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全球化 看你会用不会用

80酷酷网    80kuku.com

      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 造成全球人才的更大缺口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造成了全球人才的更大缺口。


  据美国信息技术协会发表的报告,2000年1~8月美国各行各业创造了160万个技术岗位,其中空缺约占一半。德国官方公布,目前德国缺少75万名信息技术人才。英国信息部门每年大约有5万个职位空缺。日本在信息工程方面的人才缺口达20万。印度2000年需要软件人才18万,但本国却只能提供12万。


  对未来的预测,更加剧了对人才问题的恐慌。美国劳工部预计,到2005年美国需要补充100多万信息技术人才。到2003年,西欧将缺少170万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日本科技厅预测,到2005年日本需新增50万科技人员。


  在发展中国家,不仅存在人才严重不足的数量问题,还有人员素质的巨大差距问题。国际数据公司亚太地区的资深分析家哈里森认为,亚太地区面临缺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窘境,虽有人才但大部分人欠缺科技与项目管理知识、工业部门知识及策略设计知识。这可能阻碍全球120亿美元的信息技术服务市场的发展。


  简单地讲,全世界都在闹“人才惶恐症”。世界人才走势大体呈现以下特征。


  富国掠夺全球人才


  2000年,各国政府加强了在全球网罗人才的措施,更多的发达国家放宽了移民政策。1998年美国为专业知识移民发放的HIB临时特别签证限额从6?5万名增加到11?5万名,至2000年3月签证已达到了最高限额。同年10月4日,美国会又通过新法案将限额放宽到19?5万名。


  仿效美国,德国决定从2000年8月开始实行“绿卡制度”,目标是两年内从欧盟以外地区引进2万名信息技术人才,允许他们在德国居住和工作5年,这一政策实施几个月来效果尚不明显。


  英国决定从2001年3月起把信息技术人员办许可证的时间由一个月缩减为一个星期,并在研究实施类似德国的吸引人才政策。爱尔兰政府已于2000年3月放宽了对技术移民签证的发放,计划在未来7年内吸引20万海外人才。


  芬兰给掌握先进技术的外国高收入者减税,最高税率已降低到只有本国人的58%。


  日本计划采取各种措施,使外籍科研人员数量占科研人员总数的比例在今后几年内达到30%。


  2000年,德国、英国、爱尔兰、韩国、新加坡等一些国家还直接派人到印度去招募人才。美国的猎头公司还把目光转向了墨西哥、巴西、阿根廷、菲律宾等国。欧洲和日本则转向东欧的前苏联国家,以色列和南非等国也在寻求信息技术领域的熟练人才。


  发展中国家人才危机进一步加重


  在发达国家大呼人才短缺而四处搜索时,发展中国家、前苏联国家及经济不够发达国家的人才却在大量流失。


  美国是接收人才的大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字显示,1995年美国从事科学和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达1200万,其中72%的人出生在发展中国家,而且水平越高,这个比例越高。法国报界指出,全世界科技移民总数的40%被吸引到了美国。


  据有关资料统计,印度软件行业有25万人,其中8万人直接向欧美客户提供服务。在美国硅谷新崛起的2000多家移民高技术企业中有40%是印度人创办的。1999年美国发放的HIB签证中46%是印度科技人员。印度各个技术院校和工程学院每年培养出10万名工程师,其中5万~6万名打算去美国。


  墨西哥蒙特雷工学院的毕业生中约15%的人到美国公司工作,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直接从大学就被招聘到美国去了,致使墨西哥的公司普遍缺乏有经验的专业人员。


  中国的40万名留学生回国的仅占33%。日本从中国聘去的8000名工程师,几乎全部是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


  新加坡自己培养的人才中也有约三分之一流向海外。


  俄罗斯每年移居国外的科学家大约有6000名左右,近10年的人才流失给俄罗斯造成的损失高达500亿美元。


  古巴高教部长说:“1999年我们培养了200名博士,但我们失掉了107名。”从1962年到1997年,古巴因知识分子外流损失了近20亿美元。


   本土上的人才流失日益加剧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包括到人才集中地去办厂、建立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在著名的大学颁发奖学金等等)就地将大量优秀人才招于名下,同时还以委托研究、“合同外包”方式网罗人才为其服务。跨国公司将研究项目委托给专家,由其在本国实施,例如,西方国家以相当优厚的条件招聘俄罗斯专家,利用俄罗斯先进的设备和专家的智慧,为跨国公司进行课题研究,结果大量知识产权廉价流失,俄罗斯的研究成果统统被用来为西方服务。据称,俄罗斯有近800名科学家参与五角大楼和美国能源部的40项科研计划,给俄罗斯造成了6亿~7亿美元的损失。


  一些国家将信息技术领域中大量劳动密集型的活动(如编写程序、制作网页、制作并维护大型数据库、技术支持与服务等)直接转移到国外,进行跨国、跨洲的远距离服务。目前大约有4万印度人在这种远程服务机构中工作。美国麦肯锡公司预测该行业在印度的年增长率将达到50%。虽然,这些人才利用的形成可以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些经济上的好处,但智慧的流失是无限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联合国认为,人才外流是一种颠倒的技术转让,不是北方向南方转让,而是南方向北方转让。第三世界国家损失了一批宝贵的财富——自己培养出来的科学家和专业技术人员。


  发展中国家急需摆脱困境


  在这场全球人才争夺战中,发展中国家是人才的净输出国,这对原本人才极度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雪上加霜。而且发展中国家科技人才的流失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然而,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中,求生存就得求发展,求发展就必须有人才。发展中国家必须获得人才,而发展中国家应当把获得人才的基点放在立足自己、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召回人才上。


  培养人才 要花大力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创造一切条件大量培养人才,既有正规大学的扩招,也要有专业培训班。尽管新培养出的人才还会有流失,但大部分会留下,培养的越多,留下的会越多。


  留住人才 1999年古巴出台对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出国的一些限制性规定,把申请移民到获得批准的期限定为3~5年。其目的不是禁止他们离开国家,而是要在这期间培养这些移民的替代者。对本国培养的人才规定最低服务年限等也不失为一种减少国家经济损失的补救措施。然而,重要的是让人才自愿留下。这就必须为他们创造发展事业的机会,给他们以自己选择工作的自由,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全面提高科技人员的工作待遇,而不是靠高额奖励,因为高额奖励是对个人或集体贡献的高度肯定,它解决不了科技工作者个人或群体的择业走向。任何人都不是为了获奖而去求职的。


  一个国家要留住人才必须有一个尊重科技人才的氛围。


  召回人才 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制定了人才回归计划,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建立了韩国科学家工程师协会,吸收大量人才。一些俄罗斯公司也在专门招聘那些在俄罗斯出生、目前在美国的电脑程序设计员,这正迎合了部分俄罗斯移民的思乡情,有人开始往回走。分析近年移民走向有一条基本规律:人才的走向与经济发展的走势大体一致。引进人才归根结底是要有经济基础。韩国、新加坡、台湾一度出现的回归潮是在其经济向上时期。


  因此,在经济不够发达,但有发展的机会时,辅以优厚的待遇才有可能召回一些人才。这就是说,要人才回来就要考虑这些人需要什么,是否为他们准备好了一切,单单靠高工资待遇解决不了人才回流问题,还必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方便的生活条件和最重要的——一个供应充足、服务全面、有规可循的有利于事业发展的生产经营环境和赚钱的机会。


  此外,发展中国家获得人才还可以利用“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思路。利用现代发达的通信设施和网络系统发掘人才,针对自己的需要寻求人才解决专门问题。也可以让某些人才利用部分时间或业余时间在其所在的国家为自己服务。对于某些重大的关键难题,也不妨出高价买技术,或聘请确有真才实学的专家来解决问题。这些就是常说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今天,人才是全球的,就看你敢不敢用,会不会用了。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