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创业元素

80酷酷网    80kuku.com

  

  一件事情是过生日。一个山村的老人要过70大寿,办企业的三个儿子送了一条柏油马路给村民,作为父亲生日的寿礼。另一件事情是记者去四川西澳服装集团参观,陪同参观的九江镇党委书记杨瑞刚说,这个村有65家企业。抬眼望去见笔直的马路两旁,果然厂房林立,运货的车辆络绎不绝。

    有几组数据,也证明了这个区域蓬勃的活力:今年1至11月,双流的GDP达到了133.96亿元;招商引资项目397个,到位资金26.8亿元。

    作为一个偏居西部的小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老板落户?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外来投资者、农业生产大户、开超市的农民;试图揭开其中的奥秘。

    这里有完整的产业链

    吴建是成都港府实业公司的当家人,记者来到这家企业时,他正忙得团团转:一期厂房已经建起,正忙着生产和产品陈列;二期厂房正在建设中,工地上布满了脚手架。

  “我们是生产高档家具的企业,也是一个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吴建很简洁地说。

    “为什么选择在这里投资呢?”

    “这里有完整的产业链,”吴建指了指周围正在建设的工地说,“他们都是家具企业,还有与家具生产配套的下游企业。”

    他解释说,完整的产业链能够迅速获得相关信息,及时交流,充分竞争,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益。当然,除了产业链的优势外,双流还有一些其他优势,比如说,廉价的劳动力、充沛的原料来源,离成都市区很近等等。

    似乎是对吴建观点的作证,在双流的企业都有一个共性特征:同类企业群聚。

    在九江镇,记者看到了以西澳、双羽为龙头的服装企业群落;在文星镇,记者看到了以康弘、拜尔、太极、恩威、西藏珠峰的制药企业群落;在彭镇,记者看到了以国栋为龙头的新兴建材企业群落……。这些企业既包括了像国栋、太极等上市公司,还包括了像拜尔、雀巢等跨国公司,也有中科院等实力研究机构的相关企业。

    看来,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精心规划的结果。

    这种猜想得到了主管招商引资工作的市委副书记曾敏的印证。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规划、管理与引导。在规划上,我们着重考虑产业链的衔接,使相关企业集中在相关园区;提高市场的积聚效应,方便企业的上下游配套。现在,我们已形成了以康弘、太极和拜尔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以东方光盘、森兰变频为龙头的光电产业集群;以宗申摩托、英格数控为龙头的机械产业集群和以国栋新材、热缩制品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开着轿车去种田

    王利民的头衔是:四川果王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是,他的创业旅程是从土地开始的,因为他是种植葡萄的能手。站在记者面前,他依然带有浓厚的农民的那种朴素与精明。

    “我是从临县来这里投资的,租种了农民300亩土地,专门从事新品种葡萄的育苗、推广、‘果王’牌水果的销售。”

    谈到来双流投资农业的原因,他说:“这里可以大面积地使用土地,能够集约化、品牌化经营,从而提高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谈到同样原因的还有宋泽培。宋泽培现在的头衔是双流县彭镇金湾园艺场场长,从事园艺苗木的种植。1999年,他投资18万元,在这里租用了65亩土地,第二年扩大到了150亩,并带动苗木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00多亩;2002年,金湾村创下了1000多万元的收入。

    据介绍,双流现在类似他们这样的业主已达到了700多个。他们被称为白天开着小轿车下乡种田,晚上打着领带回城生活的“新新一族”。

    从1999年开始,双流开始有意识地将土地向业主集中,通过集中承包、竞标承包、业主承包和股份合作等方式对土地进行了重组使土地逐步向资本足、技术强、懂经营、会管理的规模业主集中。不仅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创业潜能,形成了大户带小户、生产专业化、服务系列化、经营一体化,增加了农业抗风险的能力。

    开家超市很开心

    在黄甲镇双华村一家超市的门前,周大姐笑得格外灿烂,她身后的自动柜员机吱吱吱的打字声在她听来像是美妙的音乐。

    她就是这家超市的主人。

    “我这家店面有200多平方米,每天的营业额在4000到5000元左右。

    她笑着说,“这里有日用百货、饮料食品、服装鞋帽,还有小五金和学生用品,挺全乎的。”

    谈到她创办这家超市开始的情形时,她充满了自豪。

    “我当时看到周围这么多的楼房盖起来了,家家都要用东西呀,我就动了办超市的念头。”

    这些楼房被双流人称为农民花园。这些花园实质就是大城市里的居民小区,统一设计、统一绿化、统一管理,每层楼都有一个底铺,这个底铺被用来作为商业用房。周大姐的超市,就是租用的这种底铺。与大城市的居民小区不同的是,这里住的是世代种田的农民。

    建议记者来看这种超市的人是县委书记冷刚。他在回答关于如何安置那些失地农民的问题时说,先看一看超市再谈。

    这种商业底铺是早就规划好了的,为的就是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

    因为工业化征地失地的农民,被统一安排在这种农民花园里,每户农民可以拥有一个单元的底铺,可以出租,也可以自己经营。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还给每个失地农民上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彻底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解决后顾之忧后,他们还着手解决素质之忧。县政府每年拿出150万元,累计投入750万元免费对农民进行各种知识培训,使他们打工有技能,创业有能力。所有这一切,被冷刚称为“农民向城镇集中”。

    “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我们简称‘三个集中’,它是我们整体改革的有机联系体。”冷刚说。

    “一个区域要发展,必须使各种市场要素活跃起来,流动起来,才能产生有效益的各种组合,才能快速发展。这些基本的市场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这些要素动起来了,才能产生朝气蓬勃的创业行为。所以,‘三个集中’的根本,就是激活区域内的创业活力。”

    冷刚接着解释说,原来的县域经济农村和城市是分割的,土地小块分布在农户手中,不能大规模的使用。因为双流位于成都市近郊,大城市的辐射和吸收效应使双流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大量需要用地,原来在发达地区发生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化发展缺乏整体布局,大量失地农民的安置也令人头疼。所以,当这种工业化的苗头开始出现时,我们就开始从整体考虑我们自己的发展之路了。

    这种发展就是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考虑县域经济的整体布局,考虑充分调动人民的创业潜能。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按功能划分,功能由市场竞争决定,尽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土地向业主集中,使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科研能够公司化操作,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农民向城镇集中,配合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使农民在完成市民化转变的同时,完成城市化建设;积聚市场,促进创业。

    这也许就是双流充满活力的原因吧。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