欣最近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他已经开始每周给六岁的女儿嘟嘟零用钱,结果女儿在拿到钱之后的第一个问题是:“爸爸,这笔钱我是愿意怎么用就怎么用吗?”

  冯欣面临三种回答:A当然,宝贝,这是你的钱;B不行,在你用钱之前,需要征得我和你妈妈的同意;C 宝贝,我希望你能用这笔钱学习怎样消费和储蓄。

  答案当然是C。如果父母自己坚定这个观念,并通过各种方式将“零用钱是如何管理金钱的工具”这一观念反复传达给孩子,孩子也会在未来的零用钱处理上学到很多技能。关键是坚持,别怕麻烦,一而再、再而三地传递这个观念,这对于5岁到8岁,不谙世事的小朋友来说尤为重要。)

  第二,金额逐渐增加,以适应孩子管理金钱技能的增加,如果他总是预支,那么可以考虑减少。

  那么,应该给孩子多少零用钱呢?

  零用钱一开始要少,随着子女管理零用钱能力的不断提升,再增加金额。如果他总是要预支下个星期的零用钱,可能要考虑减少他的零用钱,从帮助他管理较小数额的钱开始。

  当然,盲目减少孩子零花钱的数额也不值得提倡。由于惟恐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有些父母会减少零花钱来控制孩子的消费,事实上并不可取,因为突然间收入的减少会使得他们对物质的欲望更加强烈,从而力图通过其它途径来取得零花钱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于是上述索要甚至投机取得零花钱的可能都会发生。一味地以增加零花钱来奖励孩子,或者减少零花钱来施以惩罚,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更重要的,父母是应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细节来引导孩子进行合理储蓄和合理消费。

  练就“投资人”

  赚钱和投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赚钱的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收入是与自己的劳动息息相关的,而投资则不同,投资的本质是钱生钱,要让孩子懂得,巧妙运用投资工具,可以实现资产的增值。

  链接三:(千万别认为让孩子学投资是件不可能的事!现在有许多人提倡为孩子开户投资基金,甚至是购买股票,称之为育儿基金,然而却忽略了让孩子参与。“孩子能懂什么呢?”有些父母这样认为。如此一来,资金是积累了,孩子却很可能成为一个只知道享受的“消费者”,却无法升级成一个可以让资产增值的“投资者”,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知道一些简单的投资知识,相信等他有属于自己的资产时,他会更知道如何让手里钱生出钱来。)

  犹太人理财教育冠盖全球,对小孩的理财教育也有独特的方法,他们会按民族惯例送股票给刚满周岁的小孩,尤其是北美的犹太人。这种耳濡目染的投资概念最终会影响孩子,并让他们对投资产生兴趣。

  当然,引导孩子熟悉复杂的投资工具,并最终学会操作这些工具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玩一些“大富翁”的游戏,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起对投资的初始印象,然后介绍简单的投资知识给孩子。譬如将股票比做一件商品,先教会他们价格涨跌的概念。带着他们到离家最近的证券交易所,教会他们看大屏幕上红红绿绿的意义,然后再挑一支耳熟能详的股票,并试着操作一下,告诉他买入价格是多少,卖出价格是多少,如何操作就会盈利,什么情况下则会亏损等。

  关于基金,家长更是可以直接带着他们在电脑前查看基金的净值,告诉他们买入时候基金的净值是多少,如今是多少,并简单地告诉他们净值涨跌对自己的财富会有什么影响。

  链接四:(在了解了投资的表象意义之后,家长的另外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告诉孩子哪些因素会对价格的波动形成影响。要做到这一点,切忌通过公式或者教学的方式来说教,一个可行的建议就是,把投资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可以选择一些孩子们知晓的公司股票,比如家里电视、冰箱的出产公司,这些品牌都出现在孩子周边,他们并不陌生,进而可以陪孩子一起注意所投资公司的相关信息,让他们知道,哪些信息会促使其股票价格上涨或下跌,以及对所投资的钱会有何影响等,在潜移默化中,孩子自然就学会简易的股票投资原则。)

  而鼓励孩子用自己赚来的钱买一只股票更是一种很好的财商教育模式。美国俄勒冈州的帕特里克?朗就尝试了这种教育方式,而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的大儿子瑞安要求在12岁生日时得到一台割草机作为生日礼物。我妻子听从了他的意见。到那年夏末,他已靠替人割草赚了400美元。我建议他用这些钱做点投资,于是他决定购买耐克公司的股票,并因此对股市产生了兴趣,开始阅读报纸的财经版内容。很幸运,他购买耐克股票的时机把握得不错,赚了些钱。”当然,赚钱不在多少,甚至也不在乎亏损,因为亏损是教会孩子市场法则的必要通道,关键在于,孩子通过操作用自己的钱购买的股票,彻底领会了投资的意义和技巧,这比让他上几节关于投资的理论课都来得重要。

  发现孩子的“理财人格” 类型不同引导方式有别

  不同孩子对金钱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理财习惯,而理财习惯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对金钱的态度是为人父母者必修的一门功课。

  每个孩子的“财商”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一拿到零花钱,就即刻花光,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食物,而另外一些孩子则会一分也舍不得用,把零花钱全部放进自己准备好的储蓄罐里。

  父母要针对孩子的理财特征进行不同的教育,使之形成好的理财习惯,健全理财人格。

  “海狸鼠”型孩子需要引导

  “海狸鼠”型孩子非常“顾家”,虽然并不一定有特别的储蓄目的或者计划,但他们会勤勤恳恳地攒钱,储蓄罐越满开心。他们一般比较小气,当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漫画书时,他们会向父母讨钱,如果父母要求他们自己付钱,他们则宁可忍痛割爱。如果父母专门为他们建立了儿童账户,那么他们就会专注于储蓄,以便账户数字不断增加,并乐此不疲。

  这种习惯的形成多因耳濡目染,比如父母平时比较精打细算,每月都会把余钱存在账户上,并且得意于家庭的积蓄越来越多。父母在储蓄方面的纪律性会让子女也觉得他们应该严格遵守这种纪律。而父母对于储蓄行为的提倡和赞赏式促使孩子这种行为的直接因素。“妈妈,我又往我的账户里存了XX元钱!”“海狸鼠”型孩子经常会这样炫耀。因为他们明白,攒更多的钱是得到父母赞赏的小把戏。

  孩子珍惜金钱,并遵守储蓄的纪律是个好习惯,这使得他未来也能建立严格的储蓄计划,避免陷入“月光族”的泥沼。但值得注意的是,太专注于金钱数量的增加会让孩子过分看重金钱本身,可能会妨碍他在未来更妥善地管理金钱,甚至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价值观。因此,对“海狸鼠”型孩子,父母需要适当地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消费。比如,计划一项特别的家庭行动,让孩子用自己积累的零用钱来负担这次活动的费用,其所带来的成就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零花钱用得其所;或者,让孩子负担自己日常生活中一项比例较小的费用支出,比如交通费用,使得孩子感觉自己已经长大、独立了,这会给孩子带来比攒钱更多的骄傲;而想培养孩子爱心的父母,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和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结成“一对一”的互助对象,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献出去帮助其他小朋友,这对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也会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引导策略:这类孩子的储蓄行为应该得到父母的激励,但也要适当引导孩子的消费行为,防止孩子过于专注于金钱本身。

  对“霸王龙”型孩子说不

  “霸王龙”型孩子动辄就向父母索要东西,被拒绝后则大哭大闹、不达目的不罢休。

  “我真是怕了我儿子,一带他进商场,他就不停地要买东西,不管需不需要、家里有没有,见到什么都想要,我只要说个‘不’字,他就大哭大闹,甚至在地上打滚,每次到最后我都只好付钱了事。”一位姓陈的母亲抱怨道,孩子不停地索要让他们进退两难,给呢,怕养成坏习惯;不给呢,又不忍心。

  人的欲望总是无限的,小时候要一小包饼干,长大之后要衣服、手机、电脑、汽车、房子……还有更多的东西。若是不加以分辨,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欲望,就算有再多的金钱又怎能够用?更何况有些时候,因为孩子大哭大闹或者实在是对孩子的纠缠不耐烦,父母就满足了孩子的欲望,这对孩子的人格培养是相当不利的,容易让孩子养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你应该斩钉截铁地告诉孩子:“你‘需要’的东西,爸爸妈妈一定为你准备;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会斟酌情况,决定要不要买给你;但是如果你哭或者发脾气,那是没有用的,我们一定不会买给你。”

  这类孩子中有些则已发展到“诓骗投机”的地步,比如妈妈说不能买电动玩具,就跑去找爸爸要钱,或者父母要他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以“给我多少钱”作为要挟条件,这实际上是在利用自己不断增长的谈判技巧来增加自己的“收入”。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一方面应该审视自己的行为,比如是否夫妻间在财务方面没有开诚布公从而加重了孩子这方面的倾向,另外一方面则是坚决抵制孩子的“无赖”要求,而且父母对孩子要保持一致的强硬态度。

  引导策略:不管孩子如何哭闹,父母要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教“孔雀”型孩子做预算

  “孔雀”型孩子不能从攒钱中得到满足感,相反,不断地把钱换成自己喜欢的东西才会让他们无比快乐。其实,这些东西也许他们并不真正需要,但却使得他们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显得非常“富有”,正是这种“富有”感让他们觉得快乐。

  对这类孩子,一方面,父母自己要杜绝自己盲目攀比的心理,同时要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消费观。父母要培养孩子“货比三家”的习惯。比如,当孩子说,“别的同学都用三层的文具盒,我也要!”这时先不要一口答应,而是带他去考察一下,商场、超市、还有街边的文具店,哪家的文具盒更便宜,不同价位的文具盒都有哪些功能,而他自己真正需要的功能是什么,当然,质量也很重要,父母还可以像专家一样比较一下街边小店更便宜一点的文具和超市的文具有何质量上的差异,然后引导孩子做出决定,他购买怎样的文具更加实惠。

  为了鼓励这种健康消费的观念,父母还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比如把节省下来的钱奖励给他当作零花钱。当孩子形成“货比三家”的习惯时,孩子在消费的时候就会更加理智和成熟。

  引导策略:鼓励孩子建立消费预算,学习管理金钱的能力。

  “娃娃财神”制造计划 让孩子从游戏中训练财商

  一系列理财训练游戏,可以让孩子从实际的体验中学懂理财技巧的奥妙之处。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多年,造就出大批的小皇帝,这个群体越来越为商家所关注,成为商家兜售商品和消费理念的重要对象。

  很多父母就算自己艰苦点,也会把最好的给予子女,做一个有求必应的“活神仙”。但父母有否想过,这样做已经为孩子种下了错误的理财观念。

  我有一位朋友是北京某大企业的总经理,在公司管理着数千名员工,却管不住年仅十岁的孩子。每月花在这个娇生惯养的小孩身上的钱,比全家的开支还要厉害!虽然他想尽所有办法,希望培育孩子节俭的美德,但总是效果不佳。

  我与他研究了很久,终于从一件小事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有一次逛商店,他的孩子看中了一双数百元的球鞋,于是他二话不说就给孩子买了。数天后,孩子再向父亲要钱,说是有位同学的球鞋款式比他的新,希望能再买另外一双。父亲没有答应,于是孩子从他的钱包中偷走了数百元的现金,自己悄悄地买了球鞋。父亲发现之后却没怎么教育孩子,倒是害怕他在外面偷东西,于是每月给他更多的零花钱。

  显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父亲的教导方法。这位父亲对孩子过分溺爱,以“有求必应”的态度对待子女,给了孩子一个错误讯息,误以为大人赚钱十分容易。当小孩的挥霍变成习惯,长大后就容易债台高筑,入不敷出。

  当然,现在的孩子非常聪明,若大人只是一味地重复叫他们不要乱花钱,相信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借助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教育家之一)教学法的概念,我设计出一系列理财训练游戏,可以让孩子从实际的体验中学懂理财技巧的奥妙之处。

  学前的训练

  在6岁以前幼儿园的阶段中,父母可适量给孩子一些零用钱,让他们知道金钱是什么,并学习有关金钱管理的技巧。以下是萌芽期的一些理财训练:

  第一步:找换店老板

  首先为孩子准备数个小盘,每个小盘分别放上十元、五元、两元和一元硬币各一堆,而孩子的角色是一间找换店的老板,父母就是这间找换店的顾客。父母可先假装敲门,然后对他说:“老板,可否替我把这张20元的钞票,换成10个两元的硬币?”当然,若孩子能准确地换算好的话,请不要忘记对他说声:“谢谢老板!”

  在玩过一定的次数之后,便可以增加该游戏的难度,例如加入纸币及五角、两角和一角等硬币,还有假装骗他们的钱:“老板,可否替我把这张10元的钞票,换成12个一元的硬币?”希望聪明的小孩,没那么容易受骗。

  第二步:杂货店老板

  当过找换店的老板后,孩子便可再升一级,尝试一下杂货店老板的角色。父母首先准备数个盛有纸币和硬币的小盘,然后在家中选择数件孩子最熟悉的物品,在前面加上一个价钱牌,如一盒铅笔10元,一架模型车30元等。父母扮作顾客,假装看中一架模型车,可以拿着一张100元的钞票,然后对他说:“老板,可否卖一架模型车给我?”然后把100元和模型车都拿到他面前,协助他把钱找给你。

  第三步:目标储蓄罐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一个可以看得到的目标,总会比一个看不到的目标来得吸引,储蓄的动力也会较大。使目标变成“看得到”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把孩子心目中的玩具拍成一张照片,或把杂志里有关广告的图片剪下,然后贴在储蓄罐之上。当孩子每次把钱放到储蓄罐时,看到玩具的图片,从而产生“为目标而储蓄”的感觉,更加激励和规范自己。当储蓄罐储得足够的钱时,父母便可陪同孩子把储蓄罐拿到商店中,选购喜爱的玩具了。

  父母可加入一些诱导的方法,例如当孩子每储蓄一元时,你也同时帮他存入一元,使他得到双倍的金钱;或到达某一个金额,便可获得一定的奖金,例如孩子每年储满500元便可得到100元奖金,1000元便可得到250元,2000元便可得到600元等。父母也可以定下一些额外的条件,例如孩子若于某一时间内取回储蓄的话,他们便会把自己的部分取回。

  第四步:超级市场购物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父母可带孩子进入超级市场,然后把钱给他,告诉他他已经长大,当天的购物将由他独立作主。当然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例如开始时只买两三件东西,训练过一段日子以后,便可让他“购买今天的晚餐”了。

  当孩子拿着钱去选购产品的时候,父母可借此机会与孩子讨论有关理财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有不同的品牌?不同品牌的产品为什么价钱各有不同?那质量又是否与价钱成为正比?当孩子选取了所有货品之后,请把所有的价格加起来,看看有没有超过预计的金额。若超过预计金额,则孩子必须要想办法解决,例如某些货品可改换较便宜的牌子等,务求要把总额维持在预算之内。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