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管理以什么为目标

80酷酷网    80kuku.com

  

     专业跳水运动员参加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夺取冠军,而跳水爱好者则为了锻炼身体。两者目标不同,决定了管理模式也不同:前者在每天运动量、作息时间、体重控制、食谱,思想动态等方方面面,都有严格的管理与控制。而后者,除了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外,就不再受到其它的限制。

  类似的现象说明:管理模式是为管理目标服务的,管理目标的定位不同,管理模式的选择就不同。那么,对人的管理到底应该以什么为目标?

  利润最大化不是人本管理的目标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企业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传统的管理理论把企业管理定义为“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活动”。因此,管理的目标定位一直被锁定在利润最大化上。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管理的最高价值观:一切活动,都要看其最终是否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增长。在这种理论下,“人”被摆在与“资金”、“设备”同等的位置上,统一都被称之为“生产要素”。

  毋庸置疑,这些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至今仍然指导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管理实践。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管理实践中,出现了很多偏差。在人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人的忽视。

  尽管有些人也主张关心工人,但是,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对工人的关心也是被利润异化了的关心。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为了让公司的厂长和管理者们学会关心工人,在一封信中说到:“你们中有许多人从自己长期的生产业务中体验到一种物质的、设计优良的、制作精美的机器的好处。如果说对无生命的机器状况给予关注尚能产生有利的结果,那么要是你们对构造奇妙得多的有生命的机器给以同等的关心,那还有什么不能指望的呢?”显然,在欧文眼里,工人也是一种机器,他与一般机器的唯一区别就是工人是“有生命的机器”。因此,对工人的所有关心,都是创造利润的手段。

  泰勒的《科学管理》出版后,引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管理革命,在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出现了很多工厂厂主一味追求效率、忽略工人需要的现象。

  其实,这种结果并不是泰勒期望的,相反,他为自己的科学管理描述的是一个非常能打动人心的愿景,在《科学管理》宣言中,他说:

  “科学管理不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手段,不是一种保证效率的手段;它不是一种出钱雇人的新体制;它不是一种计件工资制度;它不是一种奖金制度;它不是出钱雇人的体制;它不是拿着秒表对着人记下他所做的各种活动的时间;它不是印制和发放许许多多的空白表格给一批人,说:这就是你们的制度,去用吧!……

  科学管理实质上是在一定机构或行业内从事劳动的人们的一种彻底的心理革命——是对他们的工作,对他们的同事,对他们的雇主所负责任的彻底的心理革命。它还是那些从事于管理工作的人们(工长、总管、企业所有主、董事会)的彻底的心理革命——他们对他们的同事所负责任的彻底的心理革命。”
  显然,泰勒的科学管理并没有把工人看成机器,而是强调工人和管理者应该用“合作、互助”代替“对抗与斗争”,但是由于他把“增加盈余”作为唯一的目标追求,在实践中最终仍然导致了像电影“摩登时代”中描写的严重损害工人健康的结果。

  管理学家中,无论是法约尔、梅奥还是孔茨,其管理理论都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展开。弗洛伊德、荣格、马斯洛等心理学家主要研究的是人的心理与行为,并没有把人放到企业管理的背景下,即使稍有涉及,也没有对管理的目标进行系统论述。

  正因为此,管理者遇到了深层的矛盾:当只讨论如何对待人时,我们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支持:尊重人、理解人,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当管理企业时,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一切要素组合都以此为标准。于是,在企业的背景下对人管理时,到底该如何处理利润目标与人的需要的关系?这种问题在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很难自圆其说。

  管理目标的二元性

  人本管理认为,企业目标是由企业的组织目标与员工的个体目标共同组成的。企业的组织目标就是利润目标,只有实现利润,组织才能发展,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组织发展的动力;员工的个体目标就是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只有满足需要,个人才能发展,追求个人需要的满足,是员工工作的动力。企业组织目标与员工个体目标互为前提,相互依赖,同时,又互相斗争,相互对立。正是二者的对立统一,才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这一观点可能会被视为不懂常识而招致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的无情批判。这些批判,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批判1:如果员工目标可以作为企业目标的组成部分,那么,顾客目标、政府目标、社区目标是否也应该成为企业目标的组成部分,因为离开这些,企业也是无法生存的?

  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顾客目标、政府目标、社区目标都是外在的,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与员工目标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就好比一个人是由躯干和灵魂组成的,但是,如果离开空气、水等外在条件,人也不能生存,更不能成长。但是,我们不能说空气和水也是人的组成部分。

  批判2:传统管理理论以利润为企业的终极目标,也强调尊重员工需要,满足员工需要。人本管理把员工目标作为企业目标的组成部分,无非也是让管理者尊重员工需要,满足员工需要。这有什么新的意义吗?

  我们的回答是:想一想生活中的现象:抚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把抚养孩子的目的单纯地定位于自己年老时有人照顾。那么,下面的现象就可能发生:为了让女儿快点长大,父母疼爱有加。女孩长到20岁时,本来到了嫁人的年龄,但是,父母想,如果女儿嫁了人,自己老了谁来照顾?于是,决定只有在自己死了以后,才允许女儿结婚。结果,女儿等到30岁终于忍无可忍,私奔了。

  同样,如果把满足员工需要当作实现利润的手段,在满足员工需要可以增加利润时,管理者可能真的会满足员工需要,但是,当员工需要与企业利润发生矛盾时,管理者就不可能满足员工需要,甚至会损害员工需要,招致员工抵抗。最后,员工得不到满足,企业也实现不了利润。

  现实中,绝大部分父母抚养孩子的目的都是双重的:既为了老来有人照顾,同时又是为了孩子本身的成长。在这种目标下,父母在女儿小时,疼爱有加,女儿长到20岁时,自己还没有着急嫁人,父母已经在帮女儿找婆家。结婚时,父母会用一生积蓄做嫁妆,让女儿体面出嫁。整个过程都是一心一意地为女儿着想,没有担心自己的问题。但结果多半是不仅没有失去女儿,反而又得到半个儿子。

  管理中也一样。当管理者把员工目标当作企业目标的组成部分去追求时,一方面能满足员工的需要,促进员工的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员工的忠诚回报,最终转化为利润的增长。

  综上所述,对应于企业目标的二元性,管理的目标也应该是二元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在企业组织目标与员工个体目标的对立统一中促进二者最大化的过程。管理者不会简单地抛弃一个目标而维护另一个目标。在组织利润目标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管理者可能会说服员工牺牲个人利益保证组织目标;但是,当员工的个人目标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管理者可能会牺牲利润目标保证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在这种对立统一中,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企业也自然能得到发展。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