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黑格尔哲学和美学)

80酷酷网    80kuku.com

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黑格尔哲学和美学)邓晓芒|黑格尔哲学和美学

作者邓晓芒 选自《西方美学史纲》

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08

黑格尔(1770—1831)是谢林的同时代人,而且是大学里的同学。最初他们是同一哲学主张的战友,一起鼓吹“绝对同一”的客观唯心主义。但后来黑格尔不满于谢林的神秘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便与谢林分道扬镳了。他认为谢林用神秘的艺术直观来代替逻辑上严密的分析是不能接受的,是理性无能的表现;理性应该具有把一切存在的事物全部都纳入自身的范围加以统摄的力量,这种力量就体现在他的《逻辑学》中。

1.哲学:“逻辑学”和“应用逻辑学”

黑格尔的哲学简单说来,就是“逻辑学”,以及这种逻辑学在一切方面的应用。他把逻辑学看作上帝,他的《逻辑学》一书就是描述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前是怎么想的、怎么设计的。而整个世界都是按照上帝的这一蓝图创造出来的,所以任何事物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逻辑范畴在支配着它的运动发展和本质规定,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还是人的精神生活,都只是上帝的“绝对精神”在某一个阶段上的反映,也是绝对精神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的一种体现。

所以他的“应用逻辑学”就包括:研究由逻辑学本身“外化”出来的自然界的“自然哲学”;研究由自然界中发展出来的人类精神生活的“精神哲学”;而在“精神哲学”中又包括“主观精神”(人类学、精神现象学、心理学),“客观精神”(法哲学和历史哲学),“绝对精神”(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哲学本身即哲学史),这个庞大的、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黑格尔自豪地称之为“哲学百科全书”。

在这个体系中,一切都处于历史性的发展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从前一环节发展而来,又将过渡到下一环节,直到最后的“绝对精神”,其中经过艺术、宗教和哲学的发展,最终达到了上帝自身的复归。所以黑格尔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精神发展的终点,是自身把握到了自身的绝对精神,是上帝的绝对真理。这是一个封闭的哲学体系,它在黑格尔逝世后,不久就被他的弟子们打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扬弃了他的体系,却从其中吸取了这个哲学的合理内核,即在这种历史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动的辩证法。

而在这里,与我们的话题直接相关的就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第一个环节,即艺术哲学。与谢林不同,黑格尔认为艺术哲学并不是绝对精神自身发展的终点站,而只是最初级的阶段,它还必须通过两个更高的阶段即宗教和哲学才能真正达到绝对精神的自我意识或自身复归。所以最终能够理解绝对精神的并不是艺术的那种神秘直观,而是哲学家的清晰的概念,是逻辑,这就将谢林的非理性主义扭转到了绝对理性的立场上来了。虽然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同谢林一样,也是人本主义美学的一种异化形式,但它却扬弃了神秘主义这种带有中世纪残余色彩的异化方式,而采取了近代资本主义最具特色、最极端的异化方式,即理性主义的异化方式,而与此相比,谢林的那种异化方式以及后来的那些非理性主义思潮反而显得像是对异化的一种抗议了。

在这里,普遍的理性统治一切,个人的精神只不过是绝对精神达到自我意识的一个工具,因此从整体上看,黑格尔取消了人的自由和独立,用一个绝对意志来压制了个人的意志。但是从每个环节来看,他恰好又强调了个人的主观能动的创造性,人的行动以神的名义获得了自身的价值,并得到了空前深入的研究,他发现了自由创造的规律,即历史的规律。

所以恩格斯说:“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74]这就是黑格尔的“逻辑的和历史的一致”的原则。正是由于黑格尔对人类自由创造的历史进行了必然方面的研究,这就使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康德和席勒的人本主义的抽象性,并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的历史辩证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

2.美学的总体构架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看,黑格尔的美学是站在当时时代精神的制高点上对整个西方美学传统的俯视,它是整个西方传统美学的集大成。因此,根据人们的立足点的不同,黑格尔的美学既可以看作古代客观美学和中世纪神学美学的一次富有内容的复辟,也可以看作近代认识论美学的改头换面,同时它本质上又是康德以来的人本主义美学的最后完成。它在敌视人的异化体系形式下,使人本主义美学的积极内容和实质得到了最深入、最系统的理论表述。他从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出发,大大深化了席勒和谢林的历史主义。虽然他也同意温克尔曼以来西方美学界的正统观念,认为古希腊艺术是一般艺术不可企及的顶峰,但他放弃了把艺术视为人类精神最高境界和用艺术来救治社会弊病的幻想,而认为艺术仅仅是绝对精神回归的第一阶段,即感性的阶段,它的崇高地位必然要相继为表象阶段的宗教和概念阶段的哲学所取代。

邓晓芒|黑格尔哲学和美学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