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张瑞敏再释创业历程和理念

80酷酷网    80kuku.com

  

  在海尔创业19周年纪念会上为什么要重点研讨“市场链流程再造”和“国际化”?因为这是所有企业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下都不可能回避、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入 w to以后,国际化对所有企业都不是遥不可及的,也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必须直面的问题!要应对国际化,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必须要变,也就是说,企业竞争力必须是国际化竞争力,这是中国企业长期面临的问题。

  从1998年9月8日提出市场链流程再造,到现在已经有5年时间。当时提出来时并没有清晰地知道每一步一定要怎么做,但有一个观念很明确,这就是,一切都以加入 w to为背景来设计我们的工作。5年下来,我们今天至少避免了加入 w to后国内白色家电价格竞争的泥潭。今后海尔还能不能持续发展,流程再造非常重要。

  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现代企业的标志有16个字,最后4个字我认为很重要,那就是“流转顺畅”

  关于市场链流程再造

  家电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到现在为止,很多企业难以继续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前几年是彩电行业;去年是洗衣机行业,很多曾经很好的品牌被收购掉了;今年估计是空调行业;明年会是哪一个行业呢?任何家电行业,过去大幅盈利,现在已经微利或者亏损,有的企业一夜之间步入亏损!

  所有这一切表现在价格战上:产品生产出来卖不出去,只好降价,降价把利润空间挤没了,形成库存和应收账款,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降价的原因就在于产品结构和生产产品的思路―――产品卖不出去是因为你不是为客户找产品,而是为产品找客户,即,产品不是先销售再生产,而是先生产出来后再想办法销售。而戴尔,它的每一个产品都是有订单的;它通过成熟的网络,每20秒就销售一台电脑!

  围绕订单来生产,这样生产出来才能卖出去,这很关键,但它还不是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在于企业组织结构决定了你不可能要到订单。

  过去企业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信息由领导一级一级传达下来,没有贴近市场,所以,从某种意义讲,这样的组织结构导致正确地执行着错误的决策。比方说,以前企业生产一万台产品,只要按质、按量、按时生产出来就行了,没有什么责任。但这1万台没有订单、没有市场,执行下来,就是错误的!

  要解决企业、市场的问题,不能靠降价,而要首先解决组织机构问题,即用市场链打造无边界的企业。

  市场链流程再造的提出、推进及产生的变化

  海尔1998年9月8日的干部考评会上正式提出市场链流程再造。当时并没有很清晰的知道每一步怎么做,只是预测到加入 w to后市场竞争的严重程度以及当时企业的现状。当时企业根本不可能适应 w to,因为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而且觉得做得非常好:第一,因为那时利润空间很大,包括海尔的很多产品差不多都是在市场爆炸性增长之前进入的,进入后很快赶上爆炸性增长,利润非常大:比如海尔1984年干冰箱,差不多十多年都有非常高的盈利;但现在根本不可能,因为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第二,那时市场空间也大,其实当时并不是有这么大的市场,并不是你太强,而是竞争对手太弱!国际化的大公司没有进来,大家水平差不多,你稍微高一点就可以拥有很大的市场。但这样掩盖了很多问题,而且,所有人都会感到自己不错,这种自满的情绪蔓延的结果是大家不再关注市场、不再紧紧盯着市场!

  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是拆掉“企业内外两堵墙”: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墙,企业和外界之间的墙,从而使企业和市场融为一体,直接感受到市场的压力。换句话说,把企业原有的结构打碎,然后建立市场竞争压力的传导机制,把市场的竞争压力直接传到企业内部来。

  比如采购,我们第一步先把采购集中起来。当时采购权在各个单位,各个单位因为利润很大,对采购价格不关心,只要保证供应、保证生产就可以。采购多花的钱和盈利相比觉得无所谓。当时,采购集中受到很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抵制,因为这样太不方便,但采购集中后第一年就赚了十几个亿,而且优化了分供方:原来的2360多家只剩下300多家,另外又引进来新的有竞争力的分供方400多家。优化不仅使分供方数量降下来,而且40多家分供方都是全球500强,可以参与产品前端设计,使企业整个产品竞争力得到提高!

  我们用3个“流”的市场链流程来替代过去直线职能式的金字塔结构:过去企业信息流通是上下流动,下级报告上级,上级下达命令执行。现在是横向流动,所有的人都面对市场,根据市场的要求来工作―――即以订单信息流来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转。因为这是有订单的,我们可以做到现款现货,产品到用户手里就可以拿到资金。这使整个企业运作流畅。

  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现代企业的标志有16个字,最后4个字我认为很重要,那就是“流转顺畅”。企业不顺畅,变革就没有意义,包括美国管理市场竞争化的企业,每天也有很多企业倒闭,就是因为流转不顺畅。不管怎么改变产权,其目的是为了整个企业流转顺畅起来。

  海尔5年流程再造的探索,遇到很多困难,很多管理人员、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本能的抵触,为什么呢?有两点:

  一是企业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静态变为动态。原来所有人都等着上级指令来工作,只要符合上级的要求就完成任务,不管是否符合市场要求。

  现在变成动态,每个人都要根据市场要求干,但市场是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没有订单,就没有工作。没有订单就只能停产。

  二是企业内部相互之间的关系转变,从原来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转变为市场关系。过去只要经营好上级就行,上级满意就行;现在只有市场满意才能行。怎么让市场满意呢?我们把每个人都和市场结合起来。

  比如:仓库里的发货员,现在叫“发货经理”,名称的改变并不是权力的增加,而是直接对市场负责。过去发货只要发出去,没什么差错就行;现在发出去的货,计算机要全程跟踪,完全送到客户后才算工作结束;否则,发货经理要负责。在这个过程中有运输等各个环节的问题,也由发货经理来协调。

  再如我们的开发人员叫“型号经理”,开发出来的产品要有利润了才能有收入。怎样才能有利润呢?设计人员要调研用户要求,要关心市场。今年3月我去日本东芝考察,东芝的社长告诉我说:“我们现在观念上最大的改变就是从以技术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和我们一样,东芝也在逼技术人员到市场中去。

  还有我们的“客户经理”,不是以销售额为标准,而是要帮助客户成功。

  外界对海尔市场链流程的关注及海尔的目标

  现在,社会各界对海尔市场链流程再造的质疑,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市场链在经典管理中没有过。其实所有的经典管理都是通过创新得到实践证明后才成为经典的;所有的经典管理都没有在发展中一成不变的,如果固化“经典管理”不发展,企业也就不能发展。

  二是市场链不符合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沃尔玛在孟加拉加工一件衣服的价格是1美元,卖出去是100美元,利润主要在沃尔玛。孟加拉向美国出口一共是19亿美元,沃尔玛就占了14%。所以,跨国大公司、世界名牌对一个国家发展的制约力非常大!

  在创世界名牌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至少目前我们收到了一定成效,国外一些公司已经开始用海尔品牌来销售它们的产品,他们付给我们品牌使用费。这对我们而言,很有好处:一是能得到利润,二是这些产品过硬的话,就可以像广告一样宣传海尔。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世界级品牌,还有很多路要走,但不管路有多远,也不管路有多难,我们会努力去做,一直到取得最后的成果!因为加入 w to后的全球竞争需要它!中华民族需要它!中国的富强需要它!

  (根据录音整理,标题和文中黑体字为编者所加)

  2003海尔创新榜

  观念创新过去是创造在前,订单在后,为产品找客户;现在,海尔的观念是:订单是天,为客户找产品。

  战略创新2003年,海尔提出并实施“一低三高”战略,提高产品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低三高”战略指低成本,高增值、高增长、高质保。2003年,海尔品牌产品的产量规模突破2000万台,同比增长约20%。

  流程创新2003年9月8日,是海尔实施市场链业务流程再造的5周年。由此开始,海尔进入流程再造的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无边界企业的基础上推进人人成为 s bu,建立一个自运转的机制。

  技术创新从技术、专利竞争到标准

  竞争,获准主持多项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如网络家电、家居集成、超低温冷柜以及便携式冷藏箱等;在国内高端家电领域始终处于遥遥领先地位;软件技术创新,海尔开发设计的中国首枚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解码芯片―――爱国者三号订单量突破100万片,2003年1―11月份海尔软件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

  市场创新2003年张瑞敏提出,20世纪80年代是质量为王,90年代是服务为王,在21世纪是流通为王。这是一个流通决定规模,流通决定制造的时代。2003年,海尔产品全面进入全球 top10大连锁和国内全部大连锁渠道。

青岛日报记者整理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