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银行业十大新闻

80酷酷网    80kuku.com

  

   

    1 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大比例股权

  2007年10月25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工商银行”)与标准银行集团有限公司(“标准银行”)联合宣布,双方已就股权交易和战略合作事宜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工商银行将支付约366.7亿南非兰特(约54.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工商银行收购标准银行股权的实施方式包括:(1)标准银行向工商银行定向发行相当于扩大后股本总数10%的新股,发行价格为每股104.58南非兰特;(2)工商银行按比例向标准银行现有股东协议收购相当于扩大后股本总数10%的股份,收购价格为每股136南非兰特。两种方式互为前提条件。交易实施后,工商银行将拥有标准银行届时股本总数的20%。

  中国银行业在完成自身的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之后,向国际化和全球银行迈出的具有标志意义的一步。

  点评:我国银行在经过公司治理的市场化改革之后,银行实力、规模以及效率都有提升,但国际化是一些大型银行面临的新问题、新拓展目标。工行选择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不仅在投资方向与银行拓展上显示了工行战略以及远见性把握,更在我国总体金融板块具有创新性的突破,改变了传统依存和倾注于发达國家、或周边國家和地区的状况,地域与国别新突破的影响十分重要,必将对我国金融海外拓展带来新的思路与多元化格局。南非未来作为世界招商银行获美联储批准在纽约设立分行经济重要一极的国际地位,必将有利于我国国际关系与金融关系的新组合,进一步体现和扩大我国海外投资的视角和方向。

  从我国目前银行改革和拓展的路径看,参与发展中國家或新兴市场國家金融机构的合作或投资,或许更适宜我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需求。我国银行改革开放中的自我壮大不仅体现在国内,更通过海外收购得到体现,这有利于國家形象,也有利于银行地位,有利于我国内部金融改革和开放多元化,也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的风险规避和效益组合。

  点评人: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研究员、高级分析师 谭雅玲

  2 招商银行获美联储批准在纽约设立分行

  2007年11月8日,招商银行在纽约设立分行的申请获美联储批准。

  2002年10月,招行在纽约设立美国代表处。此次获准设立分行,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首家商业银行获得经营牌照。

  招行纽约分行获批,表明招行自身经营管理状况达到了美联储的审批标准和要求,也标志着中国金融环境的改善,特别是银行业监管状况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获得了国际认可。它既是招行发展史上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银行业在全球最大金融市场——美国市场发展的重要一步。

  招商银行纽约分行获得批准,不仅意味着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得到了美联储的认可,也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一个重大突破。

  点评:虽然招商银行的企业形象和效率收益已经得到国际认可和关注,但是以分行形式在境外设立,尤其是在金融监管和规范十分瞩目乃至十分严格的美国取得设立分行,表明招行的实力、规范以及影响的重要意义,并对我国银行改革给予重要的信心提升。

  招行在纽约设立分行特别亮丽的焦点在于,我国金融监管和规范得到国际性认可,美国金融国际化和规范性十分突出,而招行在我国大型银行之后被美国监管当局接受,既显示了招行自身的资质与实力,同时也显示了我国金融监管与改革的效果,有利于促进和推动我国银行改革开放综合、全面以及竞争效应的继续和强化。尤其在当前中美战略对话积极有效进展之中,招行的举动代表了國家改革效果和对外竞争,同时将合作基点落实于服务和微观层面,是中美合作更为有利的窗口作用体现,更有利于促进中美之间的金融交往、合作与互补,更有利于国内银行的竞争信心的提高。

  点评人: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研究员、高级分析师 谭雅玲

  3 银行系qdii批量出海

  2007年5月11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允许投资在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此举成为了银行系qdii业务拓展的一个分水岭,沉寂已久的银行系qdii由此出现了峰回路转的走势,进军海外热情空前高涨。

  同年9月,银监会又下发内部通知,将相关产品的认购门槛由之前的30万元降至10万元。借助于政策松动,商业银行悄然启动了新一轮qdii产品的革新行动。

  截至2007年10月底,共有23家中外资银行取得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有16家中外资银行参与qdii海外投资计划,共推出154个产品,人民币销售额达351.96亿元,约占购汇额度总额的29%,美元销售额为10.12亿元。

  银行系qdii批量出海,是中国银行业业务国际化的重大突破,这标志着中国银行业产品创新和国际化程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评:为疏导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我国自2006年开始推出银行系qdii产品。银行系qdii产品是相对比较稳健的投资产品,一般投资于货币市场、债券或者挂钩外汇市场汇率走势;随着政策的逐步放松,也可投资于境外资本市场中的股票资产,投资上限为总资产的50%。为推动银行系qdii的开展,國家营造了宽松的政策氛围,尤其是2007年上半年出台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使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正式步入操作阶段,银行系qdii产品开始批量出海。

  从一般意义上来看,银行系qdii产品不仅是国内资金流出渠道的一个拓展,同时qdii作为一种中国内地居民外汇投资境外金融市场的机制,无异于投资理念的一次革命,这将使内地投资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投资者;qdii的推进也是我国资本账户逐步开放的一个过渡阶段。从特殊意义上看,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和中国银行业开放的大背景下,银行系qdii产品的推出不仅是银行业在产品方面的重大创新,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在“走出去”的战略上有了重大突破,其国际化进程中又迈出了一大步。

  点评人: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博士生导师、教授 史建平

    4 中国农业银行股改上市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2007年1月20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农行的改革方针为“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

  2月1日,农行股改大幕正式开启。确定了股改工作的六项重点为实施财务重组、实施监管达标计划、加快法人治理架构设计、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构建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深化财务体制改革。

  6月,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项俊波调任农行行长。8月,农行党委作出《关于进一步做好面向“三农”服务工作的决定》,并选择6家省分行开展“三农”金融服务试点。

  11月30日,农行正式成立投资银行部,拓展高端市场。同月,项俊波表示,农行股改各项准备基本就绪,一旦方案获批财务重组工作将展开。

  最后一家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工作的重大突破,意味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以及在协调商业运作与服务“三农”之间关系中有了突破性进展。

  点评:众所周知,由于农业银行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承担着“服务三农”的特殊使命,其改革的难度大大高于其他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同时,作为最后一家尚未改制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其改革的进程也备受世人关注。因此,2007年农业银行在确定了“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十六字方针后,全面推行股改上市工作,并取得重大突破,无疑是2007年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重头戏。

  农业银行的改革无论是对于其自身的发展,还是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的广大农村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巨大的市场,而且,在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在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经济建设经验之后,已经到了必须解决也可以解决农村问题的时候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反过来,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如果农业银行能够在改革过程中妥善地处理好服务“三农”与商业运作的关系,建成一家适应现代中国农村这一特殊市场的现代商业银行,真正确立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不仅会大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又能从农村经济发展中获得无穷的业务机会,为其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点评人: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博士生导师、教授 史建平

  5 兴业银行拉开 2007年中小银行上市热潮序幕

  2007年1月8日,兴业银行获中国证监会审核批准首次公开发行,成为2007年度首只金融大盘股。2007年2月5日,兴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兴业银行首次公开发行为10.01亿股,发行价为每股15.98元。作为2007年首只大盘银行股,兴业银行备受投资者追捧,网上网下配售申购共冻结资金1.16万亿元,双双超过工行和人寿,创下当时配售申购冻结资金最高记录。

  兴业银行公开上市,揭开了2007年中小银行上市的序幕。此后,中信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在年内相继成功上市。

  兴业银行的成功上市,标志着中国中小银行改革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点评:2007年,商业银行上市迎来新高潮。从银行深化体制改革的角度看,2007新一轮银行上市可以看成是去年改革的继续推进。所不同的是,2006年银行上市的重心集中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这些国有大型银行身上,2007年则转向了股份制银行及其他中小银行。

  具体来看,中小银行通过上市可以尽快建立起有效的、动态的资本补充机制,迅速充实资本金,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近年来,资本金严重不足困扰中小银行发展。所以,充实核心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是中小银行热衷境内外上市的关键动因。

  当然,“上市”对中小企业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融资平台。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已经证明,通过股改和上市,可以有效改善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资产质量、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品牌形象。因此,面对金融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国际化,以上市为契机,中小银行应进一步改善其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推进经营创新,显著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点评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赵锡军

  6 國家开发银行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

  2007年1月19日至20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方向在这次会议上得以明确:未来几年,将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首先推进国开行改革,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

  自1998年以来,國家开发行积极进行开发性金融的探索与实践,坚持自主经营、市场运作、自担风险,实现了由政策性金融向市场化的转轨和发展,为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创造了条件。

  國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的成功实践,为中国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和“以市场手段实现政府目标”探索了一条成功道路。

  点评: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國家开发银行自成立以来,贯彻國家宏观经济政策,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支持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关系國家经济发展命脉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中,发挥长期融资领域主力银行作用。尤其是1998年以来,开发银行坚持“以市场手段实现政府目标”的经营理念,通过开发性金融的实践,成功地发挥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构造信用结构,积极“铺路”、“搭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不仅取得了骄人的经营业绩,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國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的成功实践,不仅创造性地将其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和市场化运作闯出一条前景广阔的道路,同时将西方的政策性金融理论与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建了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理论,探索出了一条政策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发银行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之后,必将大大增强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活力,更为有效地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同时,对其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也将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其对中国金融体系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点评人: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博士生导师、教授 史建平

  7 建行回归国内 a股市场

  2007年9月25日,中国建设银行发行的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在香港市场上市近两年后,建行正式回归内地市场,至此,四家已完成股改上市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完成了“会师”a股市场的壮举。

  当天,建行a股以8.55元开盘,盘中一度达到9.05元的最高价,并报收于8.53元,比6.45元的发行价高出32.25%。

  按照该行90亿股的ipo计划,本次筹集资金最高达到580.5亿元,创a股募资历史新高。建行a股发行价格确定以上限定价,每股6.45元。申购时,网上网下共冻结资金金额高达2.26万亿元,刷新了当时内地历史记录。

  建行回归a股市场,令内地投资者享受到金融改革的成果,并成为稳定a股市场的重要因素。

  点评:从2003年底开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经过这些重大的改革,到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展,无论是银行利润率水平,还是风险管理及运作机制转换都取得很大成绩。特别是今年国内股市的繁荣,更把国有银行改革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面,今年,工行的市值超过世界最大、成绩最好的美国花旗银行;另一方面,几家国内最大国有银行都成为国际上业绩较好的银行。如果不能够让业绩良好的国有银行回归国内a股市场,一则国内投资不能分享这些国有银行改革后的成果;二则也无法让这些国有银行更好利用国内资本市场,以便为国有银行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三则也不利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因此,建行的a股上市,给国内a股市场带来一股清风,从而使国内投资者、建行自身及国内a股市场都能获得多赢的发展。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建行的a股上市成功,并非仅是ipo资金获得多少、建行的股价有多高,更不是有多少资金来申购,而是改变了国内外对h股的认识,改变h股对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的影响,让大量的h股纷纷返回a股,让中国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因此,把这一事件作为国内今年银行业的一件大事是名至实归。

  点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研究员 易宪容

    8 首只人民币债券赴港发行成功

  2007年6月28日至7月6日,國家开发银行在香港面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成功发行50亿元人民币债券,这是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的第一只人民币债券。

  人民币债券成功在香港发行,有助于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壮大,促进内地和香港经济的互动发展。

  既体现一国两制的特殊性,同时更体现一国两制的效率与搭配。

  点评:人民币债券赴港成功发行是我国香港与内地金融改革组合效应的体现,是我国金融利益最大化的体现。而在我国人民币货币压力与香港货币风险中的这种对策组合,既体现“一国两制”的特殊性的灵活,同时更体现“一国两制”的效率与搭配的“艺术”性,有利于两地经济金融以及银行合作与协调,有利于化解和防范金融压力与风险。

  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流动性过剩局面,我国政策监管与金融经营机构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平台,灵活借鉴金融产品组合实施有利于我国两地资源最佳配置与风险化解的思路,推出人民币债券在香港落地,这种实践是我国金融创新的一种典范。而这种对策更是基于我国金融独特的特点,将“一国两制”国情有效利用达到最恰当和最有效的把握。人民币压力和流动性过剩通过香港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得以释放和减压,并给予香港实际的支持和保护。同时,人民币走向香港市场,我们同时需要密切关注金融风险。

  点评人: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研究员、高级分析师 谭雅玲

  9 首家创新型金融租赁公司成立

  2007年11月28日,由中国工商银行独资设立的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这是国内首家获得银监会开业批准的创新型金融租赁公司,也是设立在天津滨海新区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该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为天津滨海新区。工银租赁主要经营船舶、飞机和大型设备的金融租赁业务,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各类租赁、租金转让与证券化、资产管理、产业投资顾问等创新型金融服务。工商银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飞机融资银行,也是最大的船舶融资银行之一,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是工商银行探索综合化经营发展的重要举措。

  工银金融租赁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最大的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体系雏形基本形成。

  点评:当中国经济由计划走向市场时,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成了这种转轨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在这种条件下,传统业务往往就会成为国内银行业最基本的盈利模式。可以说,只具有单向性盈利手段与工具的国内银行,是无法适应中国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之需要,也无法面对金融全球化下的市场竞争,因此,国内银行如何冲破传统的经营模式,走出计划经济的困境,是国内商业银行真正现代化及市场化的关键所在。

  工行的创新型金融租赁公司的成立就是这种变革的一种重要尝试。如果商业银行能够通过合资、设立、收购和参股、控股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方式,不仅能够改变传统商业的经营模式,而且也能够建立起国内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平台,从而为整个国内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找到一条新途径。这就是中国工商业银行创新型金融租赁公司成立的意义所在。

  点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研究员 易宪容

  10 光大银行重组取得重大突破

  2007年8月5日,光大银行重组方案获國家有关部门批准。方案要求改革重组光大银行,成立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集中处置不良资产,适时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择机公开发行上市。同时方案明确了汇金公司代表國家出资并控股光大银行的重组形式,光大银行改革开始正式启动。

  11月14日、11月28日,光大银行董事会、股东大会先后通过汇金入股方案;11月30日,汇金向中国光大银行注资200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全部到位。汇金注资后,光大银行总股本282.1698亿股,汇金公司占其总股本的70.88%,成为光大银行第一大股东。

  光大银行重组始于2004年,汇金注资到位,标志着历时近四年的光大银行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下一步处置不良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最终力争在明年年中实现上市铺平了道路,并为今后光大集团的重组改革奠定了基础。

  光大重组深层意义在于其“探索现代金融控股模式,为中国金融改革探路搭桥”的先锋作用。

  点评:光大集团重组历时4年,漫长艰难。光大集团的重组,涉及到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乃至不同产业,更涉及到众多利益主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从集团内部资产的角度来看,光大集团所涉及的行业包括金融、地产、投资、会展、环保、石油、采伐、娱乐、饭店和物业管理等等。在股权结构上,即有全资的、控股的,又有合资的、参股的;在管理上,即有直接管理的,又有托管的、挂名的。重组涉及到协调各方利益、组织架构重组和人事安排,其难度可想而知。

  光大重组蕴含的深意不仅止步于“光大改革”这一微观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其“探索现代金融控股模式,为中国金融改革探路搭桥”的先锋作用。

  目前,中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逐步过渡并走向混业经营的态势已经确定,许多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搭建其金融控股公司的框架。与其他机构相比,光大的金融控股“有名有实”,而其他正在或已经搭建金融控股框架的机构则“有实无名”。名正则言顺,名分差别将使光大与其他金融机构明显区别开来。光大模式的运营情况,未来将有助于金融混业经营模式选择的判定和衡量。

  点评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赵锡军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