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调查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茶艺·茶道·茶文化

目前,许多有关茶文化的概念存在一些分歧,模糊甚至混乱的现象,如到底什么是茶文化问题,什么是茶道问题,什么是茶艺问题,茶道和茶艺的关系问题,都存在误区,没有统一的认识,需要加以探讨,以求得共识。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在讨论茶文化问题之前,必须先弄清什么是文化。

按文化学的定义,目前通常使用的文化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
 http://www.artx.cn/
因此,茶文化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王玲教授在《中国茶文化》一书中是主张狭义说的,她强调指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份、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简单地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按照文化学的研究,文化可分为技术和价值两个体系。技术体系是指人类加工自然造成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东西;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这两个体系经由语言和社会结构组成统一体,也就是广义的文化。因而,文化的价值体系狭义文化。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q http://www.artx.cn/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g http://www.artx.cn/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那么,茶文化也应该有这样的四个层次。
4 http://www.artx.cn/
1.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物态文化——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份及疗效研究……等等,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

制度文化——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之时,巴蜀地区的“茶、蜜、灵龟……皆纳贡。”至唐以后贡茶的份额越来越大,名目繁多。从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旧唐书?食货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开始实行榷茶制,即实行茶叶专卖制(《旧唐书.文宗本纪》)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领引时交税,然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自宋至清,为了控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对汉族地区的茶叶贸易也严加限制,多方盘剥。
\ http://www.artx.cn/
行为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是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如宋代诗人杜来“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说明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千里寄茶表示对亲人的怀念;民间旧时行聘以茶为礼,称“茶礼”,送“茶礼”叫“下茶”,古时谚语曰“一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礼”便不再接受别家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至于各地、各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式也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心态文化——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因此,广义的茶文化应该由上述四个层次组成。但是第一层次(物态文化)中早已形成一门完整、系统的科学——茶叶科学,简称茶学。第二层次(制度文化)属于经济史学科研究范畴,而且也是成绩显著,硕果累累。所以作为新兴的学科,茶文化学应该将研究重点放在过去比较薄弱的第三、第四两个层次,也就是狭义的茶文化。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如此看来,我们要研究的狭义茶文化是属于平常所谓的“精神文明”范畴,但是它又不是完全脱离“物质文明”的文化,而是结合在一起的。不管是茶道也好,茶艺也好,茶礼也好,茶俗也好,都是在茶叶应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离开,也就不存在什么茶文化了。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2.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

目前,关于茶文化的许多名词术语存在一些模糊甚至是混乱的认识,茶艺界有许多人常常将茶道、茶德、茶艺混为一谈,弄不清茶道和茶艺的区别,如有的叫茶艺馆,有的叫茶道馆。有的称茶艺表演,有的称茶道表演。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加以界定,以求取得统一的认识。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茶艺、茶道和茶德问题。

茶艺“茶艺”一词最早出现于七十年代的台湾。当20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出现茶文化复兴浪潮之后,开1978年酝酿成立有关茶文化组织的时候,接受台湾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的建议,使用“茶艺”一词,成立了“台北市茶艺协会”、“高雄市茶艺学会”。1982年又成立“中华茶艺协会”。各种茶艺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茶艺一词被广泛接受,而且也传播至港澳和大陆。至于为什么要称茶艺,台湾茶文化专家范增平先生在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宣读的《茶文化的传播对现代台湾社会的影响》论文中指出:当时为了弘扬茶文化、推广品饮茗茶的民俗,有人提出使用“茶道”一词。但是有人认为“茶道”虽然中国自古已有之,却已为日本专美于前,如果现在继续使用“茶道”恐怕引起误会,以为是把日本茶道搬到台湾来。另一个顾虑是怕提出“茶道”过于严肃,中国人对于“道”字特别庄重,比较高高在上的,要民众很快就普遍接受可能不容易,于是提出“茶艺”这个词。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同意才定案。“茶艺”就这么产生了。

然而什么是茶艺?各家的解释还是见仁见智并无统一而明确的定义。如台湾茶艺专家季野先生认为:“茶艺是以茶为主体,将艺术溶于生活以丰富生活的一种人文主张,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季野:《茶艺信箱》98页,台湾茶与艺术杂志社出版)范增平先生认为:“茶艺包括两方面,科学和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艺,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二、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中国茶艺之美是属于心灵美,欣赏茶艺之,是要把自我投入整个过程当中来观察整体。”(范增平:《台湾茶文化论》280页,台湾碧山岩出版公司出版)台湾茶艺专家蔡荣章先生认为:“‘茶艺’是指饮茶的艺术而言。……讲究茶叶的品质、冲泡的技艺、茶具的玩赏、品茗的环境以及人际间的关系,那就广泛地深入到‘茶艺’的境界了。”(蔡荣章:《现代茶艺》202页,台湾中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蔡先生还认为:“茶叶的冲泡过程不只是把茶叶的品质完美发挥的技艺,本身也是一种发展个性的表演艺术。借着泡茶、品茗的过程,因为必须专心一致才能将茶泡好,才可以体会茶的境界,而且要有秩序帮能表现美感与主客良好的关系,结果达到了修身养性与敦睦人伦的社教功能。”(同上,197页)北京的茶文化专家王玲教授认为:“茶艺和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的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王玲:《中国茶文化》87页,中国书店出版)陕西的作家丁文先生认为:“茶艺是指制茶、烹茶、饮茶的技术,技术达到炉火纯青便成一门艺术。”“茶艺是茶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丁文:《中国茶道》46页、49页,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浙江湖洲的茶文化专家寇丹先生在综合各家学说之后,认为茶艺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叶的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狭义的茶艺是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茶艺初论》,载于《农业考古》1997年4期)
; http://www.artx.cn/
我们赞成按狭义的定义来理解,通俗地说,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其中又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因为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谈得上品茶。而泡茶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正如丁文先生所说,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成为一门艺术。因此,我们不但要科学地泡好一壶茶,还要艺术地泡好一壶茶。也就是说,不但要掌握茶叶鉴别、火候、水温、冲泡时间,动作规范等等技术问题,还要注意冲泡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艺术美感问题,“欣赏茶艺的沏泡技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的美与心灵的美。仪表的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童启庆:《习茶》110页,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诚如蔡荣章先生所说,茶叶冲泡过程“本身也是一促发展表演艺术。”如果茶艺馆的从业人员了解这一点,就不会将自己等同于一般饮食服务员,而是自觉在从事一项普及茶文化知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活动,是项很有意义的社会工作。

那么,茶艺与茶道有什么区别呢?茶艺与茶道是什么关系呢?

茶道王玲教授在其著作《中国茶文化》第二编“中国茶艺与茶道精神”中指出:“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节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蔡荣章先生也认为:“如要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则使用‘茶艺’,强调茶引发的思想与美感境界,则使用‘茶道’。”“指导‘茶艺’的理念,就是‘茶道’。”(蔡荣章:《现代茶思想集》410、408页,台湾玉川出版社出版)我们认为,王玲教授和蔡荣章先生的这些话已经将茶道、茶艺的区别和关系讲得很清楚。茶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因此,陈香白教授认为:“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中国茶文化》59页,山西人民出版社)不过,以这样的高度来要求茶人毕竟过于严格和空乏,常人不易掌握,一些茶艺大量和专家们便以精练的哲理语言加以概括,提出许多茶道的基本精神,使所有茶人易于理解和便于操作。这些基本精神就是饮茶的道德要求,亦称为茶德。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就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注意操行具有俭朴美德之人,陆羽已经对饮茶者提出品德要求,喝茶已不再是单纯的满足生理需要的解渴了。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更指出:“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可见,早在唐代就已经喝茶有道了。可以将刘贞亮提出的茶德视为对诗人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三饮便得道”和“以孰知茶道全尔真”句中之“道”和“茶道”的诠释和充实。由此可见,茶道应追本溯源至唐代皎然、陆羽时期,当然,它还不如后代如日本这茶道那么明确具体。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介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各宽松、自由的氛围。
 http://www.artx.cn/
朝鲜茶礼——清、敬、和、乐朝鲜与中国土相连,自古关系密切,中国儒家的礼制思想对朝鲜影响很大。儒家的中庸思想被引入朝鲜茶礼之中,形成“中正”精神。创建“中正”精神的是草衣禅师张意恂(公元1786-1866年),他在《东茶颂》里提倡“中正”的茶礼精神,指的是茶人在凡事上不可过度也不可不及的意思。也就是劝要有自知之明,不可过度虚荣,知识浅薄却到处炫耀自己,什么也没有却假装拥有很多。人的性情暴躁或偏激也不合中正精神。所以中正精神应在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从而使消极的生活方式变成积极的生活方式,使悲观的生活态度变成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人才能称得上是茶人,中正精神也应成为人效中的生活准则(尹炳相:《韩国的茶文化与新价值观的创造》,载于《农业考古》1997年2期)。后来韩国的茶礼归结为“清、敬、和、乐”或“和、敬、俭、真”四个字,也折射了朝鲜民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由此亦可见,朝鲜的茶礼精神就是茶道精神。

中国茶德——廉、美、和、敬和韩国的茶礼一样,中国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只是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茶文化热潮的兴起,许多人觉得应该对中国的茶道精神加以总结,归纳出几条便于茶人们记忆、操作的“茶德”。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杂志上发表的《茶文化浅议》一文中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他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具体内容为:

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美——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起长寿。

和——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
6 http://www.artx.cn/
敬——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
. http://www.artx.cn/
大约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在1990年6期《中国茶叶》杂志上发表的《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一文中,则主张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四字来表述:

理——“理者,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之意。两人对饮,以茶引言,促进相互理解;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理智和气,造成和谈气氛;解决矛盾纠纷,面对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气,促进和解;写文章、搞创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脑,思路敏捷。”

敬——“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公平是今日的客来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为尊重之意,祝寿贺喜,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是现代生活的高尚表现。”
+ http://www.artx.cn/
清——“清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1982年,首都春节团拜会上,每人面前清茶一杯,显示既高尚又文明,‘座上清茶依旧,國家景象常新’,表明了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强调廉政建设,提倡廉洁奉公,‘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更值得发扬。‘清’字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之意,提倡饮茶保健是有科学根据的,已故的朱德委员长曾有诗云:‘庐山云雾茶,示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体会之深,令人敬佩。”
l http://www.artx.cn/
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朋友,亲人见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气氛融洽,有水Ru交融之感。团体商谈,协商议事,在融洽的气氛中,往往更能促进互谅互让,有益于联合与协作,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由此可见,茶在联谊中的桥梁组带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两位专家还认为:中国的茶,“能用来养性、联谊、示礼、传情、育德,直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华民族的平凡实在、和诚相处、重情好客、勤俭育德、尊老脘二甲苯的民族精神。所以,继承与发扬茶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国茶德,对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在此之前,台湾的范增平先生于1985年提出中国“茶艺的根本精神,乃在于和、俭、静、洁。”(《台湾茶文化论》43页“探求茶艺的根本精神”,台湾碧山出版公司出版。)范先生的茶艺根本精神,就是茶道的精神,也就是上述的茶德。虽未加以详细解释,但其含义仍不难理解,与前述几位专家的意见相去不远。
http://www.artx.cn/
更早一点,在1982年,台湾的国学大量林荆南教授将茶道精神概括为“美、健、性、伦”四字,即“美律、健康、养性、明伦”,称之为“茶道四义”。其具体解释如下:

美——“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事由人为,治茶事,必先洁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诚,才能建茶功立茶德。洁身的要求及于衣履,正心的要求见诸仪容气度。所谓物,是茶之所属,诸如品茶的环境,的器具,都必须美观,而且要调和。从洁身、正心,至于环境、器具,务必须知品茗有层次,从层次而见其升华,否则茶功败矣,遑信茶德。”

健——“‘健康’一项,是治茶的大本。茶叶必精选,劣茶不宜用,变质不可饮;不洁的水不可用,水温要讲究,冲和注均须把握时间。治茶当事人,本身必健康,轻如风邪感冒,亦不可泡茶待客,权宜之法,只好由第三者代劳。茶为健康饮料,其有益于人身健康是毫无疑问的。推广饮茶,应该从家庭式开始,拜茶之赐,一家大小健康,家家健康,一国健康,见到全体人类健康;茶,就有‘修、齐、治、平’的同等奥义。”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性——“‘养性’是茶的妙用,人之性与茶之性相近,却因为人类受生活环境所污染,于是性天积垢与日俱加,而失去其本善;好在茶树生于灵山,得雨露日月光华的灌养,清和之气代代相传,誉为尘外仙芽;所以茶人必须顺茶性,从清趣中培养灵尖,涤除积垢,还其本来性善,发挥茶功,葆命延所,持之有恒,可以参悟禅理,得天地清和之气为已用,释氏所称彼岸,可求于明窗净几之一壶中。”
 http://www.artx.cn/
伦——“‘明伦’是儒家至宝,系中国五千年文化于不坠。茶之功用,是敦睦耸关系的津梁:古有贡茶以事君,君有赐茶以敬臣;居家,子媳奉茶汤以事父母;夫唱妇随,时为伉俪饮;兄以茶友弟,弟以茶恭兄;朋友往来,以茶联欢。今举茶为饮,合乎五伦十义(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友信、朋谊、君敬、臣忠),则茶有全天下义的功用,不是任何事物可以替代的。”(蔡荣章《现代茶艺》200页,台湾中视文化公司,1989年7版)

此外,台湾的周渝先生近年来也提出“正、静、清、圆”四字作为中国茶道精神的代表。(周渝:《从自然到个人主体与文化再生的探寻》,《农业考古》1999年2期)

以上各家对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茶德)的归纳,虽然不尽相同,但其主要精神还是接近的,特别是清、静、和、美等是符合中国茶道的精神和茶艺的特点,和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的基本精神也是相通的。大家可以细心领会,把握其主要精神,在自己的茶艺表演和茶事活动中贯彻这些精神。

据陈香白教授研究,他认为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和”的内涵非常丰富,作为中国文化意识集中体现的“和”,主要包括着:和敬、和清、和寂、和廉、和静、和俭、和美、和爱、和气、中和、和谐、宽和、和顺、和勉、和合(和睦同心、调和、顺利)、和光(才华内蕴、不露锋芒),和衷(恭敬、和善)、和平、和易、和乐(和睦安乐、协和乐音)、和缓、和谨、和煦、和霁、和售(公开买卖)、和羹(水火相反而成羹,可否相成而为和)、和戎(古代谓汉族与少数民族结盟友好)、交和(两军相对)、和胜(病愈)、和成(饮食适中)等意义。“一个‘和’字,不但囊括了所有‘敬’、‘清’、‘寂’、‘廉’、‘俭’、‘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请相信:在所有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陈香白:《中国茶文化》43页,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香港的叶惠民先生也同意此说,认为“和睦清心”是茶文化的本质,也就是茶道的核心(《茶艺报》19页,香港茶艺中心1993年出版)。
http://www.artx.cn/
我们认为,陈香白教授的这番话,不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茶道精神的把握,也有助于我们对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的理解。
 http://www.artx.cn/
总之,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我们应该根据茶道精神来从事茶文化活动。一切有悖于茶道精神的行为,都要加以纠正、克服,使中国茶文化事业永远沿着健康、文明的道路发展。

3.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当我们文化的各个层次及其核心部分之后,我们就可以明白茶文化与一般的饮食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即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茶道精神是在茶艺操作过程中体现的,是人们在品茗活动中一种高品位的精神追求。人们走进现代的茶艺馆,并不是为了解渴,也不仅仅是为了保健的需要,更多是的一种文化上满足,是高品位的文化休闲,可以说是一种高档次的文化消费。经营茶艺馆都,当然讲究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非常重视茶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经常举行茶艺表演,开办茶艺知识讲座和培训,积极参与茶文化活动,显示出自觉的文化积极性,这是其他餐饮业所不能比拟的。对在茶艺馆从事茶艺工作的人员,在文化素质上的要求也要比餐厅服务员更高一些,她们除了服务顾客之外,还肩负着普及茶艺知识、推广茶文化的高尚任务,应该具有一种使命感和荣誉感。
 http://www.artx.cn/
那么,茶文化到底具有哪些社会功能呢?前述的众多有关茶道、茶德的论述,已包括这方面内容,也就是说,那些茶德所要求做到的,就是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就是茶文化对社会的贡献。
http://www.artx.cn/
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曾将饮茶的功德归纳为十项: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其中“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心”、“可行道”等就是属于茶道范围。因此,除了增进人们健康、促进茶业经济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之外,还可以将茶文化的社会功能简化归纳为下列三个方面:

1.以茶雅心——陶冶个人情操。茶道中的“清”、“寂”、“廉”、“美”、“静”、“俭”、“洁”、“性”等,侧重个人的修身养性,通过茶艺活动来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2.以茶敬客——协调人际关系。茶道中的“和”、“敬”、“融”、“理”、“伦”等,侧重于人际关系的调整,要求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t http://www.artx.cn/
3.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商品大潮汹涌,物欲膨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心浮躁,心理易于失衡,人际关系趋于紧张。而茶文化是各雅静、健康的文化,它能使人们绷紧的心灵之弦得以松弛,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以“和”为核心的茶道精神,提倡和诚处世,以礼待人,对人多奉献一点爱心,一份理解,建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因此,必然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

范增平先生在《茶艺文化再出发》一文中曾将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具体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探讨茶艺知识,以善化人心。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体验茶艺生活,以净化社会。
i http://www.artx.cn/
研究茶艺美学,以美化生活。

发扬茶艺精神,以文化世界。(范增平:《台湾茶文化论》51页,台湾碧山岩出版公司出版)

范增平先生是以另一视角,从四个层面来论述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他这里所说的“茶艺文化”,实际上就是茶道精神,也就是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与我们上面所述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可以互相参照,互为补充。我们每一个从事茶文化事业的茶人,都应该自觉地以此作为我们的最高指导原则和最高追求,为祖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no.2 七种最经典的茶
 1、罗汉果茶——减肥也能尝甜头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为了保持婀娜的身材,要和甜食说byebye。可是总有嘴馋的时候,要是有一种甜味纯正、热量很低的茶,你会不会喝?罗汉果茶就是这样的佳饮!

  特别提示:虽然甜如砂糖,热量却近乎等于零。

  2、菊花茶——挺身而出抗辐射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由白菊花和上等乌龙茶焙制而成的菊花茶,是每天接触电子污染的办公一族应必备的一种茶。因为茶中的白菊具有去毒的作用,对体内积存的有害化学或放射性物质,都有低抗、排除的功效。
 http://www.artx.cn/
  特别提示:重阳节的时候,讲究喝菊花茶酒这个传统。就是为了达到清热解毒的目的。

  3、普洱茶——铲除脂肪平小腹

  中国茶多数都有促进脂肪代谢的效果,普洱茶更是消除多余脂肪的高手。茶中含有的元素,有增强分解腹部脂肪的功效。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特别提示:普洱茶有一点特殊的味道,但不苦。
` http://www.artx.cn/
  4、艾蒿茶——清理积水消浮肿

  出现浮肿尤其是脸部浮肿,会影响你工作的状态。浮肿的治疗主要是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达到消肿的效果。在浮肿的日子里,坚持喝艾蒿茶,它有利尿解毒的功效,是消肿的干将。

  特别提示:长期减肥体重没有明显下降的人们,不妨试喝一喝。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5、乌龙茶——等量饮进酒醒来
, http://www.artx.cn/
  宴会上推杯换盏,气氛越热烈,醉酒的人越多。要想早些醒酒,喝同量的乌龙茶。它能够防止身体虚冷,摄取酒精和积聚体内的胆固醇,带来热量。

  特别提示:利尿解毒的乌龙茶热饮效果最好。

  6、芦荟茶——以假乱真把烟戒
t http://www.artx.cn/
  吞云吐雾的感觉真好,可是一旦因吸烟引起病变后,其中的苦涩悔之晚矣。好烟如命的倩女俊男们,为了健康还是赶快戒烟吧。想抽上一口的时候,泡一壶芦荟茶,那与香烟相似的独特苦味,是嘴馋时最好的替代品。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特别提示:芦荟茶不仅有助于戒烟,而且促进排便及新陈代谢。

  7、枸杞茶——时不过三治便秘

  枸杞茶其实也是一道中药。如果一个人连续三天没有排便,就买点没特别苦味的枸杞茶喝一喝了。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特别提示:晚上多喝一点,隔天上午自会神清气爽,不再有倦怠。

no.3 生活中不科学的饮茶习惯
茶叶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上乘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因此,茶叶有"康乐饮料"之王的美称。但是饮茶还需要讲究科学,才能达到提精神益思维、解口渴去烦恼、消除疲劳、益寿保健的目的。
 http://www.artx.cn/
  但有些人饮茶习惯不科学,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用保温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壶、杯,不宜用保温杯。因用保温杯泡茶叶,茶水较长时间保持高温,茶叶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减少;浸出的鞣酸和茶碱过多,有苦涩味,因而也损失了部分营养成分。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2) 用沸水泡茶:用沸腾的开水泡茶,会破坏很多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c、p等,在水温超过80℃时就会被破坏,还易溶出过多的鞣酸等物质,使茶带有苦涩味。因此,泡茶的水温一般应掌握在70℃-80℃。尤其是绿茶,如温度太高,茶叶泡熟,变成了红茶,便失去了绿茶原有的清香、爽凉味。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3) 泡茶时间过长:茶叶浸泡4-6分钟后饮用最佳。因此时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质已经浸泡出来。时间太长,茶水就会有苦涩哧。放在暖水瓶或炉灶上长时间煮的茶水,易发生化学变化,不宜再饮用。

  (4) 扔掉泡过的茶叶:大多数人泡过茶后,把用过的茶叶扔掉。实际上这样是不经济的,应当把茶叶咀嚼后咽下去,因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粗纤维和其它营养物质。

  (5) 习惯于泡浓茶:泡一杯浓度适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叶。有的人喜欢泡浓茶。茶水太浓,浸出过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对胃肠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后可续水再泡3-4杯。

no.4 茶文化里品唐诗
眼下正是新茶上市季节,我国不少地方正在举行茶叶交易会和“茶叶节”,关于茶文化的议论自然比比皆是。
} http://www.artx.cn/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乃华夏“国饮”;中华又独享“诗国”美誉,千百年来茶与诗结下不解之缘。说起茶诗妙品,首推盛唐了。诗人们咏茶叶、品茶香、颂茗之高洁、记茶会之盛况,也赞美“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李白有《赠玉泉仙人掌茶》一诗,曰:“尝闻玉泉山,山涧多乳窟。仙气白如鹤,倒悬清溪月。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下歇。根柯酒芳津,采服润肌骨。”此诗浪漫飘逸、读来若闻氤氲仙气,别有一番神韵在。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中第三首描写品茗题诗之乐,也出手不凡:“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词。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据悉此诗写于汴梁(开封)禹王台,诗人于鸟语花香的春日夕阳之下,边品味茶香,边凭栏写诗,茶助灵感,诗兴与茶趣融为一体,高雅之至!或许是爱屋及乌,以至于“茶具”一词在唐诗里也处处可见,诸如陆龟蒙《零陵总记》云:“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有“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皮日休在《褚家林亭诗》中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句。

从新版的《全唐诗》中看,白居易咏茶诗数量最多,有七十余首,其中最受推崇者应是《茶山境会亭欢宴》一诗,写绝了文人们风云际会品茶斗胜的景象:“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茶名)齐尝各斗新。”在白氏咏茶诗中,茶与酒常常出现在同一篇幅中,如“看风小溘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自题新昌居止》);“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和杨同州寒食坑会》)等。说起白的好茶,据说与当时朝廷曾下禁酒令、一时长安酒贵有关。我以为诗人的爱茶必有一种高远的精神寄托,其茶诗或与闲适相伴,或与伤感为伍,常以茶宣泄沉郁,茶水浇开其胸中的块垒,他自己总结为“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白毕竟是一位胸怀天下的人民诗人,在困境中不失中国文人能屈能伸的清醒,他在《何处堪避暑》中写道:“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以茶陶冶性情、欲从忧愤中寻求一条新路来。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其实,与白居易交好的卢仝也是一位以善吟“茶诗”而闻名的中唐诗人,其《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就脍炙人口,诗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轻,六碗通神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读此诗如吮香茶,体察到品茗者神清气爽、飘飘欲仙的神情,被誉为“七碗茶诗”,千古流芳,卢仝也因此被人称为“茶痴”,赢得茶界“亚圣”之誉。我们从唐诗中还能看出当时茶商云集、市场繁荣的景象,如王建《寄汴州令孤相公》:“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刘禹锡《寄杨八寿州》“八公山下清淮水,茗园晴望似龙鳞”; 李嘉佑《送陆士伦宰义兴》:“浅疏通野寺,绿茗盖春山”;项斯《山中》:“蒸茗气从茅舍出,缫丝声隔竹篱间”等,从中不难看出当时中国茶庄、茶园和饮茶的盛行,经济生活的活跃。
| http://www.artx.cn/
笔者到过浙江湖州著名的三癸亭,此亭为公元七七三年陆羽与当时的湖州刺史、大书法家颜真卿合建。三癸亭位于顾杼山妙喜寺外,景致绝佳,时颜真卿、陆羽、皎然、袁高等名士高僧常聚会于此,堪称中国最早的“茶亭”和“茶艺馆”了。陆羽有茶圣之称,曾着《茶经》一书,影响广远。唐著名诗僧皎然与陆羽深交,曾赋《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一诗以记,留为诗坛佳话。皎然还写有《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云:“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全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加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此为皎然与友人崔刺史共品龙井后的即兴篇,盛赞龙井甘露般清新郁香,描绘一饮、再饮、三饮的不同感受,彰显了以茶代酒、品茗寄情的高格雅境。

no.5 饮吧:功夫茶的烹茶、冲茶之法
功夫茶独成一格,如果烹茶没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

  欲饮功夫茶,须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茶壶(潮州人称“冲罐”)是陶制的,以紫砂为最优。壶为扁圆鼓形,长嘴长柄,很为古雅,有两杯、三杯、四杯壶之分。将壶倒置桌上,其口、嘴、柄均匀着地,中心成直线的,为茶壶之优者。优者若置水中,平稳不沉。精巧别致、洁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径不过5厘米,高2厘米,分寒暑两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温,暑杯口略翻飞,易散热。盛放杯、壶的茶盘名曰“茶船”,凹盖有漏孔,可蓄废茶水约半升。整套茶具本身就是一种工艺品。茶杯、茶船有釉上彩或釉下彩绘。茶壶最贵重,一把古老名贵的茶壶,就是件可供鉴赏的古玩,有的嵌镶一层镂刻精美的白银或黄金花纹图案,便成了少有的传家宝。茶壶里的茶锈不可洗去,越多越珍贵,可保茶的韵味。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具体冲茶之法如下:    
k http://www.artx.cn/
  第一治器: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功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v http://www.artx.cn/
  第二纳茶: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未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叶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汤: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们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三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第四冲茶: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挥发,由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第五刮沫: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第六淋罐: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第七烫杯:潮州土语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功夫茶中的功夫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功夫茶后说,功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从煮汤到冲共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中,复置炉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功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功夫共枯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功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耳恭听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的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第八洒茶:几经数度功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档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委重要的。“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第一冲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可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苛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no.6 什么样的普洱茶才有收藏价值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普洱茶会有今天的盛况,全国各地都在热销。”广东芳村茶叶市场的普洱茶茶庄“联兴隆”老板龚志强这样说。  

  “联兴隆”位于全国最大的专业批发茶叶市场——广东芳村茶叶市场,是历经5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普洱茶茶庄。从上世纪50年代家族老太爷涉足茶业,到自己90年代末从最基础的发酵工开始,再到如今成为集研发、生产、经销、存储于一体的大型老字号茶商,“联兴隆”第三代掌门人龚志强可以说见证了云南普洱茶兴于海外,而后兴于国内的发展历程。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我从来没有想到普洱茶会有今天的盛况,现在真的是‘盛世普洱’。”龚志强不无感慨地说。

  普洱茶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600多吨上升到如今的近5万吨,可以说,普洱茶产销量的增长幅度已经是我国各特种茶之冠。谈起普洱茶的热销,龚志强表示,自己从1996年开始涉足茶业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赚多少钱,当时作为港澳、东南亚的普洱茶茶叶供应商,自己只能赚点加工费。可是现在不同了,自2000年开始,海外市场逐渐饱和后,普洱茶在国内市场又开始引领风骚。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原来我在内地经营普洱,是给香港市场作供应商,可随着内地市场逐渐庞大,我现在成了香港茶商转攻内地市场的桥梁基地。”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据了解,当年,普洱茶的市场仅仅局限在东南亚一代,曾经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国内,就连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也很少人喝普洱茶。1997年,外地客商到云南五星级酒店提起普洱茶,也还是无人知晓,因为当地人都只喝滇红、滇绿。  
w http://www.artx.cn/
  据龚志强介绍,自2000年开始,随着人们对普洱茶的了解,这种情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普洱茶的主要市场开始转向国内。  

  “普洱茶在国内的兴盛,和粤、港商自己喝普洱、卖普洱、再到自己发酵做茶以及几代人的海外推广密不可分。”龚志强说,最早的发酵普洱茶就是在香港出现,其发酵工艺和收藏价值是粤、港商在多年的喝茶、卖茶经验中摸索出来的。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龚志强讲了一个真实的笑话:上世纪90年代,有一个熟知陈年普洱茶价值的港商到国内寻找老普洱茶,终于在云南一个即将倒闭的国有茶厂找到了一批已经存放了十几年的普洱茶,港商很高兴,马上找来老厂长打算出高价全部买下来,然而厂长却被港商的豪爽吓坏了,因为当时的普洱茶都被认为有“保质期”,一般为三年,现在港商要的这批普洱茶早已过了“保质期”,吃死人怎么办?耿直本分的老厂长坚决不同意,最后在港商不断加价的压力下,为绝后患,当着众人的面当场将所有的茶倒入河里……  
k http://www.artx.cn/
  谈起这段故事,龚志强不由顺手在身旁的普洱茶堆里拿出了一包普洱茶,指着包装上面的“时间越长,味道越好”字样:“以前这里都是写着‘保质期三年’的,现在你看都变成这样了,这其实就是普洱茶价值被发现的一个有力见证。”  
 http://www.artx.cn/
  此外,龚志强还介绍说,由于普洱茶的独特功能与价值,现在的普洱茶消费群体已经从中老年向年轻一代转移,许多发烧友不仅自己喝茶,还投巨资收藏,因为作为发酵茶,普洱茶的价值是不断提升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不同的口味出现,老茶和新茶相比,涩口的感觉会减少,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醇厚的浓香,汤色也由原来不透亮的黄色变成透亮的红色。其次,找到一个好的茶饼可以给发烧友一种成就感、满足感。  

  什么样的普洱茶才有收藏价值

  “普洱茶虽然热销,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经营好普洱茶。”有着11年普洱茶经销经验的“联兴隆”茶庄老板龚志强表示,“只有真正懂普洱茶的人才能经营好普洱茶。”  
http://www.artx.cn/
  龚志强介绍说,茶源是茶质的保障,所以要做好一家茶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原料的收购。“因为茶叶是农产品,它是许多个分散的茶农一点点交过来的,本来质量标准就很难控制,更不要说还要经过茶贩这一中间环节。质量把握不好,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因为源头茶叶鱼龙混杂,各种情况都有,如果有的水分超标,杂质很多,一年下来,就会给茶厂带来很大亏损。而且茶厂的生产规模越大,亏损就越大。所以从利润的角度考虑,茶源至关重要。”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从茶叶加工的最基层——发酵工做起的龚志强表示:“如果不是那段特殊的经历,自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因为那段经历,自己不仅了解了整个制茶工艺流程,而且学会了看茶、品茶。这一点很重要,一个懂普洱茶的人才会知道什么样的茶好,什么样的茶不值钱,否则你就不可能有分辨力,特别是在现在如此多‘外行’进入这一行。”  

  对于外界盛传的“普洱茶越老越好”的说法,龚志强也并不完全赞成,“只有云南大叶种、晒青绿毛茶,经手工精制整理或蒸压成型后,长年贮存陈化获得的产品才有收藏价值。”  

  作为一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茶庄,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以及品质的保障,“联兴隆”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圈内小有名气的茶庄,从坚持复杂传统工艺、最早做六宝茶(一种早期的普洱茶)的经销,再到从源头的精挑细选、对大规模仓储的严格把关,“联兴隆”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品质永远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大的经销商,作为一个家族茶庄,如果没有品质做保障,就不可能有长远发展。”龚志强说。  
5 http://www.artx.cn/
  老字号茶庄也要有自己的品牌

  谈起家族茶庄未来的发展,“联兴隆”老板龚志强表示,他希望茶庄能够拥有自己的品牌。  

  “现在正逢普洱茶的盛世,如果在这期间都不能拥有自己的品牌,那么将来就更不可能了。虽然做茶商简单轻松,但我更渴望拥有自己的品牌,那样,人生才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龚志强说。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龚志强表示,如今,一份普洱茶已经没有固定标价,因为它“天天在增值”。“而且如今那些新加入者,疯狂地到原产地抢原料,造成了原材料的上涨,这样就造成了茶叶成本的整体提高,现在茶叶价格的上涨速度已达20%,甚至更高,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估计就像房地产一样,只有少数人能够喝了。”他表示,这势必会影响普洱茶的量的销售,到时真正能够留下来的就只剩下大品牌了。  
* http://www.artx.cn/
  “如果我们能够拥有自己的品牌,我们就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因为只有生产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茶种,才有市场和发展前景。”龚志强表示。  
l http://www.artx.cn/
  就像当年做发酵工为自己今天的经销商资质打基础一样,如今看准品牌目标的龚志强正在着手为自己茶叶品牌的推广培养职业经理人。“一个厂的管理很重要,而经营一个品牌更需要专业的人士,在现代社会,家族企业更需要现代的管理方式,我希望自己的老字号茶庄像普洱茶一样,越老越有魅力。”龚志强说。

no.7 日常生活中关于茶的误区
据研究,茶含有6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有五大类是对人体非常有益的营养物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茶的认识也存在不少误区,可能会给健康带来隐患。

  误区一:浓茶“醒酒”。有人认为,酒后喝浓茶,有“醒酒”作用,这是一种误解。
c http://www.artx.cn/
  因人们饮酒后,酒中乙醇经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先转化为乙醛,再转化为乙酸,然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经肾排出体外。而酒后饮浓茶,茶中咖啡碱等可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的物质)过早地进入肾脏,使肾脏受损。

  误区二:品新茶“心旷神怡”。新茶是指摘下不足一月的茶,这种茶形、色、味上乘,品饮起来确实是一种享受。但因茶叶存放时间太短,多酚类、醇类、醛类含量较多,如果长时间饮新茶可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同时新茶中还含有活性较强的鞣酸、咖啡因等,过量饮新茶会使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可产生四肢无力、冷汗淋漓和失眠等“茶醉”现象。

  误区三:饮茶会使血压升高。茶叶具有抗凝、促溶、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及改善血液中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等作用,可防止胆固醇等脂类团块在血管壁上沉积,从而防冠状动脉变窄,特别是茶叶中含有儿茶素,它可使人体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血脂亦随之降低,从而使血压下降。因此,饮茶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误区四:“茶医百病”。有人认为,茶不仅是一种安全的饮料,也是治疗疾病的良药。殊不知,对有些病人来说,是不宜喝茶的,特别是浓茶。浓茶中的咖啡碱能使人兴奋、失眠、代谢率增高,不利于休息;还可使高血压、冠心病、肾病等患者心跳加快,甚至心律失常、尿频,加重心肾负担。此外,咖啡碱还能刺激胃肠分泌,不利于溃疡病的愈合;而茶中鞣质有收敛作用,使肠蠕动变慢,加重便秘。

no.8 如何辨别春茶、夏茶和秋茶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划分,是根据我国四季分明的长江中下游广大茶区而言的,通常春茶从当年3至5月采制而成;夏茶6至7月中旬采制;7月底以后直至当年茶季结束采制的茶叶,称之为秋茶。从三季茶的品质来看,绿茶、黄茶、白茶等,多以春茶为好。而红茶的色泽、香气与滋味的形成都离不开茶多酚,夏茶的茶多酚含量高,所以,用夏茶采制而成的红茶,品质往往比春茶还略高一等,或者说平分秋色。至于秋茶,经春、夏两季采疏,茶树体内贮存营养物质明显减少,秋茶的香气与滋味,明显不如春茶,比较平淡。所以,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吃,秋白露”之说。
- http://www.artx.cn/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描述。

  第一是干看。主要从干茶的色、香、形上加以判断。凡绿茶色泽绿润,红茶色泽乌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且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而且香气馥郁,是春茶的品质特征。凡绿茶色泽灰暗,红茶色泽红润,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香气稍带粗老,是夏茶的品质特征。凡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是秋茶的标志。
! http://www.artx.cn/
  第二是湿看。就是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作为进一步判断。
- http://www.artx.cn/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绿茶汤色绿中显黄,红茶汤色艳现金圈;茶叶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者,为春茶。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绿茶滋味欠厚稍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杂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较强欠爽,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茶叶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者,为夏茶。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

no.9 茶,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似乎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忘却,无论是大学课程里教授的,还是网上充斥的,似乎只是越西越好,越泊来越好,甚至于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批判的越是一文不值,反而更能抬高自身的身价。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五千年而不绝,保持了文化的主体性,关键在于一种积淀,一种承载物,一种文化的素养,一种文明的传承,更是一种有容乃大的民族容纳与创新的精神。國家繁荣昌盛则文化兴,國家衰弱,中华文明对外影响虽弱,但传统文化却酝酿着新的魅力的展示与复兴。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麽?我认为是一个“柔”字。无论是外惠内静,还是秀自内发,讲的都是一个延迟的意思,迟而至“柔”延新,从而产生一种后击而搏发,游刃而有余的神秘作用,这一点在茶上表现的犹为明显。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中,其中一个代表便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那什麽又是先进文化呢?“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提起首的首先是“民族的”。茶以及由此衍及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茶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构成了“民族的”的首要件。真如费孝通先生曾提及的“名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其美,天下大同。”即孔子所言“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茶中蕴有这种稳而不骄,美而不收的“古君子之风”,在品茶人一逐一言,沏茶人一招一式中达到“和而不同”之境。

先人评红楼云曰:“湘云奉茶,于婀娜中,尽显江南灵性,禀赋循兴而骄持。”品茶而思见佳人于清静无为,风雅凝香中,浸于天、地、人、和、静、情、欲,达到心境归人,无思而欲自归空的境界,此及茶之人也。

茶之器皿,余犹推宋。“八大窑系”之佳品,伴之佳茗,借之宋词之风韵,充诸茶、具、人的是一种幽柔、典雅的趣味情怀。“八大窑系”瓷器之胜,诸沉浸积淀于唐风宋韵之中。定窑的白瓷,沉静而素雅,于洁平中如皎月皓天;耀州窑的青瓷,碧波而莹润,于玲珑中透神化之气;钧窑的钧瓷,五彩斑斓、姹紫嫣红,于袅娜中如“飞天”“霓裳.”;磁州窑所产之瓷,典雅厚重,如明珠落云寄于天际;龙泉窑的龙泉瓷,晶莹剔透、浑然天成,罕稀世之珍,谦灵性之韵;景德窑的影青瓷,如影随晶,于冰清玉洁彰浩然之气;官窑,集诸家之珍,构御用之和,《春秋繁露·卷十六》言:“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建窑的黑釉瓷,凝炼质臻、博采众长,堪神来之笔。“八大窑系”各有千秋,配以佳茗于釉长中显茶色、瓷色之神韵。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宋,名贵茶盏,皆乃巧夺天工之做,浑厚凝重,工艺高超;烧制技术如“闲庭信步”,娴熟、简明。斑文美妙,变幻莫测,有神奇之美。大宋“斗茶”之风,崇尚黑盏,所以建盏非常盛行,建窑黑釉器,浓厚如漆,兔毫犹为至上,苏东坡诗《送南屏濂师》:“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茶三味乎,勿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饔鹅儿泊。”杨万里的:“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赵佶《大观茶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可为质证。由若,配以佳茗则尽显“晶莹透云而思量”之境。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宋,饮茶之尚与黑釉器烧制盛行平谈而论。中国以茶叶浸出的汁作饮料始自西汉,引至唐,饮茶成为一种风韵。碗盏逐渐成为鉴茶、品茗必不可少的器具。延至宋,饮茶风更盛前代, “斗茶”成为上启宫廷下至民间普遍的社会风尚,使饮茶具备了超乎止渴作用的文化底蕴。
n http://www.artx.cn/
宋, “斗茶”又称 “斗试”,宋初已极盛行,蔡襄《茶录》曾记:“茶色贵向,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洋明。故建安人斗试,以青白胜黄白”。可见,“斗茶”之风,在宋各阶层间方兴未艾,在普通士大夫,文人墨客中犹甚。“斗茶”之风,虽斗在先,然落脚点却不在于斗之本身,而在于斗所借茶之一物而显风雅之气。《淮南子·汜论训》言道:“和者,阴阳调、日夜分而生物。”,此乃“斗试”之精髓。

建窑曾为御用之珍,皆为茶碗盏类。建盏虽条形各异,大小规格多有不同,但胎重釉厚,烧制怅然,使浑厚构成建盏造型独一无二的特点。采越窑之长,而变得条形明快,较薄的口部,既不失北方瓷器的粗狂,又透出南方瓷器的灵性,使茶具自相融于江南山水,国色天香的自然情境之中。以建盏黑釉瓷造型玲珑精巧为天例,试盏于幽与雅中,显精美绝伦之色。此乃以建盏为例,而示茶之具。

茶的积淀,还在于它的文化张力。茶,历来是中华文明对外交流的重要物品,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汉代的路上“丝绸之路”,使茶,这一神木,随丝绸称许于世。响动,传诸于东瀛诸国,发挥着中华文化的厚重影响。延至唐,中国历史上的全盛时期,茶,在大唐繁盛的光环下,随“海上丝绸之路”,飘诸于海内外,使世人借茶而领受盛唐文明的博大精深,传播于四海。
http://www.artx.cn/
茶的传播,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绵延而冗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约瑟夫·奈教授,把國家实力分为“软”,“硬”两种,硬实力指國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力量。而,软实力指,魅力的力量,、亦称文化的力量,文明的力量。软实力,是需要借助硬实力,从而发挥大国影响的最大极至,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德化而育人育己。茶,在汉唐已构成了这种软实力的要旨。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社会风尚的转化,“和而不同”,“与邻为伴,与邻为善”精神的弘扬,茶,文化的张力,又显于无形之中,成为烘托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传载物之一。茶,可堪称中国指“国饮”。

茶,借助于人、皿,传承于张,反映的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华的风采,植根于的是五千年的文化底蕴,阐释的是国人的心境,意喻的是与世无争,刚柔相济的高风亮节。茶,犹显“古君子之风范”,尽显道之美。此乃,茶,传统文化底蕴之所在,之所依。

no.10 古代茶文化小议
中国是种茶、饮茶大国,也是文化大国。茶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与中国的酒文化相比,茶文化只能算是后起之秀。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饮酒的诗句与篇章,或写诗中主人公借酒排除怀念亲人之情思:“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周南·卷耳》),或祝愿夫妻白头偕老:“宜言饮酒,与子偕老”(《郑风·女曰鸡鸣》),或表现举杯祝寿之场面:“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豳风·七月》),等等,却找不到一首涉及茶的诗篇。尽管如此,但茶文化的历史还是颇为悠久的。
  
  茶,作为古代文学作品的吟咏对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今天,我们可以将其源头追溯到西晋。西晋诗人左思的诗句“止为茶荈据,吹嘘对鼎 ”(《娇女诗》),再现了诗人的两个女儿“蕙芳”与“纨素”对着烹茶的鼎吹火的情景,可谓中国最早涉及茶的诗句。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茶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这时期涌现了不少咏茶的诗句与篇章;另一方面,出现了谈论茶的专家、专著。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进行检索,结果表明:唐诗于诗题中含有“茶”字的诗,共有112首与查询匹配。从检索系统“诗行内字词”栏中查出含有“茶”字的作品,共有1055项与查询匹配。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著名诗人刘禹锡、柳宗元、杜牧等均有咏茶之作。其中,白居易的咏茶诗最多,仅诗题中含有“茶”字的诗就有《萧员外寄新蜀茶》、《山泉煎茶有怀》等8首,诗中出现“茶”字的有20多首。皮日休的《茶中杂咏》(共十首)与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茶具》(十咏),后者系前者的和作,两组诗,都对茶坞、茶人、茶笋、茶具、煎茶等作了吟咏,颇具特色。这时期尤为突出的是,陆羽及其《茶经》的出现。陆羽生于公元733年,卒于公元804年,是唐代竟陵郡(在今湖北省内)人。他对茶颇有研究,是名副其实的研究茶的专家,所著《茶经》三卷是中国最早的谈论茶的专著,对茶的形状、品质、产地、采制,煎茶所用之水、茶具、工艺等都作了明确的阐述,而且自己设计了用于煎茶的形为三足鼎、两只耳的风炉。所以,后世民间将陆羽尊为“茶神”、“茶圣”等。
  
  宋代,文人咏茶之诗作更多。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宋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进行查询,结果表明,《全宋诗》于诗题中含有“茶”字的诗,共有935项与查询匹配。从检索系统“诗行内字词”栏中查出含有“茶”字的作品,共有3315项与查询匹配。以上两项均超过了唐诗。大诗人欧阳修有《双井茶》,苏轼有《月兔茶》、《试院煎茶》等诗;另一位大诗人陆游的咏茶诗更多,在其八十五卷《剑南诗稿》中,诗中出现“茶”字的诗有200多首。其他诗人王禹偁、范仲淹、梅尧臣、文同等都有咏茶诗。此外,宋徽宗所著《大观茶论》、宋代科学家沈括所著《本朝茶法》等,都是茶文化之代表作。
  
  宋代以后,咏茶的文学作品也有不少。元代诗人马臻的《竹窗》、耶律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谢宗可的《茶烟》、谢应芳的《阳羡茶》,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的《煎茶》、明代诗人李梦阳的《谢友送惠山泉》等诗,都是咏茶诗中的佳作。明代张源、屠隆、顾元庆分别著有关于茶文化的《茶录》、《茶笺》、《茶谱》。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长篇巨著《红楼梦》中也有多处借小说人物之口谈论茶道,且颇有见地。
  
  正是在历代茶人、文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茶品种多、质量高,闻名中外,而且形成了足以笑傲于世界文化之林的茶文化。
  
  从中国古代谈论茶的文献中,从中国古代文人咏茶的文学作品里,我们可以获得不少与茶有关的文化知识。
  
  茶树的嫩芽,称之为“茶枪”,唐代诗人陆龟蒙有“酒帜风外危,茶枪露中撷”(《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之诗句,近代诗人黄遵宪也有“润畦舒荣甲,暖树拆茶枪”(《春日怀王长庆》)之诗句。
  
  茶树鲜嫩叶芽加工后的成品,称之为“茶叶”,品种有红茶、绿茶、青茶等。
  
  茶树的嫩叶,称之为“茶旗”,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茶旗经雨展,石笋带云尖”(《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之诗句。
  
  专门从事种茶业的农户或专门制销茶叶的商户,谓之“茶户”,宋代大诗人苏轼有“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新城道中》其二)的诗句。《元史·食货志五》有“存留茶引二三千本,以茶户消户乏为名,转卖与新兴之户”的记载,说明“茶户”卖茶需要有“茶引”——相当于今天的营业执照,而且这“茶引”可以“转卖”。
  
  煎茶的器具有“茶鼎”,唐代诗人杜荀鹤有“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春日山中对雪有作》)的诗句。对饮茶的器具,古人往往注重其审美价值。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祕色越器》)就是从审美价值角度来谈饮茶器具的。
  
  唐代诗人顾况的诗《焙茶坞》:“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将他呼儿劈材添火焙新茶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出来,既使我们了解了“茶坞”的含义,又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卖茶的场所,称之为“茶坊”、“茶肆”、“茶馆”等。如,宋代耐得翁的《古杭梦游录》记载:“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在京师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遣久坐也。今茶坊皆然。”讲述的是当时茶坊张挂名人书画,意在让茶客能够“消遣久坐”,由此也可见,当时饮茶已与书画鉴赏等活动相联系,使“茶坊”有了文化氛围,也使茶客在茶坊饮茶之活动著上了文化色彩。
  
  饮茶闲谈,名之为“茶话”,宋代诗人方岳有“茶话略无尘土杂,荷香剩有水风兼”(《入局》)的诗句。当代的“茶话会”,似沿袭了古代“茶话”之习俗。
  
  茶,既有清醒头脑之功效,又给饮茶者以高雅之风。因而,古代文人往往将好茶赠送给友人,一来表示对友人的敬重,二来表明自己具有高雅之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前有小序)、白居易的《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人杨嗣复的《谢寄新茶》、李德裕的《故人寄茶》等,都反映了赠茶之习俗。不仅如此,古代文人还将用于煎茶的甘泉赠送给友人。因为在他们看来,惟有以甘泉“煎”名茶,才能制作出美妙可口、令人百饮不厌的茶来。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茶中杂咏》之十《煮茶》:“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既再现了煮茶之情景,也说明了古人煎茶时对茶与水都是极为考究的。难怪明代诗人高启在收到其友人自家乡无锡前来赠给他惠山泉水时,会情不自禁地写下《友之越赆以惠泉》一诗,以记录这难忘的情形,以及他受赠甘泉后的喜悦之情:“汲来晓冷和山雨,饮处春香带间花。送行一斛还堪赠,往试云门日铸茶。”
  
  古人饮茶,经历了一个由饮茶而品茶的过程。饮茶,相当于如今有些人的大口喝茶;品茶,则是细加品位,评定茶之品种高下。唐代诗人卢仝有一首题为《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诗,在写友人寄新茶来之后,诗人写他自煎茶饮:“柴門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椀面”,继而,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他一下子饮了七碗茶的感觉:“一椀喉吻润;两椀破孤闷;三椀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椀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椀肌骨清;六椀通仙灵;七椀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诗中之“椀”,即“碗”)。其诗中也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他这是饮茶而不是品茶。人们后来由饮茶而变为品茶,于是,有了“品茗”一词。品茗,这在明清之际形成鼎盛之势。明代谢肇淛就曾在《西吴枝乘》中谈到他品茶后的感觉:“余尝品茗,以武夷、虎丘第一,淡而远也。松罗、龙井次之,香之艳也。天池又次之,常而不厌也。”从其评论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品茗是以茶之清淡作为最高评判标准的,这也与古代文人追求的平淡的人文精神相吻合。
  
  古代有以茶作为聘礼的习俗,谓之“茶礼”。男方向女方求婚以茶作为聘礼送至女方,称之为“下茶”;女方接受男方所下茶礼,则名之为“受茶”。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之《硬拷》中云:“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说到纳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以茶作为聘礼,可见古人对茶之钟爱、对茶文化之钟爱。
  
  总而言之,中国的茶文化含蕴丰富,以上我们所谈到的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很不全面,却能以一斑窥全豹。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