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归”提供创业沃土

80酷酷网    80kuku.com

  

  据统计,我国现有70.02万人出国留学,分布在108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共有2万留学人员回国,比上年增长了12.3%。2004年2月29日至3月2日,为纪念邓小平同志做出扩大派遣留学人员重要指示25周年,中宣部、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在北京举办了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成就展,这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参展单位最多的“海归创业成就展”。在这次成就展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海归人员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看到了他们报效祖国的实力。迄今为止,全国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110个,入园企业超过6000家,2003年技工贸总收入达327亿元,创业园在加速留学人员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为此,我们专门走访了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亲身感受到海外学子归国后在园区所创造的优良环境中,从艰辛地创业逐步走向企业的辉煌。

 与孵化企业互动成长 

  ———记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

  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成立于1997年10月,是北京首家专门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六年建设形成核心竞争力

  海淀创业园成立六年来,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孵化面积由成立之初的7千平方米发展到今天的8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了333家高科技企业,企业累计销售额26.8亿元,累计入园留学人员327人,并接待了来自海内外的100多个考察访问团。

  海淀创业园经过几年的探索,对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分析,形成明确的战略思想,制定出适应时代和市场竞争要求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努力建成一个孵化功能强,软硬件设备齐全,服务领域广泛,内部机制有效合理,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孵化器,在21世纪初达到国际企业孵化器的标准。6年来,海淀创业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创业孵化体系即:留学人员创业园、留学人员发展园、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清华创业园和留学人员子女教育基地。

  2001年9月,海淀创业园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区先进孵化服务机构。2003年3月,国家科技部确定海淀创业园为小额创新资助试点依托单位。2003年9月,海淀创业园被国家科技部选为火炬计划十五周年先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探索孵化模式搭就服务平台

  海淀创业园探索出三种典型的高科技创业企业孵化成长模式:第一、“技术+资金”型;第二、“理念+客户”型;第三、“技术+声誉”型,使它在国内众多孵化器之中独树一帜,为北京乃至全国孵化器行业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6年来,海淀创业园建立起创业管理平台、融资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和商务服务平台,直接为高科技企业服务。尤其是海淀创业园人才服务平台更为突出。它毗邻首都的著名高校,有着独特的学术气氛和文化氛围,清华大学更是给予海淀创业园许多帮助与支持,并与之长期合作。清华大学图书馆对海淀创业园内留学人员开放,清华大学与海淀创业园共建“清华大学mba假期工作基地”,既解决了园区企业短期高级人才缺乏问题,又为清华mba提供了社会实践的场所。海淀创业园设立了博士后研究工作站分站,促进企业的产、学、研相结合,增强了企业高科技研发力量和人才资源的开发。

  真诚服务引来研发热情

  除了给予政策上的配套支持,海淀创业园的真诚服务也是吸引海归的重要因素。六年来,海淀创业园与在孵企业和毕业企业之间已经形成了较强的互动成长模式,即需求互动效应、管理互动效应、感情互动效应和品牌互动效应。此外,海淀创业园还帮助海归创业者们研究掌握国家最新政策,申请各种帮助与扶持,为海归们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海淀创业园首批毕业的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一个注册资金仅300万元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注册资金1亿元的大型现代化种子公司,年销售收入2亿多元,2002年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种业五十强”。归国创业仅十个月的北京泽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靖钢先生是位留日的医学博士。他利用自身熟悉医药专业技术和了解国内外市场的优势,从药物和保健食品的研发入手。目前公司已有几个产品正在研制开发中,其中已申请了两项专利,另有两个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较快地研制成型的制剂已报送有关部门检验,不远的将来就要上市。类似上述的企业在海淀创业园不胜枚举。

  用品牌集聚高新产业

  ———记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

  上海浦东的张江,因为高科技园区的崛起而声名远扬,园区以数千名海归人员入驻创业而充满活力,以高新技术产品的学、研、产而形成特色。截至2003年底,园区已完成开发面积12.2平方公里,累计引进项目856个,注册企业3009家,投资额达100多亿美元。经权威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接近182家,吸引了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世界各地约4052名留学人员,他们研制的高新技术产品累计专利申请数为2478项,已获专利授权数623项。

  “聚焦张江”的战略吸引海归人才

  1992年7月建园的张江,一开始就定位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研发的产业导向为集成电路、软件、银行卡和生物医药。上海市政府把吸引“海归派”作为张江引才的主攻方向,1999年专门制定了“聚焦张江”的战略,相继颁布了若干规定及实施细则,并率先在张江实行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园区的开发建设。浦东新区通过六项措施吸引海外留学和科技人员到张江创业:一是定政策,制定了《浦东新区关于引进海外留学人员来浦东工作的若干规定》,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人;二是给资金,新区财政拨款设立了“浦东科技创业(人才)资助基金”和“科技专项基金”,向海归人员企业倾斜;三是造公寓,为落户张江的海归创业者提供理想的安居条件;四是建网络,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立了“浦东海外人才网”,为供需双方提供直接、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五是给编制,安排7名人员专门从事海外留学人员的引进工作;六是设机构,在国外建立联络点,在国内通过留学生服务中心为来园区创业的海归人员提供一门式服务。

  周到规范的服务留住海归人才

  张江高科技园区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新区政府于1997年成立了专业的服务机构————浦东新区留学生服务中心,该中心每年要进行就业推荐、创业政策咨询、接洽和推介创业项目,为留学人员入驻创业做好搭桥铺路和后勤保障工作。创业园引进了新区人才市场和猎头公司,为留学人员创业提供快捷的通道;引进了国内著名的培训机构,为大型高科技项目和新兴产业进行人才培训;建立了创业者信息库,组建创业者顾问团,为留学人员创业提供高效的服务。同时,搭建了网上信息平台,为留学创业人员提供各项交流平台。浦东新区还成立了留学人员联谊会,每月一次的“留学人员论坛”加强了合作、交流,同时许多好的建议被新区政府采纳。

   强劲的创业动力激励海归人才

  海归人员凭借张江搭建的平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了创业报国的夙愿。

  新区政府和园区针对缺乏设备和资金方面给予了充分的支持。首先,新区政府的工商、税务、招商等部门在园区设立办事机构,为创业者提供“一门式”服务。同时,将孵化基地大楼廉价或免费提供给创业者使用。其次,以政府为主体的财政资本金及其运作机构,给予海归创业者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另外,园区的管理、服务机构为海归创业者相继推出了多个“零收费”的服务项目。政府、园区全方位的扶持和支持,使海归人员的创业热情更加高涨,先期创办的企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园区企业呈现出外向型与全球化的趋势,许多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蜚声国内外,留美博士常兆华研发生产的医疗器械填补了国内空白;哈佛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及mba学位的邵亦波创建的“易趣网”是国内最大的个人竞标网,已经成为网络明星企业。张江已经成为国内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的核心地区和集聚地。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