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海归创业经验谈(组图)

80酷酷网    80kuku.com

  

  12月21日上午,“创新创业、报效祖国--2005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亲切接见了参加活动的留学人员,出席活动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当天还举办了“2005海外学人创业论坛”、“海外学人回国创业恳谈会”和“部长形势报告会”等活动。新浪网教育频道对海外学人回国创业恳谈会进行了现场报道,以下为恳谈会实录:

  主持人:

  全国青联常委、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张泽群;

  嘉宾:

  全国青联常委、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北京物美集团董事长张文中;

  全国青联常委、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俊峰;

  全国青联委员、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新浪首席执行官汪延;

  全国青联常委、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空中网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云帆。

  张泽群:各位新朋老友大家下午好。今天的活动进行了一整天,现在到了一个关键时刻,这个环节我觉得最精彩,因为这个环节是特别袒露心扉和实话实说的一个环节。下面这个环节我们要了解一些招数。今天我们就说两个环节,一个环节是选择,再一个环节是超越。一大选择是回还是不回,超越就是怎么干的问题。这几位嘉宾都是极其重量级的嘉宾,可能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他们的文字,很多人都是传说当中的英雄,今天我们能够见到传说当中的某某真是一件幸事儿。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张泽群,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绝对一个“土鳖”,从来没有出去过,即使出国也只有两三天的时间。嘉宾里,我首先介绍一位张文中先生,北京物美集团董事长;王俊峰先生,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第六届理事。另外两位帅哥,这位就是传说中的汪延,新浪首席执行官,民建中央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副会长;汪延哪儿都好,说是有钱有闲,汪延都有,但是汪延有一点不好,就是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下面再隆重介绍一下周云帆,空中网创始人,现任空中网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今天的论坛先从我们的老大哥张先生开始,因为物美我是经常去,在中央电视台旁边就有一个物美超市,当我看到一个那么像供销式的超市居然是一个斯坦福博士毕业的人当董事长时,觉得非常奇怪:这个斯坦福和供销社有什么关系。

张文中觉得做生意除了努力之外,还得顺势而为。

  张文中:呵呵,斯坦福出来的人都办供销社。今天是泽群第一次把我们定义为供销社,我觉得很高兴。作为我来说,在斯坦福做过博士后研究,原来学习土木工程的,后来做起了超市,其实第一次见了我的人往往都会像泽群一样问我为什么这样。

  记得2001年,国家副总理到我那儿视察,第一句话就是说你回国之后为什么做超市呢?我想领导非常紧张,我就一路狂汇报超市是怎么搞什么。汇报完了,总理临上车还要我讲清楚为什么搞超市。后来不得不坦白。我的一个说法是误入歧途,因为我从来没有立志要做超市,甚至没有立志要做生意。今天上午听了邓中翰的发言深有启发,从小就要当大科学家,就要在芯片领域赶超世界水平,我从来没有想过做生意,更没有想过做超市,走到这一步非常偶然。说到做企业从根本上确实和出国有关系,我出国前在中科院,在那儿充分调整了自己的思路,发现一切都必须面对事实。其实以前由于在中央机关工作,什么需要面对市场啊,调节自身啊,都与我无关。后来我离开了中央机关,从那个时候思想开始调整,对我冲击很大。在一个硅谷的环境也感到新时代的英雄就是做创业。

  93年在邓小平南巡一片热热闹闹的红火形势的冲击之下,我开始回来做。做什么呢?根本没有想做超市。我回来时可能和很多人一样做系统工程,当然没有周云帆那么有远见,回来就做一个chinaren,不久就卖给上市公司。我是系统集成,93年开始,我们最大的集成项目单个一千万,后来我觉得系统集成不是长远之计,就开始做产品。知识分子总要事出有明。我开始尝试,发现零售业可以,提出两个预测,第一个预测是中国到2001年会出现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的零售企业,第二个预测2010年会出现年销售会超过1000亿的零售企业,于是我觉得零售业可以做。其实中国当时的社会商品销售企业虽然有一定规模,而且最大的企业一年销售不过10亿。我们确实把软件产品做出来了,软件产品好的方面还不错,差的方面没有人买,于是我在中央电视台边上找了一个工厂厂房开起了这个超市,而且这个超市一开就火,95年卖了5个多亿,是当年北京比较成功的超市,当年投资比较少、设备投入也比较差,所以泽群说像供销社,但是那的确是北京市超市的开拓性的工作。由于这个超市取得很大成功,所以我逐步把物美当成一个大事儿来抓。通过十年的努力,我们在2003年11月份,我们有50%的业务在香港上市,是中国第一家民营商业企业在香港上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特别是股价从上市的6块钱到现在的15块钱,取得了很大的增长。也可以说我们也实现了当年的目标。作为我本人确实有这样一个转型,原来做的系统集成后来不做了,改组完以后成为专门给日本人做软件服务的公司,现在有150人,我也彻底转行了。自己的精力全力以赴做流通产业,现在我们在全国有600多个零售点。当然这个产业做到这一步,应该说是刚刚开始。

  我最近又做了两个预测,一个预测是今后五到十年,中国的流通产业最大企业市值一千亿,第二个预测是十年到十五年中国最大的流通企业年销售额会达到一千亿美元,这样的预测是有依据的。我们看今天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大概是六万亿,中国还保持12%的速度增长,如果说中国这个速度继续保持下去,按照商务的预测,到2010年就要达到十万亿,所以只要5%的市场份额就是一万亿,从世界发达国家情况来看,前三位的零售商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70%,所以还是非常有潜力的。当然,我也要告诉大家这个活干起来累的要死,另外很容易被泽群这样的人误以为是供销社的头儿。

  既然各位都是海外回来的朋友,我在这儿分享一点儿体会,我认为有重要的三点。其实一件事儿做的成与不成当然有自己的条件和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是顺势而为,另外非常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成功,今天这样一个企业,我们有两万多人,但仍然是一个小型企业,能不能成为真正的百年老店,成为一个品牌还有待时间的挑战,所以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尊重市场的方向。第二如果要回国创业必须有思想准备,中国不是美国,中国也不是欧洲,这里面有着重大差别,如果你带着一种想法,希望中国一切方面都比美国好肯定是做不到的,比如法律环境,显然是不可能一样,现在回来好多了,海外留学人员得到了国内的一些关照,有很多人帮助你解决后顾之忧。在10年前没有人这样做,你必须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你必须在心理上迎接这样一些挫折。第三点就是有坚定不移的意志。有些创业者不断的调整,我接触很多回国创业成功的人士,他们成功的关键的地方就是坚定不移。比如说云帆,他也是一个非常坚定不移的人,一件事情没有做到底的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把这三点和各位分享一下,预祝大家无论是回国还是在国外都能够生活的愉快,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谢谢大家!

回忆创业历程,王俊峰说他鼓励更多人来做法律。

  张泽群:短短的十几分钟讲述了十几年的心路历程。我们想问一下王俊峰,俊峰兄和王总不太一样,这十几年来是不停的走来走去,为什么总在不断的走来走去,是做了什么样的选择?

  王俊峰:我非常高兴和这么多海外学人一起聊天,交流。可能因为我学法律的,我们国家要科教兴国,所以每次海外学人很多都是理科的,是我们学文科的人非常的崇敬的。那个时候是到进出口公司或者和国际相关的公司,我在学校读书是法律专业,我们的专业还有国际法,我那时候就对带“国际”字的比较感兴趣,经常去国际系听课,那时候身边很多人都出国了,但是单位总是今天有一个什么机会,明天提一个什么副处长,所以就留下来了。93年的时候司法部推出了律师深化改革的规定,我从93年就带着几个同事创建了现在的金杜律师事务所,我从小到大没有想到自己会做律师,更没有想到做这么长时间。很多人说俊峰是一个很有事业心的人,实际上我并不是追求高的人。但是有一种民族的狭隘激励着,当时我和一些国际上的大律师事务所打交道,那时候90年代初香港的同行在我们看都是高瞻远瞩,那时候中国的律师拿奖金就是几千块钱,香港的律师来了都是百万的,那时候心理就有点不服气,我看他个子没有汪延那么高,学历也不过如此,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外国工作过的中国人,心理有一种非常非常不舒服的感觉,这是我走出来创建律师事务所的非常大的动力,就是这么简单。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律师确确实实今非昔比了,可能十年前中国只有几千个律师,而且都是官办的。93年以后逐渐和国际接轨,有了现在的合伙制。那么12年发展过来,中国的律师行业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从人数上来讲,现在专职的律师有13万多人,每年考律师资格的有20万人,通过率是两三万人。从行业发展速度来讲,今天在座的都是国人,今天无论是它的规模还是提供的产品还是接触到的客户,基本上不像以前了,但是整体上讲还是有差距。香港最前沿的律师事务所是英国、美国的律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经过10年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我开始创业之路的时候,只是短期的因为案子出国,因为法律服务的产品也是经济法制的,由于贸促会的工作经历我直接面临国际同行,和国际的竞争很快摆到议事日程上来。93年创业,94年底,95年三、四月份,我在欧洲,当时到荷兰一家律师事务所做访问律师。后来回来以后,98年的时候我又一个人到剑桥做访问学者,从98年下半年开始我去美国一直到2001年回来,我有一个非常骄傲的校友就是邓中翰。我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走出去学习,当然想出去在国外生活是很容易,但是我讲过我做律师的原动力,始终没有和国内离开过。

  今天我们的事务所非常多元化,我们的合伙人在今年年底突破120人,这120人绝大部分在海外有工作经历,哈佛的博士、斯坦福的博士,而且发展到今天业内很多人包括国外同行都很奇怪。很多人说,没有一个国家的或者律师事务所在10年之间发展到这么多位,但是其实这也很正常,中国是在一个崛起的时代。和我们的条件相比我们本来可以走的更远。

  我和文中不一样,我鼓励更多人来做法律,在美国的一些人都知道美国的法学院是一定要读过本科之后才能读的,不能直接就学法律。我现在在的律师事务所,我们的法律服务有金融、银行、仲裁、诉讼还有知识产权。我本人是做国际仲裁和公司证券、公司法方面的律师。但是我最近两三年绝大部分时间,除了管理之外我差不多都在知识产权方面。我们知识产权的队伍从五年前到现在超过100人,这100人中20人做版权、商标之外其他都做专利,中国未来,专利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做专利的所有人都是理工科的,化学、电子、机械,无论是他们的待遇还是他们的发展前景都非常好,我认为不会比在美国的工资低,而且前景是非常好的,中国需要大量这样的专利申请、专利保护的人才。

  还有一点我和大家简单说一下。根据统计,大概全球每年律师行业的总量是一万亿美金,美国占了大概两千多亿美金,英国稍微差一点,差不多是一千五到一千八亿美金,他们经济发达,所以他们法律服务已经垄断的差不多40%了,法律服务行业日本、德国也不是很强大,没有很强大的律师事务所。我们经过10年的时间在中国来讲是规模最大的一家律师事务所,今年亚洲法律杂志把我们评为亚洲前四位,这个市场是特别大,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大的行业,中国律师行业每年收入是多少呢?去年是200多亿的人民币,今年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达到300亿,但是未来你可能会发现这个市场太大了。在美国100人当中可能有两三个律师。我昨天晚上很晚从兰州赶回来,我们到西部做一点儿希望小学的事情,赶回来参加今天的会议很多发言让我非常感动。我注意到马凯主任讲话当中对于法律提的比较好,中国在未来发展的两大支柱,一个是“科学发展观”,一个是“建立和谐社会”。我认为在座很多科学家,理工科的朋友你们是科学发展观的支柱,法律服务行业一定在促进和谐方面应该有重大的意义。一个社会的发展没有一个好的民主的机制、法制的机制,其他的很难去保障。而且中国律师行业的发展也比较坎坷,比较尴尬,发展了这么多年,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很少亲自关注这个行业。我记得我当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的时候,三年多前,那时候贾庆林同志接见我,当时他是政治局委员,2004年春节刚过,温家宝总理、吴邦国同志几个人对律师行业进行了批示,这么多中央领导第一次对律师行业进行了非常重要的批示,批示的内容都不一样,但是有两点是一样的。律师对促进民主法制,防止腐败,推进民主进程有重要的意义。这两点都是跟我们国家的和谐社会,未来发展紧紧相联。

  我刚才讲过做律师不是我从小想到的事情,但是一直做到今天也停不下来。中国的律师事务所不仅仅是在规模上,在体制上金杜也是绝无仅有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团队,团队的意思就是要分工的。随着法律服务的发展,专业性越来越强,使我们每个人术业有专攻,是这样一个集体,把这么多人才凝聚在一起是很困难的。我们金杜律师事务所做到今天是因为我们有理想,就是要创建一个对得起这个时代的律师事务所,我说的东西不一定引起大家的共鸣,但是我确实是这样想的。还有一点我们有很好的体制能发展起来,我非常希望有更多机会和海外理工科的朋友们有合作交流的机会,希望能有更多法律的回国人员,现在在国外学法律的人非常非常多,回来的也非常非常多,希望海外回国人员都来参与法律事业。谢谢大家!

回顾创业走过的路,汪延指出“做网络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张泽群:王俊峰先生的讲话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他走来走去是因为要做的更好。我发现很多海外学人得了一种病就是“游子病”,我记得余秋雨先生写过一篇散文,就是写游子们的心情,每次离开家时,都如此地充满抱负和希望,在外面的日子有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然后每次回来后,都让你多多少少有一种失望,于是又怀着遗憾走回去,走来走去就这么过去了一生。幸好我们的俊峰兄没有这种“游子病”。

  人们常说“吃中国饭,挣美国的钱,穿法国衣服,娶日本的老婆”是最幸福的事。汪延先生除了“娶日本的老婆”这一项没做到之外,别的都做到了,你是怎么过的这样的日子呢?

  汪延:我穿意大利的衣服,不穿法国衣服。我往这儿一坐,我发现特别好笑,从刚才张文中同志侃侃而谈开始,我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准备,我又发现坐那边的周云帆、坐这边的张泽群还有我,两个月前也是坐在这儿,还是今天这个话题,谈论关于创业,今天我实在谈不出来了,那次都被泽群榨干了,周云帆最聪明,他和泽群说今天我们从年龄最大的开始,所以他排在了最后。

  张泽群:我看到很多馅饼都掉汪延身上,这是什么原因?

  汪延:是披萨不是馅饼,我今天再跟大家说一个事儿,比萨是中国发明的,马可波罗到中国来的时候看到街上有叫卖“饼子!饼子!”,马可波罗说这是什么,吃了一个挺好吃。回到意大利做,怎么做也不明白怎么把馅塞到面皮里面去,但是名字还记得是饼子。这跟我们创业的经历一样,把外国好吃的、好玩儿的,好看的东西照猫画虎的拿到中国来。因为中国市场还有很多空缺,还有很多机会,我们就想到如果这个机会能够发生在中国不错。我也是学法律的,可是口才显然没有金杜的王大律师有水准。我在法国念书的时候有一个特点,每次老师讲到什么东西,我就在琢磨这个东西如果搬到中国能不能用。同样的职业病就变成我在法国街上看见什么汽车、看见什么美女就想这个东西搬到中国能不能用。我那时候想的一个创业点子其实挺好的,那时候错过了,现在不灵了。

    法国地铁里有大量讨饭的艺人,有的吹笛子,有的唱歌,有的就是演讲,有些人真是西装革履的,看上去白白嫩嫩的,真挺棒的。我就想,刚才王大律师讲到,那么多外国人在中国人旁边帮你谈生意挺好看的。我就想搞一个人贩子公司,把这些讨饭的卖到中国去,卖给王大律师,帮王大律师提着包。当然,这是开玩笑。

  我一边念书一边就在想这个东西到中国行不行,那个东西在中国行不行,在想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信息高速公路。创业前不要想那么多。你要想的太多了,市场调研太多了,就会很麻烦。张总是博士后出身,我们是学士出身,明显的不一样,我更愚一点儿,所以满脑子就想这个搬过去行不行。

  最后,我想信息高速公路搬到中国会有两份好,一个是中国没有这个,那时候高速公路都没有,信息高速公路更没有了,第二个是信息传来传去多棒啊,中国其实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觉得这个东西搬到中国不仅能够当生意做,对于社会还会有进步意义,还能推动中国国民意识的觉醒,后来就搬过来了,到今天十年了。

  向大家汇报一组数字,现在每天新浪上传的信息量是五万条信息,24小时连动的传递,从98年下半年开始24小时三班倒。五万条信息当中一万八千条是新闻信息,比如体育、科技、时政、经济这些信息。还有更多的信息是知识性的,比如育儿的知识、营养的常识、购房、买车的常识等等30多个领域,为了得到这么多的信息,我怎么办?我不可能自己雇记者,像泽群这么好的记者,这么好的主持人不可能,否则他一天顶多写三篇、四篇文章,需要多少人才能弄出五万条信息?

  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和传统媒体进行广泛的合作。目前和新浪合作的各式各样的信息提供者现在有两千家,这里面有800多家报纸、杂志这样的媒体,后来加进来了很多电视、广播,声音、视频方面的媒体,也有很多自由撰稿人、专家、自由摄影师这些方面的,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库。这些信息库经过我们的编辑,大家经常叫icp。有些人以为网站的编辑就是复制、粘贴,其实这不是实际情况。做网络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新浪的价值就在于把所有的信息进行整理之后,用我们的思想、用我们的意识,把它贴出来,贴的时候有两点,第一谁在前谁在后,什么东西重点突出,什么东西我们稍微进行一些处理,包括在标题上的处理,这就是编辑工作的第二个方面——标题的处理。

  这样把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突出出来。这些东西一经突出出来就不一样了,因为以前只能在一个小的区域里面被获取到的信息,不管是一个小地域还是小专业获取的信息现在可以展现在更多人面前,展现在全国人面前。这时候信息覆盖的层次,所产生的影响力一下就拔高了一层,这时候就产生了大量的信息阅读者。每天新浪的阅读者大概有三千五百万个,这些都是独立的ip地址,大家学计算机知道什么叫ip,独立的访问ip可以约等于独立访问的人,不管这个人一天来几次,只要你来了两次、三次或者十次都算一次,这样产生四亿个页面的访问量,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传播的载体。也有越来越多的媒体,越来越多的自由撰稿人、摄影师愿意和我们合作,想办法让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能够更广泛的传播。

  同时,网络现在又变成了手机上的媒体。今天我们在手机上大概有25万个用户,当然这和pc机上没有法相比,我可以告诉大家,pc机上的信息和功能,现在在手机上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很多人说我们经常看新浪网,到办公室就看,回到家也看,查看e-mail也看,我跟大家讲,现在不需要一定要用pc才能上网看邮件,用手机也可以。我觉得在中国这是非常大的机遇,我们自己也反思中国几前年的历史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这么大影响力的信息载体,能够在一个私营的企业当中经营,而且它创造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行业,现在带领了一个行业,我觉得这是相当了不起的。这是我的一些感受。

关于“海归”创业,周云帆认为首先要分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张泽群:汪延的话,说了7分钟自己,8分钟新浪。刚才我们说每个人的创业都有明确的选择目标和方法,但是周云帆先生不容易,这么年轻已经是二度创业,从chinaren到搜狐到空中网,这样一来一回真的不容易,请教云帆是什么样的方式方法。

  周云帆:首先澄清一下,刚才让文中他们先讲其中有一个很大原因大家已经听出来了,他们的企业已经做了10年了,对于我来讲,两次创业的经历只有6年多,所以我想听他们讲讲他们的创业经历,然后把我的体会和大家谈谈,希望大家有所借鉴。

  我99年从美国回来创业,当时做chinaren,一年烧了一千万多美金,没有人愿意投我们,当时遇到了互联网的冬天,后来卖给搜狐,在搜狐做了一年半,那一年半是互联网最难的时候,在2000年夏天以后,一直到2002年、2003年互联网都是人们并不看好的行业,股票的价格可以轻松的一百块钱赔到一块钱甚至更低。我在搜狐的时候,我当时拿了一大把搜狐的股票,我并没有套现而是把所有一块钱的股票都卖了,当时我想第二次创业了,经过这几年的摸爬滚打,我自己形容像坐过山车一样,这是2003年3月份的事情。

  之后做了空中网,我们专注于做手机方面的业务,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去年在美国上市了,今天我们是中国最大的2.5代通讯服务商。我过去六年的经历,我自己也经常反思,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创业,包括后来卖掉,可以说并不是很成功,我自己反思,为什么第一次创业走到那样,第二次却可以上市。

  我总结了两条我认为是可以借鉴的经验。我想在座的不光是从事it业的,这里说出来希望大家借鉴。第一条是回国创业,无论做什么事情,很重要的一点儿就是先找到一个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大家可能觉得这个话题是老生常谈了,我加上两句话就是适合自己的,《孙子兵法》大家都知道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为什么孙子兵法不说“知彼知己”呢?这就说明,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的劣势,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可能想创业的各位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时机,十年前做互联网还是很好的时机,今天你如果做和新浪一样的东西必定失败。

  汪延:欢迎加入新浪一起做。

  周云帆:首先要分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要想着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你不一定赚钱,比如邓中翰博士做芯片,他有300多项专利和发明,但是你做可能没有那么多专利和发明。我们经常举例子说卖水、卖火腿肠都卖钱,但是你做不了,我做不了。现在经常流传一些手机短信,有一条很经典有三句话“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吨位决定地位”。前两句话说明了我讲的商业模式的重要性,你的布局错了,你的思路错了,最后的结局肯定是错的。商业模式要根据自己的形势分析,同时不断的调整,五年前是免费的互联网,你今天再做一个免费的话可能也不可能,所以要不断的调整,五年前无论是新浪搜狐都是亏本的,我自己身在其中感受过它的辉煌也感受过它的冬天,你不挣钱的时候所有的投资人,所有的人都给你负面的评价。三年前的时候开始挣钱了,今天大家追求的都是挣钱的企业。我想符合自己的商业模式而且不断的调整、变化的商业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司创业过程中会不断的调整商业模式,当年无论是文中大哥做的物美,还是金杜律师事务所十年前的模式,和今天肯定有很大的差别,这是我和大家分享第一点的感受就是符合自己的,不断变化的商业模式是成功的关键。

  第二点,我非常赞成文中大哥说的坚持不懈,我一般喜欢用另外四个字“坚韧不拔”,我觉得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成功的关键,当时做互联网的人如果做到2003年就可能就会成功,可能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今天汪延、张朝阳、丁磊不会这样成功。“坚韧不拔”是指你遇到逆境,遇到挫折的时候仍然坚定做这件事儿。拿破仑有句话说“成功就是在你最想放弃的时候再坚持一小会儿”。你可能坚持了三年,可能最后一个月没有坚持,所以我的股票一块钱卖掉了。所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有时候可以弥补一些不足,比如两个人一起打篮球,一个身材高大,一个身材比较矮小,当商业模式有不足的时候比别人差一点的时候并不代表他一定失败。比如龟兔赛跑一样,兔子跑的很快,但是乌龟最后坚持下来了还是胜利了。如果今天让我和汪延去nba打球也是不行的,所以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

  今天这个论坛既然是海外学人回国创业论坛,在座大部分都是海归,我还有一点和诸位分享,我自己也是一个海归,我也是斯坦福毕业。我觉得在中国要想成功很重要一点就是在中国创业的时候要忘掉自己的海归身份,千万别想自己是海归,这归根到底是心态的调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有接近一百万的留学生出国,可能有一小半回来了,但是中国有13亿人口,无论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企业,基本上海归都是占极小的比例。为什么我们回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头上顶着这个光环呢。比如泽群他自己称是“土鳖”,一个海归人员凭什么比泽群的待遇还高,比他位置还高。

  张泽群:他现在站不到我这个位置上。

  周云帆:就是放弃自己海归的身份,我们一块儿奋斗。这样在客观情况来讲,如果他们一样努力、一样聪明,这个人有海归身份或者这个人和泽群一样优秀,但是他是斯坦福的可能先用他,但前提条件是,他们都一样努力,一样去做。如果以为只凭一个海归身份就可以一统天下了,我的企业比任何一个土鳖的企业都做得要好,没有这样的道理。

  这是现实问题,包括政府领导、在座的我们周围创业的同行们,我相信绝大部分都是这样的状况,都不是出过国的人,他们可能认为你们如果那么自高自大,一开始大家对你有一个负面的印象,所以很重要一点是心态的调整,以很平和的心态,从零做起的心态去做,不要想放弃了10万美金的薪水回来赚三万,人家可能辛苦做了十几年拿八千,你因为是海归就拿几万,当然心理不平衡。所以我们一定要心态平和,从零做起,有时候不要总是穿得西装革履,你要穿了衣服和大家一起拼搏才能做好。这是我自己取得了一些失败教训取得的经验,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恳谈会结束后,主持人与嘉宾合影

  张泽群:我们对海归充满敬仰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你们有开阔的眼界,再一个你们有先进的技术,也同情很多海归朋友你们有着文化的冲突和文明的矛盾,这个时候能不能把自己该放弃的放弃,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云帆讲的非常漂亮,人生如戏,就像过山车一样。就像我们玩的一个游戏“层层叠”,我非常敬佩这几位嘉宾,该抽的地方抽得非常合适,该搭的地方非常非常稳固。接下来这个环节就是要请问四位如何一步一步的超越并且获得成功,这次我们按照顺序来。

  汪延:我觉得超越对我们来说现在主要是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比超越竞争对手更重要,自己在it产业或者互联网产业来说,我们往往把它看作是比赛当中最大的敌人。因为自己有两个可能性出现,一个是自己跑步过程中鞋带松了,自己绊了自己的脚,就是自己有没有把自己的机制搞清楚,严格的要求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任何人都有一个惰性,都有一个惯性,跑道是弯的,应该往左了,你还是闭着眼睛玩命的跑,方向错了,得到的结果也错了,这是最主要的问题。怎么克服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不断的用系统补充自己。一个创业企业在一开始的时候经常几个人大家都很合得来,大家是好朋友非常信任,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抹不开面子了,说老张今天这个事儿你做得不怎么样,以后不能这样了,这多不好啊,这个机制进不去,我想这一点,大家从国外留学,从国外学习我觉得可能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优势,要把工作和私人感情和面子分开,这一点很关键。这不是说感情毫无意义了,在中国这个文化里面不能完全没有感情,这和国外不一样。但是在今天的社会当中,中国已经引进了大量的市场机制,感情这个东西不管怎么说都应该放在第二位,想办法建立机制,如果我们把道德看成感情和面子,把法律看成公司里的机制,我想一个好的法制的国家50%以上的法律约束我们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剩下的部分是靠道德维系的。在一个好公司里面,逐渐从创业公司走向今天的十年,走向明年的二十年之后,很重要的是你的最高管理层有没有这样的心愿把这个心愿移植到你的公司里面去。

  第二点就是跑的方向的问题。很多倒下的人,不管是海归还是土鳖,很多人倒下的人是耳朵不想听到太多,自己因为第一年得到了第一桶金,所以骄傲自满,信息太少,你不想听,又不看新浪网,有可能出现这个问题。第三点我是希望大家都看新浪网。

  张泽群: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个人的创业乃至人生的规模可能有三大步骤,第一是极强的技术优势、第二是极强的管理优势,第三是极强的文化优势。请问张总:你是创业者,很多人都想步你的灰尘,作为领先人物你如何创造给自己一个新的高度。

  张文中:只有两个字:创新。我自己有这样两件事儿和大家分享一下。过去11年,更多的把西方的一些文明,西方一些制度化的成果,西方的有效东西和中国的具体事件的结合。第一件事儿就是你自己的商业模式怎么定。我当时搞的计算机软件,想开一个零售商场的时候面对一个选择,那时候中国最赚钱的是百货店,我们分析了一番觉得做百货店没戏,后来决定做连锁超市,我们也分析了那时候全国也做了很多超市,但是都失败了,但是我们发现了它的失败之处,我们比他们走的靠前一步,这是为什么泽群看我们第一家超市像供销社,十年没有装修了,当然,现在它依然是盈利的。后来又决定了用工业企业的厂房做超市,这种模式别人容易做,我们又开始和国营商业企业合作,他们有很好的网点资源,通过把网点资源改造和传统的商业结合起来,取得了成功。

  第二个例子是用什么样的工具,别人在做零售业的时候基本上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我们采用了poss机,我们是第一个采用internet的零售商业企业。我们也是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第三个就是创新结构,我们全公司有五个博士,这五个博士有三个有留学背景,其中一个是入了外国籍,这也是一个特色,这样一来使我们公司的人才结构搭的架构很高,能吸引很多人来,人家觉得这几个傻博士能干供销社的事儿,我们跟着也不会有太大的错,这也是一个创新。第四个举个例子要你的经营模式不断的创造,我们现在大面积的进行改造。原来都是独立采购,独立经营,现在我们要集中,通过这样一种尝试,当然涉及到全系统改造,这样花很多时间、花很多资金,但是对进一步扩大规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断根据新情况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经营模式是你进步的关键,也是你进一步发展、进一步上台阶的关键。

  张泽群:十多年前有一个诗人叫汪国真,他有一句话我至今难以忘怀“既然选择了远方,你留给人们的只能是背影”。既然你选择了创业,那么就会有很多人会落在你的身后。我们下面关心一下王大律师,因为律师总是和人打交道,和人打交道是最难的行业,在你这块地方要超越恐怕就是难上加难了。

  王俊峰: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比较简单,虽然我们和国际上一百年、两百年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对于我而言要看到整个行业的进步可能需要几十年,刚刚听云帆讲后生可畏。而法律这个行业是大起大落,还有一点在中国创业也好,做事情也好,要持续发展。除了基业常青,还一定要了解国情,适应这个潮流。很多回国朋友和我谈理想,要创业,经常抱怨环境不好,但是其实你要想成功首先要适应,我们有一个合伙人在我们所工作了七八年他很成功,他告诉新加入的合伙人,他说你进来以后先听,什么也不要讲,然后你问,然后你改变,我觉得在中国做事情,了解国情,低调很重要。还有一点,我个人和汪延和周云帆不能比了,年近40了,如果说我十多年前创业是一种不服气那样的心态,今天多一些理智,多一些从容。虽然我在国内行业是领跑者之一,但是跟国际上,无论是我们的国际上的跨国公司,500强,还是几百年的律师事务所都有很大的差别。不用说看国内,就看中星微电子,这些相比都会变的你心平气和。但是人要有理想,所谓的志存高远,但是要有的放矢。

  张泽群:我脑海中出现一个画面,初入江湖之地,才发现到处刀光剑影,要修炼成大侠的话就需要不断的修炼,如果一开始拼搏是靠刀剑的话,那么最后胜出的人靠得就是气场了。请问云帆,下一步你是要创业还是要守好业。

  周云帆:你刚才讲刀客,我觉得比较幸运,99年我杀入江湖的时候很快就砍成重伤,回家养病去了,让我了解到江湖险恶,然后再重返江湖。所以我觉得比较幸运。我觉得创业的每个阶段心态都很重要,20多岁的时候,我记得当时有一个投资者叫dfk,他和当时的美国共和党和布什家族关系好,他说人的创业最佳年龄是28岁,但是他说真正成功的人往往超过这个年龄。他自己做了很多风险投资,经验总结出来,觉得28岁是很好的。我想说二十多岁的人创业是心怀激情有很大的志向,但是有一条不足是心中有一团火,那么30多岁的人经过失败,可能心态平和很多。我想到了40多岁,可能像俊峰说的确实很重要,就是40岁以后,一种稳定包括商业理念都非常不一样了,所以人生每个阶段创业的心态都不太一样,就要针对自己弱的来补,比如年轻就多补点耐心,你刚才问我是创业还是守业,我想缺少的就是耐心,很多人其实都是这样,一段时间跑的很快,但是有的企业在中国做到上千亿的盘子,但是一夜之间这样的企业彻底垮了,所以有时候做企业要细心、要耐心,而不是急于求成,对于我现在来讲这一点很关键。我想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下现在应该补的心态。

  张泽群:尽管我们论坛暂时超了5分钟,但是这个论坛应该有头有尾,最后的结尾四位嘉宾每人一句话临别增语。

  汪延:祝大家创业成功,万事如意,谢谢!

  张文中:大家都是很聪明的人,我想说一句话“聪明人卖傻力气”。谢谢。

  王俊峰:大家新年好,希望都回国,而且希望你们都回国!

  周云帆:祝大家干预梦想,坚韧不拔的坚定自己的梦想,在中国都会实现你们的梦想。

  张泽群:我是四点钟在中央电视台录完像25分钟飞到这儿,路上体会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感悟,一定要和大家分享。今天交通台正在采访臧天朔,他写了一首歌,要把这首歌送给新疆的阿迪力,他描述了一个情景,阿迪力在两座山之间走纲丝,那天大雾弥漫,几十米之内看不见身影,阿迪力慢慢地就走过来了,所有人都非常震撼。那天我看了直播,当时觉得太了不起了,臧天朔这么一说,让我觉得阿迪力给我们带来了人生的一个启示: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也许有很多选择,但是当你别无选择时,你脚下那根钢索就是你人生的必由之路,当你看不到的远方,你只有用十个脚趾脚踏实地的接触每个钢丝的点,走过去,再也不会大雾弥漫!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几位嘉宾,再见!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