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苦闷时寻求心理咨询人数仅3.2%

80酷酷网    80kuku.com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由于就业、学习和经济上的负担而使自己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有10.6%和6.8%的人认为心理压力来自“人情冷漠”和“人际关系紧张”。  

  然而,该调查报告显示,当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向朋友倾诉(79.8%),其次是向母亲(45.5%)、同学(38.6%)、恋人(30.9%)、父亲(22.5%)、同龄亲属(15.8%)倾诉,选择向心理咨询师倾诉的仅占3.2%。

  而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列第一位的是心理健康书籍;其次是电视台和电台的聊天节目(38.8%),校内心理咨询机构(11.4%)仅列第八位。

  调查认为,目前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据了解,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7月25日晚8时许,北京大学一名男生从宿舍阳台坠楼,后经抢救无效身亡。据媒体报道,该男生属自杀,之前曾患有抑郁症。

  这是最近3个月以来第3名坠楼身亡的北大学生。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已经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在上述坠楼事件发生后,对类似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归纳。他认为,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较以前下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使学生们的心理负荷越来越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许燕教授表示,在高等教育阶段,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自己调节,但是对于比较脆弱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也较差,这就需要老师给予个别的辅导和咨询,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已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教育部曾于2003年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推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一些高校也纷纷设立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004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曾引发了人们对高校心理咨询的质疑,有报道透露,马加爵在大三时曾向云南大学的一名心理咨询老师咨询过,但没有得到实际的帮助。

  事实上,现有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同样存在着尴尬现状。有数据表明,目前北京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员不到100人,北京目前共有在校学生100余万人,两者比例不足1∶10000。而有资料显示,国外高校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大致为1∶400。

  专职心理咨询员严重不足,已成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的一大障碍。

  此外,部分大学生为社会偏见所左右,担心去看心理医生会“丢面子”或被认为有精神疾病,也是高校心理干预面临的无奈。

  不过,许燕表示,以她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为例,现在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学生很多,这表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较强,对待心理问题的观念在转变。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