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外激素(内分泌激素)

80酷酷网    80kuku.com

性外激素(内分泌激素)

性诱剂-新型生态玉米虫害防治剂

导读:昆虫体内能够合成一种性外激素,它的作用是吸引异性前来求偶交配。人类利用性外激素的这一功能,人工合成具有相同作用的性诱剂,进行诱杀昆虫。目前性诱剂作为有效的生物防治剂,在水稻、玉米、棉花、果树、蔬菜等作物的有机农产品生产中应用较广,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二战”以来,人类发明使用的DDT等农药杀虫剂,在保护农作物免遭虫害,挽回产量损失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增强防治难度更大、对象害虫频繁爆发及次要害虫上升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以及农残高等食品安全问题。在环境保护呼声日益高涨、农产品质量安全需求强烈的今天,采用无毒的性诱剂来防治害虫,进行农业生产意义非常重大。

外激素是由动物体内合成,向体外散发,以影响同种其他个体的化学物质。目前已知的4类外激素包括性外激素、聚焦外激素、示踪外激素和报警外激素。昆虫之间分泌性外激素的主要功能是吸引异性前来求偶交配,而性诱剂是人工合成的与性外激素具有相同功效的化学制剂,防治害虫时再加入诱捕、诱杀装置。

性诱剂-新型生态玉米虫害防治剂

国际上应用性诱剂的成功典范是美国消灭棉铃象甲。1892年棉铃象甲由墨西哥传入美国,此后的100多年时间是美国棉花的头号害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0亿美元。使得虫害高发地区无法种植棉花,商店关门、人口外流,导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堪称“瘟神”。而到了1992年的时候,美国科学家找到了棉铃象甲的性诱剂,随后美国政府启动扑灭计划,同时民间基金也大力资助,在整个棉花种植带全面、全程诱杀,经十余年的努力,使该虫基本绝迹。棉铃象甲的扑灭,成为世界治虫史上的一个典范。

性诱剂-新型生态玉米虫害防治剂水稻上利用性诱剂防治二化螟。

我国在性诱剂防治害虫方面也有一些典型案例。如吉林市东福米业公司在2000-2011年连续12年在全部稻田使用性诱剂诱捕防治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良好,完全免除化学杀虫剂,配合其他生产措施,生产出高等级大米,其中有机大米每千克售价几十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性诱剂-新型生态玉米虫害防治剂

性诱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根据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大量的基础试验研究表明,防治效果能够达到90%左右,而使用成本在25元/亩左右。如果再配以少量的农药防治,就能够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同时保护环境,保证玉米品质。但性诱剂在玉米上使用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保证机械化的正常进行,需安装和回收诱杀、诱捕装置,而玉米植株高,造成费工严重。但相信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一难题将会解决,到时大面使用性诱剂防治害虫,将大大降低喷施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大农民关心农业发展,关注农业科技进步,现头条号广告招商中,如有需求可与作者联系15911825791。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