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第3辑调查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何曾高士叹途穷

——品德高尚的司空图连寇盗也敬畏

  河中虞乡人(今属山西省)司空图的父祖辈都是较有政绩的官僚;而作为晚唐知名作家的司空图,不仅在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等方面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为人处事上他也获得了时人及后人的真心敬重。这当然并非没有其自身这良好的原因。

  一个天色昏晦的夜晚,少年时期的司空图因事外出,半路上忽然风雨大作,此时有一柄古代的宝剑不知从何处飞来竟掉落在他的跟前,他高兴地把它拾起后便一直佩挂在身上。这件令人觉得稀奇的往事,即便在退休后他仍还念念不忘地写诗纪念道:

  宦游萧索为无能,移住中条最上层。

  得剑乍如添健仆,忘书久似失良朋。

  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

  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①

  性情爱好苦吟的司空图,少年时期便已展露出他那非凡的才华。当年担任主考官的王凝来到绛州主持考试时,曾见司空彬彬有礼地专程前来拜访;而在离去时,司空就不再去亲友家里玩儿了。又有一次,司空去拜访亲友时,尽管那是路过府衙的,但他也没有去拜访王大人。因此,司空这些事情遂给了王凝一个用心专一的良好印象。

  懿宗咸通十年(869年),②适值王凝知贡举,司空就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得到赏识,并被提拔为第四名进士及第。然而,同时考取的一些人却酸溜溜地说:“这次还不是由司空图得第一名吗?”闻听这个消息的王凝遂宴请所有考中的进士,并进一步宣布道:“我王凝有幸担任选拔人才的重任,今年确是为司空先辈一人而选拔的啊!”因此,大家也就不再去说什么闲话;但这样一来,司空的名气却越发大了。

  没过多久,王凝出任宣歙观察使,司空旋即被辟为从事。而朝廷里要升任他为殿中侍御史时,因得到青眼赏识的司空此时却不忍离开王凝幕府了;但他为此却受到了一些人的弹劾。后来宰相卢携返回朝廷,在路过陕西时,知道司空人品极高,便特地去拜访;交谈之下,卢对司空既佩服,又很赞叹,当即赠诗道:

  氏族司空贵,官班御史雄。

  老夫如且在,未可叹途穷!

  就在离别时,卢携还特意对当地观察使卢渥一再嘱托:“要知道,司空御史可是一位高士呀!您得好生照顾照顾他!”卢渥就上表请皇帝任命司空为他的僚佐,以便为人民多办些好事。等到后来卢携担任宰相,便召拜司空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又升任他为郎中。只是黄巢起义很快就爆发了,于是司空避乱到了河中老家。僖宗逃难到凤翔时,司空出任知制诰及中书舍人等职,为日薄西山的唐王出谋划策,以挽救其日渐衰颓的命运。昭宗景福年间(892年~893年),司空征拜为谏议大夫,但他已觉得在朝廷难以有所作为,遂不再出山做官。

  就在他避乱中条山王官谷时,司空图谦称他并没有什么才能,也知道福分的大小,再就是他自己现在年龄也大了,有此三个原因,遂不再出去当官,从而把他所建造的亭子取名为“三休亭”;还在亭子上摹刻了从唐代开国以来讲究气节的文人学士及大将的画像,以供人们瞻仰。此时的许多文人官员都跟他有所来往;他预先还建造了一座坟墓,让人在里面放上一只大棺材,遇见好天气时,他就跟一班人坐在里面饮酒赋诗。有人责难他为何要这样做,他当即反问道:“你为何还这样看不开呢?生死其实只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罢了,我难道只是暂时到这里来玩玩的吗?”说得那些人的嘴便都噎住了。

  当时寇盗纵横,杀人如草,但由于知道司空图是一位有道长者,寇盗们也就不再来骚扰他了。而许多读书人及普通老百姓知道这消息的,便都过来依附他,从而得以保全生命;于是来避难的人越来越多,因而得到他挽救的人也越发多了。此后不久,昭宗被朱全忠杀害不算,就连刚担任皇帝没多久的哀帝也被杀害了。面对这不堪回首的残局,忠于唐室的司空图就在接连呕血数升后绝食而亡。但他所撰写的诸多诗文却留给了人间,其中他的论诗专著《二十四诗品》,③在文学评论界至今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

  按:① 失,一作“忆”,于义理论之似非确。为,去声;教,平声。② 此据《新唐书》卷194《卓行传》等;而《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则称“咸通十一年”,与此相异。又,《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则称“咸通中”,却未予确指何年。至于《唐才子传》既称“咸通十年归仁绍榜进士”,又称“主司王凝”云云,似涉前后矛盾之嫌。 一说此书系明人伪托司空图者。

no.2 性傲才高阻力多

 

  ——薛逢一再讥讽“差同学”当宰相

  作为文人,有作品能丝毫不因“人情关系”入选后世著名的《唐诗三百首》,那当然是很有“面子”的事情了。晚唐诗人薛逢就拥有这种荣耀,①但他在世时却因所谓的“褊傲”性格而在仕途上显得阻力多多;这可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蒲州人薛逢,字陶臣。他不仅天资聪明,学力深湛,而且性情也很耿直。只是在写作时,他却不大喜欢冥思苦想;就是作品写成后,他也依然能做到豪放自如,不再对句子进行细心检束。至于在谋略学方面,他却认为自己尤其有着独到的心得体会。

  武宗会昌元年(841年),薛逢以第三名的好成绩考取进士,很快便担任了万年县尉;没过多久,他又担任河中幕府里的文书职务。时值崔铉被任为宰相,而崔对薛很器重,遂让薛担任弘文馆里的学士;此后薛又担任侍御史、尚书郎等职务。在这个时期,他真可谓一路春风得意。

  然而,意想不到的麻烦事就来了。生性高傲的薛逢由于自身才力不凡,加以少年得志,他往往在无意中得罪了人还不自知呢。当年跟他一样还没有发达的同学刘瑑,由于所写文章都在薛逢之下,所以经常不被薛放在眼里。然而,眼看着刘瑑后来居然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但生性高傲的薛也仍没向刘乞求拉自己一把。而此时,有人向刘推荐说,薛逢的才能足以担任知制诰这一职务而无忝。刘心里也知道这职务当然很适合薛,而且这还能使之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但有着小人性格的刘瑑想起自己当年被薛逢所轻视的一幕幕时,遂借口说:“要知道,先朝的知制诰一职,都是由担任过州县等地方官之后的人才能出任的;而薛逢并不具备这一资格。”这样一来,薛逢就做不成知制诰这职务了。

  其实,薛逢受到阻力的情况并不只是这一次。他开始跟杨收、王铎同年考取进士,而且薛的成绩最好。后来,杨收也成了辅政的宰相,而薛则仍还是原来的职位;他心中多少有些不平了,便写诗嘲弄他们。其中有句说:

  谁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避路人。

  杨一见此诗,果然非常恼怒,先后调他到蓬州、绵州两地担任刺史了事。再就是王铎后来也担任了宰相,薛在赋诗时又有着这样的句子:

  昨日鸿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毫轻。

  同样地,这带有讽刺意味的诗句也惹恼了王,使得薛被调到秘书监当他的闲差去。

  一生中就这样尽是遭到冷遇的薛逢,晚年时也丝毫未能如意。一次,经济条件也不见佳的他正骑着一头老而跛的毛驴上朝,当时却正好遇见了新进士;他们意气风发地驾着高头大马,而那车夫则一路吆喝着过来。靠近薛的坐骑时,车夫居然大喝道:“请赶快回避新君!”薛逢一听,当即便不由冷笑起来,他也派一个人对他们说:“请不要再耍这样的贫嘴好了!想老夫在少年时,也曾经是一个东涂西抹过来的人啊!”

  这时候,凛冽的大风竟把大路上的草木连根都拔起来了。而孤独地站立在寒风中的薛逢,终究赶不上那些新进士们耀武扬威的车尘马足,痴痴地静立在那儿,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按:① 薛逢七律诗入选《唐诗三百首》者,其题为《宫词》;兹不赘。

 

------------

no.3 叛臣空负射雕才

 ——“落雕御史”空有高才遭摆布

  自古以来,幽、并、燕、蓟等地就颇多武艺高强之人。晚唐时期的知名文人高骈在习文作诗之余,对骑马射箭等功夫也是娴熟有加。由于他少年时期便已练就的过硬基本功,长大以后,他的膂力更是大得惊人。至于他跟文士谈论治国安民之道时,也颇能说得头头是道,娓娓可听。

  刚开始时,高骈在长官朱叔明手下担任司马一职;不久他便升任为侍御史。一天,他在跟大家一起外出围场打猎,忽然见到有一对大雕正从天空中并排着飞翔。高骈因心有所感,遂默默地祈祷着:“我将来如果能够大富大贵的话,那么,请老天爷就让我把这对大雕射落下来吧!”祝罢这语词,只听得一声刚劲的弓弦声响,天空中遂扑楞楞地掉下了一对大雕。

  “哇噻!高御史您的手段好不高强呀!”这可把在场的一干人等都震惊得喊叫了起来。正是由于这次奇特经历,此后人们便敬佩地叫他“落雕御史”。

  不久,高骈由于攻取了安南(今越南河内),便受到朝廷中有关人士的赞赏。僖宗当政时期,他历任各地的节度使;当黄巢起义反抗唐朝的时候,高骈遂传檄天下,呼吁以“勤王”的方式来挽救唐朝,并讨伐黄巢;这使得他的声名一下子便大大提高了。不用说,当时的唐王朝也很是倚仗着他来挽救。诚然,他在四川时期曾因广筑成都四面的城墙40多里,朝廷自然很是疑惑,以为他定然Bie有用心了。一次,他在大摆筵席宴请有关人士时,有人就请他来赋咏《风筝》诗,正在酒力兴头上的高骈也不推辞,当场口占一绝道:

  夜静弦声响碧空,官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①

  谁知第二天,就有皇帝的诏命下来,说让高骈移镇渚宫去了。这样,人们便传说这大概就是由于他昨晚宴会期间所写的诗作,而遭遇了这件事的。

  只是黄巢不久就攻陷了全国的许多城池,连两京这么重要的地方也遭到了沦陷的命运;仓皇之间,皇帝就只得逃难去了。面对这严峻的现实,高骈便再也无心去“勤王”了。即便皇帝再次命令他出兵,他也只是推阻着;其实,他是在等待时机起兵反叛。皇帝遂命王铎来取代他的职位,让他担任一个虽有官爵但无实权的渤海郡王。此时此刻,心中无限懊恼的高骈便写诗来表明自己的情怀道:

  渔竿消日酒消愁,

  一醉忘情万事休。

  却恨韩彭兴汉室,

  功成不向五湖游。②

  话虽如此说,爱好弄权的人一旦失去了权利,心中自然就难以忍受那种寂寞的悲凉况味了。于是他在大骂唐王朝后,一时间却也没有什么办法。这时候恰有一些方士过来,用阴阳学术的名目来劝说高骈干有利于他们的勾当。像江西鄱阳市侩吕用之竟用迷信活动来蛊惑他,说他绝对可以役使鬼神等等;又请高建造神仙楼来迎接神仙的下降;而聪明一世的高居然也真个糊涂一时地听信吕的一派胡言。高的一些部下见此情景,也就纷纷地背叛他而去。后来高还跟名叫诸葛殷、张守一等的几个狂人搅到了一块儿;他们表面上说是在请神邀仙,事实上都是在分割着高的军权。尤为可笑的,原本跟将军全不搭边的这一帮无赖之徒,居然也自称起将军来;而高对此却视而不见。

  悲哀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就在高骈沉浸于做神仙幻梦的时候,他的部下便发生了叛乱,同时把他和他家的七名子弟全给杀害,还用破碎的油毛毡布包裹着他们的尸首,并把它们埋在一个土坑里了。尤为可悲的,高骈在史书里是以叛臣的面目出现的;这固然令人不无深思。

  按:① 移将,一作“风吹”。将、中,均为平声;任、听、调,皆读去声。② 忘,平仄两读,此为平声;兴,动词,平声。

no.4 谗言终使官难做——张正直高才难道为赏钱

 

  整个晚唐诗坛的诗风都日趋萎靡不振,号称“十哲”的诗人群体尚在做着一些努力,从而为这个不再振作的诗坛抹上一层并不太亮丽的余辉。

  清河人张就是这作家群里比较有水平的一位诗人。他一出生便很聪明,在年纪还很小时,他就开始了诗歌创作;而且他的作品也往往能得到大人们的赞赏。就在他八九岁时,张跟随大人登上单于台,眼看着黄河正从旷远的天边滚滚而来,而太阳则好似就从地底下喷薄而出一般,他当即便吟出了一联气势非凡的好句: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

  这可把他身旁的大人们都震惊着了!因为张这一联诗里,不但对仗极为工稳,而且使用了“隔句拗救”的手法,使得该诗联的声律仍很谐和;尤其是该诗联的意境极为开阔,那就更属并非易事了。所以,张的老师当即就对张父赞叹道:“令郎发达之兆,由此可见出一端矣!”

  尽管张由于如此之类的诗作爆得大名,然而令人想不到的,由于家境贫寒,他在参加进士考试时却并不怎么顺利,而且起先几次他都居然没能考取。就这样留滞在京城长安的张,心情自然极不舒畅。一天夜晚,所有的人都已沉睡,只有他还在孜孜不倦地温习着功课。他感到眼睛都酸麻酸麻地,就独自端起了碗中那浊酒喝将起来。突然,他把酒碗一摔,遂蘸墨挥笔在客栈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诗,曰:

  月里路从何处上,江边身合几时归?

  十年九陌寒风夜,梦扫芦花絮客衣。

  此诗才写罢,他又仔细地把它读了一遍;情动于衷的张便不由泫然泪下了。但他这首诗却很快地就传播了开来,以至于那主考官都以为未能考取的张确实很有才华,而且他此前的成名也并非徒有虚名。这样,主考官便向人要来了张的其他诗作,读后觉得这次未能录取张,真是一个大大的过错。于是他就向其他一些主考官宣扬张的诗才;到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张终于顺利地考取了进士。

  然而没过多久,原本就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王朝的大厦便轰然倒塌了。刚刚做上犀浦县令的张为了生存,只得到王建建立的前蜀小王国里担任了膳部员外郎。由于张在管理方面还颇有一套,此后他就出任金堂县令。王建死后,他的儿子王衍是一个喜爱风雅的主儿,一天跟他的爱妃去游览大慈寺时,忽然见到寺院的墙壁上写有一首诗;其中的联语最使他赞不绝口,道是:

  墙头细雨垂纤草,水面回风聚落花。

  但这个身为前蜀后主的王衍因不知作者是谁,就询问这究竟是谁写的。跟随人员经过打听后,报告说是张写的;①王衍便默默地记着了。一回到了宫里,他当即命人把张的诗作全部搜集过来让他阅读。张急忙把他200来篇诗作恭恭敬敬地呈献上去。②王衍读后很是欣赏,就想任命张为起草朝廷中重要文书的知制诰一职。但宋光嗣却从中作梗说:③“张为人也太骄傲自满了!那天小臣跟他喝酒时,他说话中对驸马爷就很不恭敬。”耳朵风很软的王衍听了宋这谗言后,竟又收回成命,不再让张做这重要的文书工作了。尽管如此,王衍却觉得就这样毫无“表示表示”、“意思意思”,似乎也有些说不过去,遂随手赏赐张1000两白金了事。

  按:① 《唐诗纪事》说是“寺僧”回答,而《郡斋读书志》未说是谁回答;至于《唐才子传》则称“左右”回答。今为方便行文计,暂落实到“左右”可也。② 《郡斋读书志》与《唐才子传》等均称“二篇”或“二首”;而《唐诗纪事》则称“进二百首”,似更符合常情,故从之。③ 宋,《郡斋读书志》与《唐诗纪事》均同;唯《唐才子传》则作“朱”,盖形讹也。

 

no.5 谢诗差幸人原谅——崔橹谢罪诗真是戒酒良方

 

  晚唐大诗人杜牧的诗作之所以被人看好,主要是由于他那风神蕴藉的特有风调。而比他还要晚些时候的作家崔橹,①也正是由于爱慕小杜这蕴藉的风调,从而写出了迥然不同于时人的诗作来。

  崔橹向来善于撰写杂文,他所使用的文笔颇为华丽而又任意,比较能放得开。在读了他的前辈作家杜牧的诗作后,他便极力学习小杜的作法来提高他自己的诗作风韵。因此,像小杜一样,他的诗作也以绝句的成就最高;尤其在写作有关状景咏物方面便更是如此了。比如他在夏天面对莲花时,就能吟出饶有如此风调的好句来:

  何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清香尽日怜!

  到了冬天,他面对梅花又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强半瘦因前夜雪,数枝愁向晚来天。

  在写完这诗句后,他仍还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刹那间便又有了一联好句蹿上他的心头,道是:

  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

  当然,他在题写离别送行时的作品也颇具特色,其中如有云:

  云生柱础降龙地,露洗林峦放鹤天。

  正是由于崔橹这众多的脍炙人口的华丽精深之作,自然就使得他的诗名广为传扬了。于是,他在宣宗大中年间(847年~860年)顺利考取进士后,②便踏上了作官为宦的道路。

  然而,他在做官时却遇上了一件尴尬之事。因为崔橹嗜好喝酒,而且一喝就非要喝个大醉方休不可;更使人难以忍耐的,他在喝醉后往往还不想让同伴早些走。知道他这性格的朋友都曾劝慰过他,但崔橹却仍没有把人们的忠言当回事儿;直到最后出现他向人道歉这一结局时,他才不得不改变那令人难堪的坏习惯。

  那天在公宴场合,原本爱好喝酒而且确实也已经喝醉了的崔橹,这时仍拉着郎中陆肱的手不放,说是他得再陪他喝上一盅。知道崔这性格的陆已然站起来却又只得违心地坐下,心想,免得由于这事把他跟同事间的关系给闹僵了。谁知这业已醺然颓然了的崔,却开始用极为难听的话语侮辱起陆来。陆当即拂袖而起,并愤愤然地扬长而去;当下遂把整个宴会闹得不欢而散。

  大家终于把崔给劝回家去。第二天早上一醒来,对于昨晚的事情毕竟还有点记忆的崔橹,越发觉得由于自己贪酒并强要人陪喝不算,居然还去侮辱了人家!想想自己这坏毛病也确实令人难以接受,他遂在悔恨之余写了一首七绝诗来向陆谢罪,其诗云:

  醉时颠蹶醒时羞,曲蘖催人不自由。

  叵耐一双穷相眼,不堪花卉在前头。③

  陆肱读了崔橹这出自肺腑的真诚的谢罪诗,不觉对之宽厚一笑,也就原谅了崔昨晚那鲁莽的行为了。此后,崔便再也不敢像原来那样死纠蛮缠着人家来喝酒;到了最后,他索性就把平生贪酒的坏习惯也给戒了。这也该算是他在吃过前亏,并在痛改前非之后的令人叫好之事。

  按:① 此据《唐摭言》、《唐诗纪事》、《新唐书·艺文志》及《直斋书录解题》等,唯《唐才子传》作“崔鲁”。② 一说为僖宗“广明间进士”。③ 醒、相,此处皆为仄声。

 

no.6 长安米贵居何易——大诗人在京立足凭什么

《唐诗三百首》“五律”卷里有一首据说是讽刺诗,同时也可谓是寓言诗;当然,它原本就更是一首咏物诗——它就是大诗人白居易所赋写的《草》。虽然其标题一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但其意义却大致是一样的。所谓“赋得”,是一种体式,“古原草”是题目,这比普通的《草》的涵义固然缩小多了;而“送别”则系由此所衍生出来的内容。

  这首被编著者蘅塘退士称为“诗以喻小人也”的诗,其实还蕴涵有一个极为有名的而且被后人作为典故广泛使用着的故事。

  白居易(772年~846年), 字乐天,自称香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先是山西太原人,后来又迁居到陕西韩城,最后定居在陕西下邽。据说白居易刚生下来才两个月,①奶妈抱着他,并指着家里的书让他看,他虽然口不能言,但心里却早已认识“之”、“无”二字了。所以后来人们在谦逊地称说自己所识别的东西不多抑或知识有限时,便往往会用上这典故,说是“略识之无”。稍微长大了,白居易尤其喜欢读书,而且他的记忆力之好极为惊人,凡是他过目的书,就没有不把它紧紧记在了脑子里的。而他诗文里所透露出来的非凡才华,便更是让人吃惊不已了。

  诗才已经不同凡响的白居易,在16岁那年便只身来到了京城长安。他闻名去拜访当时掌管编纂国史以及为朝廷起草文告诏令的著作郎顾况,以便请顾老前辈对自己的诗作进行亲切指点。而苏州人顾况却是一个自视甚高、很少对他人有所推许的著名诗人,尽管他家门口车水马龙,来拜访和求教的人很多。那天傍晚,仆人就要掌灯开饭了;一个行色匆匆的小青年竟在此时此刻递上了他自己的名刺,并在他诗稿的封面署上“白居易”这三个工整的楷体字。

  因频繁接待来访客人业已有些疲惫了的顾老诗人,一眼瞥见“白居易”三字,遂禁不住大笑起来:“呵呵,好大的口气!要知道,京城长安现在米价高得很,平时就是想居住下来也挺不容易呀,更何况居然要想白白居住!”说完,他趁家人还没有把饭菜摆上桌来的当儿,便漫不经心地浏览起白居易呈给他的诗稿。一打开扉页,里头第一首就是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五律,其诗云: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②

  当他看到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眼睛蓦然一亮,顾老诗人就再也不能移开目光了。可以想见,此时他固然已不敢再漫不经心了。他一手捻着他那把略已花白的胡须,一手紧握着诗稿,转而细细地品味起来,并不时点了点头。然后他又腾出了那只轻捋胡子的手拍案叫绝道:“能写出如此之好的诗句,要想在长安居住下来,又有何困难可言哉!老夫刚才的话,只不过是开开玩笑的啊!”

  这是顾老诗人欣赏白居易该诗中野草所蕴涵着的顽强生命力,纵然在历经野火焚烧之后,但它一经那春风(请注意,此二字在古代诗文中是一个蕴涵极为丰富的词汇)吹拂,它便又生机勃勃地绽出嫩芽,并开始生长和迅速繁衍起来了。作为一个人,难道就不应该像这株莽原上的野草一样,在逆境中顽强斗争,以期倔强地生存下来吗?而这,该是多么需要精细观察和深刻领悟呀!不用说,这正是作为诗人所必备的良好素质,所以顾老诗人不禁为眼前这位天才少年所深深折服了。

  接下来,得到了老诗人顾况的大力赞扬和多方介绍,少年白居易的诗名顿时便传遍了整个京城。但非常遗憾,由于白居易还没能得到更为强有力的引荐,虽然在长安居住了三年,他却并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出路,于是只得黯然离开了。直到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他才以高科考取进士,此后便踏上了仕途。再就是他的诗名不但在全国知名,到处流传着他许多杰出的作品,而且他的诗名还传到了鸡林国,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可见,顾老诗人当年并没有看错白居易。

  按:① 然据白居易《与元九书》则称七、八个月也。② 现在许多选本亦据《唐才子传》仅仅选录该诗前四句,要知道这并不科学;而且,它也是对白居易诗作的肆意阉割。至于其颔联,乃系是流水对的构句方式,同时它还使用了“隔句拗救”这作诗技巧。

 

no.7 任是女人难动心

——陈陶的坚贞操守连小妓都感动

  在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面前,一个男人的真实面目大概很少能不确切地袒露出来;这可真是一桩令人称奇但也是极为无奈的事情。

  诚然,也会有一些即便是女人百般调弄都不会动心的男儿,这无疑就更是使人赞叹不已了。而这里要讲述的,就是一个令人赞叹不已的有关晚唐诗人陈陶的故事。

  陈陶,字嵩伯,他的生卒年及其出生地址现在都已不大明确。①我们只知他在武宗会昌初年(841年)前后在世。他工诗,且以平淡的风格见称于世;但很不幸,他考了许久也没能考取进士,所以他就到深山里隐居去了。在陈陶所写的多首下第诗里,有两句诗特别脍炙人口,道是:

  中原不是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

  可见他对自己正是负有不可小觑的期望,只是他由于老是未能按照世俗的做法考取进士。随着时间一久,他这博取功名的心情也就慢慢地变得灰冷,遂不再去赶考进士,而是去漫游了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

  这位自称“三教布衣”的陈陶,懿宗大中年间(859年~860年),因为战乱而避地到了洪州。当时的节度使严尚书知道陈陶很有道德操守,②所以特别敬慕他的为人,便经常到山中跟陈陶攀谈;有时两人一谈就是一整天,还都不感到倦怠。由于往来多了,这严尚书就想跟陈陶开开玩笑,特地派了一名颇富才情的小妓去伺候他,看能不能使陈的坚贞操守产生动摇。

  然而,任凭眼前这长相漂亮甚至可说是妖冶的小妓百般挑逗,陈陶却纹丝不为所动。看看实在没有办法的小妓,遂对着陈陶不无惆怅地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

  莲花为号玉为腮,珍重尚书送妾来。

  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

  这诗里使用了一个男女欢爱的典故,陈陶的心中当然是非常明白的,但他依然如故地坚持着自己的坚贞操守,面对眼前这小妓的挑逗,他也用诗歌的形式回赠道:

  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

  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④

  这里,诗人用卓文君这古代美女来比喻这小妓,也可谓很能掌握分寸了,但只是他仍然不为动心而已。

  这样一来,这洪州小妓遂只得含泪离开;回去后,她跟严尚书汇报起这情事的一切经过时还不禁红泪直流。严尚书听后,便不觉对陈陶更为敬重了。陈陶后来经常焚香坐在巨石上,身披鹤氅,终日不说一句话。到了晚上,他居然俯身叩拜星星和月亮,别人也很少有看见他有睡觉的时候。一天,天空原本非常晴朗,忽然竟是狂风暴雨大作起来,把陈陶所居住的茅屋都给震坏了;而陈陶却已经杳然不知去向。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听到有人说起深山里还偶尔能见到陈陶的行迹。

  按:① 其籍贯至少有三说,有说他是岭南人的(如《全唐诗》);有说他是剑浦人的(如《唐诗纪事》);也有说他是鄱阳人的,甚至有合二为一,说他是鄱阳剑浦人的(如《唐才子传》),这真可谓不一而足了。② 严尚书一说名宇,一说名撰。③ 号,去声;为,平声。“尚书”之“尚”,据权威韵书,属于仄声,但唐人诗中则多作平声使用;一说此为专有名词,故可通融也,亦自有一定道理。④ 思,此为名词,读去声。

 

no.8 情断可堪桥不断——雍刺史情意难尽改桥名

 时代不同了,以往的许多事情也都显得支离破碎,乃至迷离惝恍起来。就是说当年人们在别离之际那种别有风致的做法,现在也早已烟消云散,几乎难觅旧日那令人心旌摇曳的踪迹了。

  话说成都人雍陶,字国钧,他由于少年时期特别贫苦,加以那时四川内乱,他便只得到处流浪,用他自己的诗句表示就是:

  贫当多病日,闲过少年时。

  但雍陶在学习上却非常刻苦用功,所以在文宗大和八年(834年)就考取进士,并得到了当时多数名流的大力肯定,从而为他踏入做官一途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但刚开始时,他为人有点“恃才傲物”,而且对亲戚朋友也不大去理会。所以,他的老舅李敬之在没能考上进士却又受到他这外甥的傲慢对待后,①一气之下就要回到老家云安去了。在途经三峡时,由于心中愤然不平,李便写了一首诗来讽刺雍,其中有句说:

  地近衡阳虽少雁,水连巴蜀岂无鱼?

  雍接到这诗,细细体味之下,他很为自己的失礼而惭愧。从此以后,舅甥俩的书信来往就多了起来。宣宗大中六年(852年),雍陶做上了国子监《毛诗》博士。这时候,雍的诗名越发大了,并且跟一班著名诗人如贾岛、殷尧藩、章孝标等都有了来往;而他也因自己的诗作而颇为得意,以为可跟六朝时候的著名诗人谢宣城、柳吴兴相媲美了。

  当时有一个名叫冯道明的秀才,人们都说他机敏而巧辨;一天,冯来到了雍居住的官所外,要求雍接见他。门卫就问他跟雍使君有何交情,冯就说他跟雍太守是故交。于是冯被引入门去,但起来迎接的雍并不认识冯,遂生气地斥责道:“我跟你一向不认识,你怎能胡说咱俩有交情呢!”

  而这冯道明居然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平时就拜读过您不少大作,虽说您人不在身边,但是我们的心灵难道不是相通着吗?”说完这番话,冯便开始用高亢的声调念起了雍那比较著名的诗句来:

  立当青草人先见,

  行近白莲鱼未知。

  雍陶一下子就给震住了。此时此刻,只见冯还在往下背诵着:

  闭门客到常如病,

  满院花开未是贫。

  背了七言,冯便开始背雍的五言诗句道:

  江声秋入峡,雨色夜侵楼……

  面对自己这些很为得意的诗歌被人传诵着,而一向在诗歌方面也颇为自负的雍陶,此时便高兴地跟冯交谈起来。而且在冯辞别时,雍由于对方爱慕自己而深表感动,遂拿出了一笔颇为丰厚的礼物赠给冯,让他作为路费,并以志自己的深切谢意。

  业已出任雅州刺史的雍陶,这种自负的作风依然如故。而雅州城外有一座桥名叫情尽桥,②人们送别时,一定要在此处分手。有一回,雍送友人路过这桥,手下人竟严肃地告诉他说,老爷现在就可以停住脚步了,因为您已经到了“情尽桥”。雍一听,心中不觉深为纳罕,说:“人们都只说是情感难以穷尽,怎么会出现感情穷尽的事儿呢?”说罢,他便命手下人速速去拿笔来;此时,他想到古代乐府诗《折杨柳》中的涵义,当即就把这桥的名字改为“折柳桥”。同时,他还把他上述这意见写成一首诗,并题写在该桥堍的勒石上: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呼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③

  雍陶这首诗传出去后,它很快便脍炙人口了。人们在临别时,即使那些不在折柳桥分别的,也往往会念上雍陶这首诗,以志其深刻的离别之意。

  按:① 《唐诗纪事》、《全唐诗话》、《云溪友议》皆作“李敬之”;而《唐才子传》则作“李钦之”,未知何据,盖形讹也。② 此据《鉴诫录》、《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至于一说桥在简县,《唐诗鉴赏辞典》因之,恐非确。③ 呼,一作“名”;为,难,均读平声。

 

no.9 不信萧郎是路人

不信萧郎是路人(1

------------

 

  ——两位男主人公悲喜交加的人生

  历史上把“萧郎”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来借称某一位具体人的,最早的大抵可上溯到《梁书》中所记述的萧衍,亦即后来成为梁武帝的“萧郎”。当年王俭一见年轻的萧衍时,便觉得萧氏长相不凡,深以为异,因而私下对何宪说:“此萧郎30岁内当作侍中(官名),过了这个年龄则贵不可言。”事情后来果然被他说中。因为“萧郎” 萧衍在位时间居然长达45年!这不但在南朝四个朝代独一无二(其他如宋武帝在位三年,齐武帝在位11年,而陈武帝亦仅为三年),就是以中国历代帝王在位时间较长者而言,他也是有数的几位之一。至于在那些功勋显著、官位显赫的大臣中,《唐书》也记载有开国元勋之一的萧瑀,因受到皇帝的宠信而被爱称为“萧郎”。不难看出,这些都还只是属于在当事人的真实姓氏后加“郎”字以表示爱称或昵称,也就是比较亲切的称呼而已。

  还有一种情况,即相关人物原本并不姓“萧”,却也自称为“萧郎”的;尤其值得一提的,后来人们对该“萧郎”的“点击率”,似乎一点儿也不亚于以上二者凭着功业或地位称雄于世的呢。

  事实上,就是这情事的本身,也足以说明它委实令人深思不已了!

  这传主就出自《全唐诗话》等书里的崔郊。崔郊的生卒年及其字里,现在早都不详。我们据各种记载所能考知的,他大致在敬宗宝历年间(825年~826年)还在世。此前他在汉上寓居时,尽管家境清贫,但他颇为勤奋苦读,所以在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20年)就能成为秀才。他姑妈家有一个婢女,①长得既漂亮又端庄稳重,尤其还擅长音乐等妙技,被人称为汉南最为漂亮的妹子。崔郊对她极为恋慕,时间一久,两人私下里便好上了,只是崔郊还没有像处境跟他极为相似的晋代名士阮咸一样,为了生育儿子而私通自己姑妈的婢女。但崔郊的姑妈也颇为贫穷,因此她就把这婢女卖给了连帅于頔,并获得40万钱;而这被售卖的婢女也很受于頔的宠爱。

  尽管这婢女现已身有其主,但崔郊对她却依然思恋不已,经常在帅府外头徘徊着,希望能够见上她一面。寒食节这天,该婢女由于有事外出,而崔郊这时便正好站在距离帅府不远处的柳阴下;两人相见,不觉就在马上相对着哭开了,而且还相互立下誓言说,两人的感情像山岳河海一样永不变色。崔郊当即赠给心上人一首诗,云: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该诗表达了崔这无限怅惘之情和对她的不尽思恋之意。这里崔用来自称的“萧郎”,固然只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借代”这一修辞格,而非原来真切意义上的萧姓者了。

  事实上,世界上总会有许多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即便崔郊他们这样的见面,也引发那些对崔很为嫉妒的同伴的谗言,有的向于长官打小报告,有的竟故意把崔诗写在于帅的座位上,看于怎样处置。于一见这诗,遂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知道该事的大致情况后,他当即让手下人去把崔郊叫来。一干人等一时也不明白于頔要干什么,会不会像一些人所想的“崔郊这下子可有好戏看了”?而崔则知道他自己已然闯下大祸,但急切间便连出避也都来不及了,遂只得硬着头皮去叩见于帅。于一把握住崔的手,激动地说:“‘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该是您写的吧?40万钱那可真是小事一桩呀!您为何还要吝惜一封书信,不把这事儿早点告诉我呢?”说完,就叫那婢女出来,当即把她归还了崔,同时还赠送给他俩许多嫁妆和钱财。这事不但说明了重才的于公本人也是一介豪俊之士,这才造就了人间的一桩美好姻缘;而且它还因此衍化出了一句熟语:“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只是幸运得很,故事中的主人公“萧郎”崔郊最终并没有做了那灵慧婢女的“路人”!

  同样也几乎成了“路人”的另一位“萧郎”,大概可算是比崔郊要早些时候的中唐著名诗人戎昱了。

  扶风人戎昱的字号及其生卒年,②跟崔郊一样,也都只是一个“不详”。然而他长得一表人才,风度翩翩,而且善于谈吐,娓娓动听处使人刹那间便会忘记了倦怠。他少年时已踏上赶考进士之旅,但他久久未能如愿;于是他就去纵游名山大川。即便家境再贫困,他也仍能做到意气风发,绝不颓唐。戎昱在四川曾遇见过大诗人杜甫,而且他的诗作也得到过老杜的交口称赏。

  一天月夜,正在廉察桂林的李夔在他那宽大的官衙里,忽然间听到附近有人在吟诗,其声音极为清切而悠扬,心中不觉大为惊讶;细细玩味那诗后,他又极为赞赏着了。第二天起来一问,有人告诉他那是诗人戎昱在吟诗。李夔当即聘请戎作他的幕僚,还给了他极高的待遇,以便给自己出谋划策。后来中丞崔瓘在湖南时,③他想把自己那国色天香的女儿许配给戎,但他嫌戎的姓不好听(“戎”字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有对我国西部地区民族的谑称之意),说只要戎昱改掉姓氏便可把女儿嫁给他。但戎昱当即就不干了,并写了一首诗婉转地表示谢绝,其中有句说:

  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

  这里用“一诺千金”的典故,巧妙地表达了自己既要像汉代以诚信著称于世的贤士季布那样忠于李夔的栽培,因为戎觉得李大夫已经很是厚待自己了;同时,戎也委婉地辞谢了崔家这“千金”小姐。总而言之,崔家这“千金”是不如自己当年对李大夫所承诺过的“千金”重要!

  事实上,戎昱这诗名委实也够大了,以至于连皇帝也都知道了他的姓名。由于诗名颇大,起先许多手握重权的将相都曾礼聘他出任幕僚。有说大书法家颜真卿担任征南将军时就曾聘请他担任从事,那当然并不确切;④但他曾作为卫伯玉等人的从事,却大致不差。之后,戎昱也曾以刺史的职衔出任过几个地方的军政长官,但他却又一再受到贬谪,这就使他的行迹显得颇为颠沛了。再后来,他把家眷安顿到了陇西。当时边境地区并不安宁,尤其在宪宗时,边境地区的战争此起彼伏,大大影响着整个國家的稳定。有大臣提出像汉朝那样,把皇帝女儿亦即公主嫁给当地少数民族的头头,以求得安定团结;但宪宗对此却犹豫不决。

 

------------

不信萧郎是路人(2

------------

 

  一次临朝时,正在为此事苦恼的宪宗就感叹说:“近来听说起一个诗人,其名字稍微有点生僻,你们可知道那是谁吗?”宰相当即回答说,那大概就是冷朝阳抑或就是包子虚了吧?宪宗摇了摇头,颇为失望地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吟起了他所记得的那首《咏史》诗来: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净沙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⑤

  于是,大臣们便知道皇帝要说的就是戎昱了。此时,宪宗又说:“想想当年那个一心要和戎的魏绛,其实他是多么胆怯;而现在,戎昱的见解却又是多么精妙啊!”此后,士林中一再传扬着这件事,这无疑就让戎昱感到很为体面了。

  至于几乎要成了“路人”“萧郎”的戎昱,他一生中居然与此相关的不幸情事还有两次呢!当时晋公韩滉正坐镇浙西,戎昱则任韩手下的刺史。郡邑中有一名既漂亮又能歌善舞的酒妓,戎昱对她很有好感,而且两人的关系也处得相当不错。但浙西一些属官乐将为了讨好韩公,就将这女子的特殊才能向上报告。韩公把她召到乐籍,因为这样就可使她作为经常支配着的“官妓”。见此情形,戎昱自然不敢留恋着不让去了。不久,戎昱在湖上写了一首歌词赠给这酒妓,并对她说:“如果他们要听歌,那你就唱它吧。”

  大摆酒席请客的韩公这次显得尤其高兴,而这酒妓唱的歌果然是戎给写的词句。一曲完毕,韩公便禁不住疑惑地问询:“戎使君莫非对你很有感情呀?”这酒妓惊悸地站了起来,怯怯地说了声“是的”。话音刚落,她的眼泪就唰地流了出来。韩公让她去更换衣服,当时在座的宾客不知道将会出现什么不测之事,都暗暗地为她捏上一把冷汗。而韩公遂把那个乐将叫来大骂一通道:“戎使君可是天下名士,这你知道吗!他对这位郡妓有感情,你为何还这样不识好歹,却去把她召来,以至使我也铸下了大错!”韩公当即命手下人把那乐将揍了十大板子,这才罢手。同时还给了这酒妓100匹好布料,让她跟戎昱成亲去。戎昱他俩便极为高兴地拜谢;而戎当时所写的诗说:

  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恋,欲别频啼四五声。

  另有一次,戎昱这事也跟上文曾提到过的于頔有关。当时有人从湖南零陵回来,对于公说起戎使君手下有一名能歌善舞的漂亮歌妓,作为上级的于公就命人把她召唤过来,戎当然不敢抗命了。尽管他也拖延了一月,这歌女最终还是被送了过来。在宴席上,大为兴奋的于公便让她唱首歌听听,这歌妓当即唱起戎专门写给她的歌词:

  宝钿香娥翡翠裙,妆成掩泣欲行云。

  殷勤好取襄王意,莫向阳台梦使君。⑥

  这诗用当年楚国大文人宋玉文章里的故事,说明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为她再做什么了,只希望她好好去伺候新主人,也不必在往后的欢乐生活中再追忆起自己。这固然只是戎诗人极为无奈的话头而已。

  但于公听了此歌,当下不由感叹道:“大丈夫不能在世上建功立业,为将来的人们所称赞;现在却为了自己一刹那的娱乐,去夺取别人所爱着的女人,这怎么能行呢!”他当即赠给该歌妓许多钱币和布帛,让她回到戎的身边不算,还特意亲手写了一封书信让她捎去,真诚地向戎诗人表示了他自己那深切的歉意。

  按:① 此据《英雄传》及《云溪友议》,而《唐诗纪事》则认为该婢女原即归崔郊自有。② 《直斋书录解题》卷16认为他是扶风人;而《唐才子传》等则以为“荆南人”,恐怕不确。③ 此据《唐才子传》等,而《云溪友议》卷下及《唐诗纪事》则以为是李銮,俟考。④ 此据《唐才子传》等,因《旧唐书·颜真卿传》固然未尝记载颜曾作过征南将军。⑤ 将、为,均为平声。⑥钿,平仄两读,此为仄声;音“甸”。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