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莲:“最大”和“最小”的梦想

80酷酷网    80kuku.com

  

  “富贵浮云,还有什么能比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更令人幸福?”

  20年前,当陈爱莲穿着当时最时髦的的确良衬衣,满面春风操纵方向盘驾驶着汽车走南闯北、四处奔波时,她也许不会想到20年后,她将操纵一个有着5000名员工、10家子公司的大企业。但是,很显然,这两种操纵的感觉非常相似。

  狭路相逢勇者胜

  1994年10月,新成立的万丰奥特,内部争论非常激烈。董事长陈爱莲坚持认为集团应该上马铝轮制造业务,但遭到领导层的许多反对和质疑。1994年的中国,已有110多家同类生产企业,万丰奥特此时进入,只能排在第112位。

  回忆起那场争论,集团资深董事夏越璋记忆犹新:“那时候反对的意见很多,陈总要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如何统一大家的思想,齐心协力往一条道上走。”

  在这一战略点上,陈爱莲面临两大难题:其一,她的选择是否正确?其二,如何统一争论,把所有人的力量凝聚起来?

  那段日子,陈爱莲的内心深处进行了相当复杂的思索和斗争,正如一篇文章中所说,进入一个新的行业“绝非纸上谈兵和事后诸葛亮那样简单,它需要在乱局中寻找线索的能力,更需要在未知中大胆决策的赌性。面对未知进行决策,那就是一种赌博。”

  陈爱莲开始着手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和严密的项目分析,她发现,国家已将摩托车和汽车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市场需求、政策和资金扶持将使这个行业急剧放大,但就目前而言,摩托车行业虽已有100多家企业,但普遍存在低技术、低品质的情况。

  于是,陈爱莲大胆提出“辩证市场论”:市场饱和必须辩证地看待,产品供大于求并不等于优质产品供大于求,不等于适销对路的产品供大于求,供大于求的是低水平的产品,实际上高质量、高品位、高附加值的产品仍供不应求。

  这一闪烁着哲理之光的结论,给了当时的陈爱莲极大的信心,甚至,在那之后的10年里,仍然指导着万丰奥特的许多次决策。同时,陈爱莲的勇气和智慧,折服了所有的人。

  万丰奥特,开始按照陈爱莲的设想,在“狭路”中闯出一条大道——

  1997年,竞争力调查,万丰奥特获得“品牌市场占有率、品牌质量满意率、购买首选率、品牌综合竞争力”四项指标第一名,坐上了国内摩托车铝轮行业的头把交椅。

  10年后,在万丰奥特上海分公司的办公大楼里,陈爱莲和她的管理团队的照片被挂在许多醒目的位置,照片中的她身着鲜艳的衣服,眉毛高高地扬起,笑容非常张扬。

  所有与陈爱莲打过交道的人都说她是一位“大气、有胆识、有远见的不可多得的女性”。跟随陈爱莲多年的夏越璋更是说她“不仅具备女性所特有的亲和力、感召力,还具备许多男性都少有的勇气和谋略”。

  在陈爱莲的先生吴良定眼里,陈爱莲“仿佛一朵山中的野花,自由自在地生长”。陈爱莲幼年丧母,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她很小就开始独立生活,性格像男孩子,如果有人欺负她,她一定会勇敢地还击,正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创办企业后的陈爱莲则笃信一句话——“大路相逢智者胜,狭路相逢勇者胜”。

  一览众山小,再览众山无

  2005年,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这一年,有人叹息,有人忧虑,有人步履沉重,有人转身离去。

  然而,2005年,对于陈爱莲来说,却是收获的一年。这一年,不仅万丰奥特的各项经营指标稳步发展,扩大了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日本丰田、韩国现代、德国宝马等世界顶尖级制造巨头的市场份额,更是拿下了标致雪铁龙集团全球采购大单。

  据了解,标致雪铁龙亚洲采购部是在全球7家轮毂供应商中选定了万丰奥特。并且,通过此次交易,标致雪铁龙表示,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完全有能力参与全球竞争,丝毫不输其欧美同行。

  有人形容地处浙江新昌县城的万丰奥特集团,是远离大众视野的“寂寞高手”。也有人评价陈爱莲,说她“就像一枚钉子,在选定的行业,完全是一个入侵者,而且每击必中,令人生畏”。

  1998年,万丰奥特已经是中国摩托车铝轮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但此刻的陈爱莲却比任何一个时刻都更清醒审慎,她清楚地知道摩托车市场渐趋饱和,摩托车铝轮市场增幅随之必然放慢,万丰奥特其实正站一个新的战略转折点。

  另一方面,正以惊人速度增长的中国汽车产业则为汽车铝轮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潜力。而从摩托车铝轮到汽车铝轮转移,万丰奥特是有着先天优势的。

  陈爱莲果断决策,决定投资1个亿进入汽车铝轮行业,将其纳入实现产业升级与效益升级的重要战略决策。

  在当时的中国,汽车铝轮市场还处于上升阶段,但是,在全球市场上,产品已十分成熟,竞争激烈。

  陈爱莲说她非常喜欢的一种境界是“一览众山小”,她说再进一步,便是“再览众山无”。她把对这种境界的领悟运用到企业决策里,就有了一种居高望远的气魄和眼界。

  在汽车铝轮战略发展上,陈爱莲决定,直接参与国际高端产品市场竞争,迅速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树立国际化企业形象,然后再回马进入国内市场。

  有人疑惑这个亚洲最大的铝合金车轮生产企业是怎样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发展起来的,很显然,这与陈爱莲一开始为企业定位时的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

  要做就做最好的!

  这就是陈爱莲的回答。

  我们回到万丰奥特成立之初,其实在做摩托车铝轮的时候,陈爱莲就已经在用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了。为了企业的高端产品形象,陈爱莲将目光锁定国内大厂,“大厂都用我的产品了,你还在给小厂做,那我就超过你了。我坚决不做小厂,哪怕提着钱来我也不做。”没有人怀疑,说这话时的陈爱莲具有必胜的信心。

  “外婆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记得小时候,看到她所用的任何一件东西,都非常好,非常精美,在那个所有人都只能穿青布蓝衫的年代,她却用一块鲜艳的绸缎铺桌子,这给我深刻的印象,使我在后来的生活中,总是追求精致和完美。正因为如此,她要求我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有时候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

  陈爱莲沉浸在回忆里,似乎从中找到了她今天在运营一个企业时思维方式的根源。

  有所为,有所不为

  2005年下半年,因并购而备受媒体关注的黑马富豪严介和,让许多业内业外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并购”对于一个企业甚至对于一位企业家的意义。

  很少有人注意到,万丰奥特的这十年,资本经营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并购一家企业,给万丰奥特带来了60%的销售增长。

  陈爱莲,果真如一位隐藏在丛林中的“寂寞高手”。“在万丰奥特的资本低成本扩张中,有购并中外合资企业、购并国有企业、购并乡镇企业的经历;在资本整合过程中,积累了与国外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作的经验;达到购并一家、盘活一家、整合一家、成功一家的效果。”有人指出。

  据统计,世界上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不到40%,由于企业制度、文化、管理等等的差异,使企业并购往往宛若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翻阅万丰奥特的并购历史,一次成功的并购案进入视线。

  2001年,陈爱莲一举收购原山东都瑞轮毂有限公司,重组设立威海万丰奥特汽轮有限公司,当年产生效益,并使万丰奥特汽车铝轮产量迅速扩大一倍。

  该公司位于威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系山东铝业公司与韩国都瑞商事合资兴办的合营公司,总投资2000多万美元。1999年,由于该公司外方经营不善,加上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经营陷入停滞,最终宣告破产。破产时,所有厂房及国外进口的先进设备均齐全完好。

  陈爱莲认为这绝对是一个“天赐良机”,利用原公司优良设备及厂房,能很快扩大万丰奥特铝轮生产能力,更重要的则是可以借助威海的地理优势,占领山东、华北、东北等广大的北方市场,也为开辟国际市场建立一个新的窗口。而且当地的投资环境非常优越,政府对万丰奥特的收购计划也大力支持。

  可以说,这一次并购的效果,在后来的事实中得到了证明——不仅极大地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发展空间,而且拓展了新的利润源泉。去年,与标致雪铁龙签下全球采购大单的,正是这家威海万丰奥特汽轮公司。

  对于许多企业家而言,“并购”不啻于一个企业的神话,一场资本的盛宴,似乎谁掌握了并购的核心要义,谁就拥有了在这个时代飞速发展的加速器。

  但这场资本的游戏,并非所有人都玩得起,盲目并购有时非但不能起到促进企业规模扩大的效果,反而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

  “她一方面很大气,很直率,另一方面也非常务实、非常谨慎。每一次的企业并购,她非常清楚自己要从中获得什么。她深入了解并购对象企业的真情实况,每一步都要经过非常缜密细致的分析调研,然后再决定是否进入。她的并购重点是那些资产质量较高、厂房设备完好、价格也较为适宜的企业。同时,她也非常看重当地的投资环境。”夏越璋曾在万丰奥特的多次资本并购中立下汗马功劳,他对陈爱莲的评价是“粗中有细,大气但务实”。

  我们是否可以用另外一句话来阐述陈爱莲的历次并购决策,即“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充满商业机会的今天,“不为”有时比“为”更重要。

  这样一种思想,也一直指导着万丰奥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次选择。

  1999年,一位行业领导跟她说:“小陈啊,你来搞直升飞机吧!”依照陈爱莲的性格,这也是她非常感兴趣的行业。但她清醒地看到,虽然这个市场前景非常好,但时机尚不成熟,而且投资大、周期长、政策风险大,于是便婉言谢绝了。

  2000年,陈爱莲决定进入整车市场,创立自己的自主品牌,为中国的汽车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汽车自主品牌是中国几代汽车人的梦,吉利、奇瑞、哈飞……每一个品牌都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梦想。

  陈爱莲此时进入整车制造业,也是希望能实现自己汽车自主品牌之梦,但她并没有选择轿车,而是一开始就选择皮卡和suv作为主打产品,按照陈爱莲的说法,它们从价位、用途、功能、技术水准、制造等方面来说,都有“国情车”的影子,同时,中国皮卡车市场的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

  被誉为“中国民营女企业家造车第一人”的陈爱莲行动起来非常迅速。

  2000年7月,第一辆皮卡投放市场;2001年,生产线投入运行;2002年,在云南成立了国内第一家4s皮卡专营店;2003年2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计纲领为6万辆的“二期扩建工程”竣工。目前万丰已经形成单排皮卡、双排皮卡、多功能商务车及suv等宽系列、多品种车型,遍及全国120家销售网络。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汽车制造业,选择什么,怎么选择,或许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这种选择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则充分显示了作为一位企业家的深邃智慧。

  “最大”和“最小”的梦

  很多人都知道,陈爱莲少女时代的梦想是做一名驾驶员,“那时候觉得画上的女知青,开着汽车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行驶,特别风光,特别有味道,我很是羡慕,甚至非常遗憾自己没有资格去作一名北大荒的知青。对我来说,开着车,手握方向盘高高坐在驾驶室的感觉实在太美妙了!”

  说起当年的梦想,陈爱莲的眼睛闪亮起来,她甚至忘记了叙述,仿佛沉入了自己的回忆里。

  在一次谈话节目中,陈爱莲的妹妹陈爱珍讲到:“我们那个时候都笑她,一个女的怎么可以去开车呢?后来县里办了一期驾驶员训练班,她被选上了。再后来她就真的开上车了。”

  成为驾驶员的陈爱莲,烫着最时髦的头发,成为新昌小县城的一道风景。她爱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为了这份自由快乐,她甚至两次拒绝了当干部做领导的机会。“我要选择我喜欢的事,开车是我的梦想,当干部受到的约束太多,跟我的个性脾气相差太大。”

  陈爱莲后来又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另一件事——做企业,当老板。

  “在生活之中,我总想证明自己,证明自己完全能靠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双手打出一片天。就像当初我立志当驾驶员一样,我想做的,就一定要成功。所以,我创办了自己的万丰奥特。”

  她就是这样,目标坚定,敢于梦想,更有勇气实现梦想。

  “其实她从一开始就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做。”陈爱莲的同学,现任集团总裁助理的谭泓这样评价她。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当陈爱莲走出创办企业的第一步时,她考虑的就不是怎样以最快的速度赚钱,而是如何打造企业的“百年大计”。

  她从一开始就制订了“百年万丰”的规划:前30年,中30年和后40年。前30年是关键的起步阶段,该阶段要为百年基业构筑坚实的基础,是基业常青的基本保证。前30年的起步阶段又细分为三步,每步为10年:前10年为创业期,中10年为基础期,后10年为发展期。

  而回顾万丰奥特十年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背后是一条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再到文化经营的发展轨迹。

  同时,陈爱莲也反复强调,百年企业的梦想需要几代万丰人的共同努力。为打造跨代的人才梯队,陈爱莲又在万丰奥特实施了“135”人才工程,将用若干年时间,打造100名专家型人才、300名专业型人才、500名优秀员工。

  在采访中,陈爱莲坦陈自己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这“野心”的本质,就是“梦想”。许多人会去探究万丰奥特的这10年,但其实,对于陈爱莲来说,这10年只是她30年人生之梦的一部分,这10年只是她100年万丰之梦的一部分。

  今天的陈爱莲仍是在梦想,问到她现在梦想,她微微一笑,似乎暗藏玄机:“我现在的梦想是什么?我的梦想可以说是最大的,也可以说是最小的。”

  追问她“最大”和“最小”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她却把话头藏起来,不肯说了。

  古人云,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打造百年万丰,对于陈爱莲来说,似乎是目前最大的梦想,而这一梦想,跟她不断追逐自我、超越自我的永恒梦想相比,又显得那么微小。

  “富贵浮云,还有什么能比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更令人幸福?”

  从梦想开车,到开上各种世界名车,再到自己造车,陈爱莲仿佛每一步都在超越,又仿佛每一步都在回归。

  “最大”和“最小”,或许是20年后的她,回忆起自己当年的梦想时,领悟到的另一番人生风景。

  时间退回到20年前,在浙江新昌的小县城里,陈爱莲每天坐在高高的驾驶座上,感受着来自四面八方仰视及赞美的目光,或许就是在那一刻,她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陈爱莲的目光注定会超越人群中的大多数。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