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消逝的十大热门技术

80酷酷网    80kuku.com

  

     还记得推送技术(push technology)吗?记得web虚拟现实吗?或者microsoft bob吗?一些概念也许最好留给历史。在信息高速公路两旁散落着很多概念,这些概念曾经听起来前程远大,但还没有引发一场革命就从it界的视线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还需要例子吗?不用多找,这样例子比比皆是。《infoworld》推出本应成为“10大”,但却从未真正成功的热门技术。但谁又知道呢,如果有合适的人留意的话,其中的一些梦想可能会变为现实。

     大型机之死

     在windows 3.1发布之前,专家们就敲响了古老大型机的丧钟。十多年以后,用户当然不用再温顺地找到大型机的主管,以得到使用大型机的许可。但数据中心里的这些笨重的大箱子还远没有死亡。

     上世纪90年代,许多企业开始实施it项目,以将应用从大型机迁移到更廉价、现代化的硬件上。可惜,其中的很多项目仍停留在日程表上,或被完全放弃了。

   事实上,web应用等一些大型机应用复制起来相当困难,且迁移数据的费用就像天文数字。此外,还有重新培训费用、软件许可费用以及宕机的业务风险。尽管迁移的想法很好,但大型机仍在运行。

     值得赞扬的是,ibm公司在这些大家伙上做了很多事情,而不仅是维持现状。该公司最新的大型机硬件产品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以恐龙为名称的),除了支持传统的z/os软件外,甚至支持linux和java。

     那么,那些没有放弃大型机的客户是否会发大财?也许╠╠如果用来支付他们的租用费的资金数额不小的话。不过,在最后一个这类应用停止使用前,我们认为有关大型机完蛋的报道太夸大其词了。

    java无处不在

  从诞生之日起,java就打算征服世界。由于高度面向对象,java比以前的语言更高雅。人们可以编写一次java程序,它就可以到处运行。它速度快、可靠、安全......它可以带来人们希望从一种开发工具上得到的任何东西。

    要达到如此之高的目标,java实际取得的成功的确令人难以置信。但其令人失望之处同样难以忽视。

  applet是java的第一个失败。宏媒体(macromedia)抢走了富媒体(rich-media)市场,把客户机端java贬到了跨平台实用程序和管理工具的小众市场。java语言最终在服务器端找到了用户。然而此时,许多年来不断变化的sdk和难以捉摸、常常流产的api玷污了java曾经高雅的设计,令新信徒们感到困惑,使得与以前版本的兼容性变得毫无希望。

 java2给我们带来了enterprisejava。毫无疑问,它是第一个成熟的java版本。但是,许多机构仍偏爱普通的服务器小程序(servlet),而不喜欢被认为是j2ee王冠上的宝石的复杂ejb架构。同时,那些一头扎进j2ee怀抱的人,基本上牺牲了java编写一次、随处运行的承诺,去换取应用服务器的专有扩展。目前,随着坚定的开放源代码开发人员转到microsoft公司的c#等竞争性技术的旗下,java获得世界统治地位的机会之门可能很快就会关闭。

    移动宽带

  4年前经济全面衰退时,美国移动电信公司宣称通过3g网络提供的无线宽带即将面世。但业界对部署费用高昂的3g不感兴趣。相反,利用其在传输语音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升级,运营商推出形形色色的所谓2.5g解决方案的缩写词。但是,所取得的速度与其说是接近真正的宽带,不如说是更接近拨号╠╠尽管sprint和qualcomm喜欢将自己的技术称为“3g第一阶段”。

 谢天谢地,移动宽带列车终于就要进站了。verizon公司已向美国6个大城市地区部署了evdo(演进、优化的数据)服务(具有300kbps到500kbps的下行数据速率),并计划在2005年年底时覆盖全美国。sprint将是下一家公司,尽管它在evdo部署上落后于verizon。

  同时,cingular wireless公司从对at&t wireless的收购中继承了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技术。umts速度比evdo慢,不过也在美国6大城市推出。但为了取得高于evdo的速度,cingular可能将成为第一家利用低时延的hsdpa(高速数据分组接入)技术的运营商。

    需要提醒的是,在所有这几项服务上,用户共享基站带宽。因此,3g数据变得越普及,对性能潜在影响就越大。

    语音识别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已开始利用语音识别技术来控制计算机╠╠至少在科幻小說里如此。然而有趣的是,就技术而言,电影《星际旅行》中计算机的语音驱动ui(用户界面)可能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dragon naturally speaking和ibm viavoice等字典软件,使计算机将语音转换为文本的能力上有了巨大的改进。同时,voicexml和salt(语音应用语言标记)等基于xml的标准,使企业比以往更容易将语音识别功能集成到现有应用基础设施中。

  2004年3月,microsoft语音服务器部经理james mastan宣布说:“我们的目标是让语音识别技术成为主流。”你从microsoft得到的与其说是主流技术,不如说是某种保证。目前,尽管speech server 2004已推出有一年了,但我们大多数人仍经常使用鼠标而不是麦克风。

  也许,真正通用的语音ui与人类优先考虑的另一件事情相比处于次要位置:安静。想像一下整个办室中的工作人员都向桌面pc大声发出命令产生的噪音吧。在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语音控制可能仍将保有电信、医疗保健、伤残人员和联邦太空飞船等小众市场。

    microsoft passport

    在推出五年后,passport(即microsoft的单一登录方案)日趋没落,虽还没有终结。例如,microsoft仍在使用它。

    所有人都记得passport。你可能不记得的是:它曾被设想为一种联邦身份模型:microsoft的.net web服务大业(最终的名称为hailstorm)的认证基础。不幸的是,尽管董事长兼软件总设计师bill gates大声为passport叫好,但一场风暴马上就要来临。

    依赖于“可信网络”的passport,用户可以利用单一登录和口令,无需重新输入敏感的个人数据,就可跨网站旅行。然而,信赖是一种脆弱的东西。对passport进行挖地三尺调查的开发人员和隐私观察家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慌。

    在passport走上崎岖之路的两年后,windows测试网站bugtoaster.com报告发现一个让黑客能够偷窃passport账户所有者的用户名和口令的os设计缺陷。2002年8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命令microsoft加固安全“不足之处”,宣称该公司在未通知用户的情况下采集数据。

    紧接着就有了来自microsoft的坚决的承诺,但是损失已造成了。passport的采用率直线下降,monster和ebay等金牌合作伙伴退缩了。去年,microsoft撤下了参与站点的在线目录。

    改进internet

    我们都知道internet远非完善。ip的寻址问题被讨论了一次又一次,但是,ipv6在美国的广泛采用似乎没有一点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样子。但ip地址的短缺并不是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解决的惟一问题。

    安全是萦绕在所有人脑海里的问题。人们建议在全互联网范围采用端到端的加密,但是并没有出现朝这个方向前进的行动。2001年,当前美国计算机安全“沙皇”richard clarke谈到发生“数字珍珠港”事件可能性时,他的警告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再往前追溯,1992年3月,ietf第一次证明了利用ip多播技术提供广播服务的潜力。10多年以后,即使我们已经看到了消费者对多媒体广播和多媒体流的兴趣爆炸式增长,与专用研究网上的情况形成显明对比的是,目前仍没有一种在internet上进行大规模多播的可靠方法。在这方面,internet2又如何呢?人们声称建设internet2的目的是为了部署“用于研究和高等教育的高级网络应用和技术,以加快创建明天internet的速度。”那么,准确地说,何时才算“明天”呢?

    当然,基础设施升级是阻碍互联网发生重大变革的巨大障碍。互联网变得越大,新技术普及达到实际应用的规模就越难。但是,我们难道不需要从某个地方开始吗?

    无纸化办公

  听起来可能十分诱人,但是,正如冷聚变和苦杏仁苷癌症疗法一样,无纸化办公室是20世纪最大的玩笑之一。它所展现的美好前景是:技术将淘汰基于纸张的记录;凭借计算机、电话以及其他形式的电子通信技术,办公室工作人员或经理们所需要的每一比特(数量单位)的数据都在他们的指头尖上。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发生pc革命之前,无纸化办公室的概念就提出来了。d. roosevelt总统的科学顾问vannevar bush在上世纪30年代初首次详细论述的memex,被认为是除科幻小說之外,对“未来办公室”的第一个著名说明。尽管是幻想,但由于memex是在internet时代之前,依赖微缩胶片和邮政服务交换信息,同样不切实际。

  60年后,无纸化办公室仍是个白日梦。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近些年发明的技术让产生纸张文件变得毫不费力。集扫描、复印、校对和电子邮件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打印机是办公室技术中最热门的物件。

    在人们发现在明亮的显示屏上阅读如同在纸张上阅读一样愉悦前,无纸化办公室仍将像独角兽那样难以捉摸。更不要说纸张还兼有以下重要作用:没有什么东西能像一本硬皮报告那样,可以掷地有声地摔在会议室桌子上。

    语义web

  假如你是web发明人,你打算拿什么作为加演节目呢?假如你是tim berners-lee,你试图把它做得更好一点。

    berners-lee推出了他的下一个成果,即所谓的语义web,其目的是解决在线信息组织的基本问题。web将信息孤岛连接起来,构成一条世界各地的人都可访问的巨大网络。可是,这是一种无组织的连接:人类可以理解,但自动化系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语义web旨在利用元数据解决这个问题。利用专门为机器设计的新语言表示的元数据描述网页内容。其最终目标是使搜索引擎、自动代理和其它内容分类工具,能够更加容易地找到人们所需要的特定信息。

  这是个很好的创意。在1998年9月berners-lee发表第一张路线图几年后,语义web发展成为羽翼丰满的w3c机构,并在媒体上得到广泛讨论。但是,除了研究应用外,实际应用的例子似乎距我们很远。

    但我们应当感到吃惊吗?最终,语义web的真正思维变迁可能不是技术,而是将web视为一所图书馆╠╠而不是一种“新型电视”╠╠的想法。

    人工智能

  1956年,人工智能(ai)一词诞生于dartmouth学院。在此后的20或30年间,它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出现了数不清的研究项目,探索其各种可能性。但现在,它似乎要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实际上,ai由三个主要分支组成:kbs(基于知识的系统)、rbs(基于规则的系统)和ann(人工神经网络)。到目前为止,只有rbs在商界中生存了下来,通常以brms(商业规则管理系统)的形式出现。

  这一领域中的大型项目已演变为大型系统,几乎可做开发人员想做的所有事情。问题在于,掌握所有阴谋诡计需要很多年时间;等到学会后,又出现了新系统需要学习掌握。

  用户和厂商将太多的时间用在了比较标准基准上,而不是花时间设计真正代表真实世界问题的测试。brms存在的问题是,它将50%到70%的时间用于发现问题╠╠在人们编写代码前,而大多数项目经理更喜欢立即的结果。

    总而言之,与从未使brms超过第二阶段的大量尝试比起来,实在并没有多少真正的brms成功故事。这真的是ai要提供的最好东西吗?

    b2b电子商务

    随着网络经济开始在2000年降温,任何仍置身于.com竞赛的精明企业家都紧紧抓住b2b作为手中的王牌。下一代在线商务模式的热门时髦词是“非居间化”(disintermediation)╠╠其含意就是砍掉中间人(仅此而已)。然而,利用web来连接合作伙伴,以及想方设法在幕后完成交易,这并不是取得巨大成功的处方,只不过是消费者此前就面对一种电子商务模式。

   首先,让它运转起来所需要的web服务等集成技术,在2000年根本没有准备就绪。其次,对于参与其中的供应方来说,没有太大的诱惑力╠╠为什么要向b2b厂商付钱才能参加一场投标,而在这场投标战中,你却被迫降低价格,去竞争你认为已赢得的客户?最后,b2b的基本假设没有意识到:与消费销售领域不同,企业关系不仅仅只是以费用和可用性为基础的。

  不过,如果认为b2b行将就木,这还为时尚早。日益增长的soa(面向服务的架构)和模块化应用市场可能会成为企业基础设施提供者的理想机会:如果他们这次能用一点现实主义来控制自己野心的话。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