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史之名人篇疑案第4辑排名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纳粹分子隆美尔的财宝埋在哪里?


纳粹分子隆美尔的财宝埋在哪里?
 
  在一望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星星点点地分布着一些小小的绿洲,突尼斯西南的杜兹即其中之一。它是这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边缘的一个小镇,那里棕榈密布,一片片树荫是人们躲避阳光的好去处。在杜兹周围,便是无数形状相似、大小不一的沙丘。

  狂风吹过,黄沙漫卷,却几乎难以改变这些沙丘的模样。

  据说就在这许许多多沙丘之间无人知晓的某个地方,炙热的黄沙底下,

  埋藏着90只装满金币的箱子,还有一只大钢箱则装着几十种珍宝。它们给寂寞和充满含蓄之美的大沙漠增添了诱人的神秘色彩。

  这些财宝是谁的、在何时埋在那里的呢?屈指算来,已是50年前的事了,且让我从头道起。

  1943年3 月8 日清晨,杜兹东北方向不远、地中海之滨的哈马迈特城。

  在一座漂亮的别墅里,纳粹德国的悍将之一、人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元帅,和六名亲信军官及一名年轻士兵聚集在宽敞、明亮的起居室里。坐在一张大皮椅上的隆美尔全无往日的威风,布满伤痕的脸上神态沮丧。三天之前,隆美尔孤注一掷,用他仅剩的140 辆坦克向蒙哥马利统帅的英军沙漠部队发起进功,企图扭转不利局面,结果非但徒劳无功,并且因此而陷于更加被动的境地。此刻,隆美尔同手下这几个人商量的是如何处理陆续从各地掠夺来的一大批财宝的问题。

  当失败开始逼近时,隆美尔就多次考虑过把这批财宝经突尼斯城走海路运到意大利南部去。但随着战场上形势的变化,英军已完全取得对海、空的控制权,德国舰艇没法横越地中海了。现在,非洲军团四面楚歌,隆美尔急于另想别的办法,以免这批财宝落入敌手。

  据当事人之一,即上文提到的那个年轻士兵、实际上充当随军摄影师的海因里奇。苏特在30多年后回忆说,经过研究,隆美尔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把这批财宝藏在杜兹附近的沙漠里。

  3 月8 日晚上,隆美尔派出一支高速快艇舰队,装上他的部下从博物馆和阿拉伯酋长的宫殿里抢来的若干箱艺术品,打算穿过地中海运到意大利去。一直等待着隆美尔采取这一行动的英国人获得情报后,立即派出轰炸机和军舰忙于搜索这些满载财宝的快艇。

  正在这个时候,隆美尔派出一支车队——据苏特说,大约有15至20辆军车,装上了金币、珍宝,由隆美尔最倚重的亲信之一、汉斯。奈德曼上校负责押送,趁着夜色出发了。车队沿着土路以最快的速度向杜兹镇驶去。按照计划,这批财宝在杜兹卸下后,再由一支骆驼队运到沙丘间的一个安全地点埋藏起来。

  那么,为什么后来没有一个人(包括隆美尔本人)知道这批财宝究竟埋在何处呢?

  按照苏特的解释,去藏宝的人员在返回杜兹途中遭到英军伏击,全部战死。于是,隆美尔的这批财宝到底在哪里,也就成了一个难解的谜了。

  苏特的根据是,几周以后,有一则英国的无线电新闻广播称:在杜兹附近沙漠边缘进行的长达一天的战斗中,英军截击并歼灭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德军小分队,它显然是被派到一个边远地点执行任务后回去同所属部队会合的。这则新闻还报道说,德军士兵无一生还。

  “孤证难立”,仅仅根据海因里奇。苏特叙述的这个神奇的故事,还不足以确定隆美尔这批财宝果真是被埋在沙漠里了。有人甚至对那支运宝、埋宝的骆驼队是否存在过也表示怀疑。

  10多年前,有个名叫肯。克里皮恩的美国人为了核实苏特的故事,到突尼斯度了一个月的假,在哈马迈特和杜兹进行了实地考察。据克里皮恩介绍,杜兹的老年居民绝大多数已想不起与那车队和骆驼队有关的事了,但是有一个名叫尤素福的70多岁的老人说,当时他在骆驼市场做生意,曾亲手把五匹骆驼卖给一批外国人。他们大概买了六七十匹骆驼,可是不知道他们离开市场后去了哪里。尤素福说,他之所以还记得起那件事,是因为买骆驼的人都穿着军服,而且他还是第一次看到金黄色头发的外国人,他们出价很高。

  还有一位叫穆罕默德。赛伊迪的老人则记得大约在同一时候有一些大卡车开进了他们村,停在绿洲的郊外有几个星期之久,后来是一批英国士兵到杜兹来把这些车开走了。

  这些口碑资料的价值有限。

  克里皮恩的考察结果也还是在苏特讲的那个故事的基础上予以推测:隆美尔的骆驼队可能是在1943年3 月10日左右离开杜兹的,他们在沙漠里走了不到两天。财宝埋在哪里呢?不得而知。

  至于那支骆驼队是否确实无人生还,或者说世上是否真的无人知道藏宝的确切地点,那批财宝是否真的至今仍无人染指过,恐怕谁也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回答是或否。

   

no.2 希特勒的秘书鲍曼1945年死了没有?


希特勒的秘书鲍曼1945年死了没有?
 
  1945年4 月,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德国的末日已经来临。面临灭顶之灾的纳粹分子作鸟鲁散,寻找避难所以求躲过行将到来的严厉审判的刑罚。在逃亡途中,多数纳粹要犯不是Bei打死就是被活捉。但是由于当时局势十分混乱,有些纳粹分子成了漏网之鱼,他们远走异国他乡,隐姓埋名,有的人因此得以善终。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纳粹要犯下落不明也就不足为怪,他们当中最重要的要数希特勒的秘书马丁。鲍曼。

  4 月30日,苏联红军向柏林市中心挺进,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绝望自杀。嗣后,除戈培尔等几人自杀殉主以外,其余呆在希特勒身边的大小随从于5 月1日入夜后一窝蜂逃出地下狼窟。他们当中职务最高的马丁。鲍曼出逃后生死不明,引起人们调查、争论了好几十年,最终还是没有定论。

  马丁。鲍曼1900年出生于哈尔柏斯塔特。1927年加入纳粹党,曾担任该党救济储金会会长多年。希特勒统治德国后,鲍曼在党务部门步步高升,历任纳粹党副领袖赫斯的办公室主任、纳粹党办公厅主任、元首秘书。希特勒临死之前还任命他为党务部长,并指定他为自己的私人遗嘱的执行人,可见鲍曼深得希特勒的信任。纳粹党内知情人士称鲍曼是“对希特勒有决定性影响的人”。很多人(包括鲍曼自己)都把他当作希特勒的接班人。然而苏军的炮火打碎了鲍曼的迷梦,为了活命他只得仓惶出逃。

  5 月1 日夜幕刚刚降临,鲍曼等总理府地下室里的残兵败将分成几组爬到地面,可是刚走到街上就被冲散了。到次日凌晨以后,再没有人见到过活着的鲍曼其人了,同时也没有发现他的尸体,因此他的生死就成了一个谜。

  第一个断言鲍曼已死的人是同他一道出逃的希特勒的司机肯普卡。他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作证时讲述了当时的情形:他们一行在街上拦了几辆德军坦克,企图随坦克突围,但没多久坦克便中弹爆炸,肯普卡认为走在坦克炮塔旁的鲍曼肯定当时就已毙命。不过鉴于肯普卡同时承认他没有看见鲍曼的尸首,而且他自己后来也逃出了柏林,所以法庭认定鲍曼已死一说不能成立。另一个证人、希特勒青年团的头子阿克斯曼向法庭提供的证词也肯定鲍曼已经丧命,只是具体情况有出入。他说坦克爆炸时鲍曼安然无恙,没过多久,他们又在一个大弹坑里会面了。从这里继续外逃时又走散了,阿克斯曼和他的副官因苏军堵住去路不得不折回原路,在经过勒尔特高架火车站时看见两具尸体躺在天桥上,他们认出死者是鲍曼和希特勒的私人医生。阿克斯

  曼还说,两具尸体都没有血迹和伤口,可以断定他俩是服毒自杀的。可是由于没有找到这两具尸体,同时阿克斯曼的副官在羁押期间突然身亡,因此法官们也不相信阿克斯曼的陈述。最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缺席判处马丁。鲍曼死刑。

  鲍曼是纽伦堡法庭缺席判决的唯一被告,这表明法官认为他还活在人世。这也是当时盟国要人们的普遍看法,斯大林1945年会见美国总统特使霍普金斯时就曾谈到鲍曼仍然活着。关于元首秘书鲍曼还活在人世的传闻就这样不胫而走,越传越玄。

  自那以后的20多年里,寻找鲍曼热一直方兴未艾,发表了很多文章,还出了不少书。据统计,这期间人们在世界各地总共发现了48个马丁。鲍曼,这个幽灵的足迹遍布德国、意大利和南美洲,甚至有人说在非洲和澳大利亚也见过他。根据英美缴获的有关材料,鲍曼似乎逃到了意大利北部的波尔萨诺,与先期到达彼处的妻儿会面后一起躲藏起来了。一个在意大利北部伦巴第隐匿多年的党卫队成员也说鲍曼藏身在附近一个修道院里,直到病死为止。证明鲍曼还活着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负责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头目阿道夫。艾希曼。这个屠夫当年逃到了阿根廷,1960年被以色列谍报人员绑架回国后处以极刑。他在审讯过程中曾说过鲍曼潜伏在阿根廷。为此,这位检察长决定立案侦查,以便将在逃多年的要犯鲍曼缉拿归案。正在这时,又出来了一个特工人员出身的美国作家拉迪斯拉斯。法拉戈,他于1972年发表了一组题为《鲍曼还活着》的文章。他宣布自己握有鲍曼还活着的确凿证据。他说,鲍曼从柏林逃出后来到了罗马,将一大批财宝给了正在那里的阿根廷著名政治家庇隆将军的夫人,后者为鲍曼在阿根廷提供了避难所。从此鲍曼便化名里卡尔多。鲍威尔定居下来。法拉戈不仅拿出了健在的鲍曼的照片,而且还持有阿根廷政治警察开具的证明:鲍威尔就是大名鼎鼎的鲍曼!

  一时间,鲍曼还活着的说法十分流行,连联邦德国黑森州当局也来推波助澜,悬赏10万马克要人们提供活着的鲍曼的确切行踪。

  另一方面,阿克斯曼的陈述后来越来越受到有关人员的重视,他们当中有官方的也有非官方的人士。1965年11月,西德《明镜》杂志根据记者和历史学家约亨。冯。朗格多年调查的结果,刊登了《鲍曼死了》的调查报告。

  不料招致多方指责,说他们干扰侦查和逮捕仍逍遥法外的纳粹罪犯的工作。

  朗格于是集中精力寻找鲍曼的遗骸,就在法拉戈的文章发表后不久,西德有关当局宣布在勒特尔高架车站附近挖到了鲍曼的尸骨。后来,在华盛顿档案馆找到了由纳粹首领们的牙医亲手绘制的鲍曼牙齿图样,经鉴定确认,挖到的遗骸就是鲍曼。鉴定的结果在1974年9 月在伦敦举行的国际牙医联合大会上公布了。

  照理关于鲍曼死活之争该有个结果了,可是法兰克福检察署规定,马丁。鲍曼的遗骸只许掩埋而不能火化。这等于说,今后可能还会有重新鉴定,也就是说,鲍曼出逃不久就死在柏林的说法还不是最后的定论。

 
 

no.3 卢森堡夫妇是替罪羊还是叛国者


卢森堡夫妇是替罪羊还是叛国者?
 
  由于朱利叶斯。卢森堡及其妻子埃塞尔。卢森堡被美国当局指控在1945年6月,即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投掷前三个月时,把原子弹秘密传递给前苏联,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称其为“世纪性的犯罪”。5 年后,即1950年,当苏联在美国的间谍活动网开始被破获时,朱利叶斯。卢森堡在其纽约市公寓里被逮捕,他的妻子埃塞尔。卢森堡也在一个月以后被拘留,尽管她援引第五条宪法修正案一再为自己辩护,但依然无效。卢森堡夫妇在1951年春天受到残酷折磨,理由是其“阴谋从事间谍活动”。陪审团裁决他们有罪,欧文。考夫曼法官判他们死刑。在此后两年期间,他们被监押在纽约州奥新宁的新新监狱,但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无罪,坚持斗争。在他们的律师提出无数次未成功的上诉期间,支持他们的力量不断增长,要求当局释放他们。直到最后,即1953年6 月19日,当卢森堡夫妇在新新监狱被处以电刑时,他们依然坚持认为自己无罪,没有任何过失。

  指控卢森堡夫妇的极其复杂的案件开始于1950年的冬天。当时出生于德国的英籍物理学家克劳斯。富克斯向英国情报当局供认说,当他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和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为曼哈顿工程工作时,曾把关于原子弹开发的情报通过一个美国人传递给苏联。美国联邦调查局获悉此信息后,立即开始对富克斯所接触的人进行调查。尽管富克斯只知道此人叫“雷蒙德”,但他提供了线索,导致调查人员对费城人哈利。戈尔德的调查,因为他几年来过着“两面派”的生活——既是化学家,又是苏联的间谍。1950年5 月,当联邦调查局的特工搜查戈尔德的住房时,发现了他在全美旅行时搜集的关于原子弹情报的涉嫌证据。看到这些材料被发现,戈尔德跌落在椅子上,承认自己是富克斯与苏联克格勃特工的接头人,并报告说,他在1945年6 月和9 月在新墨西哥州的圣菲收到了富克斯提供的有关原子弹的详细情报。在他被逮捕以后,他供认说,他是为另外几个人传递情报的,而另外几个人是接触军事秘密的,其中有年青的美国战士大卫。格林格拉斯。格林格拉斯是卢森堡的妻子埃塞尔。卢森堡的胞弟,他象埃塞尔和卢森堡一样,是美国共产党员,格林格拉斯的妻子露丝也是共产党员。他们都对苏联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作的牺牲表示敬佩。当格林格拉斯被派到洛斯阿拉莫斯为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工作时,朱利叶斯。卢森堡感到十分高兴。在露丝准备去洛斯阿拉莫斯探亲时,卢森堡向她暗示,她可以请求丈夫让她“分享”其获得的有关制造原子弹工作的任何情报。格林格拉斯表示同意。当他1945年1 月返回纽约休假时,他交给卢森堡几张便条和带有原子弹草图的盒子。据说,在全家吃过晚饭之后,卢森堡走进厨房,把盒子上带有原子弹草图的一面割下来,并把其按着不规则的形状分成两部分。他自己留下一半,而把另一部分交给了格林格拉斯的妻子露丝,并对她说,将来会有传信人把另一半给她看,作为接头的信号。这一带有原子弹草图的盒子就是使卢森堡夫妇陷入囹圄的最重要的证据之一。1945年春天,露丝搬到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开克。同年6 月3 日,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一对陌生的年青夫妇惊奇地出现在门前,男青年从皮夹中掏出卢森堡留下的带有原子弹草图的半块盒板。格林格拉斯让他下午再来,以便回头好好准备一下书面材料。后来格林格拉斯夫妇确认陌生男子就是哈利。戈尔德。下午他返回来,取走材料并把一个装有500 美元的信封交给了格林格拉斯。在他们被审问5 年之后,三者就此事件所讲的内容基本相同。后来,戈尔德记得,在卢森堡夫妇受审时,他曾向格林格拉斯夫妇问候说:“我从卢森堡那里来。”但是,格林格拉斯夫妇完全不记得这一情节了。戈尔德被逮捕之后,卢森堡力劝格林格拉斯夫妇出国,但他们未听从他的警告。格林格拉斯于6 月中旬被联邦调查局捕获并同意完全合作,但他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妻子露丝。夏天,卢森堡夫妇也被逮捕。夫妇两人拒绝承

  认任何有关间谍活动网的事。除了格林格拉斯夫妇提供关于卢森堡妻子埃塞尔参与过议论洛斯阿拉莫斯生产活动和为丈夫打过几页格林格拉斯提供的便条未经证实的供词外,美国政府没有有力的事实指控她。几年以后,卢森堡的档案根据《新闻自由法》而被公开时,研究人员发现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写的便笺承认,埃塞尔是作为促使卢森堡开口讲话的杠杆而被逮捕的。1951年前后,有几个值得怀疑的对象不留踪迹地消失了,只有莫尔顿。索贝尔在墨西哥被捕获;当时他正在那里为本人及其家庭寻找通往海外的门路。他与卢森堡夫妇同时被审讯,被定罪并被判30年徒刑。美国政府不顾卢森堡夫妇未曾向美国战时的朋友、1945年时的敌人苏联提供情报的事实,以叛国罪宣判了他们。到1950年,美国被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所煽起的反共歇斯底里气氛所笼罩,朝鲜战争也已爆发,美国已失去对原子弹的垄断权。检查官、许多公众以及新闻媒介都对卢森堡夫妇被指控从事原子弹间谍活动表示愤慨。格林格拉斯和戈尔德的证词似乎令人注目。在卢森堡夫妇上诉和请求艾森豪威尔总统主持正义期间,许多著名科学家作证,认为格林格拉斯交给卢森堡的材料对苏联只有很小的价值。富克斯的情报更为重要,然而,卢森堡夫妇已被处决,富克斯依然活着,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

no.4 “死亡天使”门格尔为什么能逍遥法外?


“死亡天使”门格尔为什么能逍遥法外?
 
  阿根廷正义党人梅内姆自1989年上台执政不久,开始清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分子的档案材料,最近阿根廷政府在清理基础上公开了部分前纳粹战犯的秘密档案,其中有两份加起来厚达6 厘米的陈旧不堪的档案特别引人注目。它们详尽记录了“死亡天使”门格尔逍遥法外数十年的经过。

  众所周知,阿根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势力在南美洲的最猖獗的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阿根廷政府名义上宣布对大战保持“中立”,但实际上在“中立”外衣下站在偏护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的一边。战争初期,纳粹國家取得了暂时胜利,这一现象冲昏了阿根廷当局的头脑,利令智昏地以为希特勒将会成为大战最终的赢家,以致鼓励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势力在阿根廷的渗透。当时轴心国不仅在工业、对外贸易、金融业中占有相当力量,而且还在阿根廷建立了许多纳粹组织和团体,仅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地就有131 个。德国驻阿根廷的大使馆成为纳粹在整个美洲进行阴谋活动的中心。1942年1 月里约热内卢第三次美洲國家外长会议通过建议拉丁美洲國家与轴心国断交等决议,会后美洲國家根据决议均对轴心国宣布断交或宣战,唯独阿根廷没有这样做。阿根廷一直到1945年3 月局势已十分明朗时,才勉强宣布对德国、日本进入“战争状态”。胡安。庇隆为首的正义党执政时期,公开宣称欢迎纳粹分子进入阿根廷。据统计,当时差不多有近千名前纳粹党徒逃往阿根廷,进行政治避难,其中包括门格尔和另一名纳粹一级战犯阿道夫。埃希曼、后者于1960年被以色列特工人员绑架,并在两年后处以极刑。

  门格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亲自策划并直接参与了惨绝人寰的灭绝犹太种族的计划。在1939年9 月德国占领波兰后于奥地利骑兵营房旧址上建立起的、最大的屠杀无辜平民和战俘的集中营——奥斯威辛集中营中,他把数以万计的犹太人送进设在这里的德国法本化学托拉斯和克虏伯军火公司的工厂,供它们榨取劳动力,直至耗尽精力后又推进毒气室,焚尸灭迹;还把成千上万犹太人送进所谓的医学实验室,进行惨无人道的医学试验。战后,在

  对法西斯德国战犯进行国际审判的法庭上,他被指控对奥斯威辛四十万犹太人的惨死负有主要责任,并被定为纳粹战犯。

  据档案材料记载,门格尔于1949年5 月20日搭乘《菲利帕》号客轮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当时他持有国际红十字会的证明书,证明书上用的名字是格雷格。海尔穆特,出生地为意大利,出生日期为1911年8 月6 日,母亲叫贝塔。格雷格,父亲情况不详。门格尔入境后,先以技工身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混了一段日子,后渐渐地站稳了脚跟。

  1955年阿根廷国内发生了军事政变,执政了九年之久的正义党庇隆政府被推翻,代之以右翼的军政府。一年以后,门格尔抛弃了一切伪装,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联邦德国驻阿根廷的使馆,并从使馆那里领取了身份证,同时恢复了自己原来的名字、出生日期和出生地点。他还俨然以“制造商”的身份自居,与一个名叫玛丽娅。玛塔。维尔的德国女子结了婚。由于他手持德国大使馆正式签发的身份证明,阿根廷新上台不久的军政府立即以最快的速度,为他办妥了在阿根廷定居的一切合法手续。门格尔有恃无恐地以本来身份出入于阿根廷的各种社交场合之中。

  从公开的部分档案记录看,国际刑警组织曾三令五申地向阿根廷政府提出要求,务必要阿根廷警方协助国际刑警组织调查门格尔的下落。在国际刑警组织一再摧促下,阿根廷警方不得不故作姿态作官样文章式的调查,这种调查只是一种应付而已。在阿根廷政府的庇护和纵容下,门格尔居然在1959年以自己的真实政治面目、胆大妄为地重返德国,参加为父亲举行的隆重丧礼。

  1963年迫于国际舆论压力,阿根廷政府终于同意对国际社会调查予以必要帮助。门格尔得到这信息后,马上放弃自己的医疗诊所,踏上了出逃巴拉圭之路。不久,又潜逃到巴西,从此门格尔销声匿迹,过起隐居生活,直到1979年新闻界发表门格尔在巴西海滨“溺水而亡”的报道。

  但对新闻媒介的这一消息报道,国际舆论普遍持怀疑态度,认为象门格尔这样的老手,不会轻易死去。有些人认为这很可能是他故意制造的假象,以让世人从此忘却他的存在。不少人还认为,门格尔至今仍隐居在南美洲的某个國家的偏僻地方,很可能还在巴西。

  巴西圣保罗市第四刑事法庭法官华。卡洛斯。罗恰则宣布重立门格尔一案。他认为,1985年从圣保罗恩布墓地挖出的尸体不能断定是门格尔的。因为门格尔颅围为57厘米,而尸体头颅只有50.5厘米,颧骨之间距离也不相同。门格尔长期患骨质疏松症,尸体却无此症状。最有力的证据是,通过门格尔儿子遗传基因证明,尸体骨骼的脱氧核糖核酸的排列与门格尔的不同,因此有必要继续追踪门格尔。

  世界纳粹主义幸存者协会总协调人、犹太作家本。亚伯拉罕当年曾被关押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门格尔残忍的形象一直刻印在他记忆中,他说:“我绝对肯定,巴西警察在1985年发现的所谓门格尔生命最后几年的那些照片,不是门格尔的,那是一个与门格尔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有着根本区别的人。”他提出一有力事实来证实其结论:“我去过以色列、美国、德国,找到了门格尔的牙床x光片。鉴定证明,它们和经常给门格尔看牙的圣保罗牙科医生玛丽亚。埃莱娜所保存的同类资料完全一样,而埃莱娜大夫说,门格尔最后一次到她那里照x光片,是在宣布门格尔已‘淹死’两个月之后。”

  他还说:“由美国和巴西法医对所谓门格尔尸体进行的鉴定,完全是一场骗局。”他还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在门格尔被“淹死”几个月后,就有两个经常与门格尔保持接触的关键证人神秘死亡。以色列军队卫生部门负责人莫里斯。罗杰夫也认为美国和巴西法医的尸体鉴定书“是荒谬的”。

  但最近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学家阿历克斯。杰弗里斯采用先进的dna 检测法,比较取自“门格尔”尸体组织与其亲子杰恩克尔血液样本的同源性,结果却两者相符。因此他得出1985年那具淹死者尸体就是门格尔的。

  如果dna 检测法是正确可信的话,那么上述疑点和有力事实又该作如何解释呢?这不能不说是个棘手的难题。

no.5 梅林宫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


梅林宫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
 
  1889年1 月30日早上7 点半,遵照皇太子1 小时前的命令,他的贴身仆人洛斯歇克准时将早餐送去。但是他却怎么也不能叫开房门,并且发现门被从里面死死插住了。见此情景,洛斯歇克慌忙去找当天也在梅林宫住的胡约伯爵。伯爵赶来后挥拳砸门,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当他们终于撞开大门后,在紧闭百页窗的黑暗房间里他们看到一幅骇人的情景:皇太子半躺在床边,他的头骨已被子弹炸开,垂下的手边有一支手枪,白床单上一片血污,脚下又是一滩鲜血……床上还躺着另一个死人,这是玛丽。维兹拉,一个钟情于皇太子的少女。

  上午10点整,皇太子的死讯被报告给奥匈帝国皇帝弗朗索瓦。约瑟夫、皇后以及太子妃。很快,皇宫里充满了沮丧和恐慌。官员们、侍从们在长廊里跑来跑去,不了解情况的人紧张得不知所措。下午两点,皇帝才惊魂稍定,召集起全体皇室成员和大臣们,通报并紧急处置这一突发事件。人们被告之,皇太子鲁道夫“因极度兴奋,于今日凌晨死于心肌梗塞”。2 月2 日午夜,一辆灵车将皇太子悄悄运回维也纳。5 日,皇太子的灵柩被送往皇家墓地。

  皇帝不让各地诸侯王来参加简单的葬仪。不过据在场的人说皇帝哭得很伤心。

  根据皇帝的命令,两位著名医生曾对皇太子的尸体作了解剖检验。他们的报告确认皇太子是“因一时精神错乱而自杀”。但是皇帝根本不相信,因为他是唯一知道儿子弃生原因的人。然而当他撒手人寰时却将梅林宫悲剧的谜底带走了。

  致力于奥地利历史研究的专家们只能给我们大致勾画出梅林宫悲剧的成因,而且见解并不一致。一种见解直截了当地从皇太子和他的情妇自杀于梅林宫开始追询。鲁道夫在16岁时和比利时公主斯德法妮订了婚,然而他们婚后的生活并不美满。尤其让鲁道夫感到灰心丧气的是,斯德法妮在生了一个女儿之后肯定不能再生育了,所以好几年以来鲁道夫一直想要离婚。他甚至采取了一次胆大妄为的行动:在未告之皇帝的情况下向罗马教皇正式提出解除婚约要求。教皇没有给他答复,因为按照礼仪规定,只有通过皇帝才能向教皇提出这种要求。弗朗索瓦。约瑟夫皇帝的震怒是可想而知了,而幻想破灭后的鲁道夫则以到处寻欢作乐来消解他的精神痛苦。他一度几乎每天晚上都到皇宫外面的饭店吃饭,有时则让一些漂亮的舞女、卖弄风情的伯爵夫人到他的宫里,或者干脆到别的什么地方去过夜。

  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皇太子让维也纳的贵夫人和怀春少女们痴迷若狂。玛丽。维兹拉就是其中的一个。1887年末,在波兰人举行的一次舞会上少女男爵玛丽。维兹拉经人介绍认识了鲁道夫。几个月来,她写了大量燃烧

  着炽烈痴爱之火的情书给皇太子,并且成功地让皇太子感到了“别人不曾给予过他的热烈无比的爱情”。事情发展的结果是酿出一起大伤皇室风雅的丑闻:1888年6 月,皇太子夫妇应邀去英国参加维多利亚女皇登基五十周年庆典,玛丽。维兹拉则先期到达英国。醋意大发的皇太子妃闻讯后拒绝再陪皇太子前往……。这件事情之后皇太子夫妇关系闹得更僵,以致鲁道夫有一次公然对斯德法妮说:“既然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那么只好我先打死你,而后我再自杀了事。”这些威胁性的话语由斯德法妮哭哭啼啼地禀告了皇帝。

  尽管皇帝当时安慰她说这只是些“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但事后他还是不得不考虑应当认真了结一下儿子的麻烦事了。

  1889年1 月28日这一天,皇太子原本约好胡约伯爵和他的妹夫一起乘火车去梅林宫附近的森林中打猎。凌晨5 点半,皇帝突然召见皇太子。大约近7 点钟时,鲁道夫从父亲那儿出来,回到自己办公室后,他迅速写了几封信给斯德法妮、他的妹妹、他的母亲以及其他朋友。10点钟,鲁道夫匆匆赶到皇宫另一端他自己的寝宫,向妻子、女儿道别后他独自乘马车动身到梅林宫去了。因此,当胡约伯爵应约在中午时分赶到皇宫时并不知道鲁道夫早已出发;当然他更不知道接近中午时,另一辆双马轿车把玛丽。维兹拉也送往梅林宫了。

  悲剧发生后,人们从皇太子给斯德法妮的信中读到:“你终于在我的羁绊之中和我为你带来的痛苦之中解脱出来了,祝你万事如意……”人们还从玛丽。维兹拉给她妹妹的信中读到:“你只能为爱情而结婚。我未能这样做,然而我情愿到另一个世界去。”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晚上,鲁道夫还给他的一个贴身仆人洛斯歇克写了一张便条,让他去找一名牧师为他祈祷,要他“把我和女男爵合葬在一起”。由此,历史学家推断,皇帝突然召见皇太子时一定严厉申斥了他,并且逼他与他的情人立即断绝关系。在万念俱灰后,鲁道夫和他的情人走上了双双殉情的绝路。

  另一种见解则从政治角度探询梅林宫之谜的答案。鲁道夫从小所受的教育和别的亲王不同。为他挑选的教师都是帝国中最出色的,但却未曾考虑他们持何种政治观点。人们甚至一度把小皇太子交给一位被皇帝长期流放的,参加过革命军的司祭教育。因此,在十七八岁血气方刚的年纪,鲁道夫就匿名写了一篇抨击奥地利贵族制度的文章,尖锐嘲讽“那些贵族们愚味无知,根本不适合担任任何官职”。他本人也蔑视一切皇家法规,说“那些皇室法规只不过是愚蠢,虚荣和维护陈俗礼仪的遮羞布”。后来他果然主动去结识了一位犹太记者、《维也纳日报》的主编斯宰普先生,并视他为“梦寐以求而终于找到的政治顾问”,称之为自己“精神上的父亲”。正是“在斯宰普的帮助下,鲁道夫倾心于撰写文章,借以表达从会写字以来难于表达的思想”。因此,《维也纳日报》上经常有署名“皇太子鲁道夫”的介绍皇宫内情的文章和不署名的反对政府的文章。“秘密办公厅”还曾截获一封鲁道夫写给斯宰普的信,信中充分表述了他对法国自由思想和制度的赞叹,以及他对德国普鲁士式军人专政的憎恶。他的叛逆性格和活动致使他每一次外出都有一些伪装的警方人员跟踪,他的住处也受到监视。更有甚者,他和匈牙利独立者联盟的领导人埃梅耶纳。卡罗里伯爵的过从甚密。最近以来,因为帝国要求通过一项新的军事法,在匈牙利正引起一次日益严重的政治骚动。布达佩斯的游行队伍旗帜招展,革命歌声此起彼伏,每一次集会都会引起暴力事件。而匈牙利人是寄希望于这位皇位继承人的。

  悲剧发生以后,人们了解到,鲁道夫在前往梅林宫的当天上午曾紧急约见斯宰普,并把很多稿子交给了他。这一天上午他还心情焦躁地等着一封信和一份电报。在收到电报并匆匆读完后,他咬着牙自言自语说:“对,应该办了!”在梅林宫他又延搁了一天,他在等着匈牙利独立者联盟领导亾的最后一封电报,这是决定命运的电报。此后鲁道夫就再也不等候什么消息了。

  由此人们有理由相信,鲁道夫是出于政治原因自杀的;有人甚至断言鲁道夫曾答应只要匈牙利人起兵反对他的父亲并宣布奥匈分治,他就可以就任匈牙利国王。当然,要证实这一点还缺乏足够的材料,不过在他写给妹妹的信中说:“我是违心地辞别人世的。”这句话似乎间接地印证了这一点。

  梅林宫的悲剧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六大历史之谜中的一个,可惜迄今为止人们仍无法揭秘。

no.6 比丘林何许人也?


比丘林何许人也?
 
  1808年1 月,古老的北京城里来了一位宽额头、一双大眼炯炯有神、留着一堆大胡子、神采奕奕的洋传教士。他就是衔命刚刚抵达中国都城的俄国东正教驻北京布道团第九班领班大司祭,以后在中国居留达14年之久,大名鼎鼎的“中国通”尼基塔。雅科夫列维奇。比丘林(僧名亚金甫)。比丘林被誉为俄国中国学的鼻祖,同时,他又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对下列问题,学术界众说不一,各执己见。

  一,生于何地,出身何族?据《苏联历史百科全书》中说,比丘林1777年8月29日(公历9 月9 日)大概生于俄国喀山省策维里斯克县(从1781年起为切博克萨尔斯克县),阿库列沃村一个助祭雅科夫。达尼洛夫家。雅科夫。达尼洛夫从1779年起为斯维雅日斯克县(从1781年起为切博克萨尔斯克县)比丘林诺村的司祭,就民族来说,大概是楚瓦什人。但是,前苏联有的学者却说,尼基塔。雅科夫列维奇1777年9 月8 日生于喀山省切博克萨尔斯克县比丘林诺村;他的父亲甚至连姓都没有,只是在1785年进喀山宗教学校读书时,比丘林才根据自己出生的村子的名字而获得了姓。也有的著作认为,比丘林生于一个就民族来说是楚瓦什人的助祭之家。

  二,是中国人民的“朋友”,还是“侵略分子”?前苏联一些著作中说,比丘林1799年毕业于喀山宗教学院,1802年作了修士。从1807年起作了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的首领,精通汉语。1821年5 月回国。1826年后在俄国外交部亚洲司任翻译。1830年,比丘林奉命派到外贝加尔出差,从那儿运回藏、蒙文书籍及佛像的搜集品。1835——1837年他去恰克图,在那儿组建了俄国第一所华语学校。他十分同情遭受满、汉封建主奴役的清帝国的劳动群众,对1840——1842年鸦片战争时期资本主义列强在中国的殖民扩张活动愤怒地作出了反应。他是“中国人民真诚可靠的朋友”。

  但是,学术界也有人不同意上述观点。十月革命后,苏联有的学者写道:“俄国中国学家的骨干由北京俄国布道团成员——东正教士组成,他们在传布基督教的幌子下执行着外交职能,他们是俄国沙皇专制制度殖民政策的积极传导人。”我国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比丘林在北京活动期间搜集情报,探取中国内政的机密,窃取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资料。他绘制了《北京城廓图》。

  离京返俄时,他带走的图籍、手稿重达1.4 万磅,分装15头骆驼驮运。这是“侵略行径”。他在恰克图创办华语学校,积极训练一批从事对华商业扩张的骨干。因此,是一个“侵略分子”。

  三,是“俄国中国学之父”,还是“学为沙皇所用”的“神棍”?过去苏联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比丘林第一个为俄国有关中国史的广泛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他的历史著作阐述了中国古代史、中世纪史和近代史的许多问题,论述了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中国和中亚各族人民的历史。就他研究问题的广博、规模和科学研究作品与译文所使用的中文史料的范围来说,比丘林都远远地超过西欧同时代人。他实际上是俄国科学的中国学的奠基人,正如布纳科夫所说,是“俄国中国学之父”。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比丘林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兴趣,盛赞中国高度完善的史学体系和神奇发达的中医、中药,并对中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和科学性表示惊叹不已。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最主要的研究领域,不止一次地抨击西方对中国文化的种种歪曲。他留下100 多部(篇)有关中国的专著、译著和论文,此外,还有1 万多页未发表的手稿。他对中国的介绍和中国学研究的领域之广、著述之丰、阐释之深,都远远超过号称俄国第一代中国学家的罗索欣、列昂节夫等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俄国的中国学是与比丘林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学术界也有人持与此相反的见解。例如,前苏联学术界有人认为,包括比丘林的“中国学”在内的俄国“旧中国学”是作为俄国专制制度政策的思想武器而发展起来的,沙俄在东方的推进在旧中国学中反映出来并找到辩护的理由。我国学术界有人指出,比丘林的“中国学”以中国边疆地区作为研究的重点,完全适应沙皇政府对中国有增无已的领土野心。俄国中国学发展的“比丘林时期”是“学为沙皇所用”的新阶段,比丘林作为俄国东正教的“神棍”,在“学为沙皇所用”的道路上比他的前辈走得更远。

  比丘林到底是什么人?他的中国学研究究竟应该怎样评价?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no.7 巴枯宁写《忏悔书》出于何因?


巴枯宁写《忏悔书》出于何因?
 
  米哈伊尔。巴枯宁(1814—1876年)是俄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无政府主义创始人之一,俄国民粹派运动的领袖。他一生思想复杂,经历坎坷,但他最能引起争议的活动恐怕还是他在被捕后撰写《忏悔书》的事件了。

  巴枯宁出身俄国封建贵族家庭,少年时接受了父亲的自由主义教育。1835年进入俄国著名学府——莫斯科大学学习,积极加入思想激进的斯坦凯维奇哲学小组,结识了后来的民主革命家赫尔岑、奥加辽夫、别林斯基等人。他厌倦俄国社会的沉闷和窒息,向往自由的空气和激情的生活。1840年秋,他离开俄国,来到当时欧洲资产阶级思想最活跃的德国求学,从此他的政治思想和倾向发生了巨变。他被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所吸引,成为民主主义的狂热信徒。1842年10月,他在其第一篇政治论文《论德国的反动》中向专制制度发出了公开挑战,他声言:“难道你们没有在革命建立起来的自由庙宇的山墙上看到自由、平等、博爱这些神秘和可怕的字眼吗?难道你们不知道和没有感觉到,这些字眼意味着现行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彻底消灭吗?”此文标志着他已彻底与贵族阶级决裂,同时也表明其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萌芽。

  此后,他放弃了做大学教授的梦想,走上了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道路。

  他在自己著作中,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虚伪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揭露在专制制度统治下的俄国,“既没有自由,也没有对人的尊严的尊重”,痛斥沙皇是“鞭子沙皇、盗贼沙皇和害人者沙皇”,呼吁俄国人民起来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当时,沙皇政府以1 万卢布悬赏巴枯宁的头颅。他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时指出:”不论它们的色彩和名称如何,实质上只能有一个目的,维持资产阶级统治,而资产阶级的统治就是对无产阶级的奴役“。应该说,巴枯宁激进的政治主张和言论在启发各国工人的斗争意识,揭露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号召和发动群众革命方面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他的无政府主义理论也给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他的理论的核心是绝对自由观和否定任何权威,反对有组织的无产阶级革命,主张所谓的“自发暴力清算”革命,反对党对革命运动领导,迷信于少数革命家的密谋暴动。尤其在1864——1873年间,从事了大量旨在反对马克思对工人运动领导的活动,阴谋篡夺第一国际领导权,甚至组织无政府主义国际,公开与第一国际分庭抗礼,破坏了各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另外,巴枯宁还是“泛斯拉夫主义”和“黄祸伦”的鼓吹者,为帝俄及其他帝国主义國家的对外扩张摇旗呐喊。

  《忏悔书》则是巴枯宁一生在个人气节上的最大污点。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巴枯宁认为实践其无政府主义理论的时机已到,便颇为积极地参加了法国二月起义,还领导了德累斯顿起义,当时他的表现曾受到了恩格斯的赞扬。1849年5 月20日,巴枯宁被普鲁士当局逮捕入狱,当局对他实行特别看押,在布拉格监狱的单身禁闭室中,巴枯宁手脚上锁链被牢牢地钉在墙上,除去吃饭,昼夜不能动弹,看守的狱卒增至24人,同时对他进行无休止的审讯。普鲁士和奥地利军事法庭还两次判处他死刑。巴枯宁当时表现还很坚强,在异国的法庭上慷慨陈词,为自己的革命活动辨护。然而巴枯宁在1851年被引渡回俄国不久,便在7 —8 月间书写了一份长达8 万字的《忏悔书》。

  在《忏悔书》中他详尽地交待了自己被捕前的思想和活动,以及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恶毒咒骂马克思和共产主义,鼓吹泛斯拉夫主义。最后,他奴颜婢膝地请求:“现在,我再次恳求陛下(沙皇尼古拉一世),向陛下伏地求恩,求您:陛下,我是个十恶不赦的大罪犯!……陛下,如果法律许可的话,如果罪犯的请求能够感动皇帝陛下的心的话,请不要让我受终身监禁的痛苦”,“就让最沉重的苦役成为我的命运吧,我将以感激之情接受它,把它看做您对我的恩典”。尼古拉一世阅后,说它是“惊人的真理”,“妙极了”,并建议皇太子亚历山大阅读,并写上这样的批语,“值得你一看,非常有趣,颇有教益”。巴枯宁因此被减刑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1861年巴枯宁从流放地逃走,取道美国,回到欧洲。《忏悔书》原稿藏于沙皇政府宪兵第三厅,直到1921年才得以公布。

  《忏悔书》的真实性已为众多研究者所证实,争议较大的问题是巴枯宁在当时出于何因写《忏悔书》?前苏联及我国史学界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是巴枯宁革命意志不坚定的表现,是巴枯宁叛变投降、自首变节的罪证。但有的学者也提出了不同意见。前苏联史学家皮鲁莫娃认为巴枯宁“在内心深处没有叛变,《忏悔书》只是策略,对他来说,释放就等于斗争,他先是使用了巧计,而没有叛变”。列文也认为《忏悔书》“可以解释为巴枯宁试图以不惜任何代价而获得自由的策略”。

  历史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辩明是非,贬恶扬善,相信随着新材料的发掘和史学工作者的努力,这个谜团终能真相大白。

no.8 加邦神父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加邦神父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1905年1 月9 日寒冬的早晨,俄国首都圣彼得堡皇宫广场响起了连珠似的枪声、马蹄的奔跑声、中弹人的惨叫声,这就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流血星期日事件”。这次工人请愿活动的组织者加邦神父成为俄国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格奥尔基。加邦1870年生于乌克兰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年青时入神学学校学习,成绩优秀被东正教会派到彼得堡工人区担任神职工作。他经常深入工人中间,了解工人的疾苦,帮助工人解决生活困难。他的语言也易为工人接受。他主张用基督教义拯救一切人的心灵,通过合法途径争取工人生活状况的改善,提高工人的地位。他经常为工人说话,谴责资方的不道德行为,因而在彼得堡工人中拥有一定的威望和号召力。

  20世纪初,俄国革命风潮日益高涨,主张所谓“警察社会主义”的彼得堡警察厅厅长祖巴托夫准备建立一个受官方监督的工会组织,借此平息彼得堡工人的情绪,同时将工人运动引到政府控制的轨道上来。1904年2 月,合法的工会组织“彼得堡工厂工人大会”成立,加邦神父被工人们推举为该组织的领导人。

  1904年12月,彼得堡最大的普梯洛夫工厂当局无理开除四名工人,激起工人们的愤怒。加邦神父主持了“彼得堡工厂工人大会”,会上推举三名代表,分别向厂方、工厂督察员和市长申诉,要求恢复四名工人的工作,均遭拒绝。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宣布罢工,到1905年1 月7 日,全市罢工人数已达15万。加邦决定组织工人前往冬宫去和平请愿,要求沙皇尼古拉二世与工人见面。1 月8 日,加邦把申请书和请愿书递交彼得堡市政当局,答复是:尊重工人的意愿,不会发生任何不测。但是在沙皇的指示下,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和谢苗诺夫禁卫军团已调入城内,埋伏在请愿队伍必经的石岛大街上,一场血腥的大屠杀在即。

  1 月9 日(俄历1 月22日)正值星期日,清晨在各条街道上聚集着工人和他们的家属,其中有老人、妇女和孩子,因为将要与沙皇见面,大家心情很激动。请愿队伍大约有20万人,工人们打着旗幅,抬着圣像,举着尼古拉二世的画像,唱着东正教的祷告歌,情绪高昂地汇集到一起。工人们的请愿书上这样写着:“皇上!我们圣彼得堡各等级的工人和居民,携同我们的妻室儿女,无依无靠的老人——我们的双亲,到您皇上这里来乞求公道和保护……”加邦神父不时在队伍中进行鼓动,声称沙皇一定会出来见大家。但是当请愿队伍踏上通往冬宫的石岛大街时,四周响起了枪声。“仁慈的沙皇”

  下令屠杀手无寸铁的工人了。军警向人群射击,马队用马刀砍杀妇女和儿童,甚至连爬上树梢看热闹的孩子也被枪弹打中。接着军警在涅瓦大街、喀山大教堂附近继续进行屠杀,工人们的鲜血染红了积满雪的冬宫广场和大街,死伤的工人及家属超过4600人。沙皇尼古拉二世却在这一天的日记上轻描淡写地写道:“由于工人欲走近冬宫,结果在彼得堡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骚动。军队只得在市内各区开枪射击,死伤甚众。上帝啊,多么痛心和难过!”奇怪的是,加邦神父却在这次屠杀中幸免于难,事件发生后他逃往国外。

  加邦神父到底是何许人也?他是不是沙皇政府的奸细?当时的工人组织就认为他是打入内部的奸细,是他将请愿活动计划详细报告内务部的,而且他本人在事件中“侥幸”生还。因此当1905年10月他回到彼得堡时,当即被工人纠察队抓获,并处以绞死。后来的人及前苏联学者也大部认为他是奸细。《苏联百科辞典》称加邦是“沙皇暗探局的奸细,是1905年加邦阴谋的领导者”。但也有人认为加邦是无辜的。《第一次俄国革命的开端》一书中认为加邦是被反动集团利用的“天真的理想家”,依据是列宁有关评价加邦的一句话,“不能排除加邦可能是真正的基督教社会主义者”。在西方和我国史学界基本上也持上述两种观点。

  但是加邦本人或许根本没有想到,1 月9 日的“流血星期日”的事件成了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沙皇军队的残酷屠杀,擦亮了广大工人的眼睛,工人群众明白了沙皇不是他们的保护者,而是最凶恶的敌人。因此愤怒的工人喊出“沙皇痛打了我们,我们也只好把他痛打一顿”的呼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不可抑制地爆发了。

no.9 拉斯普庭到底是什么人?


拉斯普庭到底是什么人?
 
  国运将衰,必出妖孽。自1907年起,在俄国宫廷中出现了一个神秘人物——拉斯普庭,他侧身于沙皇夫妇的左右,勾结于朝野上下,策划于阴暗密室,翻云覆雨,可谓炙手可热。列宁称拉斯普庭的出现标志沙皇专制统治已达到“极限”。

  旧俄国西伯利亚历来是流放革命者和苦役犯的地方,但这里也是出现所谓“先知”、“圣徒”、“长老”、“预言家”的地方,拉斯普庭就出生在这里。他原名叫格里高里。叶菲莫维奇。诺维赫,“拉斯普庭”(意为“放荡淫逸”)是村民送给他的绰号,因为他从小就不务正业,放荡成性,当过小偷,做过盗马贼。他在长期的流浪过程中结识了一些僧侣和各种异教徒,对他影响最大就是鞭身教。该教鼓吹在肉欲的极度放纵达到高潮时,便将得到神的启示和保佑。因此拉斯普庭回到村子后,便到处宣称:他可以直接与神对话,他能借助神的力量为别人治病。有时谁将手割破了,他就胡乱抓一把草敷上,然后再念念有词地祷告,血竟然凝结了。这些消息不胫而走,从此,拉斯普庭经常被人请到家中,“降神治病”。见过拉斯普庭的人都说他身上有一种慑神的力量:一对浅灰色的死鱼眼睛总是死死地看人,让人感到恐惧和昏昏欲睡。逐渐地他的名声传到了首都彼得堡,传到俄国宫廷之中。

  1905年俄国爆发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革命风暴的打击下,沙皇政府被迫实施了部分政治改革。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害怕革命,惧怕自己的统治被推翻,加上他的家庭生活的不顺利,使他的性情更加乖僻和迷信。皇后亚历山德拉常年患有神经官能症,在连生四个女儿后,才生下皇太子阿列克塞。但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患有严重的血友病,常年弱不禁风。

  皇后和皇太子的疾病成为笼罩在沙皇家庭生活上的阴影,因此一些自称怀有“妙手回春”绝技的庸医、神僧便不断出入宫闱之中。拉斯普庭也被介绍到宫廷中,经过拉斯普庭的花言巧语和无耻拙劣的表演,皇后认定他便是创造奇迹的人,从此拉斯普庭就取得了沙皇夫妇的信任,终日宝马良裘,歌舞相伴,视为上宾。一时间,拉斯普庭成了上流社会的权贵人物,从亲王、大臣、将军到贵族、商人、银行家纷纷巴结他,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宫廷奸党”。

  拉斯普庭还与大资产阶级相勾结,控制了國家经济命脉,他同时还与皇后亚历山德拉一起干预朝政,操纵大臣的任免权,仅1914——1916年间,内阁总理大臣换了四个,内务大臣换了六个,外交大臣换了三个,陆军大臣换了四个。他还经常干预前线的军事行动,因此沙皇尼古拉二世经常抱怨:“我仿佛穿上了一条无形的裤子”。

  拉斯普庭这个小人的得势是沙皇制度腐朽的明显表现,他不仅为人民群众所痛恨,而且在统治阶级内部也引起不满,到1916年国内的“上层危机”

  已达到异常激化的程度。为了平息国内政治风潮,挽救专制统治,一些贵族军官和资产阶级人士开始密谋刺杀拉斯普庭。尤苏波夫是沙皇的侄女婿,曾与拉斯普庭有过密切的交往。尤苏波夫、巴甫洛夫、苏霍京等人决定不再等待,1916年12月16日晚,拉斯普庭如约来到尤苏波夫家,尤苏波夫用掺入大量剧毒的氰化物的馅饼和葡萄酒热情地招待他,然而两个小时过去,拉斯普庭仍神情自然,谈笑风生。尤苏波夫被迫采用最后的措施,在背后向他心脏开了一枪。拉斯普庭这才倒下。众人以为他必死无疑,然而几分钟后,他又神奇地复活了,狂叫着“我要把你们都绞死”,说完冲出房间,跑向大街,惊慌失措的众人忙将手枪和橡皮棍一齐对准他,拉斯普庭再次倒下,临死前他眼中放射出幽幽绿光,使众人不寒而栗。

  对拉斯普庭奇异的来历和神秘的死,在沙皇俄国、前苏联及西方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中有着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认为在拉斯普庭身上拥有某种特异功能,他能看透人心,揣度别人的心理,超人的力量使他吃下大量毒药仍谈笑风生,甚至有的作者还大写特写他死后数日仍能复生,总是给他绘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有的人认为拉斯普庭不过是善于运用催眠术和暗示术而已,并以此控制了宫廷和沙皇夫妇,在他身上并役有什么超人力量和神秘功力。

  拉斯普庭到底是何许人也?他由一个西伯利亚闭塞农村的无知的农民,到后来却能在彼得堡上流社会赢得市场,成为沙皇的座上宾,这确实令人费解,也是历史学家一直未能解开的谜。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拉斯普庭的个人得势是专制制度统治腐败的典型体现,他的死预示了罗蒙诺夫王朝的覆亡。

no.10 沙皇尼古拉二世之女曾生还于世吗?


沙皇尼古拉二世之女曾生还于世吗?
 
  1917年2 月,彼得格勒再次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人民运动的强大压力下,尼古拉二世终于在3 月15日(俄历3 月2 日)宣布退位,统治俄国300 年之久的罗曼诺夫专制王朝就此轰然崩溃。3 月20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宣布:“确认退位国君尼古拉二世及其夫人已被剥夺自由,并将退位沙皇幽禁于皇村。”当晚沙皇就被押送到皇村,皇后亚历山德拉和四位公主及皇太子已先期被软禁在那里。沙皇一家虽是囚徒,但仍过着安静和舒适的皇家生活。在这非常时期,摆脱了权柄的控制,似乎“血腥沙皇”增加了几分家庭温情,也有时间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了。

  沙皇的家庭成员由7 人组成。家长为尼古拉二世,似乎他对自己身份的急剧跌落并不动心,在皇村每天忙于扫雪、锯木、劈柴,或是与儿子做游戏。

  看押的士兵按规定对退位沙皇不再称呼“陛下”,对他只称“上校先生”,并根据这个军衔给他敬礼。有一次雅雷尼奇中尉值班站岗,散步的尼古拉二世想与他握手,中尉拒绝,尼古拉二世不解,中尉回答:“我出身于人民。当年人民向您伸手,您不理睬,现在我当然也不能同您握手。”沙皇哑口无言。

  女主人是皇后亚历山德拉,这位被称为来自德国“黑森林的苍蝇”的女人是一个喜怒无常、好弄权术、迷信鬼神、生活放荡的人,她对自己从皇后变成阶下囚极为不满,整日暴跳如雷,咒骂革命者是“暴徒”,咒骂沙皇手下尽是“背叛者”,而且对称她“罗曼诺夫女公民”大为不满。

  四个公主分别叫玛丽娅、塔尼亚娜、奥莉加和阿纳斯塔西娅,其中大公主玛丽娅经常陪同沙皇散步和锯木头。地位至尊的4 位公主在失去自由后百无聊赖,以刺绣、打牌打发时光,后来她们还学会为自己洗衣服和烤面包。

  皇太子阿列克塞年仅13岁,童年时患过血友病,身体一直弱不禁风。他很懒,不爱读书,性格很象神经质的母亲。

  如何处置沙皇一家,一时难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准备送沙皇一家至摩尔曼斯克,再去丹麦。英国政府也准备派巡洋舰接走沙皇。因此尼古拉二世表面上神态自若,内心却在焦急地等待被遣送或是出走甚至逃跑,以图恢复自己的统治。散布在各地的保皇党分子也念念不忘恢复俄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后来在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压力下,临时政府被迫违心地决定将沙皇一家转移到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1917年8 月14日清晨,沙皇一家前往托博尔斯克,这是他们一家的最后一次长途旅行。他们被安置在原托博尔斯克前省长舒适的官邸,但是“房子、庭院、花园、台阶、教堂,这就是他们狭窄的小天地……关在金笼子里比死亡更坏”。尼古拉二世一天天地数着日子,等待时势的转变,然而当科尔尼洛夫叛乱失败的消息传来后,皇后绝望地说:“眼见一线光明又一次熄灭了”。

  罗曼诺夫家族在托傅尔斯克渡过了九个多月的囚禁生活,1918年4 月20日苏维埃政府下令将沙皇一家转移到乌拉尔的叶卡捷琳堡。1918年5 月19日的《乌拉尔工人报》曾这样写道:“根据人民委员会会议的决定,前沙皇尼古拉。罗曼诺夫及其家室从托博尔斯克已迁到叶卡捷琳堡,现押在与外界隔绝的单独住室内”。来到叶卡捷琳堡,沙皇预感自己已不会有好下场了,他加紧与外边保皇分子及外国武装干涉者联系,皇后也教公主们如何将珠宝藏在胸衣里,随时准备出逃。当地的苏维埃组织察觉到事态的严重,绝不能让俄国的君主统治再死灰复燃。1918年7 月12日,乌拉尔苏维埃决定就地枪决沙皇一家。7 月16日晚12时,革命士兵和武装工人将沙皇全家7 人及4 名亲信带入地下室,向他们宣布乌拉尔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的决定,随即响起一排枪声,经检验11人当场死亡,然后将尸体火化,骨灰及遗物沉入泥潭中。

  但是事过不久,在欧洲的各大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的消息:俄国公主阿纳斯塔西娅奇迹般地逃脱了布尔什维克的魔掌,已辗转来到欧洲。这个消息轰动一时,死人复活了。由于报道很详细,令人不能不信。报道中说一位看押士兵在皇恩感召下在处决前夜将阿纳斯塔西娅偷偷放走,在西欧她见到了侨居丹麦的祖母、俄国皇太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祖母承认了她的身份,报纸上还刊登了许多她本人及其与祖母合影的照片。现在许多西方学者仍持这个观点。

  但是苏维埃政权及前苏联史学家在当时和后来都断然否定有所谓俄国公主生还出逃的说法。理由是叶卡捷琳堡看守措施极为严密,看守人员绝对忠诚于苏维埃政权,阿纳斯塔西娅是不可能逃走的。另外自沙皇一家被处决后,在西方各国假称俄国皇族后裔、招摇撞骗的人数不胜数。几十年来,在西方竟出现了30多名不同国籍的女人自称是阿纳斯塔西娅,要求继承罗曼诺夫家族遗产和爵位。

  西方國家对此也兴趣不减,已有数十部描写阿纳斯塔西娅身世及奇异经历的传记、小说、戏剧、电影问世。

  沙皇尼古拉二世之女阿纳斯塔西娅究竟是否生还于世?这或许是俄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未解之疑案吧。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