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热潮--生物制药依然让人“钟情”

80酷酷网    80kuku.com

  

  面对不断升温的投资热潮,本文作者试图从市场前景、产品开发等不同侧面,客观地 分析我国生物制药业的现状和潜力。无论对于涉足其中的业内人士,还是跃跃欲试的投资者,这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都可能成为其重要的决策背景和参照。  

  产品各领风骚  

  近两年,虽然生物制药投资处于低潮,但市场需求却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1997年全球生物技术药品市场约为150亿美元,且每年保持12%甚至更高的增幅;预计2003年将达到600亿美元,占同期世界药 品市场总销售额的10%以上。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种主要有epo(促红细胞生成素),约占全球整个生物技术市场的2 8%,其次是重组人胰岛素占18%,干扰素及集落刺激因子各占15%,生长激素占11%,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占 4%,其他药品类占9%。目前,国际生物技术产业呈现如下特点:战略联盟日趋频繁;生物技术新药不断出现;.r&d 投入持续上升。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较晚,真正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近20 年的发展,许多产品步入产业化并陆续上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近16个产品投入市场,有2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处于开发阶段。1996年我国生物技术药品产值约18亿元,利润5亿元;到1997年底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有12种,年产值达30亿元;2000年产值达69亿元,预计到2003年,产值将达99亿元。有关专家预测,未来若干年内,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不会低于12%,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国内有200多家生物技术工程制药企业,沪深两市涉足生物制药产业的上市公司共有67家,以生物制药为重要利润来源的公司有14 家。其中总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不超过4家,过千万元的也只有十多家。目前全国基因工程药物总销售额不及美国甚至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主要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上市公司有:天坛生物、通化东宝、四环生物、海王生物、北生药业、华北制药、哈药集团、丽珠集团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申报基因工程药物并已在有关部门登记立项的公司有60余家,已取得生产基因工程药物试生产或正式生产文号的约30家。目前国内销量较大,有较好临床疗效的品种有以下几类:  

  促红细胞生成素目前世界范围内临床疗效最显著,销售额最可观的一种生物技术产品,这几年销售额一直居生物技术类产品的前3名,年增长率超过10%。国内已有近10家企业开发成功,获准进入临床试验或生产。但该品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没有西方发达国家大,预计在10亿~20 亿元人民币。生产该类产品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东阿阿胶。现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占主导地位的厂家为美国安静和日本东凌,主要利润被国外公司获得。  

  干扰素目前国内有20多家公司从事该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于国内干扰素市场已趋饱和,因此今后几年可能会出现弱增长或负增长,但由于适应症不断增加,仍会给商家带来不俗的收获。我国生产该类产品规模较大的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主要有沈阳三生、科兴集团和海王生物。

  人胰岛素最早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市场容量巨大。据保守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3000万人,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人胰岛素比从动物脏器提取的胰岛素疗效更确切,市场前景光明。通化东宝是首家在中国生产基因人胰岛素并率先成功出口基因工程药物的上市公司,也是国内规模化生产基因人胰岛素的公司,该产品将给公司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对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集落刺激因子(gsf)据预测,gsf的市场大于epo,前景非常乐观。国内约有十几家企业拿到了生产批号,主要是合资企业,市场竞争激烈。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卫生部规定血源乙型肝炎疫苗使用期限截至2000 年底,2001年以后全部使用基因疫苗,随着血源疫苗的全部淘汰,市场对基因疫苗的需求量大增。国内主要有天坛生物和深圳康泰公司生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生产技术从美国默克公司引进),两家公司规模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其他生产厂家(包括华北制药),生产规模较小。合资企业史克必成在国内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市场中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产业隐含风险  

  国内生物制药产业与医药板块其他子行业相比,技术起点相对较高,关键性设备均从国外引进,特别在上游研究和中试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小。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资金投入少,研发力量薄弱、技术创新落后,重复建设严重;企业规模偏小,整体生产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开发理念落后,缺乏品牌意识;企业管理相对滞后,技术兼经营性人才匮乏;企业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

  目前,世界排行前十位的制药公司已全部进军中国市场,排名前25 位的制药企业中也有15家在中国设有办事机构。这些企业在中国加入wto 后,从政策上将获得“准国民待遇”,从而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造成冲击。  

  进口药品从进口关税看,目前药品制剂进口关税为20%,加入wto 后10年内将减到6.5%,国内生物制药企业将逐渐失去靠关税政策保护的竞争力。  

  外资企业的直接进人国外生物制药企业在国内独资或合资建厂明显增多。他们依靠资金和技术优势,对我国正在发展的生物制药业造成巨大冲击。  

  新药开发由于我国新药研制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新产品的研制缺乏竞争力,新药开发进展缓慢。同样一种新药研制,一旦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药品专利权,就会使国内前期开发投资落空。  

  市场开发国外生物技术公司背后多有大资金支持,在新产品进入市场头几年都以巨额投资培育市场,并且可以在长时间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生存,这是中国公司无法相比的。  

  产权纷争由于我国大多生物药品为仿制品,加入wto后面临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产品不能出口,只能内销;二是仿制专利产品的做法将会受到限制,部分企业很快会遇到产权纠纷问题。  

  总体来看,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具有知识产权的独家产品少,重复建设严重,价格竞争激烈,给生物制药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生物制药板块也一蹶不振。人们对生物技术的投资兴趣明显减弱,2002年风险资金对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更是降到了近5年的最低点。不仅如此,更有专家进一步提醒:如果我国不能及时开发出自己的产品,就会沦为国外企业产品的出口国。  

  联系到相关上市公司,形势也不容乐观。我们对以生物制药为主要利润来源的14家上市公司2003年第一季度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公司平均净利润同比仅增长1.06%,远远低于整个医药板块的平均水平。  

  sars激发投资热情  

  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再次使人们的注意力转向生物制药业。随着我国科学家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很快地揭示了冠状病毒的分子结构,相关企业也迅速生产出了针对病毒感染有一定疗效的干扰素新剂型,给因为价格战而蒙上阴影的生物技术板块带来新的希望。由于目前还没有治疗sars 的特效药物,导致对防治sars有效的生物制药产品销量大增。就具体产品而言,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批准第一个用于预防sars的干扰素喷雾剂进行临床研究,加之媒体关于干扰素对sars病毒的治疗和预防有效果的报道,使生产干扰素的企业销量大增;胸腺肽的产销也在sars 流行时极其火暴,短期来说,对相关企业的业绩提升有一定作用。国内生产干扰素、胸腺肽的企业比较多,尽管生物制药产品出现了三个多月的产销旺季,生物制药企业近期的利润快速增长,但拥有相关生物制药产品的上市公司,如中新药业、海王生物、双鹤药业、哈药集团等,由于其控股的生物制药企业规模都不大,利润贡献对于整个上市公司影响有限,因此业绩出现较大增长的机会并不大。只有北生药业称公司业绩有望大幅提高。  

  尽管如此,以sars为契机,生物技术领域新一轮投资热潮已初露端倪。西南药业发布公告称,出资4 000万元受让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制的基因工程重组人干扰素棕;健特生物与四川辉阳生命工程公司签署协议,决定出资600万元用于“重组高效复合干扰素”的临床合作研究;业外投资者也跃跃欲试。据估计,目前已有几十家企业准备或已经上马生产干扰素。这股投资热是否能促进生物制药业大发展?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重复建设、价格大战?目前还难以预料。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