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我们要有自己的奥运人才战略

80酷酷网    80kuku.com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党中央提出的方针。也就是说要把人才视为第一资源,无论是科技上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还是国家综合实力方面的较量,最终都是要靠人才来实现。谁在人才方面占了优势,谁就在竞争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人才资源上占了优势。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要把这种认识上的共识转化为实践,即真正施行人才战略,还需要逐步的更新观念。其中有很重要的两个观念,一是政府部门认为政府公务员是万能的,是可以无所不为的;二是外国人可能比中国人强。只有改变这些简单的静态观念才能真正建立起人才资源的市场,在市场机制中选优。同时应给中国的人才与“外国专家”同样的“国际才能”待遇。

  从我国总的情况看,按照中央的估价是我国人才在总量、结构和素质上都不能适应现在各方面发展和建设的需要。特别缺乏的是高层次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出现这种状况,既有教育方面的原因、人才外流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性障碍造成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的原因。中国当然还缺人才,但中国也确实还有人才没有挖掘出来。

  人才问题回到我们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这个目标上来看,我们应思考是否对人才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对组委会工作人员,是应从“相形见绌”的竞争中不断从社会上选优还是认为“水涨船高”,认为随着组办工作的进展,组委会工作人员都会自然成为优秀者,成为“第一资源”,因而在关键岗位上只是内部调配而不太注重从社会上选优呢?这也属于观念认识上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要办好北京奥运会这件大事,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集中北京乃至全国的优秀人力资源并进行优化配置。据我了解,组委会一直在朝这方面努力,但是由于某些机制和政策上的原因,当然也包括认识上的原因,有些人才招不进来,而招进来的并不都是最理想的人才。其中确实存在制度上的障碍。

  我同时也认为,组委会有时确实存在对社会上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认识不足的问题。总觉得某些外国人更有“经验”,他们讲些我们还不清楚的理论或经验,就觉得在这方面中国人搞不懂学不会,因而宁愿重金聘请外国人来干,包括一些我国高级专业人员肯定只能做的技术性工作,也不愿以稍高于组委会平均待遇而低于外国人聘金的薪酬来雇用自己人。这也就是我以前所说的“外国和尚会念经”的所指。

  奥运会是我们从来没办过的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外国人办奥运会的时候也不是先知先觉的,也是根据城市合同的规定,按照国际奥委会指导进行的。只有当他们在国内确实找不到合适人才或用国内人才的代价高于聘请国外人才代价时,他们才会聘用外国人来帮忙。这样就在国际上逐渐形成一批“办奥运会的专业户”,他们想垄断奥运会举办市场。中国为什么不能够通过举办奥运会也出一批熟悉奥运会“最新事物”的专家,在2008年后也能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自己的贡献呢?将来也可以将我们的知识经验转移给以后奥运会的举办者。正如我们出几百万美元把悉尼奥运会的知识经验买过来一样。

  对我国国内的相关大企业和相关人才我也想进一言。过去我提出过一个观点“奥运会的组织工作是一个大学校”,这是一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大学校。因为奥运会可以说是一个缩微社会,办奥运会遇到的种种问题都是要与国际接轨的,要与我国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广泛联系的。这是一个最有效的人才培训班。大企业要舍得把自己的优秀人才送到组委会中去锻炼提高,社会人才也要降低一些待遇要求到组委会中来使自己的人才资本得以升值。反观过去几届奥运会,每届奥运会后都会涌现出一批社会抢手的人才和有望高就的人才。

  我国的宏观性人才战略也要把筹备奥运会这几年的工作当作一种人才培训方式来考虑。1990年北京亚运会在这方面就有自己的成功经验。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