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第5辑调查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感激何人知将相

 ——刘禹锡史诗记录官军突袭蔡州城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蕴涵实在极为奥妙。就说原本是一个用来表明褒义的词汇,在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后,它的意义往往变得跟原来的含意相差悬殊,如常用成语“感激涕零”就是如此。其原意是指十分感激,极为感动,但现在,人们却把它大多用于具有讽刺意义的地方了。

  这个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古诗《平蔡行》里的成语,叙述了唐代一件极为有名的历史事件。

  在经历了被史学家称为“开元盛世”时期的玄宗李隆基,在他执政后期却先后任用了奸诈害物的李林甫、杨国忠为宰相,政事一任他们处理;自己则一心纵欲享乐,不再有当政初始励精图治时的干劲。这样,国势便迅速衰弱下去了。

  奸相李林甫使用两面派手段,对大臣们进谏的忠言一再瞒压不报,并大肆打击和屠杀正直人士;同时他又善于察言观色,顺从皇帝的旨意,专拣那些好听的话汇报,以便讨得玄宗的欢心。正当专权了17年之久的奸相李林甫终于呜呼哀哉之后,玄宗竟又任用了贵妃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为相。这杨某也只知搜括民财,大肆收受贿赂以供自己挥霍。这样,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杨玉环的所谓宠儿、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谁知原本号称善战的唐朝军队,居然不堪乱军一击,迅速被攻下了东都洛阳。虽然后来安禄山这乱军终于被官军镇压,但安的部将史思明仍然起兵叛乱,再度攻下洛阳,并入侵长安。玄宗只得携带着杨玉环等人出逃到四川。史后来虽然也被官军平定,但前后历时七年多,國家元气大受损伤。随着國家政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现象的加剧,在关系唐王朝生死存续转折点的“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的割据势力就此更为坐大了。

  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割据一方的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去,他的儿子吴元济未能如愿接替他老父的位置,那当然就无法总揽他日思夜想的军政大权了。于是他竟然自领军务,纵兵焚烧掳掠附近各县。为了解除吴元济叛军的威胁,唐王朝多次派兵进击吴元济的叛军,但都未能取胜,这就使得吴元济反叛的气焰更为嚣张。

  元和十二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宰相裴度亲自督师讨伐吴元济。作为部将的驸马李愬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出任平定叛将吴元济的前锋。李愬是位颇有谋略的将官,他在接受任命后,没有立即出兵攻击,而是先行花大力气整顿军队秩序,同时努力鼓舞将士们的士气。他又像当年被称之为飞将军的李广一样,亲自到士兵们中间去慰问他们的疾苦;而对于那些一时误入敌营的将士,他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便使他们再为國家效力。因此,那些被俘获的将士就把敌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愬。

  就这样过了半年时间,见时机已然成熟的李愬便率军出发。因为善于观察形势,所以他瞅准战机后遂猛烈发动进攻,并连连取胜。等到第二年冬天,天空正下着鹅毛大雪,在这天寒地冻时刻,许多人就是做梦也想不到,将军李愬居然会亲自带领着他的骑兵敢死队,冒着凛冽寒风和混茫大雪,夜行100余里后直袭吴元济所盘踞着的巢穴蔡州。

  到达蔡州城下时,守门敌军还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而李愬却已率军翻越城墙,突进里面去了。正在睡梦中的吴元济绝对想不到官军竟会冒着大风雪迅速来袭;即便接到亲兵报告,他也只是淡然一笑,并未作出明确要抵抗的指示,只是翻了个身后便又熟睡去了。

  不到黎明时分,大雪终于停止。此时的官军也已陆续到达城下;而城里的官军与之里应外合,一举攻下了蔡州全座城池。同时,入城的官军迅速俘获了正在做着好梦的吴元济。

  此时此刻,老百姓听说官军居然在雪夜攻入蔡州城,主帅吴元济也已束手就擒,便都纷纷走上街头相互庆祝。老人们一边回忆着多年来因藩镇割据所带来的深切痛苦,一边享受因官军收复蔡州所带来的兴奋,一时间竟高兴得老泪横流。

  所以,诗人刘禹锡有感于这不负众望的李愬的机智进攻,以及宰相裴度的有效调度,挥笔写下这具有史诗性质的七言古诗《平蔡行》:①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按:① 《平蔡行》,一作《平蔡州》,共有古风诗三首,此为第二首。诗中“十二”,或作“三十”,非。

 

no.2 难禁贱人忙嫁人

——面对女人变节房千里果然志千里

  河南人房千里,字鹄举,他的生卒年月,现在都无从知道了;我们仅知道他在文宗开成末年(840年)还在人世而已。

  在文宗大和初年(827年)就已考取进士的房千里,一年冬天去广东一带游玩。广袤的地理风物,大大增长了房千里的眼界;他还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一个名叫韦滂的进士,就是在此时跟他成为好友的。

  房那时虽已结婚,但由于只身在外,诸多事情显得颇不凑手。韦知道这种状况后,便托付他人把他自己的一个漂亮姬妾赵氏赠给了房。

  然而,此后不久的房因官职有所调动,必须赶快西上京城报到。由于这次授命不同于平时,见一时携带侍妾不便,房只得同他还算恩爱的赵氏暂作分别。而赵氏则显出极其眷恋的样子,甚至于惆怅不已。房见状,于心也很为不忍,便劝慰说:“你可以先在这里住下来;等我去京城报到后,一定立即派人来接你。而现在,只不过是我们暂时的分别而已,你用不着有所顾虑。”但赵氏仍然不肯放手,说要走也只能一起走。

  见此情景,无奈之下的房就写了一首诗安慰她,然后便携带着赵氏一起往京城方向进发了。但他毕竟知道官员在任职报到期间,是不能随意携带姬妾进京的。就在他们途经湖北襄州时,房恰好遇见了好友许浑,两人便极为高兴地把酒论诗,心情都极为畅快。赵氏也在一旁添酒夹菜,很是欢悦。酒后,房对许说起了自己目前的忧虑,许一听就笑道:“这很容易!现在您老兄只管把嫂夫人寄寓在我这里,生活方面的事情由我来料理好了;待您安顿下来,再来接人不迟!”房听了许这番梯己话,心里着实高兴,觉得许浑真够哥儿们,当即便决定了托付姬妾之事。

  一贯为友人之事极尽心力的诗人许浑,一天下午又过来给赵氏送吃喝等物品时,却惊异地发现,赵氏所住的房子里居然有一个他们早就认识的男人韦秀才!这不就明摆着赵氏另有新欢了么?房千里当初要赵氏在此地等候他来接取的意愿也就迅即落空了。想到这里,诗人许浑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对不起朋友似的,遂把这事的前因后果写信告诉了房。在信函里,许还特意附了一首诗来劝慰千里不要过于伤心。在诗里他有如下调侃句子说:

  五夜有心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

  为报西游减离恨,阮郎才去嫁刘郎!

  诗中的阮郎和刘郎都是同路人,而且他们也都是好朋友;他们当年一同进山,一同遇见了仙女而各自成家。通过该诗,诗人许浑无非要说明那个见异思迁的赵氏,已经耐不住寂寞而跟别人好上了的丑恶事实。

  读罢许的信件和诗作,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侮辱的房很是伤心,以至于哭得昏天黑地,黑地昏天。他想到这下贱的赵氏居然就这样地背叛了自己的一份纯真感情,便越发地感到难受。后来,有朋友劝慰说:“其实,你没必要为这样的女人去要死要活的,不值得!”

  一语惊醒梦中人!振作起来了的房,此后在京城里任国子博士,专门教育着高等院校里的太学生,而且也赢取了很高的声誉。只是此后,他却因其他罪名被贬谪到了端州;接着他又到高州出任刺史。至于房千里后来所撰的传奇小说《杨倡传》,事实上,这姓杨的娼妓,不就是那个忙于嫁人的贱人赵氏的文学概括吗?!

 

no.3 缘结军衣一首诗

——宫人匿名“绣球”抛向守边人

  在封建社会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为了他那绝无穷尽的淫欲,到处搜罗人间美女供自己享用,以至众多年轻少女在暗无天日的皇宫里消耗着美好年华。这在以往一些有着良知的文人作品里,不时以所谓“宫词”这一文学载体进行着或明或暗的揭露。

  当然,某个皇帝一时心情特好,为顺应宫中女性的正当要求放她们出去自行配偶的,虽说不是没有,但那终归是屈指可数的。其中在唐朝,有几件被文人学士津津乐道的事儿,则正是因宫女在受命遥寄军衣给边疆地区兵士的“方便”之时,在军衣里头题写了能够表明她们自己心音的诗句,虽被皇帝发觉,却不但未被怪罪,反而使她们得以嫁给那得到诗作的兵士。这当然是不幸中的大幸,所以它受到人们的赞赏也就不难想见了。

  玄宗开元年间(713年~741年),有一年冬天就要到了,皇帝听从了大臣的建议,要对边疆地区的军士们表示关心,便让宫中那大量的宫女制作厚实温暖的棉衣,并把它们运到边关,分发给广大军官和士兵。得到了军衣的官兵们自然山呼“万岁”,说当今天子真是圣明,真是圣明,身在温暖如春的皇宫里还能惦念着远在边关的军士们。不用说,这为激奋守边将士的抗御能力,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此时有一件颇为稀奇的事情出现了,那就是其中一个士兵在军衣的短袄里居然还发现了一首诗,而且这诗竟表达了一个女子对守卫官兵的关切之情,以及她自身渴望能够适时出嫁的深切愿望。

  这可不得了!获取了该诗作的士兵不敢隐瞒实情,便只得把这事禀报了上级军官。部队最高领导人也不敢隐瞒,只好把这事直接启奏玄宗。玄宗把这诗取来一看,但见: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①

  看了这诗,玄宗也不觉甚为动容,手里便扬着诗回头问六宫宫女道:“该诗到底是谁写的?不要隐瞒,只管讲出来就是。”刚开始时,宫女摸不准玄宗的真实意图,都不敢吭声,生怕惹恼了皇帝,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说不准这将会引来满门抄斩之虞。见偌大宫殿里居然鸦雀无声,玄宗遂又问道:“怎么都不吭声呀?是谁写的就只管承认好了,我绝对不会责怪的。”这时候,一个宫女终于勇敢地站了出来,承认那诗是她写的,还一再叩首说她真是“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玄宗却深为怜悯她,并感叹道:“你诗里说‘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然而,朕就让你结今生之缘何如?”说罢,他便把这宫女配给了那个有幸获取诗作的士兵。边关官兵听到这个好消息时,都为皇恩浩荡而连呼“万岁”。

  同样也是以一首诗而缘结百年之好的,僖宗也干了一件令人颇为激赏的好事。晚唐之际,国力渐趋衰弱,而内忧外患却有增无减。为鼓励驻守边关的将士们能够更加卖命地为李唐王朝效力,那年秋天,僖宗命令从宫廷内部捐献出上千领质地优良的棉袍,分发到守卫边关的将士手中。当时神策军在军队里颇负重名,军中一个名叫马真的在他所分发到的棉袍里,竟意外地得到一枚金锁,而且伴随着这金锁居然还附有一首五言绝句诗:

  玉烛制袍夜,金刀呵手裁。

  锁寄千里客,锁心终不开!②

  马真生怕把这锁和诗留在身边会惹出事端,遂想到市场上去把它卖掉,但他却被人发现并遭到控告。这样,他的顶头上司就把马真叫了过去,讯问他这事的颠末。马真只得一五一十地向主帅作了禀报。这可是“新媳妇上轿——破天荒头一回”,这主帅沉吟了一下,也不敢自作主张,便专门写了一本文书启奏皇上。僖宗觉得不能违背老天的意旨和下情,遂命令马真到朝廷来;主帅也不知吉凶如何,只得忐忑不安地遵命送人到长安。

  而僖宗这里则急忙寻找到了那个写诗的宫女;在马真叩拜过皇上后,僖宗便立马让他俩成婚。

  后来,由于朱温作乱犯上,僖宗只得逃奔到四川避难,正在危急之际却发现一个军官一直守卫在他的身边。他心中既甚为感动,又大惑不解,遂不由柔声问道:“卿事朕何以如此忠心耿耿?”马真一听,不禁感激涕零地跪奏道:“微臣就是那次由于棉袍中得诗,并荷蒙皇上开恩赐予宫女的边关守将马真呀!”

  僖宗听罢,大为咨嗟;接着他又对马真进行了一次更为真切的重赏。

  按:① 此诗二、三句失黏;颔联则不属严格意义上的“的对”。而“诗以意为主”,故此诗仍为不错;至如其在感人肺腑处,当非一般平庸而又无情感者所能方其万一。为、过,均为平声。② 此诗属“折腰体”,亦即二、三句平仄不黏,(但跟前首“五律”却又不同)而全诗则饶有六朝人以比兴、双关见长之风调,故此诗固属颇好。

 

------------

no.4 美眷能飞仗老奴——示爱崔生美妓用手语

 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崔生的父亲是一名高官,并且跟一位当朝一品大臣关系亲密。此时这一品官正在患病,崔生奉父命前往探望。由于崔生长得一表人才,一品官对他也很是欣赏,遂使几位美女出来见客,并使一名容貌最为漂亮的红绡妓拿一罐甘酪给崔生品尝。崔生却由于不好意思,竟没有享用。此时,一品官就使红绡妓用她那纤纤玉手拿着小汤匙调弄好了给崔生饮食,崔生这才把它享用了。对此,红绡妓就直笑他的迂腐可笑。而躺在病榻上的一品官则亲热地对崔生说,朋友间不要见外,要多来走走才是。然后,他就命红绡妓送崔生出了院门。

  当正往外走的崔生忽然一回头,只见这红绡妓对他正立着伸出三个指头,又把手掌反过来三次,然后还用纤手指向她自己胸前的小镜子说道:“记住!”她便不再说多余的话了。

  崔生回到他的住处后,对这红绡妓思念不已。红绡妓那美丽的容貌和出奇的做法一再在他的眼前晃动,以至于他连吃饭睡觉都还在想念着她,到后来他竟连茶饭也不想吃了。

  夜幕业已渐渐降临,他心中的思念却越发厉害了。相思已极的崔生就病恹恹地写起诗来:

  误到蓬莱顶上游,明珰玉女闪星眸。

  朱扉半掩深宫月,应照璚芝雪艳愁。

  正在此时,崔生家有一个老年奴仆名字叫昆仑奴磨勒的,看到这场景,遂对崔生说:“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呢?有什么事情可以告诉老奴嘛,也许老奴我能够帮上您的大忙。”崔生懊丧地说:“去去去,你知道些什么!”老奴磨勒说:“没关系呀,您只管说来让老奴听听就是。”崔生见他坚持如此说,便把这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磨勒。磨勒笑起来道:“老奴还以为那有什么呢?这事好办!”

  然后,崔生又把红绡妓的暗示语告诉了磨勒,但崔又说这颇为费。磨勒说道:“这有什么难以理解的?立三指,说的是一品官家中有10院歌姬,她则属于第三院;而她又反掌三次,在数目上是15呀。至于她胸前的镜子,为的是表明十五月圆如镜的时候,让您过去呀!”崔生听了这老奴的解释,心中大喜,说,那你有何办法使我过去。磨勒就说,后夜便是十五夜了,只要深青色的绢帛两匹,用来给您作束身之用即可。但他家有一只猛犬很厉害,我现在就去把它收拾掉,然后再请您同去。说罢,磨勒就转身走了。

  一切都按这老奴的安排而顺利地到达了红绡妓门外。当时四周都没有声响,磨勒知道大家都已睡熟了。此时,崔生忽然听到红绡妓的吟诗声隐隐地传了过来:

  深洞莺啼恨阮郎,偷来花下解珠珰。

  碧云飘断音书绝,空倚玉箫愁凤凰。

  知道红绡妓对自己也颇为思念的崔生,心里再高兴不过了,当下他就上前轻轻地敲了敲她的房门。红绡妓发觉心上人来了,遂仔细审视着他,然后让他进去。红绡妓说:“我知道您富有聪明才智,所以才用这样的手法告诉您,果不其然!”说罢,二人就对饮起来。崔生说起他这次来是由于老奴的功劳,于是红绡妓便让他请磨勒来一起喝酒。席间,红绡妓说她原本出身于富豪之家,但由于受人逼迫才落到了目前这种境地。她说:“这里尽管吃喝不愁,但我内心里却是极为痛苦的。所以,如果能够脱离这种环境,我就是死也甘心了。”然后,她就向磨勒请教逃离此间的办法。磨勒便又按照他来时的办法,把他们俩分两次背着飞离了一品官的那座深宅大院。

  第二天一早,一品官就发现了这事,还一再叹息道:“这必然是侠士所为;只是如此做法,却使人担忧。”他当下便使人外出寻访,但却没有结果。两年后,他的家仆发现红绡妓就在崔生家里时,一品官当即命人去把崔叫来,询问详情。崔生不敢隐瞒,便如实说了。而一品官竟使人去崔家抓捕磨勒,但老奴手持匕首像飞鸟一样地飞出了崔家围墙,当时即便万箭齐发,也已无济于事。而崔生和红绡妓所拥有这美好的姻缘,却分明是昆仑老奴磨勒用心飞翔着进出大宅院的结果呀!

no.5 八斗才高独眼龙

 ——被座师开玩笑的皮日休竟开黄巢玩笑

  在气骨日渐颓靡的晚唐文坛上,被世人称为“皮陆”中的皮日休,是值得人们记住的一个文学家。由于他少年时期就很聪明能干,举凡在诗歌、散文以及辞赋等文学领域均有着显著的建树,因此他在20多岁时便已出名。

  但他的仕途却始终充满着丛生的荆棘。他早年嗜好喝酒,而且对于诗歌有着一种沉迷的执著感,这从他的字号叫“醉吟先生”、“醉士”乃至“间气布衣”等诸多名目,我们也可见出个大概。懿宗咸通七年(866年),时年32岁的皮日休被州官推荐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起先在城东南的永崇里才住上十来天,他的文名便传遍了长安。但他为人耿介,不爱阿谀奉承人,因此一些达官权贵对他也不怎么买帐,所以没有得到有效引荐的皮日休,在考进士落第后,遂只得黯然地离开了他所心仪的京城。

  受到这真切打击的皮日休回到家乡后,便致力于编撰他自己的诗文工作,把他现有的200余篇作品集为10卷,并定名为《皮子文薮》。第二年,也就是懿宗咸通八载(867年),他带上这些作品集向有关人士投赠,并又参加了进士考试。这一回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郑愚,他极为欣赏皮日休的诗文,还没有发榜时,他就派人把皮请到自己府衙里坐谈。郑愚原以为皮的诗文如此出众,人也应该是眉清目秀的。但他一见之下,却不由大失所望;因为皮日休的左眼角下塌,远远看去,简直就像仅有一只眼睛而已。民间所谓的“独眼龙”,大概就是他那副尊容的真实写照了。①

  见此情景,出乎意料的郑愚遂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道:“您的才学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只是您仅有一只眼睛,那真是太可惜了呀!”皮日休对郑的玩笑很是反感,当即便反唇相讥道:“侍郎大人可千万不能因为我这一只眼睛,而使您原本长有两只眼睛的人也丧失了眼力啊!”这话果然大大地刺痛了郑的自尊心,遂把皮从较高的中第位置拉到了最后一名。

  尽管考取了进士,但皮日休所担任的却始终只是小官卑宦,他就心生不满了。后来又加上朝廷和地方的各级官吏鱼肉百姓,弄得民怨沸腾。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山东人王仙芝、黄巢开始起义反抗唐朝。皮看看自己难以有出头的日子,便毅然决然地投奔了起义军。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义军攻下长安,黄巢称帝,皮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由于皮的文才受到黄的赏识,黄就命他撰写一种用来宣扬自己是上天授意主宰人间的谶词,皮按照黄的姓名作了一首五言古诗道:

  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

  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②

  黄看了这首古诗(其实它只是一个诗谜)后,当下便很不高兴了,因为他的头部丑陋,头发又难以遮挡住鬓毛,因此他竟觉得皮这诗有讥讽他那副尊容的意味,这无疑就使他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当即命人把皮日休推出去给杀害了。③

  按:① 此据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② 《唐才子传》中“欲”作“始”者,误。③ 此据钱易《南部新书》丁卷,《唐诗纪事》、《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及《唐才子传》等均以此说为准;至于另有《北梦琐言》、《唐语林》等则以为皮日休在“黄寇中遇害”。

 

------------

no.6 八斗才高独眼龙

 ——被座师开玩笑的皮日休竟开黄巢玩笑

  在气骨日渐颓靡的晚唐文坛上,被世人称为“皮陆”中的皮日休,是值得人们记住的一个文学家。由于他少年时期就很聪明能干,举凡在诗歌、散文以及辞赋等文学领域均有着显著的建树,因此他在20多岁时便已出名。

  但他的仕途却始终充满着丛生的荆棘。他早年嗜好喝酒,而且对于诗歌有着一种沉迷的执著感,这从他的字号叫“醉吟先生”、“醉士”乃至“间气布衣”等诸多名目,我们也可见出个大概。懿宗咸通七年(866年),时年32岁的皮日休被州官推荐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起先在城东南的永崇里才住上十来天,他的文名便传遍了长安。但他为人耿介,不爱阿谀奉承人,因此一些达官权贵对他也不怎么买帐,所以没有得到有效引荐的皮日休,在考进士落第后,遂只得黯然地离开了他所心仪的京城。

  受到这真切打击的皮日休回到家乡后,便致力于编撰他自己的诗文工作,把他现有的200余篇作品集为10卷,并定名为《皮子文薮》。第二年,也就是懿宗咸通八载(867年),他带上这些作品集向有关人士投赠,并又参加了进士考试。这一回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郑愚,他极为欣赏皮日休的诗文,还没有发榜时,他就派人把皮请到自己府衙里坐谈。郑愚原以为皮的诗文如此出众,人也应该是眉清目秀的。但他一见之下,却不由大失所望;因为皮日休的左眼角下塌,远远看去,简直就像仅有一只眼睛而已。民间所谓的“独眼龙”,大概就是他那副尊容的真实写照了。①

  见此情景,出乎意料的郑愚遂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道:“您的才学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只是您仅有一只眼睛,那真是太可惜了呀!”皮日休对郑的玩笑很是反感,当即便反唇相讥道:“侍郎大人可千万不能因为我这一只眼睛,而使您原本长有两只眼睛的人也丧失了眼力啊!”这话果然大大地刺痛了郑的自尊心,遂把皮从较高的中第位置拉到了最后一名。

  尽管考取了进士,但皮日休所担任的却始终只是小官卑宦,他就心生不满了。后来又加上朝廷和地方的各级官吏鱼肉百姓,弄得民怨沸腾。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山东人王仙芝、黄巢开始起义反抗唐朝。皮看看自己难以有出头的日子,便毅然决然地投奔了起义军。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义军攻下长安,黄巢称帝,皮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由于皮的文才受到黄的赏识,黄就命他撰写一种用来宣扬自己是上天授意主宰人间的谶词,皮按照黄的姓名作了一首五言古诗道:

  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

  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②

  黄看了这首古诗(其实它只是一个诗谜)后,当下便很不高兴了,因为他的头部丑陋,头发又难以遮挡住鬓毛,因此他竟觉得皮这诗有讥讽他那副尊容的意味,这无疑就使他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当即命人把皮日休推出去给杀害了。③

  按:① 此据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② 《唐才子传》中“欲”作“始”者,误。③ 此据钱易《南部新书》丁卷,《唐诗纪事》、《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及《唐才子传》等均以此说为准;至于另有《北梦琐言》、《唐语林》等则以为皮日休在“黄寇中遇害”。

 

------------

no.7 桃花几度笑刘郎——刘禹锡不屈诗讽执政党

 

  一般人认为诗人的性格敏感而脆弱,不堪一击;事实上,这说法不说它错误,也是极为偏颇的。因为我们只要把曾被大诗人白居易称为诗豪的刘禹锡请来自述,这信口开河式的话头自然便不攻自破了。

  中山人刘禹锡,也有说他是彭城即今徐州人的。他一人曾顺利地考取了进士和博学宏词两科,可见在青年时他就掌握了多方面的才能。后来王叔文执掌政权,他跟大文豪柳宗元一起参加政治改革方案的磋商和草拟,并深受重用。然而没过多久,他们掀起的那场史称“永贞革新”的政治改革便夭折了;刘禹锡也被贬谪到郎州任司马一职。

  这次政治打击无疑使诗人受到了很大伤害,幸好生性倔强的他很快便从落寞中出脱,从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楚辞中得到了诗学营养,创作了十多篇跟当地民间事件相关的《竹枝辞》。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分量的诗篇,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一些风俗特征和人文信息,在文史学和民俗学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过了许久,他才被召还朝廷任事,但这已是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之事了。

  在一般人看来,这应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加以此前生活的一再磨折,诗人应该会有所收敛而不敢再轻蔑权贵了吧?然而不,诗人觉得他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但却被放逐到那颇为荒凉的地带,心中实在郁闷得很。一次他去玄都观观赏桃花时,也禁不住傲岸地对着那些看客讥讽道: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该诗表面上说的是看客,其实都是指那些打击诗人的政敌。因此诗人控诉说,你们这么得意,还不是在扼杀了我们这些为國家谋利益者的政治命运而得到的吗?而这,又哪里值得我刘禹锡稀罕呢?!可见,这诗表面上不无含蓄,但它骨子里却是颇具拼杀力度的。

  然而,事情却就这样坏了。一些马屁精赶忙向当政者报告说,你看,刘禹锡至今一点儿都没有老实认错不算,他还写诗讽刺咱们哪!执政者一听,当即便大发雷霆了,说,那就让他远离政治中心吧。一句话下来,他遂被贬谪到了人烟荒芜、气候反复无常、瘴气随时都可整死人的地方:播州。就在这紧要关头,幸而有诗文好友也是政治盟友的柳宗元出面,说刘禹锡母亲都已80多了,去那种只有死路一条的地方,很不人道,愿意把他自己的贬所柳州跟他调换。①后来又得到大臣裴度从中斡旋,刘才得以被调往连州担任刺史,生活才终于略有改观。然而,接着刘又被改迁到夔州以及和州等地,生活仍然处于那种奔波不定的状态。而禹锡的意志却越发坚强不屈,所写的诗作也愈益见出陵轹一世的气概,被白居易称为“诗豪”,那当然不是无故的。

  14年后,终于从贬谪地回到了京城长安的刘禹锡,当年春天他又去游赏玄都观里那正在盛开着的桃花。有感于心的他,说当年见到那些灿烂如云霞的桃花时,也很为激动,但如今他再次到来时,却连一株树也不复存在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但其言外之意却甚为明显——诗人在他这坚强个性以及绝不服输作派的指引下,便又题写了一首既豪情万丈又蕴涵着深深讽刺意味的诗作,道是: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回想起古人所说“小人道消,君子道长”这道理时,诗人尽情调侃乃至嘲笑那些一时得志的小人,并不无昂奋地宣称:你们都已到哪儿去了呢?而我刘禹锡如今又回到京城来了!

  但是,刘禹锡这种处世方式依然得不到当权者的欣赏甚至就是厌恶,于是他又从京城被外放了。直到后来贤相裴度秉政时,他才被召回来担任翰林学士;但此时,他也垂垂老矣。接着他分司东都洛阳,又被升任为太子宾客。武宗会昌年间(841年~846年),在被封赠为检校礼部尚书不久,诗人刘禹锡终于走完了他那坎坷而始终豪荡不屈的一生。

  按:① 其事详见本书《爱友亲民柳柳州》及拙著《历代名流诗文公案直判》,兹不复赘。

 

no.8 昌符成败惟奴婢——巧取功名却侵他人隐私权

 

  懿宗咸通年间(860年~874年),诗人李昌符的诗名已经很大了。在寓居长安时,他同著名诗人郑谷酬唱诗歌就颇为频繁。但他懒得把自己经常向人作为投卷用的诗文稿搞搞装裱之类的漂亮“门面”,因而,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知名度的继续扩展,致使他很久也未能考取进士。

  正处于苦闷中的李昌符忽然灵感一闪,他想要做些别致而又出奇的做法,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他在旅馆里一口气写上50首七绝《婢仆诗》,①其中就有如下诗作曰:

  春娘爱上酒家楼,不怕归迟总不忧。

  推道那家娘子卧,且教留住待梳头!②

  面对眼前一时间所写的这众多诗歌,李昌符觉得以下这首也是他颇为得意的,就不禁又轻声地念了起来:

  不论秋菊与春花,个个能噇空肚茶。

  无事莫教频入库,每般闲物要些些。③

  昌符把这些诗写好后,又努力地对之推敲一番,然后就让它们在公卿间宣扬开了。由于他这些诗作往往都触犯着奴仆行事的忌讳,所以不到十天时间,人们在阅读了他这些诗之后,都不由大大地给震惊着了。因此在咸通四年(863年),获得了很大知名度的昌符一举考取进士,成为在名场上尽情争逐的人们所艳羡的对象。

  但是,有些事情本身往往就是一柄双刃剑。正当昌符春风得意之际,那些被触到了痛处的老妇人以及丫环奴仆等,便在那里狠狠地责骂着昌符了,他们甚至扬言要拿破鞋碎掴他的脸面呢。尽管昌符此后也曾当过尚书郎、膳部员外郎等官职,但由于他为文轻薄,而且很多时候还妨碍了政务,遂遭到了御史的弹劾;弹章里尤其说他的为人及其诗作均属有伤教化,所以他的官职很快就被削夺了。

  可见,昌符的成败与否都跟他写有关于奴婢的诗作大有干系,这可真是令人感叹。但他这种因标新立异来使自己成名的做法,在当时比较闭塞的社会环境里,却不能不说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按:① 此出《北梦琐言》卷十,《唐诗纪事》全引之;而《唐才子传》等则以为是《奴婢诗》,恐怕不确。至于《全唐诗》则亦录其诗一卷外,另录此《婢仆诗》二首。② 忧,《北梦琐言》作“留”,似非;且教留住,作“且留教住”,似非。③ 每般,一作“一名”。两诗中“教”字,皆念平声;论,动词,平声。些,音“沙”。

 

no.9 哀挽情悲沈亚之

 ——这黄梁梦境般的缠绵悱恻情缘

  据《博异志》记载,唐代诗人姚合曾经对小说家沈亚之娓娓叙述道,我的太原好友王炎曾告诉我,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一个晚上他梦见自己去游玩吴地,并去侍奉吴王夫差。一会儿,却听到了宫中有车辇出动的声音,说是要下葬美人西施了。吴王很是悲伤,就叫一些文人来写悼念词章,王炎也应命作了挽歌。他所写的这首五律诗云:

  西望吴王阙,云书凤字牌。

  连江起珠帐,择土葬金钗。

  满地红心草,三层碧玉阶。

  春风无处所,凄恨不胜怀。①

  写完这诗,他便把它呈献给了吴王。吴王很是高兴,把他大大地夸奖了一通。等到王炎醒过来后,那梦境里的一幕一幕,他仍还记得一清二楚。

  无独有偶,就是上文提到的“听众”沈亚之,他自己也曾做了一番梦中人呢,而且这事却尤其值得说上一番。虽然作为有唐一代杰出的小说家沈亚之,其梦中境况令人确信的程度似乎并不那么百分百。②

  吴兴人沈亚之,字下贤,③跟著名诗人李贺等很有交情。他开始几次都没能考取进士,直到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才遂愿。这里要讲述的是文宗大和初年(827年),沈亚之离别京城长安要到山西去的故事。

  正在旅途中的沈亚之,一次在客栈里午睡时,忽然梦见他到了秦朝一个姓廖的内史家里。这廖内史对他极为友好,就向秦穆公推荐,穆公召见了沈,并十分谦逊地垂问:“寡人想要使國家强盛起来,先生您可有什么良策见教?”沈回答说应该借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的做法,使國家强盛。穆公听了很高兴,便给他官做,而且让他带领军队去攻打晋国,还接连攻下对方五座城池呢。在沈回军时,得到这一好消息的穆公更是兴奋地出城门犒劳。

  过了一段时间,穆公幼女弄玉的丈夫萧史去世。一日,穆公对他说:“没有大夫您,晋国的五座城池并不归寡人所有,所以寡人很感谢您。现在寡人有爱女想给您以备洒扫之役,不知意下何如?”沈从小就很有志气,为人做事都依靠自己的才能,很难接受别人的施舍,所以听了穆公这番话,便极力推辞。但穆公也真心诚意地要将爱女嫁给他,他就不敢再行推脱了。于是他尚公主,并被拜官赐金。穆公的公主弄玉是一个大美人,而且又很有才华,擅长吹箫,那美妙的箫声甚至能把凤凰都引了过来。

  现在他的生活条件大为改观,很多人服侍他起居;另有一座专门供他们新婚夫妇使用的“翠微宫”,而宫人则亲切地称之为“沈郎院”。不用说,这就是对他的尊敬之意了。他出入都有保镖拥护,戒备极为森严。只是公主吹箫时,都爱在翠微宫里,那箫声远远地传出去,凄厉的声调很能感动人,以至于让人手里的东西掉落在地也还不觉得。七月七日是公主的生日,他想要送些礼物给她,但一时间却不知该送什么合适。这时候,曾引见他的廖内史便把自己当年从西戎国得来的水犀小盒子转赠给他,他遂把这东西献给了公主;公主大为高兴,还把它挂在裙带上,以示珍惜。当然,穆公对他就更是青眼有加了,不时地封赠他许多东西,以及提拔他担任更高级别的官职。

  过了一年,公主却无疾而终。穆公伤心不已,便叫沈写挽诗来悼念;他当即写了首五律呈给穆公。其诗曰:

  泣葬一枝红,生同死不同。

  金钿坠芳草,香绣满春风。

  旧日闻箫处,高楼当月中。

  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④

  穆公看后觉得它写得很好,而几名宫人读后便大哭起来,穆公也禁不住老泪横流。

  于是穆公又使他替公主撰写墓志铭,该文章里有句子云:

  白杨风哭兮,石甃髯莎。

  杂英满地兮,春色烟和。

  朱愁粉瘦兮,不生绮罗。

  深深埋玉兮,其恨如何!

  由于悲伤过度,沈亚之也病倒了,他遂不再住进宫里,而是住在翠微宫的外厢。

  一个月后,他的病情得到控制。穆公对他说:“我原想把小女托付给您,想不到小女无福,先您而去。但我一见您,就想起了小女,真乃心伤不已。大夫您能到大国去吗?”沈就说自己没有福分,而且在公主死后又没能去殉葬,因此希望能回国。

  这样,穆公就设宴饯别他。当时人们唱着秦国的歌声,跳着秦国的舞蹈,而让人听了却觉得很有些哀怨。穆公端着酒杯向沈敬酒说:“我觉得这种声音不妥,还是由您写首诗来让他们演唱吧。”沈遂领命写了歌词道:

  击钵舞,恨满烟光无处所。

  泪如雨,欲拟著词不成语。

  金凤衔红旧绣衣,几度宫中同看舞。

  人间春日正欢乐,日暮春风何处去?

  谁知人们唱罢这首歌,在座的就更是没有人不流泪,甚至是大声哀哭的。正当他欲离开之际,受到了深刻感染的穆公便叫他回宫跟公主的宫人作别。

  这样,他就返回了翠微宫。只见物是人非,原来的窗纱檀帐依然在向他这曾经的主人随风摇曳着;大家不由得齐声大哭起来。流泪的他便叫宫人拿笔来,在宫门上题了一首七绝诗:

  君王多谢放东归,从此秦宫不复期。

  春景自伤秦丧主,落花如雨湿胭脂。⑤

  然后,他就在穆公派人护送下离开了函谷关。那使者忽然说:“送您到此为止,我得回去了!”

  话音刚落,沈亚之便醒过来了。他想起刚才梦境中的那些情事,心中实在不明白何以会遇见秦穆公他们,于是,他遂把这次经历告诉了好友崔九万。后来,大诗人杜牧在悼念沈下贤时,似乎就不无有意地说到此事: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⑥

  按:① 胜,平声。② 沈亚之曾写过《湘中怨》、《异梦记》和《秦梦记》等,是唐代传奇小说中的翘楚。③此从《唐才子传》。而晁公武《晁氏读书志》以为“长安人”者,误。至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称“吴兴者,著郡望,其实长安人”云云,其说亦非;而今则据亚之《别权武文》自述“余吴兴人,生于汧陇之阳”与李贺之诗及杜牧之文。④ 钿,平仄两读,此为平声。⑤ 丧,去声。湿,一作“泪”,盖形讹也。⑥ 和,去声。

 

------------

no.10 伪官幸仗一诗救——王维为保名节不惜用药

 

  艰难困苦中的行事,有时是很能见出一个人的本真,甚至是风骨的;这话在大诗人王维身上也体现得甚为明显。

  太原人王维,字摩诘,他由于老爸迁家的缘故定居在河东。9岁时他便写得一手好文章,跟弟弟王缙齐名,深受大家的赞叹。而王维除了诗文极佳外,他还擅长多方面的才能,比如在音乐、书画和佛学等方面,他都称得上行家里手,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学识极为渊博的天才之一。尤为难得的,他还以孝敬母亲闻名于世。

  王维很早就知名,加以当时公主的极力推荐,他在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便考取了文人们梦寐以求的状元,真可谓少年得志。不久,他又得到当时著名宰相张九龄等人的爱护和提拔,出任右拾遗及监察御史等官职。公元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谁知原本号称善战的唐朝军队,居然不堪乱军的一击,东都洛阳迅速被攻下了,玄宗李隆基只得携带着杨玉环等人出逃到四川。在这次关系唐王朝生死存续的“安史之乱”里,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但同时也可见出一些并不重名节的士人的真面目。

  就在玄宗向西奔逃时,作为朝廷命官的大诗人王维,自然想跟着皇帝一起走,但他由于“扈从不及”,遂被叛贼安禄山抓获了。而安早就知道他的大名,尽管安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但对于王却颇为友好,想要礼待他出任伪官。而一向以气节自我砥砺的大诗人王维,尽管生性较为柔弱,不敢当面像当时的乐工雷海青一样对着安大骂,但他也是一个能分出是非曲直的读书人,便来个迂回的抵抗。因善于读书,他知道许多知识,用一种能使自己接连下痢的手法“生病”,并自称已经患上了瘖病。对此,安也没辙了,就派人把他送到洛阳普救寺“养”着,说这是对他的特殊照顾,但究其实,安却正是不放心他而采取的软禁手段;同时,安还强迫他担任伪职,此时的王维真是有苦难言。

  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间,占据了长安帝王宫殿的安禄山,在风景优美的凝碧池上大摆宴席,用以招待那些陷于贼巢的官吏,希图表明自己的“英明领导”。此时,乐工们齐奏太平盛世时的音乐,以望得到安的赏识,但也有许多乐工当即便大哭起来。而踞坐一旁的安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百官们的一举一动。乐工雷海青看到这不堪入目的污秽一幕时,遂不胜悲愤地把手中乐器往地上一扔,然后向玄宗奔逃着的西南方下拜,并大哭起来。安见制止不了,就命人把雷拉下去,雷当即怒不可遏地大骂安禄山,而且还举起那乐器向安砸来;整个场面顿时就嘈乱不堪了。

  王维那位极为要好的朋友裴迪来告诉这一令人感慨不已的事情经过时,身在普救寺里的他便情不自禁地流淌着热泪,并当即写下一首七言绝句道: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①

  不难看出,王维尽管也曾接受过伪官,但他心里却分明忠忱地爱戴着大唐王朝的,所以这诗中才会有希望官军早日来解救百姓于水火的心愿。只是由于他生性比较温和,当时又慑于安的淫威,不敢明确表示反对罢了,但对一个文人来说,这确实已属难能可贵了。

  终于等到“安史之乱”被平定,肃宗对那些失节的大臣一一都作出了处罚,而知道王维在安禄山统治时期,依然能以诗作表示他这作为臣子的耿耿忠心,可谓大节不亏,心中便已有几分怜悯着他了。此时,业已担任宰相之职的弟弟王缙又上书说,愿意以自己的官衔来抵消长兄王维的罪过;因此,肃宗不计前嫌,就使王维继续任职了。知道这个令他既振奋又感激的消息后,王维便又像上次一样写了一首标题极长的诗作。不过,这回他所写的却是一首口气极度夸张的七言律诗,道是:

  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

  日比皇明犹自暗,天齐圣寿未云多。

  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闻道百城新佩印,还来双阙共鸣珂。②

  按:① 官,《唐诗纪事》、《全唐诗话》、《珊瑚沟诗话》等均作“寮”;再,《明皇杂录》、《唐诗纪事》、《全唐诗话》、《唐诗品汇》等均作“更”;叶,《旧唐书》本传作“花”;空,《唐诗纪事》、《《珊瑚沟诗话》等则作“深”。② 此诗录自《王右丞集》。皆知,一本作“犹能”,恐非是,盖与结句“还来”犯复也。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