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视创新人才,日本面临人才外流危机

80酷酷网    80kuku.com

  

  不重视创新人才,尖端人才大量流失

  日本战后靠着企业精神(团队精神、企业和睦高于个人成就、个人牺牲等)从一片废墟中站起继而实现经济腾飞,被公认制造了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增长,但是谁会想到,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种精神却成为阻碍其经济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在日本,无处不在的政府干涉、家长式的企业管理、以及日本国民从小被灌输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使社会贫富差距有效缩小,但同时却严重模糊了企业中创新人才与庸碌者之间的界线,而这种界线之小在世界各工业化发达国家中是罕见的。当前全球经济为保持发展活力,对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日本不重视创新人才的做法使日本面临本国一些尖端创新人才流失的问题。

  创巨额利润员工只得极少回报,引发诉讼

  传统日本企业中,老板对下属员工实施封建家长式的管理,并几乎从不对员工做出的创新给予奖赏,这一点从上个月东京地方法院判决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一家中型企业)支付其前员工中村秀司200亿日元(约1.8亿美元)奖赏的纠纷中可见一斑。

  中村在公司就职期间研发了一种可用来制造蓝色发光二极管的技术,这种二极管可以提高CD和DVD的读盘能力,并可广泛替代白炽灯泡,是录音、电影摄制、信号传输系统领域一项革命性的创新。

  中村的此项发明使得日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年销售额只有200亿日元的乡镇企业一跃成为年收入1800亿日元的国际型集团公司。如果该技术真可以替代落后的白炽灯泡的话,将会带来几千亿日元的市场效益。然而,对于这样的功臣,日亚公司仅仅以一次性奖励2万日元和晋升一级职称了事。

  东京地方法院裁定,中村对公司所做贡献的价值相当于日亚在蓝色发光二极管专利到期前(2010年以前)获取的50%市场利润。法院的裁决一出,日本国内一片哗然,批评如潮。

  争论的焦点在于中村的付出是否真的值那么多钱,人们由此对日本的前途感到深深忧虑。

  日企业界知名人士、大公司老总纷纷表示,公司宁愿将研发部门转移到海外,也不愿给每个有贡献的员工发巨额奖金。

  包括著名电视评论员在内的一些人也对法院的裁决发出质疑,甚至认为,该裁决直接威胁到日本企业的传统价值观。

  索尼迷失于传统企业价值观,丧失创造力

  在战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企业一直置团队精神和企业和睦于个人成就与奖励之上。日本员工的努力工作和个人牺牲也同时得到了终生就业、福利住房等社会保障。在这种环境中,即使像索尼这样曾经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锐意创新的企业,也因迷失在传统企业价值观中而最终丧失了企业创造力。

  按照这些价值观的标准,中村(因其微薄的工资而被西方同事戏称为“奴隶”)早就应该为那些微不足道的奖赏欢呼雀跃了。更另人奇怪的是,虽然中村的发明被誉为近10年来最伟大的创新,但在他离开日亚公司后,竟然没有一家日本科研机构愿意聘他。所以,该事件以中村飘洋过海投奔热切渴望聘用他的美国加州大学而结束就完全在情理之中了。从积极角度看,法院对日亚事件的裁决也促使那些批评者们认识到了奖励研发人才、管理人才的重要性。

  传统价值观正成为日本发展的阻碍

  战后日本社会价值体系有利于在一个资源有限的国家依靠大量的劳动力进行国民经济的重建。然而,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传统价值观正在成为日本发展的阻碍。企业员工们不再依赖雇主以求终身职位以及退休养老金,但尽管如此,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15年后,日本社会仍然不赞成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日本人有很强的集体精神。在日本学校的运动会上没有获胜者。尽管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内诸如索尼这样的日本企业曾经积极从事企业创新,但是日本的科技企业主要还是生产制造一些与其专长无甚关联的产品。现在,这些企业正在进行痛苦的调整以确立个人的价值,以便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

  日本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从日亚事件得到警示,不该再心疼人才的奖励成本,应该以此为契机摒弃妨碍创新的机制。

  长期以来,艺术界一直为人才流失问题所困。指挥家小泽征尔、作曲家坂本龙一都已身居海外。现在,日本的人才流失已经从艺术界逐步扩展到学术界,甚至棒球界。在学术界,僵硬的机制和论资排辈的升迁制度已经限制了日本的竞争力。除非员工的创新成就可以得到经济上和社会上的认可,否则日本绝不会制造出自己的微软和戴尔,也不可能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索尼。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