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企管理者的八项修炼

80酷酷网    80kuku.com

  

  目前,在国有企业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之后,进入攻坚阶段,同时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的国企改革取得最终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我认为,我们的的国企管理者们应当结合企业和自身的实际,完成八项修炼:

  第一项修炼:学习思辨的本领。

  20世纪的文盲,是不会电脑、不懂外语的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不善思辨的人。会学习、善思辨,是时代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每个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本领。苦练这种本领,就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学以求知,在持之以恒上下功夫。对一个管理者来说,胆识、见识和学识都不可或缺。但是,比胆识更重要的是见识,比见识更重要的是学识。没有胆识迈不出第一步,没有见识不知往哪儿迈步,没有学识就不知道如何迈步。因此,企业管理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学习,都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既要学知识,又要学技能;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既要讨教于专家,又要问计于群众;既要研究本企业、本国的实践,又要借鉴外企业、外国的经验。学习无止境,厚积方薄发。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适应千变万化的新情况、应对错综复杂的新局面。二要学以立德,在提高境界上下功夫。古往今来,大凡贤良者,必以德为重。道德上的成就是最有价值的成就。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在学习思辨中明辨是非,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不能良莠不分。尤其要在学习中修身养性,提倡百行德为先,做人走正道,办事讲公道,对父母尽孝道,对同志要厚道,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去影响人、带动人、鼓舞人。三要学以增智,在开阔眼界上下功夫。学习不能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要善于思辨。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管理者要把学习和思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学习中思辨,在思辨中学习,在学习和思辨的循环往复中获得感悟、启迪心智、增长智慧、拓展视野,进而达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理想境界。四要学以致用,在改造世界上下功夫。学习不是为了装点门面、附庸风雅,也不是为了“镀镀金”,捞个升迁的资本,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每个人的时间又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不能不加选择、漫无边际、没有目的地学,而要围绕工作实际,选学、精学,在学习中提升工作能力,在学习中探索、认识和掌握与工作最相关的客观规律,靠知识的力量推动企业管理向着一流的水平迈进。

  第二项修炼:驾驭全局的本领。

  这是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如何练就这种本领?第一,要总揽全局。古人讲: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全局、抓大事、管方向上,任何时候,都要心里装着全局,脑子想着全局,眼睛盯着全局。第二,要高瞻远瞩。就是要用战略的思维考虑问题,用发展的观念分析问题,用长远的眼光洞察问题,用长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不能只看眼前,不想长远;不能只顾现任出成绩,不顾后任背包袱;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粮;不能竭泽而渔,急功近利。而要从企业的实情出发,始终把实事求是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创造既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又惠及当前、还泽被长远的工作业绩,全力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要统筹兼顾。就是工作要分轻重缓急,办事要有主次先后,既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善于照顾全盘;既要立足全局谋局部,又要干好局部为全局,使整体工作保持协调、顺畅运行。第四,要处变不惊。就是面对复杂矛盾、复杂情况、复杂局面,要反应快速、以变应变、多谋善断、指挥若定、化险为夷。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要有一针见血的眼光、运筹帷幄的见识、挺身而出的勇气、力排众议的气魄、敢作敢为的气势,能迅速协调各方力量,在困难中求机遇,变被动为主动,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人力、最小的损失,控制事态发展,平息突发事件。

  第三项修炼:开拓创新的本领。

  这是新形势下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本领。国企改革历经了二十多年的艰难历程,呈现在管理者面前的是一个矛盾众多且相互牵制、头绪繁杂且变化多端、问题凸现且孕育风险的全新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满足现状就会落伍,墨守成规就要受挫,按部就班无法改变我们目前的状况,死抱教条必然捆住自己的手脚,迈不开发展的步子。惟有创新,才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企业就永远没有发展的希望。因此,企业管理者务必自觉苦练开拓创新本领,牢固树立“尊上不惟上、读书不惟书、学洋不惟洋、师众不惟众、信己不惟己”的思想理念,抓住惟实求是这个关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不能割断历史,搞全盘否定式的创新,也不能一味地强调继承,完全照抄照搬过去的东西。要始终坚持:继承前人,但不因循守旧;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要坚持不懈地创新。事物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会出现。现实生活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万全之策。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任何时候,思想都不能僵化,工作都不能满足,创新都不能止步,要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技术,支撑起企业的一片新天地。

  第四项修炼:知人善任的本领。

  用人是每个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的一项重要职责。知人善任、广纳群贤,是管理者用人的一种理想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练就这种本领,至少要在以下三方面花力气、用实劲。第一,要积极营造公正平等的用人环境。一个好的用人环境,应该是给予组织中每个员工以平等的学习、任职、提升机会。因此,管理者要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影响人才作用发挥的观念、体制和做法,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公开领导职位、公开选拔程序、公开选拔条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开辟“阳光赛场”。第二,要严把选人关口。德才兼备是我们用人的一贯标准。选拔任用管理者,既要重才干,更要重品德。无德无才者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有才无德者更容易“捅大漏子”。可见,选人十分关键。选准一个人,就会凝聚、调动一批人;选错一个人,就会挫伤、打击一大批人的积极性。管理者对所有拟选拔任用的人才,必须全面准确地考察,客观公正地评价,严格及时地监督,真正把那些能谋事、能成事、能共事、不出事的人才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第三,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天下没有一个人是毫无长处、毫无缺点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毫无短处、毫无优点的。然而,确有这样的管理者:他们用正才可以,用偏才不行;用大才可以,用小才不行;用了解的人才可以,用生疏的人才不行;用喜欢的人才可以,用不喜欢的人才不行。凡此种种,都会影响人才作用的发挥。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人才。既要看到人才的优势,又要看到人才的短处;既要发挥人才的长处,又要帮其克服不足。那种把人才理想化、绝对化的看法,无异于埋没人才、扼杀人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才也是常人。人才之所以为人才,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缺点和弱点,而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出类拔萃。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向技艺高超的木匠学习,切实做到才尽其用,好材精用,让每个人的特长得到发挥和提升。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人才辈出,我们的事业才会长盛不衰。

  第五项修炼:为民谋利的本领。

  企业管理者都戴有头衔,都有一定的领导职位。职位是什么?是一种社会资源,是用来为民谋利益的载体,是造福一方、服务百姓的平台。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正确对待领导职位,把职位看成是责任,而不是组织给个人的特权;把职位看成是重托,而不是个人享乐的条件;把职位看成是奉献,而不是方便个人索取的工具。主动为民谋利,主动奉献员工、服务员工。要牢固树立“万事民为先”的“民本”、“人本”观念,心中装着员工、凡事想着员工、一切为了员工,时刻把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切实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持续深化民情信息工作,拓展民情信息工作领域,延伸民情信息工作触角,增强民情信息工作的渗透性,深入体察民情、洗耳恭听民声、充分反映民意。要恪守管理者行为准则,使员工多一些满意,让来者少一点困难。尤其是面对员工的疾苦和困难,企业管理者绝不能漠然处之、麻木待之、凉了员工的心,而要以最真的心、最深的情、最大的力,解民之忧,排民之难,谋民之利。惟有如此,管理者为民谋利的本领才能在献爱民之心、尽为民之责、谋富民之策、办利民之事的实践中得到增强和提升,也才能真正把员工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第六项修炼:破解难题的本领。

  难题层出不穷。要练就破解难题真本领,就必须具备“三种特别的功夫”。一是要特别能历练意志。历练意志,是一个考验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是一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过程。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知难而退、悲观消沉、自暴自弃、一筹莫展,不可能破解难题。只有知难而进、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才有破解难题的希望。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十分注重历练坚强意志,多到充满荆棘坎坷的逆境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多到环境最艰苦、情况最复杂的生产一线去锻炼、去摔打,以此磨练坚强的意志、培养无畏的精神、铸就啃硬的勇气。二是要特别能善借外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企业管理者要把视野放宽一点,把眼睛擦亮一点,跳出圈圈,放眼全球,采取“拿来主义”,吸百家之精华为我所用,全力为企业破解难题提供借鉴、启发和技术支撑。三是要特别能出高招、绝招。难题不同于一般问题。靠老办法、旧套路,很难见效。惟有高招、绝招,才能迎刃而解、立竿见影。要出高招、绝招,就要集中民智、集思广益、广开言路,进行民主科学决策,防止个人说了算,坚决杜绝“一把手有绝对真理、二把手有相对真理、其他人没有真理”的不正常现象;就要实事求是、深入研究,防止主观臆断,坚决杜绝那种“拍脑袋定事、拍胸脯行事、拍屁股了事”的不良作风;就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坚持脚走不通的路用“头”走,多想办法,多出招数,多谋计策,而且,计计好使、招招制胜、“剑剑封喉”,成为名副其实的解难高手。

  第七项修炼:团结共事的本领。

  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联合就有优势。企业管理者务必自觉增强团结共事的本领,争做团结共事的带头人。管理者带头,是在彰显一种精神,倡导一种作风,引领一种风气。首先,要团结班子成员。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胸怀宽广,光明磊落,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谅解,不揽功诿过,处处以事业为重,做到协作配合不争权,尽职尽责不争功,主动补台不拆台,自觉维护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这里面,胸怀宽广十分重要。胸怀宽广的标志是什么?就是,容得下不顺眼的人、听得进不顺耳的话、装得下不顺心的事。与班子成员共事,尤其要多记他人好处、多看他人长处、多想他人难处,靠宽容理解人,靠宽容团结人。特别是“一把手”,更要切实负起加强班子团结的责任,消除“内耗”,坚决避免班子成员之间的拉帮结派现象。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讲团结,不是不讲原则、不要批评、做个“老好人”。相反,讲团结,就是要大是大非不含糊,原则问题不让步,彼此坦诚相待,多做自我批评,共同促进和维护整个班子团结,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事业上同干、行动上同步、目标上同向,努力在班子内部形成“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盘棋、谋发展一股劲”的良好局面。其次,要团结每位员工。实践证明: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企业管理者,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切实珍惜民力,尊重员工的劳动创造,不搞“一言堂”,不刚愎自用,不固执己见,不嫉贤妒能,不计个人恩怨。对待员工,要以诚相待,时刻牢记:刻薄员工就是孤立自己,宽容员工就是提升自己。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持续推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者务必要成为企业文化的第一倡导者、第一宣传者、第一实践者,加大企业文化在员工队伍中的宣贯力度,化文本为行动,化理念为实践,靠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队伍。如此,就能精心打造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就能把大多数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一个企业,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每个人都能找到用武之地,都能尽心尽力做事,这种力量将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有了这种力量,就会无坚不能摧、无往而不胜。

  第八项修炼:廉洁自律的本领。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机制转换的关键时期,诱发腐败的各种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败仍处于易发期、高发期、多发期。廉洁自律是企业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质。“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丢丑”是对管理者最起码的要求。拒腐防变是每个管理者的“必修课”。要防止出现事关全局的大问题,尤其要防止出现高级管理者严重违法违纪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全力提高管理者的廉洁自律本领,严把“三道关”。一是思想关,就是要筑牢思想防线。时刻牢记“贿随权生”、“祸从欲起”的教训,真正明白“志正则众邪不生”的道理,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襟怀坦荡、志存高远、淡泊名利。二是监督关,就是要自觉接受监督。纵观古今,横看中外,一幕幕腐败的闹剧无不在警示: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在透明的环境下,权力才不敢逾越法规的界线。权利越大,越离不开监督。有了监督,再大的权力也不至于变成个人的资本。因此,企业管理者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监督,不是挑刺找茬、与谁过不去,而是靠制度的力量,引导人们走正路。从这个意义上讲,监督是对管理者的最大爱护。但是,监督必须从严。要彻底根除“事前无监督、事中难监督、事后不监督”和“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现象,切实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达到主观上不敢腐败、客观上不能腐败、监督上不让腐败的目的。三是自律关,就是要强化自我约束。企业管理者既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承载者,又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推动者。抓廉政建设,必须从管理者抓起。正人必先正己。一个管理者,只有自己行得端、做得正、站得稳,对下才有号召力、才有约束力、才有说服力、才有推动力。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似水,不止则滔天。企业管理者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切实加强“四自”修养,做到自重要慎微,自警要慎权,自省要慎思,自励要慎行,彻底打消可能导致腐败的“念头”,始终不给别人任何行贿的“由头”,任何时候,都要把握住自己,不为金钱所惑、物欲所动、利益所驱、人情所扰。惟有如此,才能把好第一道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永葆自身廉洁本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