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风投四故事:张朝阳是神话型 高燃是福将型

80酷酷网    80kuku.com

道可道,非常道。”每一个成功的融资案例,都能找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如项目好、团队好等,但每一个成功的融资案例,背后都有各自不为人知的艰辛。

  他们都是幸运的,因为拿到了事业的启动资金,但他们的幸运来之不易。这就像希腊人写的一出出喜剧,每一出都各有精彩。

  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找到风险投资的故事,今天听来犹如神话。

  张朝阳:神话型

  1996年11月13日,张朝阳怀揣一张22.5万美元的支票在北京机场着陆,他用这些钱创立搜狐的前身——爱特信信息技术公司,为中国人提供互联网接入和搜索服务。

  这张支票的来历,足以让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惊羡:这个来自中国西北的瘦小伙子,只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会议室里,向那些老外投资人讲了个神奇的故事。如果这个故事真的像小伙子讲的那样发生了,他不仅会扬名世界,更能成为亿万富翁;如果没有发生,他也不需要做任何的赔偿。

  这是西方风险投资的概念被引入中国的第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张朝阳1986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时就给自己定下方向:做互联网。1996年,他游说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老师爱德华。罗伯特和尼葛洛。庞蒂,每次都紧紧围绕两个词:互联网、中国。

  尽管张朝阳的故事被描述成“神话”,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要承受多少磨难才能成为故事叙述中的英雄。

  “那几个月我经历了多么大的压力和艰难!要不是在清华和麻省理工读书时经受过‘魔鬼训练’,我肯定挺不过来。”张朝阳说,自己那时不仅找麻省理工的老师,还找很多公司,开始全都失败。

  “有一个老板,他骗我把我正在求助的公司名字告诉他,回头就去劝这些公司不要投我,说等我这一年失败了,磨炼之后再去找他们。结果绝大多数公司就真的不考虑了。”

  张朝阳获得风险投资的故事像个“神话”,因为1996年的中国人,对海外资本还太陌生。

  张朝阳打开了中国人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主动向外寻求融资,这个过程,除了实力说话,还要一些运气。比如MYSEE总裁高燃。

  高燃:福将型

  2003年夏天即将从清华大学毕业时,高燃在央视《对话》节目里第一次看到了蒋锡培,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过了几天,他在校园里遇到了来做讲座的蒋锡培。蒋也早就听说过高燃,千里马和伯乐就此相遇了。

  2004年,在报社做了8个月财经记者的高燃有了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展的想法,做了一个商业计划。第一份给了当时在北京的杨致远,没有回音;第二份就给了蒋锡培。

  现在回想起那个粗糙的计划书,高燃自己都觉得惭愧。“一没团队二没技术三没资源,简直就像空手套白狼。”但蒋锡培却认为:第一,这个行业有机会;第二,他看好这个年轻人。他作了一个口头承诺:出资1000万元占65%股份,高燃以智力出资占35%.

  得到消息后,高燃马上找来清华自动化系的几个博士,凑起一个团队准备大干一场。两个月后,蒋让高燃去江苏开董事会。20来个人当中,只有3个人支持这个项目。1000万元不是小数目,蒋锡培一个人拍不了板。最终,蒋答应给高燃100万元。临走时,他拍着高燃的肩膀说:“这个项目有非常大的风险,但你这个人没有风险。”

  高燃的电子商务计划果真失败了,但他并没放弃。2005年2月,他遇到了清华同学邓迪,两个人合并了公司,创立MySee.com(视频网站)。12个月后,他们融进了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蒋锡培在这个过程中追加了100万元,总共200万元的投资今天增值了至少10倍。

  蒋后来坦露了他当年的想法:“即使项目失败,对高燃也是很大的帮助,而100万元的损失对我而言并不大。如果没有这100万元,他一样会成功,只是迟早而已。”

  应该说,高燃是幸运的,蒋锡培是讲义气的。但能让投资者觉得即使亏钱也要帮助他,这样的机遇毕竟很少,打动投资方的原因有很多,分时传媒CEO何吉伦靠的是自己一段“苦难经历”。

  何吉伦:“苦肉”型

  凯雷董事总经理及亚洲增长资金投资主管祖文萃说,凯雷与投资对象的关系,有时候像是一场婚姻,凯雷选择那些从容应对磨难的人。

  用一个人生故事打动凯雷,需要多么曲折?

  1994年,何吉伦大学毕业分配到希望集团营销部门,被派往四川大凉山区出差。在大凉山区,何吉伦突发急性阑尾炎,然而当地医疗设施落后,手术时无法麻醉,被纱布绑住进行手术的何吉伦,术后整整昏迷了一天。

  “我当时疼得死去活来,觉得自己简直在鬼门关前走了一趟。”

  一般阑尾炎手术后必须休息7~10天才能拆线,然而何吉伦考虑到新开辟的市场人员少,工作紧急,术后5天便拆线上班。人生的幸与不幸往往此消彼长,大病初愈,他马上赢得了20个车皮的销售单,打动经销商的正是他的敬业精神。

  数年后的一天,何吉伦将这个故事告诉祖文萃,“谈了一个小时人生”。祖文萃决定为分时传媒注资2000万元人民币。正是22岁那年的这场阑尾炎,为何吉伦赢来了人生的第一笔投资。次年,何吉伦成立成都新美广告公司,继续创业,现在,他已是分时传媒CEO.

  大部分人是普通人,既不可能是神话的主角,也不可能幸运到被人追着投钱。苦大仇深的故事,对个人来说还是越少经历越好。所以,我们得脚踏实地。杭州博求科技有限公司CEO陈博就回到了最朴实的一种融资法。

  陈博:脚踏实地型

  “拿钱之前一定要自省。虽然每个创业者都认为自己很牛,自己的项目很好,但我觉得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因为我身边创业失败的朋友远远多于成功者。”经历了创业种种艰辛后,陈博说自己习惯了被“泼冷水”。

  “我觉得创业者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坚持不懈。在找钱这个环节,你可以使用最简单的方法:地毯式骚扰。”陈博举例说,那段日子里,每天除了修改计划书,其余的时间都用来找投资。

  他所谓的“地毯式骚扰”,一是通过网络发布信息,二是发动所有的亲朋好友、老师帮自己推荐,三是一家一家找上门,就像保险推销员一样。“我谈了差不多上百个投资人,到后来,对方还没开口,我就能猜到他们要说什么了。”

  那段日子虽然压力大,但陈博说自己一点不觉得苦,“一般下午和晚上各谈一个,回来就躺在床上仔细回味。”

  2004年和2006年,他两次成功融资。虽然谈投资成功几率不高,但陈博说,自己因此结识了很多好朋友。他曾经和一个加拿大的小公司谈过几次,“最后没谈成,但成了好朋友。前些天,他们在北京做了一个论坛,还请我去参加。”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