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人:如何与洋老板沟通(3)?

80酷酷网    80kuku.com

  

  沟通能力也需要学习

  多问才不会犯错误

  对于如果做好外国人的老板,邓涛说自己的两个法宝就是尊重和沟通。“‘惠普之道’最基本理念就是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认为只要公司创造适当环境,员工就会全力以赴来工作。所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首先就不应该是怀疑的。”

  “比如我跟印度人交流,我不知道这么与印度人打交道合适不合适,那我问问印度同事,你看这件事情可不可以。很多人的想法是,我说也没有用,你怎么知道说了没用?”邓涛说,只要你积极地去沟通,就不会犯不该犯的错误。

  “做一个跨国公司中国区的主管,要比一个本土公司或者纯粹的一个外国公司更复杂,因为你必须做好承上启下的沟通工作。”延彩明说,沟通并不只是仅限于语言层面,更多的是在于文化细节上。

  顾伟忠强调,本地经理人与总部的沟通很重要。“跨国公司所有的战略必须要做本土化,但是经理人也不能完全硬打硬冲,还是要争取总部的支持,让他们信任你可以让公司在中国的长期的发展。你不要觉得这些沟通是不必要的,其实沟通也是你本人的能力,说服不懂中国的老外来接受你的计划,这就是好的经理人和差的经理人的区别,做的事情是同样的,如果没有说服他,最终结果对你就不会满意。”

  索尼爱立信中国区副总裁宁述勇认为,沟通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技能。“你工作久了,对欧洲人、美国人、亚洲人都会有一些了解,如果你认真学习总结,你就会知道同一件事情不同地区的人是怎么想的。”宁述勇说,很多以中国地区视角来看正确的事情,放在全球视角可能就是不对的,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开放的心胸来接受更多信息。

  “我们中国人说话一般都比较含蓄,不是直来直去的。一个中国人如果想请另一个人帮忙,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先问一句‘你现在有空吗’,实际上他不是想问你有没有时间,而是想确认你愿不愿意帮忙,美国人是绝对不会这样的。”邓涛说,必须了解到这些差异,才能在沟通中不产生误解。“美国人很喜欢在开大会的时候发表自己的高见,表现自己的能力,但是中国人却习惯在大会上谈一些虚的东西,表达对领导的赞同。

  即使在一些最常见的办公室文化中,跨国公司与本土公司也有很大差别。许多中国人不好意思向老板提出加薪,总是觉得体钱的事情特别不好意思,如果对薪水很不满,就只能离职走人。但是国外老板的看法却是,你不提加薪就表明你在这里工作得很愉快,对薪水也没有不满意。

  SAP中国区副总裁黄骁俭的经历,则是一个积极沟通的案例。2000年,黄骁俭已经在担任SAP大中国区总裁执行助理,竞争对手金蝶软件请他出任副总裁,于是他向西曼提出了辞职。但是他与西曼并未因此闹翻,因为之前长期共事,彼此非常了解,所以即使离职之后两人也以朋友关系保持联系和沟通。两年后,黄骁俭在金蝶做得并不顺利,西曼又邀请黄骁俭回到SAP担任中国区副总裁。对黄骁俭来说,即使不回SAP可能也会有很好的工作机会,但是却并不容易再找到这么包容的老板;对于西曼来说,一个业务水平出色的手下也很难得,所以也不会因为曾经离职而放弃。

  全球经理人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中国本土经理人迎来新机遇

  对于如何敲开洋老板的大门,本土经理人的确没有经验。在20年前,中国才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家合资公司、第一批职业经理人。

  邓涛就是中国第一批职业经理人之一,他所在的中国惠普也是第一家中美合资公司。也正因为这样一个特殊地位,惠普在中国区的合资公司被政府部门特别允许称为“中国惠普”,而不是像其他跨国公司一样,叫做“惠普(中国)”或者“惠普中国区”。

  “1991年的时候,尽管大家都懵懵懂懂觉得在外企工作挺不错的,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外企是什么样子的。据说工资高一些把?大家这么猜测。”延彩明回忆15年前说,那个时候亲戚朋友甚至都找不出一个在外企工作的。“当时也有人直接把外企看成资本家,当时我们厂子那个书记就说,我绝不给资本家工作。”

  从1985年惠普进入中国算起,中国本土经理人也不过才诞生21年。但是这20余年中,中国的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果延彩明一样,在十几年前,大多数中国人对外国公司还充满了神秘。在那种情况下,融入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绝非易事。但是在今天,已经有几百万中国人在跨国公司中有工作经验。同时,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或多或少接受着跨国公司的产品,成为跨国公司商业链条上的一环,也体验着全球化的商业规则。

  互联网的出现,更是让本土经理人与全球其他地区的经理人至少在获得信息上越来越接近,任何一个重要的商业事件,你在中国获得相关的信息,都不会比美国晚多少,甚至很多时候它们根本就是同步的。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地球是平的》一书里,提出世界已经被新技术和跨国资本碾成一块没有边界的平地。事实上,对于全球经理人来说,他们也越来越处于一条水平线上。

  35岁就担任德国拜(Bayer)集团辖下朗盛公司(Lanxess)全球人力资源部总监的刘峥嵘观察,中国经理人相较于总部外派的洋高管,通常对市场有良好的直觉,但在规划和战略方面就处于弱势。他指出,尽管技能和经验存在差距,但跨国公司雇用中国人管理在华子公司仍是值得的。对于朗盛这样的公司,中国是日益重要的市场。“在与总部交流沟通方面,你失去了一些,但你得到了更多关于当地市场的提示,”刘峥嵘给有心进入跨国企业的中国经理人的建议是。“我希望他们在不失去那种市场直觉的情况下,学习西方管理专业知识。”

  跨国公司与本土经理人同时在进步,中国经理人已经越来越理解自己的角色,跨国公司也越来越知道如何使用本土经理人。20年的磨合期已经过去,中国本土经理人的黄金年代即将到来。勇敢地敲开洋老板的大门吧!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