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做快乐生活家

80酷酷网    80kuku.com

  

  春天是心理疾病的高发季节,俗话说:“菜花黄,痴子忙”。可见,无论窗外的春光如何明媚,屋里若有人想玩“自闭”,照样可以把房间变成“暗房”,让白天也如夜般黑。

  今年,眼看着股票“跳楼”、投资缩水,心情要好也难。难怪“经济萧条”和“抑郁”翻译成英文其实是同一个词(Depression)。2008年,眼看着“透支”把经济整得“一蹶不振”,我们还要再继续“透支”未来还不确定的损失、透支健康、透支幸福,从而让自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吗?

  测自己  我被“抑郁”了吗?

  在越来越繁忙的事业、家庭、感情中,我们渐渐看清、了解这个现实的成长环境。当你发现“韩国明星崔真实自杀身亡”等类似新闻出现的频率变得越来越高;当你发现昨天还谈笑风生的同事,今天却一声不吭地整理东西准备“走人”;当你发现应届毕业的表妹找工作屡屡失败,一筹莫展;你是否会把自己和种种不良境遇“对号入座”——如果被裁员的是我,找不到工作的人是我……此时此刻,你的情绪受到影响了吗?

  如果出现了以下情况,你可就要小心了:你情绪低落、焦虑、消沉、易怒,甚至恐慌,难以自制。你正常的工作生活严重受到情绪影响——连饮食和睡眠也发生了问题;你与别人的交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自己的感觉或是别人的反应,与别人的互动方式都变得不同起来;你对自己的态度也变得困惑、怀疑,甚至有强迫倾向——遇到一件你无法控制的事情时,你一头扎进了“牛角尖”,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和压力,但是由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直到全身的能量和动力都被抽干。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时间超过2个星期,那很不幸,你可能已经被“抑郁”了。

  抗抑郁  自助提升情绪

  临床上,引发抑郁症的因素众多,因此,抗抑郁的疗法也多种多样。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曾做了一系列大型临床试验,结果发现:药物效果比较快,而认知疗法的效果更持久。认知心理学认为,抑郁的核心是一个或多个非理性思维,同样是遭遇挫折——有些人容易得出过度普遍化的结论,例如一次没考好就觉得以后每次都考不好;有些人会过分低估自己,或是夸大该负面事件的危害性,例如一次跳远比赛只跳了2米,便认为自己今后连1.8米也跳不过了;一次在会上开小差被领导点名,从此后天天担心会被裁员;还有些人认为所有的事情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是黑的就是白的。而事实上,我们的整个生命就是一个巨大的灰色中间地带,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调整和适应。

  ■运动刺激  经研究,患抑郁的人从事散步、跑步和力量训练等运动,每周3次,每次20-60分钟,5星期后抑郁会明显减轻。动物研究显示,运动与抗抑郁剂有类似的效果,能改变大脑前皮质和海马中的神经传递素,从而提升情绪;运动还能刺激迷走神经,提升大脑和心脏的功能;运动还能影响与压力有关的神经激素,提高耐受能力。

  ■面对面交流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远古时期,人类必须被团结在一个集体里,才能安全地生存下来,而与人隔绝则意味着生命危险。千万代选择出来的“群居基因”然我们对这种危险保持着本能的警觉——长期独处时我们就会感到孤独和抑郁。因此,多和家人说说话吧,把所有的顾虑、不快向他们倾诉,可以很快振奋精神。

  ■出逃冥想  尽管这很不容易,但是在你精神最紧张、压抑的时刻,一定要学会暂时“出逃”,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不需要理性分析的纯身体活动,比如园艺、画画、弹琴、做菜……让你的心思全部沉浸其中;或者没人打扰的情况下,为自己做一次“情绪按摩”——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认真梳理那些负面的感情,而不是试图去批判或去压抑。

  ■宽恕5步  怨恨是在为他人的错误而自己承担着许多愤怒痛苦的负面情绪。临床心理学家Everett Worthington Jr.在《宽恕5步》一书中提议:第一、回忆你所受到的伤害;二、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想法和做法;三、回忆你曾经受到别人的宽恕;四、把宽恕落实到语言,给对方写信,或者写一篇日记;五、如果发现自己在对怨气、受伤的感觉和报复的欲望反复回味,马上喊停,这种“反刍”只能让你越陷越深。

  ■整装待发  世界上没有哪朵花可以长开不败,一个人也不可能永远积极向上。越是想要用强力手段去抗拒自己,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如果抗拒不了,那么就好好享受吧”:花半天时间梳理一下自己,然后上网写写博客,把自己的最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最后给自己的未来做一些有帮助的事情。

  找乐趣  寻回幸福感知力

  “你快乐吗?”如果被问到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回想小时候,虽然连“快乐”这个词都不晓得,却会为抢到了一个大苹果而咧嘴笑老半天……快乐的本质好像很简单,难道只有简单的人才能得到?

  当心思被繁杂的生活琐事占据;当价值观随着现实变得越来越“不现实”;当本质被复杂的社会磨砺得不再简单,我们开始迷惑于该从哪里寻找快乐,开始羡慕那些不懂“快乐”却能快乐生活的孩子。或许,当我们在“快乐”上想得越来越深刻复杂的时候,快乐正在与我们反向行驶,从此咫尺天涯。

  ■扔掉“依赖”的拐杖  能够考虑别人的感受固然是美德,但如果一味顺从别人对自己的评判和期望,让自己失去了独立的平衡能力,反而得不到重视,容易被边缘化。只有当你开始迈动自己的双脚,才让我们的生活从别人的眼里回到自己的手中;只有学会自由奔跑才能尽享快乐的真正滋味。

  ■打破思维定势  心理学家EllenLanger认为,当我们注意到某人的行为与我们的期望不同,又没有努力去试图了解背后的故事,就对对方做出极端的评价,这也就是歧视的根源——未能看到他人完整的一面。封闭的思维方式让你总是愤愤不平,认为事事都“不可理喻”。在不知不觉中,你的痛苦已经脱离了事件本身,而集中到了你对生活僵化、封闭的信念上。不要为你的生活设定太多的“应该”和“必须”,生活不只拥有你喜欢的那张“脸”。

  ■抛弃“执着”  佛教中认为,“执着”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而破除这种习气正是自在解脱的路径。大凡强求的根源在于我们对事物两分法的价值判断和人类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本性——只要成功,不要失败;只要快乐,不要痛苦;只要希望,不要失望;只要年轻,不要衰老。却不曾想过,不曾跌倒就学不会行走,明明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却顽固地只要正面不要反面,生活在一厢情愿中。这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超乎我们控制的事情远远多过我们所能控制的,难道我们就这样一边沮丧地拒绝生活,一边又希望可以自由快乐?学会“放手”不仅是对他人的宽容,更是对自己的宽容。人生成长的智慧就在于一步步地探索中,开始更多地了解哪些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能承受的,太痛了要学会放手,自己何苦难为了自己?

  造快乐  伸出乐活触角

  ■贡献公益  情绪低落时,伴随着出现的是一种无助感,最有效的对抗办法是去帮助别人——财富能给他们带去快乐?为何我总是无法在这丰足的生活里找到让内心快乐的真实力量?《圣经》上说:“施比受有福”,当你试图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花爱心全身心地去做一件事,你会发现:一个简单的行为就能帮助到他人,当对方幸因你而雀跃,你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其实公益就是这么朴素的一种快乐。只要在此过程中,把小小欣喜、一点微微感动都收集起来,无限扩大,快乐其实俯拾皆是。

  ■维养关系  妻子总用埋怨来“关心”我,爸妈惯用唠叨来“提醒”我……你在对环境、人际和生存状态产生诸多抱怨,遗憾周遭的空间不再充满温馨时,你是否自问“我为什么得不到完美的爱”?根源在于你对爱有着误解的执着,还没体悟到对方的真意,便开始测试对方值不值得爱,够不够爱自己。当你俩间错综复杂的情网被两根造型简单的直线(即“=”、“>”或“<”)所代替,那么结局注定让人心寒。只有用心维养好亲密关系,才能让你的内心充满温暖和力量。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