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价格十大黑洞

80酷酷网    80kuku.com

  

关键字:药品 药品价格 药价 十大 黑洞

    今年起,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实行统一“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办法”。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药品价格比拼大战中,药厂如何令药品“变脸”的行径,药价虚高的种种“水分”,在“阳光”之下暴露无遗。“成本价才2元,报价100元!同一种药150ml报价16元,80ml的比150ml的还贵———当谁是傻子呢?”3月31日,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邀请了多位参与谈判的医药专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专家怒数药企十大“黑洞”。

    专家:为什么要把价格定得如此离谱?药企代表甲:就是要让你们砍得高兴。药企代表乙:知道你们肯定要砍价,所以干脆报价的时候故意抬高。药企代表丙:不知道,我只是个中学老师,被临时拉来的。乱报价典型维c银翘片报价99999元/片广东某药企100片一瓶的维c银翘片,企业填写的批发价0.02元一片,报价却高达99999元一片。按规则,专家每轮最多只能砍掉99.99%。经过四拨专家轮流上阵砍了四轮才降到了相对合理的水平,专家建议价最后定为0.053元一片。千余种“新药”,97%是“变脸” 超七成新药报价虚高阳光采购建立了统一的网上平台,企业今年2月开始报名,竞价情况全部在网上进行,一些不为公众所知的数据逐一呈现出来。一位医院管理者对记者说,这个平台就像一个舞台,皇帝穿上“新衣”是怎么样的呢?在大街上走一走公众就知道了。155种药品,套上10余个“马甲”列入本次阳光采购的药品品种,以通用名计算共有6440个,品规(即同一品种、各种规格)数量达49349个。“一药多名”现象泛滥,有的甚至连在三甲医院药房干了几十年的药学老专家也闻所未闻。阿奇霉素有商品名97个,左旋氧氟沙星有商品名92个,克林霉素有66个,加替沙星有61个,头孢他啶有59个……总共有155种药品,被套上了10个以上不同的商品名“马甲”。千余种“新药”,97%是“变脸”本次阳光采购中,有1339个参与议价的所谓“新药”,从未在广东市场销售过。据采购中心专家组分析,其中真正有技术含量的新药只有35个,其他绝大多数是改剂型、改组方、改规格、改包装,通过“变脸”成了“新药”。超七成新药报价虚高这轮被砍价的“新药”价格高烧现象尤为严重。专家统计,七成以上为报价虚高,属于离奇报价就有几十个,报价比实际价格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经过谈判,有13种药被挤出了90%以上的“水分”。最高的是一家企业生产肺宁丸(0.2克),原报价为36.68元,专家谈判后为0.13元,降价幅度达99.66%

    黑洞1 抢救命钱不眨眼

    有一家生产抗肿瘤药物中成药的企业,一瓶100ml装的产品报价498元,病人两次就能喝完,而这瓶药水的有效成分只是用北芪、大枫子、党参三味极其普通的药材炮制的。专家问,肿瘤病人已经很惨了,你的药怎么贵得离谱?回答是肿瘤病人的命都快没了,还留着钱干什么?只能398元,再不能降了,如果降了,别的省份也跟着低于这个价,那我宁愿放弃广东市场.

  黑洞2 为提药价乱改剂型

  谈判中,专家遇到不少滥用分散片、泡腾片、滴丸等技术情况。某些药溶解度、吸收都非常好,也把它改成分散片。一厂家竟然开发出“板蓝根泡腾片”,专家连称:“板蓝根是我们老祖宗开发了几百年的经典药,通常都是提炼成膏剂,然后制成颗粒剂。泡腾片的板蓝根的含量能有多高?溶解度会有多少?到底是吃药还是吃糖?”有一些不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也做成滴丸。有某种药几十年来都惯用普通片,使用方便,疗效好,却把它改成丸剂。“这种所谓创新,实属多此一举,目的是提高价格,利用奇异剂型避开与原类似药品竞争。”

   黑洞3

  乱组合成“致病药”有的药品推出“二合一”、“三合一”的新组合,治病药反而会成为“致病药”。如复方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或格列苯脲,前者为饭前服用,后者为饭后服用,两者并在一起,医生下医嘱时,不知如何告诉患者去服用。

  黑洞4

    淘汰产品重出江湖一些淘汰老药换个瓶子就以“新药”自称报高价。如汉防己甲素、呋喃唑酮、硫酸巴龙等。

  黑洞5

  多加水价格翻跟斗一厂家的一种洗剂弄出30ml、50ml、100ml、150ml四个规格,价格也跟着翻跟斗。“50ml就是比30ml多了20ml的水,价钱就要多卖7.8元。这水、这瓶子可真是值钱。”“同一种药150ml报价16元,而80ml比150ml的还贵———当谁是傻子呢?”专家感慨

    黑洞6

    两粒丸包了五六层专家特意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补肾丸”(中成药)。这个药品用了三层包装。大盒里面有小盒,小盒里面空空荡荡。起码能装4粒,但只有2粒。专家讽刺说:“过节送礼送什么?我看就送这个很体面。”专家当场告诉企业代表,要他们把包装除掉,让患者少承担些过度包装后的高额费用。这个药原来报价45元多,最后压到20元。

    黑洞7

    乱报成本项目蒙专家企业一般都使劲夸大成本。专家曾经把一盒42.48元的药压到27元。“药厂报上来的生产成本的水分要拧几把才拧得干,有的信口雌黄。”专家随手列举:有的药厂报价说一个纸箱要16元,而同样规格的纸箱别人3元就能买到;药品成本价本已涵盖了技术费用,有厂家竟在每盒药品身上再加上4元“科技开发费”,但到底这个科技开发放在哪里,却根本说不出来。

    黑洞8

  中成药谎报原料含量乱报原料含量的低级谎言,更是对专业人士的公然挑衅,这在中成药品规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一瓶有效成分仅3g的复方洗涤剂,报价16.5元,其主要原料500g最多不超过20元,原料价仅要0.12元;有一种2毫升的注射液,厂家乱报用料夸大成本,竟然号称每支要用金银花、薄荷、连翘、夏枯草等九味原料各250g。“总共八九种中草药,每种都有250g,竟然只做出2毫升的药,这些原料起码可以做成百上千支了。”一粒0.45g的跌打药,竟称丹参用了1斤:“这谁能相信?”

    黑洞9

    中间费用“发高烧”专家指出,医药购销的中间环节太多,也是造成药价虚高的重要因素。在行业内外都流传着一种说法:一个出厂价为10元的药品,经过流通公司变成20元,到省级经销商变成30元,再到开票公司变成40元,其后的配送公司、医院环节等,层层盘剥、层层加价,到患者手里可能就要近百元了。“我们压价,压的实际上就是中间的成本。”专家说,有一个10克的软膏,只含200毫克的膏体,却报价93元。“企业说药本身的成本是9元,但中间费用要50多元,包括销售配送23元、财务费用16元、管理费用12元,七七八八加起来,就要93元。经过谈判,最后把价格降到21元。”

    黑洞10

    中药含量“一头雾水”中药成分的质量标准是专家比较头疼的问题。基于中药、中成药的制药工艺特点,对药效只能定性无法定量,专家看配方知道药品用了田七、人参,但是用的是哪里的田七、几年生的田七、何时采摘的田七,都无从判断,无法比较各个药品之间的原料成本差别,更难以区别相近配方药品的药效,这种瞒天过海的做法让专家难以决断。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