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个跷跷板(跷跷板属于什么运动)

80酷酷网    80kuku.com

心中有个跷跷板(跷跷板属于什么运动)

妈妈们对待“熊孩子”的态度总是在高温柔与高坚定间徘徊,要么:“哎呦宝贝妈妈爱……”要么:“你今天是不是皮又松了,两天不打,上房揭瓦……”

1 情境

书店的玩具区,孩子三岁,爸爸在楼下挑书,妈妈带着孩子在楼上挑玩具。

“妈妈,我喜欢这个。”桃桃指了指大毛绒玩具。“这个咱们家有很多了,你可以换一个家里没有的。”转了一大圈,我不记得否定了多少件玩具,要么挑的是家里有类似的,要么是贵到不舍得买。孩子在不停的挑,最后一件日本产的小蛋糕模型,样子很逼真,她很喜欢,虽然我还是觉得性价比太低,国产、网购一定更便宜,但是还是心软了。“那就这个吧。”

谁知道这时候,爸爸忽然出现了。“这个不买不买,你相信我,她回去就扔一边去了。”“算了吧宝贝,看起来爸爸不愿意啊。”桃桃,紧紧抱着我的腿大哭:“我就要,我就要!”此时观念冲突让我和爸爸立刻对立起来。“我拿我的钱买,行了吧?”“上次她要那个玩具,也是哭的死去活来非得要,回家的就扔了……”“这次的她可能真的喜欢。”人在有执念的时候,特别冲动,我直接冲向收银台,止住了孩子的哭声。

一直以来,我妈妈在我生日仅仅一次没给我买大蛋糕的故事,让我深深记得那种失落,从此我发誓要给自己孩子富足的感觉。当时妈妈也是充满内疚,那些表情我都记得,可是当时却无法理解妈妈的爱,满是责怪。

我和爸爸立刻对立起来。“我拿我的钱买,行了吧?”“上次她要那个玩具,也是哭的死去活来非得要,回家的就扔了……”“这次的她可能真的喜欢。”人在有执念的时候,特别冲动,我直接冲向收银台,止住了孩子的哭声。

后来自己当妈妈,最大的感受就是舍得给孩子花钱。慢慢的,我和孩子之间建立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或者说习惯,每次出门去商场,一定要给孩子花钱买点什么。

当孩子自己有需求以后,这种购买方式我不那么满意了,因为超出了我的控制范围,孩子开始有和我不一样的自己的想法。

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孩子的一时兴起让我确实不想满足她所有的需求,可是那颗让孩子“幸福快乐”的心啊,总是驱使我满足她最后一个条件。

而那最后一个请求,往往是妈妈忍了又忍,超出底线条件的请求,然后,我内在的愤怒会瞬间爆发出来,洪流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2 分析

我们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都想成为完美妈妈,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二字。就像下面这个跷跷板,我们对待孩子要么高温柔,以弥补自己儿时未享有的满足感;要么高坚定,以弥补儿时无人问津,自己决定一切的安全感缺失。平衡的点在与,当我们坚定的时候,仍然可以很温柔;而当我们温柔的时候,仍然可以有原则。

你心里有人际关系的跷跷板吗?

无论是高温柔还是高坚定,其实都是对孩子的不信任。高温柔为亲子关系披上了短期和谐相处的外衣,妈妈无限忍让,最终将在妈妈最后一道心理防线被击溃时演变成高坚定,这种赤裸裸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所以,在这两种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么妄自尊大,要么没有自尊。在这些孩子的心里有这样的两种声音:只有我说了算,才有归属感。或者,我不够好,只有别人认可我时,我才有价值感。

高温柔的孩子习惯了操控父母,离开家庭环境要学习的第一课就是人际关系处理的巨大困难。因为外面的世界里没有人喜欢小霸王和被人操控。而高坚定的孩子习惯了听从父母的安排看似会顺利很多,但如果走不出父母为其建造和谋划的五指山,会一直活的没有自我。

这两类人在成年后与领导和长辈的人际关系相处之道基本表现为:“我和你之间,没有平等,只有你高我低,或者我高你低。”曾经有朋友悟出一个与婆婆的和谐相处之道:“我们之间,不是她制服我,就是我制服她。”在这些人的心目当中,只要有辈分年龄的差异,我们的人格是有高低之分的。

这种想法从哪里来的呢?如果我们不曾因为与长辈有不同声音的声音而被轻蔑粗暴的对待,怎么会对不同的声音那么敏感,要么不假思索的认同,要么心里默默的骂人敢怒却不敢言?如果我们不曾被包办所有力所能及,独享不劳而获的轻松自在,怎么会遇到困难就找妈或向外求索,怨恨别人绝情却全然不知给别人带来了多少麻烦还不领情。

如果你对人生有不满,一定是你曾经得到过。就像妈妈每次过生日都给我买大蛋糕,而我仅仅能够记住没买的一次,就像失望的人说:“有些人你不能对她太好,一次不满足她,她会记你一辈子。”人们只有在了解到生命还有其他选项时,才会变得有意识的不快乐。

父母是孩子的成长环境,高温柔高坚定是一种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同时尊重情况的育儿方式。

尊重自己一是在于尊重自己的需求,为孩子做出爱自己的榜样,当我们无法照顾好自己,就无法照顾孩子。二是在于相信自己能够因此决定为自己和孩子带来更好的结果。

尊重孩子在于包容、理解孩子因需求未满而产生的情绪,始终给孩子传递爸爸妈妈爱你的信号。别那么严肃,当我们自信满满,面带微笑说“不”的时候,拒绝也会变成带有安全感的力量。我们只能通过尊重赢得孩子。

尊重情况在于承认自己对于世界的微不足道。在有限的条件下满足孩子的需求也是告诉孩子,我们不能左右世界,只能量力而为。

人人民主的平等社会来自于我们每个人在家庭中的践行。《孩子,挑战》中提到:“和”他们说话,而不是“对”他们说话。当我们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想想,我们会这样跟朋友说话吗?因为,能力有高低,人格无尊卑。

我们就是在与孩子一次次相处中,通过愤怒,内疚等情绪的变化,理解当年的爸爸妈妈曾经对我们爱的方式,感受到爱。不是吗?

当我们因为高坚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及时跟孩子道歉是必要的。今天我们都知道,修复关系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任何形式的教育,关系大于一切。

道歉不丢面,因为孩子的心中本无尊卑低之分。今天我们都已经体会到虽然位高权重,但是真正的尊重只能通过尊重别人而赢得。另外,我们还是在用行为告诉孩子:错误是学习最好的机会。

3 结论

人际关系的跷跷板一点也不好玩。新生代父母如果从育儿开始,建立平等关系,将会为孩子创造更自尊、自信的成长环境。

你心里有人际关系的跷跷板吗?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