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农民大起义调查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统治的黑暗和残暴在唐朝后期政治极为腐败的情况下,土地兼并异常激烈。地主官僚的田庄遍布全国,大量农民破产失去土地。所谓:“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两税法实行不久,由于钱重物轻和税额不断增加,农民所受的剥削日益加重。例如:由于钱重物轻,万钱原纳绢三匹,十五年后就必须纳绢六匹,人民的负担加重了一倍。在税额方面,两税法公布后的第三年(建中三年),每千钱加税二百文。而792年(贞元八年),剑南西川观察使韦皋,又奏请加征十分之二。

no.2 增加税额

唐末,随着地主阶级的日益腐朽,地方官任意增加税额的情况更趋严重。除了增加两税的剥削外,统治者还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把大量的苛捐杂税强加在人民头上。主要的有:盐、酒、茶、漆、竹、木、金、银、蔬菜、水果、木炭、食粮、布绢、牲畜等税。几乎无物不税,名目繁多,难以计数。

当时,在杂税中对人民生活影响最大的是盐税。德宗以后,盐价日增,百姓买不起盐,只得淡食。宣宗大中年间,仅河中两池盐就岁收盐利121.5万余贯,全国盐利的收入不下600万贯。随着盐利的增多,盐价必然日益提高。官盐价贵,人民吃不起,必然买价钱便宜的私盐。唐政府为了保证对盐利的垄断,便制定残酷的法律,镇压买卖私盐的人。残酷的镇压并没有消灭私盐贩的武装力量,相反他们的力量越来越大。这种盐贩武装,是唐末农民起义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的人还当了农民起义军的领导。

no.3 和籴、和市

唐政府还以“和籴”、“和市”等名目,向人民巧取豪夺。

所谓和籴、和市,就是唐政府定出低于市场的价钱强买食粮或布绢等物。如812年(元和七年),唐政府和籴粟123万石。825年(宝历元年),又在两京和河西和籴200万斛。这些和籴的东西,多不给钱,或只给很少的钱,史称其“甚于税赋,号为和籴,其实害民”。

no.4 阶级矛盾激化
人民生活的痛苦,阶级矛盾的激化,社会危机的加深,连官僚集团中的少数有识之士也有所觉察。懿宗时期,翰林学士刘允章在《直谏书》中指出了当时国有九破、民有八苦,九破是终年聚兵、蛮夷炽兴、权豪奢僭、大将不朝、广造佛寺、赂贿公行、长吏残暴、赋役不等、食禄人多而输税人少;八苦是官吏苛刻、私债征夺、赋税繁多、所由乞敛、替逃人差科、冤屈不得申理、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说明唐王朝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人民也无法继续生活下去。

no.5 浙东等地农民起义

浙东是唐政府财赋所出的主要地区之一,农民受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这里又是统治者军事力量较薄弱的地区,“甲兵朽钝,见卒不满三百”。859年(大中十三年),终于在浙东爆发了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揭开了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这次起义历时八个月,曾一度建立了天平农民政权。

868年(咸通九年),又爆发了庞勋领导的桂林戍卒起义。这支起义军发展到二十几万人,所向披靡,很快占领了淮南、淮北广大地区,并攻下了都梁城(江苏盱眙县北)和淮口,切断了从江淮通往长安的漕运线,沉重地打击了唐王朝。史称“唐亡于巢,而祸基于桂林”。869年,庞勋领导的起义失败,但他们成了以后爆发起义的火种。
大起义爆发

873年(咸通十四年),关东地区遇到了一场严重旱灾,无数百姓死于饥荒。在这种情况下,唐政府不管农民的死话,仍派大批人员到地方上催交赋税,广大人民被逼得无路可走。当时曹州(山东菏泽县北)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金色虾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它鼓动着人们起来推翻唐王朝的残暴统治。

875年初(乾符元年底),濮州(河南范县南)人王仙芝领导几千人在长垣(河南长垣)起义。他以天补均平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的名义传檄诸道,痛斥唐政府官吏“贪沓,赋重,赏罚不平”,深得人民的拥护。

875年六月,王仙芝打下了濮州和曹州,众至数万。这时,黄巢率领数千人在冤句(山东菏泽县西南)起义,响应王仙芝。

黄巢,曹州冤句人,出身于盐商家庭,与王仙芝同贩私盐。黄巢与王仙芝两支农民起义军合到一起,共同作战。淮南和河南一带的农民也纷纷起来反抗唐统治者,“多者千余人,少者数百人”。农民大起义的烈火迅速燃烧起来。

no.6 起义军发展

876年(乾符三年)七月,起义军在沂州(山东临沂)被打败。起义军采取避实击虚流动作战的方针,转向河南进军,起义军南下攻唐、邓,转战于荆、襄,又转而进围舒州,击庐、寿、光等州。878年,王仙芝动摇,打算归顺唐朝,但不久战败被杀。其余部加入黄巢队伍。黄巢自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继续领导起义。之后起义军渡江,接连攻下了虔(江西赣州)、吉(吉安)、信等州,先挥戈浙西,再转战浙东。以后,起义军克服了种种困难,进入福建境内,一举攻下福州。

879年,黄巢率起义军向广州转进,克广州城,俘唐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起义军又分兵西取桂州(广西桂林),控制了岭南的大部分地区。 广州是唐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和重要的财赋供应地之一,又是岭南的政治、军事要地。起义军到达广州后,唐政府极为恐慌,急忙任命宰相王铎为荆南节度使、南面行营招讨都统驻江陵,又任命李系为行营副都统兼湖南观察使,使他率兵十万屯驻潭州(湖南长沙),“以塞岭北之路,拒黄巢”。

起义军在广州休整之后,即决定北伐。黄巢向全国发布檄文,揭露了唐朝宦官专权、官吏贪暴、纲纪败坏、科举失才等弊政,提出了“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的政治主张。879年十月,黄巢率大军自桂林顺湘江乘船北上,连下永州(湖南零陵)和衡州(衡阳),很快攻下了湖南重镇潭州,歼灭唐军十万,李系逃跑。起义军号称五十万,乘胜进攻江陵。起义军在荆门受阻,损失甚重,不得不改变路线,渡江东走,转战于江西、安徽、浙江等地,队伍又迅速扩充到二十几万人。 880年(广明元年)七月,起义军自采石渡过长江,攻下和州(安徽和县),渡过淮河,进入两淮地区,沿途农民踊跃参加起义军,起义队伍速度扩大到六十万人。于是,起义军兵临东都洛阳。黄巢称“天补大将军”,向唐节度使发布文告,把打击的主要锋芒指向以僖宗为首的唐最高统治者,以减轻阻力。唐朝东都留守刘允章遂率领文武官投降。

起义军自洛阳继续向潼关进军。十二月初,起义军的先头部队抵达潼关,“白旗满野,不见其际”。在没有经过大战的情况下,唐军全部溃逃。起义军入关,飞速向长安进军。 潼关被起义军占领的消息传到长安之后,唐王朝立即陷入一片混乱,宰相卢携自杀,官员们也纷纷窜匿。僖宗在宦官田令孜的护卫下,仓惶南逃。十二月五日,起义军先头部队进入长安,不久,黄巢亲率大军进入长安,“甲骑如流,辎重塞涂,千里络绎不绝”。

880年十二月十三日,起义军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黄巢称皇帝,年号为“金统”。以尚让、赵璋等为宰相,孟楷、盖洪为左右军中尉,朱温、张言、李逵等为诸卫大将军、四面游奕使,皮日休等为翰林学士。 起义军自878年三月渡江南下,至880年十二月打下长安建立大齐农民政权,共两年十个月,这是起义军发展极盛的时期。

no.7 起义军的力量衰弱

农民起义军建立大齐政权后,黄巢等领导人满足于既得的胜利成果,麻痹轻敌,没有派劲旅追歼唐王朝的残余力量。因此,唐中央得以重新站稳脚跟,向各地节度使发号施令来围攻起义军。其次,起义军渡江北上后,已有了建立根据地的良好条件,但起义军领导人只注意流动作战,招降纳叛,连洛阳这样的要地,也没有派重兵驻守。进入长安后,他们也没有乘唐政府分崩离析的大好形势,有计划地消灭关中的节度使势力,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这样,起义军逐渐由主动变为被动。

881年三月,僖宗以郑畋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指挥各路大军进攻起义军。郑畋传檄各地节度使出兵围攻起义军,被起义军招降的节度使相继背叛,从四面包围长安城。

882年(中和二年)正月,僖宗又任命王铎为宰相,兼任诸道行营都统,统帅各路唐军包围长安。起义军号令所行,不出同(同州,陕西大荔县)、华(华州,陕西华县)。在唐军长期包围下,起义军的处境日益困难,粮食极为缺乏,不得不以树皮等物充饥。九月,起义军的同州防御使朱温叛交,投降唐朝。僖宗任命他为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

唐统治者看到光靠已有的军事力量,还不能把起义镇压下去,便请求沙陀贵族李克用协同镇压。十二月,李克用率领四万军队到达同州,唐任命他为东北面行营都统。朱温的叛变和李克用的参战,增强了唐王朝的力量。883年二月,起义军与三路唐军大战,结果起义军失利,伤亡数万人。

no.8 起义失败

黄巢在“兵数败,食复尽”的情况下,带领十五万起义军撤出长安,向河南退却。沙陀兵和唐军进入长安后大肆烧杀抢掠,造成“长安室屋及民所存无几”的悲惨景象。五月,起义军退到河南,围攻蔡州(河南汝南),并分兵攻打河南、山东的数十个州县。攻陈州(河南淮阳)时,遇到唐军的顽强抵抗,陈州之役一直持续到884年(中和四年)三月,起义军前后围攻近三百天,仍没有攻下陈州。起义军长期胶着在陈州附近,失掉了转移到有利地区发展力量的大好时机,进一步陷于被动。

同年五月,起义军在中牟县北渡汴河时,突然遭到李克用的袭击,损失惨重。尚让等一部分农民军将领投降。黄巢带领千余人向山东撤退,六月,起义军被包围在瑕丘(山东兖州西),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牺牲殆尽。黄巢至死不屈,最后在泰山狼虎谷自刎而死。

大起义的主力军虽然失败了,但黄巢余部的反抗并没有停止。黄巢的侄子黄浩带领七千农民起义军,坚持斗争达十六年之久。

no.9 光辉的篇章

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首先,起义军规模空前,人数达到六十多万人,南征北伐,横扫了大半个中国,唐军纷纷溃败,不少州县被攻破,许多官僚被惩处,使唐政府陷于土崩瓦解。唐朝腐朽统治的瓦解,为封建社会的发展减轻了阻力。

其次,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转战各地,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使阶级关系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残存的士族集团“丧亡且尽”。腐朽的士族终于被摧毁,成为历史的陈迹。农民起义军在政治上沉重地打击地主阶级的同时,也扫荡了地主阶级的田宅、财产。所谓“广侵田宅,滥渎货财”。如在诗人韦庄的《秦妇吟》里描写了洛阳附近一个拥有良田数百亩的地主,家产一半被农民军没收,另外的一半被唐军抢掠一空,这个地主只得四处流浪。随着大土地所有制的削弱,自耕农民的增多,土地高度集中和农民大量破产逃亡的状况有了某些缓和;同时,佃客的地位亦有某些改变。这就为五代和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农民起义军在战斗过程中,也打击了残暴的藩镇势力。如在880年(广明元年),农民起义军北伐时“所在雄藩,望风瓦解”,为后来的统一减少了某些阻力。

最后,在这次大起义的过程中,王仙芝、黄巢先后以“天补均平大将军”和“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的称号发布檄文,号召广大农民群众起来推翻唐王朝的封建统治。像这样打出“均平”的旗号,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还是第一次。它说明农民斗争已不仅仅是反对封建暴政、徭役、赋税和人身隶属关系,而且逐渐明确了反对豪强兼并,要求平均财富的认识。这种平均思想的萌芽对宋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具有直接的影响。

no.10 藩镇之争

黄巢起义失败之后,唐王朝名存实亡。史称:“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镇废置,不自朝廷”,“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经过这场风暴,唐王朝只剩下一个空壳。藩镇之间经过互相攻战,最后仅剩下十几个。当时势力最强的是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在河南),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在山西),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在陕西凤翔),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在河北北部),镇海节度使钱镠(在浙江),淮南节度副大使杨行密(在江苏扬州),西川节度使王建(在四川成都)。

在这些藩镇中,又以朱全忠和李克用的势力最大。889年(龙纪元年),朱全忠打败了河南最强的藩镇秦宗权之后,“军势益盛”。900年(光化三年),又打败了刘仁恭,控制了河北地区。朱全忠与李克用为了扩大地盘及控制唐帝,连年进行战争,兵连祸结,人民不胜其苦。到902年(天复二年),朱全忠率大军终于打败了李克用的军队。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