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家角度支招大学生就业难(1)

80酷酷网    80kuku.com

  

  又到了大学生就业的最后关头,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试着从企业家的角度谈些看法,期望有助于厘清这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有些观点或许大家也听过了,但其实很多大学生并未从内心里真正“认可”,“听过”甚至所谓“知道”,与“认可”之间还有巨大的差距。因此,试着通过一个企业家所体会的经济规律,提供一个新鲜视角、一个直观体验,帮助我们这些可爱而自视甚高的新一代“认可”一些并不让人高兴的基本道理,从而下定决心走出自设的牢笼。

  致大学生朋友们——像企业战略分析一样,选择自己的道路大学生找工作,完全适合传统商业规律,竞争规律、差异化策略、蓝海战略等等都适用。大学生就业无非就是与已工作的人、同时找工作的大学生进行竞争,适用商业领域的“竞争战略”。无论你是否愿意,大学生就业已经处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大背景之下了,此时,“人”也是商品,也需要面对市场竞争。企业有胜有负,有成功也有破产,那么部分大学生在短期内就业难则也是正常现象了,不过,近几年的就业趋势反应了大学应届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下降,同时,同质化非常严重。

  大学生就业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因此,与企业经营其实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中国企业的竞争策略也许对大学生就业有一定启发。

  企业战略选择无非是以下几类,或者找到核心技术/创新模式走高端市场,或者价格竞争成本领先,或者开辟新地区市场。像彩电业从饱和的城市进军农村市场,甚至走向越南、中亚等第三世界国家,这些都是应对激烈竞争的必然举措,相比之下,我们的大学生还过于集中大城市的所谓好行业。只能说,大学生们或者是不懂基本的经济规律,或者是瞪着眼准备漠视经济规律,这无疑会带来无尽的烦恼。

  细分市场选择除非你有过硬本领(差异化价值),否则你就只能降价(低薪),或者走向新市场(远走他乡、投身新行业),这是一个朴素而真实的道理,虽然看着似乎有些残酷。

  现在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去老少边穷,还带着光荣的色彩,但这实应是正常的、甚至是必须的市场选择了,因为否则就找不到工作了。因此,大学不要再宣传这是“光荣行为”了,这将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正常选择”。牺牲付出的行为毕竟只有少数人才愿意做,而正常的经济选择将成为主流,大学生朋友们更多地到二三级城市工作,既解决了个人的就业问题(这已经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困难),也能够推动当地的发展与腾飞(五年前很难,但今天在这些地方确实存在着相当的机会),这样公私双赢的事还是值得一做的。过去支边是牺牲奉献,今天,这是去寻找自己生存的立足之地,去寻找自己的“蓝海”。

  说说企业战略的眼光问题。企业的战略选择是考验眼光的,如果你能够提前判断到市场发展趋势,那么你一定超牛;如果你正确判断了正在发生的变化,那么你能够立足市场;如果你对正在发生的变化毫无知觉,或者一定要“逆势而为”,那么或者是惨败而归,或者是付出巨大代价才能得以苟且生存。大学生就业也是如此,什么行业、什么地区会是未来的机遇?这是你们要判断的,而不是拥挤在今天这些大城市里的所谓好行业里,这里已经是“过度竞争的市场”。美国商人现在一谈到中国就两眼放光,一问说短期内也不准备挣钱了,但十年后中国市场会给他们最大的回报,所以现在就要先去“投资”了。现在的二三级城市之于大学生,就像今天的中国之于美国人,看着落后却是未来之光,中国的大学生们应多象美国商人们学习,学习他们敏锐的把握力、长远的眼光。

  地域选择如此,行业选择也是如此。行业应是主线,地域是辅线。那些为了留在大城市,无所谓什么工作先待着、混着的做法,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最重要的,关于地域、行业的判断选择,一定要以“未来的眼光”判断,而不是短视。此可谓“人无眼光,必有近忧”。

  定价策略中国多数企业尚无核心技术、创新模式,只能以成本领先的价格战略来生存了,我们多数大学生其实也是同样的,缺乏经验导致缺乏竞争力,而同期400多万同质化的大学生推向人才市场,此时,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大学生与有经验之人竞争的重要利器。如果这点看不透,那么就丧失了竞争优势,没有顺应市场规律。

  现在大学生对自身薪酬的确定,70%是依据个人心理感受,30%是考虑到自己大学期间投入、所谓工作后最低生活需要等等,这种定价模式都是“自定义”,时常与市场脱节,大学生毕业的薪酬定位应该像企业为其产品定价那样,企业的产品定价不是以自身成本、或者自身期望的利润为原则的,而是以竞争者定价为参照,结合产品的独特价值决定最终价格。格兰仕等中国电器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将价格优势发挥地淋漓尽致。因此,大学生刚刚毕业,缺乏竞争力,应该确定更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

  有人说现在有的大学生都不要薪水了,只要一份工作就可以了。要注意,这只是微小的一部分,不具有代表性。其次,很多低薪大学生心里觉得很委屈、非常不平衡,导致抱怨很大,抱着给我多少钱干多少活的心态,自身错过了发展机遇,甚至是短期内就跳槽了,这使得用人单位更加不敢使用大学生了。所以,这里要强调,大学生要想通拿低薪的现实原因,而不是自认为委屈,并要全力以赴而不是得过且过工作。觉得委屈、觉得不公平,这是懈怠、动作变形的罪魁祸首,而大学生往往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

  成本结构调整由此,就会带来另一个问题,现在大学生读书期间花费非常大,但是工作后初期收入很少,这就是一个“亏本买卖”,于是大学生和家长就都想不明白了,也不愿干了。其实不是定价低了,而是成本高了。成本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大学收费过高现象必须扭转(这在后面专门阐述),二是现在很多大学生自身消费水平过高。这两条与其将来的收入定价水平不匹配。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价格有竞争力就必须严格控制成本,曾经有一个大企业宣称,其只要半个点毛利就能生存;而大学生为了使自己生存并发展,不是抱怨找不到工作,而是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从差异化价值到严格的成本控制。至于所谓“啃老族”、“月光族”是每个人自我选择的权利,似乎无权干涉,但其至少不符合基本的竞争规律。

  现在专门谈谈大学收费过高问题。学校收费高而学生就业难,从大学角度来讲,收费增加、扩招学员,还不用管销售“学员”的压力,这样的好业务还是很舒服的。学校不能做成垄断型企业,那只会浪费国家的资源、学员的投资,生产出一批批“质次价高”的产品,而这些产品是“活人”。学校说不这样就会亏损,其实本质却是“不是收费低,而是效率低、成本高”,这与电信等垄断企业的本质并无太多区别。

  大学在就业难方面喊得多做得少,在扩招等问题上则是喊得少作得多,两相反差,问题就被放大了。各个大学有胆量扩招(也就是增加流水线,加大产能),就要有本事“增加销售能力”,而事实却是相反。很多大学对自己生产产品的“低销售率”麻木不仁,如果真是一个企业的话早破产了。中国大学扩招从占中国人口的比例和中国迅猛发展的人才需要来看,我们每年培养的大学生数量并不算多,但是以目前各高校的培养能力来看,招生数量确实多了。

  因此,大学生必须改变自己的成本结构,从自身花费到学校收费,以符合基本的收支匹配原则。

  感谢“客户”,让“客户”有收益,而不是利用、甚至是欺骗“客户”

  大学生要把用人单位当作“客户”,要以对待“客户”的心态对待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选择雇用大学毕业生,因此,一旦他们选择了我们,我们就应发自内心的感激,如果没有人选择你,那只能说明我们的“产品”还要再造、等待、促销等等。没有那个企业会去责怪客户,或者真的去抱怨客户,成熟的企业都是发自内心地感激客户,真正以“客户”为导向。大学生就业也理应如此。

  大学生不回报企业,使得很多企业担心培养“白眼狼”,因为培养一个人的心血、代价相当之大,不仅仅是发的那点工资而已,通常那只占企业总培养成本的一小部分,如果含上由于新手带来的效率降低、返工,甚至是某些损失,那么企业培养一个大学生新手的总成本可谓巨大,如果大学生不能在企业中实践有成后回报企业,那么这个企业的培养投资必然是赔本的。那么现在大学生中有这种“回报”念头的又有多少呢?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大学生站出来,感谢用人单位、感谢单位的培养、感谢社会等等,这似乎也是一个被忽视了的大问题。客户购买这个“产品”,是要赚钱有收益的,如果大学生们只是想当作跳板,利用利用这些用人单位,甚至是欺骗这些“客户”,那么这样无疑是在砸大学生的牌子。大学生的就业诚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几段话,看着可能与企业战略分析、选择一样,其方法论完全适用于大学生就业选择。写着写着又不短了,今天先写到这里,“对大学生的建议”留待下回分解。——待续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