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本土13年系列报道之一 91级是萌芽试验品

80酷酷网    80kuku.com

  

  光荣与梦想系列报道(一)

  91级:萌芽“试验品”

  我们试图通过个人的痕迹来捕捉那个年代的影子,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从其降生的那一刻起,就激发了人们更为丰富的想像力,本系列报道套用那部享誉全球的著作“光荣与梦想”的题目,一来,其作者也正是我们在异国异代的同行,他告诫我们,记者的职责除了记录新闻之外,还要连缀起历史的瞬间。二来,中国本土MBA的13载征程确实走在了“光荣与梦想”之间。文章在对不同历史时期宏观经济形势的描摹中,尽量去体味MBA之于中国经济的真正意义。

  1991年,第一届MBA在中国诞生。那个时候,大部分人还没有见识过移动电话,MBA们就已经拎着个“大哥大”在校园里招摇而过;当人们还没有私家车这个概念的时候,MBA们就已经学会了关车门时优雅的甩手动作,“砰”的一声引得老教授们推高眼镜频频侧目;当其他院系的研究生们还在中规中矩地记着刻板的笔记的时候,MBA们就已经在嘘声中将不如意的老师“赶下”了讲台……

  他们并不执着于“图书馆”,而更加衷情于“咖啡馆”,他们更愿意请老师一起“下馆子”,而不是坐在教室里盯着黑板,他们更关心灵动的商机,而不是高调的经济学模型……

  采访对象:王兴贵

  年龄:42岁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91级MBA

  从事行业:运输、房产

  目前职务:华辉国际运输服务公司、北京华辉房地产经纪公司董事长

  上学前在华辉,毕业后不辜负公司培养,继续留在华辉,直至今日。“不思进取”,王兴贵这样打趣地自我评价。

  回顾当年在清华经管学院的校园生活,他感触颇多。今天能坐在这个“管着二十几个老外”的位置上,是因为清华MBA潜移默化地赋予他很多的管理思路。

  首届MBA不尴不尬

  王兴贵赶上了中国MBA教育的最早一班车。1990年中国首次设立MBA学位,1991年批准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试办MBA。因为是第一届,当时知道的人还不多,敢吃螃蟹的人就更不多了。3年学费9000元,现在看来数目不是很大,但在那个“万元户”的年代,这笔钱非同小可。

  所以,26个“有眼光”和“有钱”的人(不少人是由所在国营单位付学费),组成了清华首届MBA班。28个人报考,淘汰了2个。比起现在清华MBA招生2000人×20%(笔试通过率)×40%(最后录取率)的残酷现实,现在看来简直就轻而易举。

  清华的管理教育是中国较早的,今年正逢20华诞。试办MBA之前,颁发的学位是管理工程硕士。仓促上马引进MBA,在学位授予方面还没有定论,首届MBA临近毕业还不知道拿什么学位,可以“自己挑”,于是这个MBA班,有11位拿的却是工学硕士学位。授课老师也是从各个系(汽车系、会计系、经济系……)挑选出来送到国外培训半年至两年不等,陆续回国任教。

  王兴贵不同意我们对91级MBA冠以“试验品”的定义。“‘早期的MBA’,或者‘探索阶段的MBA’吧,”否则会有“牺牲品”的嫌疑。事实上,因为MBA在中国时间还很短,直至今日的整个阶段都是在试验。

  “老实”的一代人

  在校创业?毕业后甩了原单位另谋他职?这样的想法,对于第一代中国MBA人,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或者“有贼心没贼胆”。

  全班同学大致抱有三种想法入学:因为当了“小头”或者“大头”,面临部门业务压力,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处境不好,希望能借此改变环境;圆大学时代就已有的MBA梦,上大学时就想考,但必须毕业后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能报考(当时要求四年工作经验)。

  1991年,29岁的王兴贵已经是华辉的财务总监,一门心思要报考的他提出辞职,没想到华辉为了留住这个好苗子,出钱让他上学,但条件是:公司从天津调来一个处理日常事务的财务经理,但王兴贵每周必须抽空兼做管理,毕业后还要回公司继续效力。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京城金融业开始复苏,与其他行业相比,国有银行的信誉和待遇有目共睹,而且在银行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那时候的人都很老实”。没有“学生创业”这个流行语,在读生的MBA最多是在老师带队下,与企业对接做项目,比如暑期为一家基金公司做过一两个月的基金管理。没有人先一步将MBA纳入自己的人生规划中。

  MBA考官眼里的MBA

  “MBA太多了不好,搞得人心惶惶,没心思工作,不能听说别人上,自己也要上。首先要明白自己适不适合上MBA。”王兴贵已经连续五年被请回母校,作为MBA入学面试时的三位考官之一。“一个成功的MBA,55%靠的是学来的知识,45%靠的是天生的性格以及后来塑造的个性。”

  什么样的考生被淘汰下来了?简历造假的,还有在银行工作却对自己银行坏账情况都不了解的。反之,合格的入学者可以没有职务,但一定要有上进心,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变化,视野开阔。还要有管理冲动,喜欢管人,“哪怕派你去管一两个人都高兴得很”,愿意说“你今天怎么这样晚才来上班”而不是躲在小格子间里埋头做自己的事情。

  一个合格的MBA日后做上管理者,还要有“德”,王兴贵这里指的是“大德”:公司困难的时候,竞争对手来挖你不能走;公司有很多资金在你手上,你能看着不为所动;公司一时陷入困境待遇不好,你不能轻言放弃。身为考官的王兴贵说,“要做企业的楷模,能力、品德缺一不可”。

  王兴贵在清华MBA校友当中算是知名人物了,也是屡屡被院方请去给师弟师妹们做报告、话前程。也许是上学时年纪偏大的缘故,也许是当年课余时间几乎被公司事务所占据的缘故,尽管常回母校看看,他的记忆中几乎没有当年象牙塔里的趣闻轶事。现在做到这个董事长的职位上,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更是停不下前进的脚步。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